中国美术第最新最新版五章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页
❖ 二、两汉陶俑及木俑
第5页
陵墓雕刻
❖ 一、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 这是西汉纪念碑性质一组大型石刻。现存之霍去
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石 蛙、野人、石鱼二、人与熊等14件作品。另有题 铭刻石2件,所有用花岗岩雕刻而成。作者利用循 石造型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 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 体特性为度,决不作自然主义过多雕镂,从而加强 了作品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 沉雄大”杰出代表。
第19页
❖ 玄学是较早成体系以“存在”之间关系为逻 辑起点哲学思辩。首先,玄学将世界之本元 归纳为“有”“无”之间,“玄而又玄不可 道也”。对“有”“无”之关系进行审阅, 晋而推泛至“生”与“死”、“本”与“末” 等等。同时,玄学思想又是游弋于先前诸家 学派之间哲学:“以儒释道”、“以道释 儒”、“儒道释佛”。这分明就是基于不同 思想之“关系”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哲学思维。 对于思维活动本身关注取得了与对思维结果 一样重视,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哲学最 显著特点——终极概念缺失使得思维活动本第20页
第15页
小结
❖ 中国美术自战国至秦汉最后突破了神秘主 义束缚,而开始转变为人现实生活一部分, 并且,美术独立自觉进程开始了。为这之后 美术本身形式意义觉醒铺平了道路。
第16页
❖ 思考题 1.秦始皇兵马俑艺术特点。 2.有霍去病墓石刻来思考汉代石雕艺术特
点。 3.总结汉顾恺之,字长康,出身贵族。他是东晋最伟大一位 画家,也是早期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绘画注重表现 人物精神面貌,尤其注重眼神刻画。同时他也擅长 以绘画艺术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心理特性与精神风 貌。有三件流传下来绘画作品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 模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 仁智图》。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形式表达出 节奏感,线条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同 样。顾恺之将战国以来形成“高古游丝描”发展到 了完美无缺境地。
它们是秦代禁卫军真实写照,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守卫 陵园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绩纪念。 为数众多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 势磅礴、威武雄壮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 乘,军阵整肃,敢于攻占宏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 划时代成就标志。
秦兵马俑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禁;性格鲜明,形 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重复,造成排 山倒海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印象。
第10页
画像砖
❖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一个建筑装饰构件。秦代至西汉早期,画 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阶基。西汉中期以后,画像砖主要用于 装饰墓室壁画。东汉是画像砖艺术鼎盛时期。 西汉。陕西博物馆一块“侍卫瑞壁纹模印画像空心砖”, 大约属于西汉早期物,砖面中央为铺首图案,左右两侧印着 亭阙侍卫及绶带瑞璧,侍卫作双手捧盾壮,状貌颇威武;上 下边框部位,印着鱼龙嬉戏图案。 东汉。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多。郑州南关一座 两汉之际空心砖墓,用两块印着庭院画像空心砖封门,阴线 与阳线兼用巨幅画面。艺术造诣最高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东 汉后期画像砖,皆为实心方砖或长方砖,画面一次模印而成, 构图完整生动。四川画像砖在题材内容方面独树一帜,除少 许神话内容之外,绝大多数刻画现实生活,风格清新隽永, 乡土气息尤其浓郁。
哲学进行全方位解构与重组,使之纳入已在
思维框架之中,并最终实现同化。因此能够
说,玄学不但仅是魏晋时代显学,而且又是
各种哲学思想之“哲学哲学”。
第21页
❖ 伴伴随玄学清谈对“有”“无”探讨,出现了对于 “形式”问题讨论,详细是指“形式”与“内容” 之关系讨论,如王弼关于语言本身表示能力与人之 精神关系讨论。在这种气氛下,美术本身问题成为 自觉,出现了大量绘画理论著作,正式探讨美术形 式与美术内容之关系。于是,在此基础上各画科之 间也对互相之间关系进行讨论,并初步萌发出互相 独立存在各画科。
像”,画面为阴线刻成车骑出行图。 4河南唐河湖阳始建国天凤五年,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
像石墓,墓室结构呈“回”字形,东接带南北两车库甬道, 所有用石材构筑,墓内雕刻着30余幅画像,有描绘社会现 实生活迎宾、驯虎骑象,乐舞杂技,有反应升仙思想羽人, 应龙,四首人面虎等。
雕刻技法主要是减地浮雕,阴线刻者仅有一石。综观此墓 画像石,含有布局疏郎、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象质朴等 特点,纪年明确。
点。
第17页
❖ 概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史上一
个主要发展和过渡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美 术本身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意义进步。
第18页
第一节 “有”“无”之间
❖ 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并成为显学,实质上是 自战国、秦汉以来各种哲学思想对世界本质 探求继续和进一步。通过战国秦汉以来哲学 思辩,中国思维模式已事实上成为一个无本 体终极思想。原因在于哲学思辩逻辑起点已 经不是在某一详细概念之上了,而是转向了 “存在”与“存在”关系之中。
第27页
❖ 二、谢赫《画品》 谢赫是南齐前后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物和肖
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奉献在绘画理论发面。 他《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 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社会功效以及 品评绘画六条原则,即“六法”:一、气韵生动; 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 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六法”提出是古代长 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含有总结意义完整结识,在 绘画发展史上有主要意义。
第26页
画学论著
❖ 一、顾恺之画论 顾恺之画论著述流传下来有《画云台山记》和
《论画》两篇。在此,顾恺之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 对象要求,他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 马,台谢一定器尔,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 也。”这里他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 有了进一步发挥。他尤其注重人物“传神”,认为 “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在阐明表示人物神情气 质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主要性。顾恺之论画主要 性在于把绘画普通性叙述提升到独立理论结识高度。
这两件楚国帛画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相同 之处:它们实际用途都是作为葬仪中“铭旌”;所表现主题 都是“引魂升天”;画中人物形象都是墓主人肖像;人物都 作正侧面立像,墨笔线条是最主要表现手段。
战国帛画含有一定绘画水平和技巧。造型、构图、运笔 均已挣脱幼稚绘画时代,为秦汉绘画艺术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22页
第二节 绘画艺术
❖ 著名画家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受盛誉一位画家。传 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使孙权误认为真,阐明他 含有一定表现力和能力。 卫协,西晋画家,他创作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 题材作品。谢赫评价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秒有气韵。凌跨 群雄,旷代绝笔。”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形成最 有影响。
❖ 张僧繇,萧梁时期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 寺壁画为主。不同于顾恺之、陆探微“字迹 周密”“密体”格调,张僧繇则使“笔才一 二,象已应焉”“疏体”。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北齐画家,他以 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之笔, 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 “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几个 世纪里中外交融艺术格调。
第11页
第四节 其它形式美术作品
❖ 书法 秦汉时代,是中国文字变迁最为猛烈时
期。秦灭六国后,省改大篆而成小篆,隶书 则在东汉发展成熟,草书则进入章草阶段, 行书、楷书亦在萌芽之中。同时,书法渐成 艺事,书家辈出。
第12页
❖ 一、小篆 在大篆基础上创造出一个长方体、用笔圆
转、结构匀称,笔势瘦劲俊逸,体态典雅宽 行新书体。流传下来刻石作品有《泰山刻石》 较可信。刻符则以《阳陵虎符》艺术水准最 高。
第9页
❖ 西汉晚期画像石,在山东、豫南两地都有发觉: 1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上有“元凤”,“三月七
日”,“凤凰”等榜题刻字,画面为阴线刻成两只简率凤凰。 2河南南阳赵寨砖瓦厂画像石门扉与石门柱上雕刻楼阁,
门阙图象,题材比较单调,技法属于凹面阴线刻。 3山东汶上县新莽元凤三年画像石,亦称“路公食堂画
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了原石形状和表面质 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 它是一定美学趣味产物,花岗岩特殊质感与 这种古拙朴厚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阳刚之美。 较好地表现出西汉帝国朝气蓬勃时代风貌。
第8页
第三节 画像石、画像砖
❖ 像石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
石棺、享祠或石阙建筑石构。画像石西汉昭、 宣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东汉时期,画 像石分布地域扩大,形成四个中心:山东、 苏北、皖北区;豫南、鄂北区;陕北,晋西 北区;四川地域。
第3页
随葬俑
❖ 一、秦始皇兵马俑 1974年至1976年,在秦始皇陵东郊临潼西杨村南边,约
当东陵道之北侧,先后发觉三座埋藏大型陶塑兵马俑从葬坑。 其中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3万平方米; 坑内作土棱与巷道颉比相间布局,东段设开阔前厅;巷道与 前厅部分,整洁地埋藏着与真人真马等大陶塑兵马俑,按其 密度推算,总数达6000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24页
❖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他利 用草书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一笔画”笔法, 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润媚”、“笔力劲力如锥刀 焉”。创造“秀骨清像”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 对崇尚玄学,重清谈六朝士人形象生动概括。他所 创造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初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 塑造型。
第25页
❖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兴盛,除了动
乱时代人之心灵慰济需要,另外也是玄学思
维模式作用必定结果。玄学“有”“无”之
间思维模式从原理上消除了不同思想、不同
哲学之间身份认同上障碍——“万物皆自有
没有之间”。更主要是,思维起点始自
“有”“无”之间,实质上就是允许了用一
个已在思想或哲学去对另一个待解释思想或
战国、秦汉美术
❖ 第一节 概述
第1页
第二节 墓葬美术
❖ 墓葬帛画 ❖ 一、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高 31厘米,宽22.5厘米,画一贵妇着宽袖细腰长裙,侧身向左, 合掌而立,在腾龙舞凤接应下向天国飞升景象;《人物御龙 帛画》,1973年5月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高37.5厘米, 宽28厘米,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侧身拥剑贵族中年男子, 头顶华盖,驾御舟型巨龙向天国飞升景象,龙尾企立一鹤, 龙身下画一条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行进。
第13页
❖ 二、隶书 因为功用、地域和意趣不同,汉隶格调显
得华彩斑斓,其中最具代表性是东汉碑刻隶 书。书写格调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字体方整, 法度森严,波磔分明:一类则较为随意,重 自然意趣。现存有《张迁碑》《礼器碑》 《石门颂》等。
第14页
❖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到了秦汉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工艺生
产分化为官方和民间两种体制形式,其产品已经不 再仅仅是达官显贵专署,同时还作为商品在国内外 流通。尤其在汉代,漆器和丝织工艺发展最为突出; 金属工艺进一步发展为豪华贵族日用具;陶器仍然 作为日用器皿;原始青瓷已经发展成熟,完毕了工 艺技术上大奔腾。
第6页
❖ 二、东汉墓前石雕 东汉墓前石雕以石兽居多,石人雕刻从当
前发觉情况看遗存不多。较为有名是山东曲 阜乐安太守墓前两躯石人雕象,以及河南开 封中岳庙前两躯石人雕象,两处石人雕象造 型都较粗短,古朴稚拙,伫立如柱,略显呆 滞。
第7页
❖ 三、汉代石雕艺术特点 汉代大型石雕风格上共同点是:循石造型,
第2页
❖ 二、汉代帛画 长沙马王堆1号、3号墓内棺棺盖上均覆盖着“T”字形旌
幡帛画,全长两米许,构图基本相同。上段绘日月升龙及人 面蛇身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席等 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生物。其 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这两幅帛画,在艺术处理手法上含有鲜明特色:首先,在 构图上,通过穿壁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 过昂扬龙首与迎候在天门司阍,构成升天气氛,使画面三部 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将墓主人画在旌幡中心部位, 并且通过跪应与随从烘托显示出墓主人身份高贵;墓主人形 象画成正侧面或画成四分之三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得惟 妙惟肖;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健活泼,勾线流畅挺拔,设 色庄严典雅,呈现了西汉绘画卓越艺术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