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一高中物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高一高中物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计算题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粗糙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衔接,BC为导轨的直径,与水平面垂直,导轨半径为R=0.4m,一个质量为m=2.0kg的小球将弹簧压缩至A处.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被弹开后,以速度v=6m/s 经过B点进入半圆形轨道,之后向上运动恰能沿轨道运动到C点,求:
(1)释放小球前弹簧的弹性势能;
(2)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
(3)小球由B到C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
二、选择题
1.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开普勒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提出:在一切惯性参照物中,测量到的真空中的光速c都一样
C.牛顿利用扭秤实验,首先测出引力常量,为人类实现飞天梦想奠定了基础
D.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物理学已不再适用
2.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匀速向西运动,若有一个方向向北的8N的恒力作用于物体,在2s内物体的动能增加了 ( )
A.28J B.64J C.32J D.36J
3.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圆形,那么它运行周期T的平方与轨道半径r的立方比为常数这就是著名的开普勒第三定律.该定律中常数的大小()
A.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B.只与行星的质量有关
C.与太阳和行星的质量有关
D.与太阳的质量及行星的速度有关
4.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
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则()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5.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A沿着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B做自由落体运动。
两物体分别到达地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平均功率 P A>P B B.重力的平均功率 P A<P B
C.重力的瞬时功率P A<P B D.重力的瞬时功率P A=P B
6.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则()
A.物体的动能不可能总是不变的
B.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变化
C.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变化
D.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可能为零
7.某人以拉力F将物体沿斜面向下拉, 如图所示,拉力等于摩擦力(即F=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匀速运动B.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C.拉力的瞬时功率不变D.物体的机械能增大
8.质量为200g的小球,被以10m/s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600角抛出,则人对小球做的功为( )
A.10J B.5J C.20J D.10J
9.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连接,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a)所示。
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
块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
从木块A开始运动到木块B将要离开地面的过程中,下述判断正确的是(设弹簧始终于弹性限度内)()
A. 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减小
B. 力F一直增大
C. 木块A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一直增大
D. 两木块A、B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三、实验题
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有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
重
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打点计时器在重锤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图中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列几个操作步骤中:
A.按照图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先释放重锤,后接通电源,纸带随着重锤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没有必要的是,操作错误的是。
(填步骤前相应的字母)
(2)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其中0为第一个点,A、B、C为另外3个连续点,若使用的重锤质量为m=0.1k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纸带的端(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重物由0点运动到B点,重力势能减少量△E
P
= _________J;动能增加量_________J,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中长度单位:cm)
2.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时,将小球做平抛运动,用频闪照相机对准方格背景照相,拍摄到了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每个小方格边长9.8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m/s2.
(1)若以拍摄的第一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和竖直向下为平角直角坐标系的正方向,则没有被拍摄到的小球(在图中没有方格的区域内)位置坐标为________【用图中格数表示坐标,比如图中标记为2的小球坐标为:(2,1)】.
(2)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四、多选题
如图所示,在斜面顶端a处以速度v
a 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a
恰好落在斜面底端P处;今在P点正上方与a
等高的b处以速度v
b 水平抛出另一小球,经过时间t
b
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Q处。
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
确的是 ( )
A.B.C.D.
五、简答题
某兴趣小组对一辆自制遥控小车的性能进行研究。
他们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直轨道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处理转化为v—t图象,如图所示(除2s—10s时间段图象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图象均为直线)。
已知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2s—14s时间段内小车的功率保持不变,在14s末停止遥控而让小车自
由滑行,小车的质量为1.0kg,可认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求:
(1)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2)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
(3)小车在加速运动过程中位移的大小。
广西高一高中物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计算题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粗糙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衔接,BC为导轨的直径,与水平面垂直,导轨半径为R=0.4m,一个质量为m=2.0kg的小球将弹簧压缩至A处.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被弹开后,以速度v=6m/s 经过B点进入半圆形轨道,之后向上运动恰能沿轨道运动到C点,求:
(1)释放小球前弹簧的弹性势能;
(2)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
(3)小球由B到C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
【答案】(1)36J.(2)2m/s (3)16J.
【解析】(1)释放小球前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小球得到的动能:;
(2) 小球到达C点时,根据牛顿定律:,解得:
(3)小球由B到C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
解得:W
=16J
f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的应用.
二、选择题
1.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开普勒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提出:在一切惯性参照物中,测量到的真空中的光速c都一样
C.牛顿利用扭秤实验,首先测出引力常量,为人类实现飞天梦想奠定了基础
D.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物理学已不再适用
【答案】B
【解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A错;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C错;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物理学有一定的使用范围,D错。
【考点】物理学史。
2.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匀速向西运动,若有一个方向向北的8N的恒力作用于物体,在2s内物体的动能增加了 ( )
A.28J B.64J C.32J D.36J
【答案】B
【解析】物体向西的方向不受力,故向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向北做初速为零的加速度=4m/s2的匀加速
直线运动,2s末的速度,物体动能的增加量为,故选项B正确。
【考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名师点睛】由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故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知识,将运动分解为向西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向北方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求出此时向西方向的分速度,进而求出合速度。
3.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圆形,那么它运行周期T的平方与轨道半径r的立方比为常数这就是著名的开普勒第三
定律.该定律中常数的大小()
A.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B.只与行星的质量有关
C.与太阳和行星的质量有关
D.与太阳的质量及行星的速度有关
【答案】A
【解析】开普勒第三定律,中常数k是由中心天体决定的,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故A正确。
【考点】开普勒第三定律
4.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
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
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
常运行时,则()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答案】D
【解析】万星做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因为知,
在轨道1上卫星的速率大于轨道3上的速率,故A错误;因为知,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3
上的角速度,故B错误;因为知,在轨道1上经过Q点和轨道2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C错误;因为知,在轨道2上经过P点和轨道3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D正确;故选D。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5.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A沿着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B做自由落体运动。
两物体分别到达地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的平均功率 P A >P
B B .重力的平均功率 P A <P B
C .重力的瞬时功率P A <P B
D .重力的瞬时功率P A =P B
【答案】BC
【解析】B 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时间
.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gsinθ,根据得,.重力做功相等,根据
知,
.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mgh=
mv 2得,
物块到达底端时的速度
.A 物体重力的瞬时功率P A =mgvsinθ,B 物体重力的瞬时功率P B =mgv .则P A <
P B .故D 错误,C 正确.故选BC . 【考点】功率
6.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则( ) A .物体的动能不可能总是不变的 B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变化 C .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变化
D .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可能为零
【答案】D
【解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根据合力是否做功,分析动能是否变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加速度和速度是否变化.
解:A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若合力总与速度垂直,合力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得知物体的动能不变,比如匀速圆周运动.故A 错误,故D 正确.
B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合力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则加速度可能不变,也可能变.故B 错误.
C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合力不为零,物体的速度一定改变,但方向不一定改变.故C 错误. 故选:
D .
7.某人以拉力F 将物体沿斜面向下拉, 如图所示,拉力等于摩擦力(即F=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匀速运动
B .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C .拉力的瞬时功率不变
D .物体的机械能增大
【答案】B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知物体受重力、拉力、摩擦力和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平衡,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所以物体沿斜面加速运动,故A 错误;由于拉力和摩擦力做功之和等于零,即合外力做功等于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B 正确D 错误;由于物体做加速运动,所以拉力的功率在变大,C 错误.
8.质量为200g 的小球,被以10m/s 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600角抛出,则人对小球做的功为( ) A .10J B .5J C .20J D .10J
【答案】A
【解析】人对小球做的功等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故
,A 正确.
9.两木块A 、B 用一轻弹簧连接,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a )所示。
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拉动木块A ,使木块A 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b )所示。
从木块A 开始运动到木块B 将要离开地面的过程中,下述判断正确
的是(设弹簧始终于弹性限度内)( )
A. 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减小
B. 力F 一直增大
C. 木块A 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一直增大
D. 两木块A 、B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C
【解析】弹簧的弹力变化规律是先减小到0后反向增加,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加,A 错误。
由于木块一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开始F+F 弹-mg=ma ,后来F-F 弹-mg=ma ,可知,F 一直增加,B 正确。
木块A 向上匀加速运动,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增加,C 正确。
根据功能关系,外力F 对系统做正功,所以两木块A 、B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增加,D 错误。
【考点】弹簧的特点和功能关系。
三、实验题
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有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
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打点计时器在重锤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图中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列几个操作步骤中:
A .按照图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 .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上;
C .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 .先释放重锤,后接通电源,纸带随着重锤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E .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 .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没有必要的是 ,操作错误的是 。
(填步骤前相应的字母)
(2)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其中0为第一个点,A 、B 、C 为另外3个连续点,若使用的重锤质量为m=0.1kg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 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次点,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纸带的 端(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重物由0点运动到B 点,重力势能减少量△E P = _________J ;动能增加量_________J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中长度单位:cm )
【答案】(1)C D (2)左, 0.762, 0.759, 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有摩擦阻力,或存在空气阻力等 【解析】(1)根据mgh=可知,验证机械能拿守恒,不用测出重锤的质量。
对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应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锤。
(2)△E P =mgh=0.1×9.8×77.76×0.01J=0.762J ,B 点的速度为v=
m/s,△E k =
=0.759J.
【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2.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时,将小球做平抛运动,用频闪照相机对准方格背景照相,拍摄到了
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每个小方格边长9.8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m/s2.
(1)若以拍摄的第一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和竖直向下为平角直角坐标系的正方向,则没有被拍摄到的小球
(在图中没有方格的区域内)位置坐标为________【用图中格数表示坐标,比如图中标记为2的小球坐标为:(2,1)】.
(2)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答案】(58.8,58.8) 1.96
【解析】(1)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故相同时间内水平方向的距离相等,竖直方向位移差为以定值;(2)由,求得闪光周期由求得初速度;
(1)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在水平方向上位移相等,所以相连计数点间的水平距离相等,故水平方向的坐标为
x=3×2×9.8cm=58.8cm;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故在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为一定值,所以竖直方向的坐标为y=(1+2+3)×9.8cm=58.8cm;故没有被拍摄到的小球位置坐标为(58.8,58.8);
(2)根据逐差法可得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
四、多选题
如图所示,在斜面顶端a处以速度v
a 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a
恰好落在斜面底端P处;今在P点正上方与a
等高的b处以速度v
b 水平抛出另一小球,经过时间t
b
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Q处。
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
确的是 ( )
A.B.C.D.
【答案】BD
【解析】ab两处抛出的小球都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抓住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关系进行求解.
b球落在斜面的中点,知a、b两球下降的高度之比为,根据知,则时间之比为.因为a、b两球水平位移之比为,,故BD正确.
五、简答题
某兴趣小组对一辆自制遥控小车的性能进行研究。
他们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直轨道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处理转化为v—t图象,如图所示(除2s—10s时间段图象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图象均为直线)。
已知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2s—14s时间段内小车的功率保持不变,在14s末停止遥控而让小车自由滑行,小车的质量为1.0kg,可认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求:
(1)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2)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
(3)小车在加速运动过程中位移的大小。
【答案】(1)f=1.5N (2)P=9w (3)S=42m
【解析】(1)在14s-18s时间段
小车受到阻力大小:
(2)在10s-14s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
(3)0-2s内
2s-10s内根据动能定理
解得x
=39m
2
开始加速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为:
【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
【名师点睛】(1)在14s末停止遥控而让小车自由滑行,小车只受摩擦力,故可以可以先求加速度,再求出合力,等于摩擦力;(2)匀速阶段,牵引力等于阻力,速度已知,直接根据公式P=Fv求解;(3)前2秒位移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2s到10s为变加速过程,其位移可以由动能定理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