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11O422赴莱芜、潍坊学习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课程抓活动提质量
——赴莱芜、潍坊学习杂感4月20日—21日,我随我校考察团赴莱芜花园学校、丈八丘小学、潍坊北海双语学校进行了参观学习。
考察中,我们参观了校园文化、观摩了课堂教学、聆听了学校经验介绍,对各学校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底蕴深厚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质量,特别是科学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有了最真切地感受与体会。
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考
(一)他山的课程:
1.资源开发:充分挖掘,建立模块,形成序列。
充分挖掘:学校开发设置课程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家长资源、教师资源、学校资源,这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没有资源,谈何课程?例如:乡土资源可包括文化、地理、风俗等;家长资源可包括家长特长、职业等;教师资源主要利用教师专长;学校资源可包括各类教育活动的整合提升等。
建立模块:对挖掘的各类资源要进行分类整合,这个分类可先有资源再分类,也可先定类别,再整理挖掘资源。
例如:人文类、科技类、艺术类、习惯类等。
还可根据水平要求不同,分普通水平类和拔尖水平类。
例如:全员参与类的与特长社团类的。
形成序列:各类资源,要形成年级、学期序列。
或一类资源形成年级、学期序列,或几类资源共同形成年级、学期序列。
如:古诗文类,可建立1-6年级不同的序列内容。
2.课程实施:有规划,有方案,有评价。
3.时间安排:固定时间;整合时间;集中时间。
如: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或两节课。
4.学生安排:全员参与;个别参与。
必选参与;自选参与。
(二)我们的课程
1.社团活动课程:个别(特长生)参与;自选参与。
全校统一组织,安排时间、地点、老师。
时间为周一至周四下午课外活动。
2.考级活动课程:全员参与;必选参与。
全校统一安排时间,统一活动标准要求,地点为各班教室,班级教师分工组织开展。
时间为周一至周四下午课外活动。
3.乡土校本课程:我的家乡。
4.道德教育课程:书包工程;学习习惯:。
5.活动校本课程:升旗仪式:全员参与;主题节活动:全员参与。
节假日综合实践活动:全员参与。
6.家长资源课程:制订方案,深入开发。
二、关于活动的思考
(一)他山的活动
1.思考一:活动不影响质量。
活动是小学最常用的教育方法之一。
我们常有一种惯性思维,那就是活动多了影响学习,影响成绩。
从这三所学校开展活动育人的实践中,让我们感受到,活动出成绩,活动促发展。
活动中出的成绩才是真成绩,活动中的发展才是真发展。
我们再也不能困守我们的旧观念、旧方法不变了。
我们应首先让我们自己的思想、方法“活动”起来。
我们再也不能以“学死知识、死学知识”为根本目标了,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在活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培养兴趣特长、提升实践能力、完善个性品质。
三所学校,都建立科学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如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道德类等。
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北海双语学校每年主题节活动就达十几个,体育节、艺术节、面食节、远足节、白雪节、旅游节、花卉节、动物节等,花园学校基本一月一次大型活动,甚至初四早读课都改成了集体路操。
更重要地是,他们的教学成绩都是最优秀的,他们的成绩都是真正的“绿色成绩”,即低投入、高产出、高素质、全发展的质量。
2.思考二:活动要整体规划、形成序列、符合实际、追求实效。
活动不能一阵风,不能各自为战。
学校要有活动育人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从哪几方面,开展什么活动,达到什么目标,这些都要明确,重要的、有效的活动要慢慢形成校本课程,纳入校本课程管理,使活动课程化,以进一步提升活动的层次、效果与生命力。
如北海学校将各类活动仪式进行整合提升,形成了仪式教育课程。
活动要有序列,形成“长期开展、螺旋上升”的活动工作机制。
每年的主题,或每年级主题的不同要求都要有计划。
活动要符合实际。
也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学生最喜欢的、最需要的,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或为学校、老师而活动,要去除活动的功利化。
活动要有效。
任何活动,最终要看效果,要看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效果。
无效的活动不搞,低效的活动少搞。
活动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不能虎头蛇尾,要扎扎实实,一抓到底。
(二)我们的活动
负重前行、追求功利是我们活动存在的大不足。
四大主题节有效地统筹了我们的活动,我们也有规划,有思路,但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
通过学习,对照反思:1.我们的活动还是有点太功利化了。
活动主题、内容、形式大多由学校、
老师确定,缺少对学生需求的调查、了解,缺少对学生活动兴趣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激发,缺少对活动方法的指导与帮助,学生大多处在被动、应付状态,活动的任务过多过重且功利性太强,甚至使活动成为了学生的负担了。
活动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锻炼与教育,不能加重学生活动后的“尾巴”。
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让活动更轻松有效,应成为我们下一步改善活动的目标。
2.活动的内容、形式还可再丰富、灵活些。
四大主题节是平台,但不是全部,应在四大主题节内再设计确定更丰富、更灵活的小主题内容,或在大主题下设计更活动、更有效的活动内容与形式。
我们的活动有些太呆板、太教条了。
三、关于校园文化的思考
(一)他山的文化
文化即教育。
校园文化首先体现的是一种氛围。
氛围对人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
三所学校几个文化建设亮点:
1.乡土文化建设。
布置了很多家乡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2.榜样文化建设。
优秀学生、老师,优秀作品,名人介绍等。
3.管理文化建设。
所有植物、设施等都有责任人和相应的文化内容。
4.读书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读书名言、精典诗文、楼道图书角等。
读书活动也是丰富多彩,读书月、读书评选活动、买书购书活动、读书展示活动等。
5.养成文化建设。
习惯三字经、各类习惯提示语等。
6.标志文化建设。
学校办法思想、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校徵、校歌、校长寄语、师生誓词等。
(二)我们的文化
简单化、粗线条、不系统,是我校文化建设的不足。
我觉得我们应从几上六方面入手,结合我校实际,打造富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四、关于读书的思考
(一)他山的读书
“让读书成为习惯”、“每天读书半小时”、“让每天都成为读书日”、“诵读经典”等等,三所学校不约而同地都把读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实施。
读书节、经典诵读、楼道图书角、遍布校园的读书文化、文学社、阅读推荐目录、读书展示、读书评选、师生文集等等,读书成为了学校管理的方式、师生成长的方式。
(二)我们的读书
1.读书氛围再营造。
2.读书方案再细致。
3.读书活动再丰富。
4.读书成果再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