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词义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清新”词义探析
作者:关伟华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10期
摘要:本文从理性义和色彩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词语“小清新”的含义,指出“小清新”的三个不同意义,并在此基础探讨“小清新”一词所反映的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状况,指出词语“小清新”反映了一部分中国中青年人在审美及生活方式上的追求。
关键词:“小清新” 理性义色彩义社会生活变化
引言
备受国人瞩目的《新闻联播》在2011年底悄悄有了一些小变化,不少网络媒体纷纷评论此事。
它们不约而同地用了一个词语“小清新”。
如“新闻联播改版:不只是更加小清新了”;在网络上年轻人经常使用小清新这个词语,如“从今天起,我宣布我是一个‘小清新’”。
尽管“小清新”的使用频率很高,但多数人并不是很清楚它的确切意义是什么,有什么用法。
正如有些网民所说:“其实我一直不知道什么是小清新,对这个词的由来、概念、范畴也一直不清楚,百度百科也查不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体领会了话语内容就足够了,某个词语的确切含义并不那么重要。
但对于语言工作者来说,新词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新词语是历史的见证,收录和研究新词语可以引导人们追踪时代前沿,掌握最新的社会文化动态,有助于汉语教学内容的更新,对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和话题选编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在1984年就呼吁要加强对新词语的研究。
因此,本文拟从理性义和色彩义两个方面对“小清新”的意义进行探析,并进而探讨该词所体现的社会生活变化。
一、“小清新”的理性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作理性义。
理性义的作用就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凡是该词所指的事物都包含在内,凡不是该词所指的事物都不包含在内。
[1]“小清新”主要用在网络语境和年轻人的日常用语中。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小清新的使用语例,通过这些语例来总结小清新的理性意义。
(一)自由短语小清新。
在这个结构中“小”修饰、限定“清新”,意思是稍微、有点。
小清新的第一个义项是淡淡的清新。
如:
(1)《绑架冰激凌》:“大叔遭遇小萝莉有点小清新”。
(2)“俏妞秋季甜美搭配小清新迷人心”。
(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群体。
他们不喜欢浓妆艳抺,喜欢自然、朴实的生活,拒绝大众化。
如:
(3)“从今天起,我宣布我是一个‘小清新’”。
(4)小清新翻译成为两会一道靓丽风景线。
(三)内容风格清新自然的艺术作品。
如:
(5)“小清新音乐推荐”。
(6)“发现不一样的美,小清新风格摄影”。
笔者把小清新的三个意义记作小清新1、小清新2、小清新3。
这三个意义,2和3在网络上常常出现,小清新1自由短语有点清新的意义却不常用。
有的网民认为:“小清新的说法来自英国音乐派别Indie Pop(直译即小众流行乐),曲风随意清爽。
”笔者认为小清新的三个意义最早出现的应该是小清新1。
小清新1是个自由短语,类似的自由短语在网络中使用频率很高,例如“小紧张,小忐忑”、“有点小可爱的警花”、“有些小喜欢”、“嘉麒哥不再找我们麻烦。
生活又回归了小平静”。
江苏卫视主持人朱丹在综艺节目《最佳现场》中描述自己生活时说:“我特别想吃,而且有点小累的那个时候,我会有点小懊恼”。
网民、年轻白领常常用“小”来修饰限定自己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如小紧张、小郁闷,小愤怒……。
“小+心理情绪词”这样的表达不仅新奇生动地描摹了当事人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而且还符合了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习惯。
受传统中庸思想的影响,我们不喜欢感情太过外露,不喜欢太过冲动的情绪。
所以这种新的用法受到许多时尚人士的追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二、小清新的色彩义
色彩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并不是所有的实词都有色彩义。
有人对新词小清新的感情色彩有疑问,如有人批评小清新阶层集中了文青的矫情、小资的虚伪、愤青的偏激,很快就带有了贬义色彩。
如“为什么非要在‘清新’前加个‘小’字呢?”台湾音乐人张培仁认为这种称呼带有某种歧视。
又如“现在,批斗的刀锋对准了‘小清新’”(《小清新怎么招你了》)。
小清新2和小清新3是不是带有贬义色彩呢?
人们在描述事物和论述问题时一般都持有一定的情感、态度和立场,或褒奖、喜爱,或贬斥、厌恶。
这些不同的情感、立场,渐渐分别地凝聚沉淀在一些词中。
于是,在词汇系统中就形成了所谓的“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词语中体现出的说话人对有关事物地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色彩义中的感情色彩,词义所包含的感情色彩是约定俗成的。
我们先来看小清新的词语构成。
虽然自由短语小清新出现的机会不是太多,但是正是先有了它,才有了新词小清新2和小清新3的运用。
小清新2和小清新3是词缀小和形容词词根构成新的名词,小的本义已经虚化,构成词语的理性意义主要由词根清新来体现。
构词成分词缀不单用,但是活动能力较强,结合面较宽,有单向性,即只位于别的语素之前,或别的语素之后,或两个语素之间。
[2]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罗列了一些词缀,其中就有“小”。
词缀在构成词语时,本身不表示任何实在的词汇意义,只表示附加的色彩意义或语法意义。
《说文解字》云:“小,物之微也。
”[3]而在由词缀“小”构成的词语中,小已经失去了同“大”相对的意义。
比如说小桌子和小鞋子,小桌子和大桌子相对立,但是小鞋子并不是不大的鞋子,它“比喻暗中给人的刁难或施加的约束、限制等”[4]。
“小”在这里体现了色彩意义。
由“小”做词缀组成的一些词语的确含有贬义,如小白脸、小市民、小玩意、小儿科、小金库、小性子、小家子气、小圈子、小动作、小偷、小报告、小道消息、小算盘、小鞋、小丑、小聪明、小瘪三、小辫子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小族词都是贬义词。
如对人谦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对年轻人称其姓的词头,如小王、小张;古代对年轻男性排行第一者俗称小乙;年长者对所敬佩的年轻者称为小友;用小康形容儒家理想中的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
可见词缀小并不一定就给小清新带来歧视的感情色彩。
结语
语言是生活的镜子,社会生活变化反映在词汇中。
当代中国社会生活急剧变化,原本的社会阶层有了分化,比如档案填写时中国人习惯标明的家庭出身一栏,原本根据个人家庭情况可以选择的工人、农民、干部等,已经有了巨大变化,城市中工人可能已经下岗,农村中农民已无地可种,自己到底属于哪个阶层已是惘然。
而人们的社会生活节奏不断被加快,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大,流行风变化太快,在潮流的追逐中人们发现小清新与众不同的自在,简单做自己,这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对它的关注,并加入到其队伍中去。
这一现象体现了不知归属的人们希望清新自然,追逐心灵宁静的渴望。
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每一发展阶段的变化,都产生了一大批新的词语。
有时候一些词汇甚至成了一个时代的符号,这些新词语是历史的见证,人们可以从中追踪时代前沿,掌握最新的社会文化动态。
小清新无疑就是一个这样的词语。
所以弄清它的含义、用法显得也就有些必要。
但是由于个人的学识,难免有遗漏、有偏颇,还请大方之家见教。
语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29.
[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6-17.
[3]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8.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北京: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1504.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歧路灯》中河南方言词汇研究”(编号:2013-QN-54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