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二第三课背诵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必修二第三课背诵知识清单
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⑴是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⑵怎么办?
①发展为了人民,就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发展依靠人民,就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⑶重要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特别提醒】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①经济增长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②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贯彻新发展理念
⑴为什么?(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①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

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放发展决发展内外
联动问题。

步,封闭必然
落后,开放是
国家繁荣发
展的必由之
路。

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
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
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
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

共享发展
注重的是解
决社会公平
正义问题
人民共享改
革发展成果,
是社会主义
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是
党坚持全心
全意为人民
服务根本宗
旨的重要体
现。

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面有效
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
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
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
稳步前进。

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要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特别提醒】恩格尔系数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恩格尔系数越小,一般表明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
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
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②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③随着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

【特别提醒】
⑴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途径、路径)
①从总需求看,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②从总供给看,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二是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

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⑵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①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②它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⑶要求: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⑴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①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②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特别提醒】理解实体经济
①含义: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

②地位: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③措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特别提醒】理解供给侧改革
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③措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③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特别提醒】
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①原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②措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④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⑤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