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
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中医综合疗法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方法:选
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期间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

根据随机表法分
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比两组的
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与中医症候积分(面部表情、鼻唇沟
变浅程度、额纹消失程度、口角歪斜程度、眼闭合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
能够有效改善面瘫症状,减轻口角歪斜、眼闭合等症状,提高神经功能康复效率。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中医综合疗法;临床效果
在中医疾病机理中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正气不足,致使面部的脉络空虚,从
而风寒邪气进入引发病情,致使气血痹阻,筋脉失于濡养而肌肉纵缓不收[1]。


医中治疗此病主要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活血、益气、祛瘀而最终调
节阴阳,促使水肿消失,提高了面部神经营养供给,推动其进行自我修复和改善
肌肉张力[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期间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

根据随机
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照
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9-63岁,平均(45.26±2.68)岁,病程1-
12 d,平均(4.56±2.36)d;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0-66岁,平均(45.89±2.45)岁,病程1-13 d,平均(4.68±2.74)d.两组对比资料不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强的松片(醋酸泼尼松片,湖北亿禾佳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900),30 mg/d/次;维生素 B1注射液(安徽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979,2ml:0.1g),注射100 mg/d/次;甲钴胺注射液(广
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588,1ml:0.5mg),注射0.5μg/d/次。

连续两周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1)针灸治疗,第一个急性期(1~7 d)阶段,
针灸取穴不宜过多,手法轻柔,留针2020 min,以合谷(健侧)、颊车(患侧)、地仓(患侧)、阳白(患侧)、鱼腰(患侧)取穴治疗,根据患者寒、热、痰阻、血瘀症候进行加用风池、大椎、曲池、丰隆、足三里等,泻法为主要手法。

第二个静止期(8~20 d)阶段: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皮下穿刺为重要手段,留针
时间延长,以促进经络正常,取翳风(患侧)、合谷(健侧)、下关(患侧)、颊车(患侧)、阳白(患侧)、地仓(患侧)等主要穴位,根据眼睑闭合情况、
鼻唇沟、口角歪斜、耳后乳突疼痛等症状加针刺四白、迎香、水沟、完骨。

恢复
期(21 d 后)阶段,面部症状改善明显,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康复,针刺以补法为主,留针时间延长,下针感加深为主,以益气活血取穴位:合谷
(健侧)、太冲(患侧)、颊车(患侧)、阳白(患侧)、地仓(患侧)、迎
香(患侧)、足三里(两侧)。

患者气虚可以加用关元、气海。

中药治疗采用牵正散加味,白僵蚕 10 g、白附子 8 g、全蝎 10 g、
双花 15 g、菊花 15 g、大青叶 15 g、葛根 15 g、柴胡 10 g、川芎 15 g、
甘草 8 g。

推拿治疗,始于井穴,逐步推经至肘膝关节,对局部经络出现的包块与压痛
部位进行推拿,手法根据患者的承受力度为主,患者仰卧,对其一侧一指禅按摩,局部印堂、阳白、睛明、四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按照此顺序进行3-5
次的按摩,穴位对准约按摩30秒。

坐位中取其背后一指禅推法推压风池穴和颈
部及头部,3 min。

1.3观察指标
(1)面神经功能:多伦多面神经评定(TFGS)评分,分数与结果呈正相关
关系。

(2)中医症候积分: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面部的表情、口角歪斜、眼
闭合,0-3分,分数与病情呈反向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面神经功能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面神经功能TFGS 评分与中医证侯积分对比
观察组的面神经功能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统计学具有
差异性(P<0.05)。

见表1:
表1 面神经功能TFGS 评分与中医证侯积分[]
组别例

神经
功能评

面部
表情
鼻唇
沟变浅程

额纹
消失程度
口角
歪斜程度
眼闭
合程度
观察
组4
80.56
±4.54
1.67
±0.26
2.01
±0.53
1.89
±0.77
1.44
±0.12
1.51
±0.23
对照
组4
60.51
±3.27
2.15
±0.14
2.45
±0.23
2.23
±0.22
2.43
±0.46
2.03
±0.34
t-22.66
4
10.2
81
4.81
7
2.68
5
13.1
71
8.01
2
P-0.0010.00
1
0.00
1
0.00
9
0.00
1
0.00
1
3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损伤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表现有面部瘫痪,
面部无法呈现表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

周围性面瘫不是单一疾病,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共同呈现病症[3-4]。

目前对周
围性面瘫没有特效治疗,根据以往临床分析得出中医在治疗面瘫中具有良好的疗
效性与优势性[5]。

中医中对面瘫看法是由风寒、风热、风痰阻于头面部引发,采
用中医综合治疗,即药、针灸、推拿,根据病症表现取穴下针,循经配穴推拿,
从而对穴位进行刺激以调和经气,促进血气流通回复正常,从而改善病症。

本研
究中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较西医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患者的病症改善效果和时间均
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面瘫症状,减轻
口角歪斜、眼闭合等症状,提高神经功能康复效率。

参考文献:
[1]宋跃华,张小文,王佩光.火龙罐结合针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人中的临
床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12):1-3
[2]贾光辉,娄渊和,张丙强,等. 毫针穴位针刺联合面瘫散口服治疗急性周围
性面神经麻痹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23,63(5):78-80.
[3]王俊楠.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效果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
志,2023,39(4):788-790.
[4]乐运金. 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不同时间段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23,44(6):1544-1546.
[5]陈思聆,袁青. 靳三针结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4):886-8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