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春夜别友人》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联的场景。
首联:写别筵将尽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 沉静之中 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遥望将赴之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时 间 顺 序
二、评 点 诗 歌:
1、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意 象 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暗含“夜”字。金樽,形容 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这一联用词 比较华丽,目的在于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 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炼 字 “吐”: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 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 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 话了。
“风神初振”的初唐 诗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隋唐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南北分 裂的局面。南北文化的交融为诗歌 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 机。初唐前期,诗歌创作仍受齐梁诗 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
南朝文风
绮靡艳丽 例一:萧衍《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例二:徐陵《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 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 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析: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 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 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 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 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 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TXT 电子书免费下载
qsz28nts
的,烧水炒菜做饭都很方便。这些都是房东原先就备有的。走之前,我和你们婶子把各个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收拾干净后,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 米面油盐什么的,还搬来一坛子泡菜,都放在厨房里了。喏,那还是三间南房,你们可以在里面存放柴火煤炭和其它杂物。我看到里边的柴火 和煤炭不多了,就又让人备了一些。还有啊,你们看,厨房台阶下那个高出一截儿盖着木板的大台子是一口甜水井。其他的,你们住下以后自 己看吧。好啦,咱们这就把东西都搬进去吧!”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把所有行李包裹都搬进西侧正房的厅房里。李老乡又要打开那个放瓷器 的竹筐,说:“给你们留一些用吧,都挺好看呢!”耿正赶快挡住不让打开竹筐,说:“李叔叔,您这又是何苦呢!我们又不是居家过日子, 要好看的瓷器作啥啊!”李老乡也就不再坚持,爽快地说:“好好好,不留就不留。这样吧,你们先简单收拾一下,洗个澡。我回去告诉你们 婶子一声,让她收拾做饭。过一会儿,我再过来接你们!”耿正和耿英都说:“千万不要来接,我们自己做饭吃就行了!您刚回来,需要好好 歇息呢!”李老乡想一想,说:“那也好,你们就自己简单做点儿饭吃吃,然后休息吧。我和你们婶子明天中午备好饭菜,给你们接风洗尘!” 耿正兄妹仨都笑着点头答应了。送走李老乡后,兄妹三人返回小院儿关上门。耿正打了一桶水上来,耿直从厨房里拿出两个脸盆儿,耿英从便 包里拿出两块儿毛巾。兄妹三个简单洗手擦脸以后,耿正吩咐耿直去厨房里的大灶上生火烧水。除了需要备一些喝的开水外,大家都应该痛痛 快快地洗去这五天来的一路风尘呢。耿直高兴地答应一声,就转身去厨房收拾烧水去了。耿正和耿英也不闲着,他俩先麻利地把那两个打包有 细软的包裹打开,把所有的银子收拾在一起放好后,耿正把自己和弟弟的被褥抱到正屋西侧的卧房,耿英把自己的被褥抱到正屋东侧的卧房, 各自铺展收拾好了。然后,耿英把兄妹三人的衣服规整一番,分别放在东、西两个卧房的衣柜里。爹的那个被褥衣物大包裹,耿英用一大块布 包裹好了,立在自己卧房衣柜的一侧。一会儿,耿直过来了,说:“水烧开了!我已经给咱们每人晾了一碗,又舀出一大水罐。”耿英说: “再把大锅添满了烧着吧,咱们洗澡费水呢!”耿直说:“我已经把桶里的水都添进去了,可那个大锅还不满呢!”耿正说:“我这就去打水, 把厨房里那口大水缸也放满,咱换下来的衣服得洗呢!”耿英想一想说:“这房东真是,这台阶下就有水井,还在厨房里放那口大水缸干吗呀! 哥,你干脆把那口大水缸悠到院儿里吧,咱好用它来晒水洗衣裳,还省了烧热水呢!”耿正说:“是哩,井水洗衣裳太凉,烧热水又麻烦,正 好晒了水再洗!”说着话,耿正先提了水添满
“风神初震”:引用明代高叔嗣的评论诗歌的 语言。 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 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 局,气势壮大。陈子昂以复古求创新,主张诗歌要 有风骨兴寄,抒情应刚健飞动。而以沈佺期、宋 之问为代表的诗人们则确立了诗律的新式。他们 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 创新。 内容上,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 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写景 上注入了浑厚、壮丽。 风格上也较清峻激昂,气势雄放。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寂寞苦闷
陈子昂 1、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 (今属 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 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 2、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 诗风,恢复《诗 经》的“风、雅” 传统,强调比兴寄托, 提倡汉魏风 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 歌》。
2、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意 象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弦乐器演奏时 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炼
字
“绕”:山川萦绕,别路迢遥。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炼 字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延续 到拂晓。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 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初读诗歌,读懂诗意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一.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一联的场景。
二.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字或词,分 析其妙处。(写出了怎样的情境,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春 夜 别 友 人 ( 陈 其 子 一 昂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战国时,燕昭 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理遇贤士郭隗,乐 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 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 古美谈,诗中感慨由此而发。
3、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诗 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白居易评价:“杜甫陈子昂,才名 括天地。”
写作背景
684春,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 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 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 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 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 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 怀抱。
洛阳古道 (遥想) 悠悠古道 悠悠离情 隐隐哀愁
识初唐诗——鉴赏小结
意象 炼字
银烛 吐 对
绮筵 绕 隐
琴瑟 没
问句作结
悠悠(路途漫长) 何 (时间遥遥)
初识送别诗——小结
1、送别习俗:喝酒送别 2、送别诗的感情类型:依依不舍 之情、表现真挚的友情,别后的思 念之情 3、送别诗意象 : 空间意象:离堂、别路、洛阳道; 时间意象:明月、长河;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 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 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素眉勾勒秋千画,笔锋浓转淡;屏神 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出妆;黯然檀香透过 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只字搁一半; 釉色渲染侍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 的一笑,如含苞开放;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
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①感遇:指有感于遭遇。②兰若:兰花 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屈原最赞美的两 种花。芊(qiān)蔚:草木茂盛一片碧绿的 样子。青青:即“菁菁”,繁盛的样子。③幽 独:幽雅清秀,独具风采。空林色:空绝林 中群芳的秀丽色彩。蕤(ruí):花下垂的样 子。冒:覆盖。④迟迟:慢慢。袅袅:烟雾 缭绕或微弱细长的样子。⑤岁华:一年一度 草木荣枯,故曰岁华。摇落:动摇、脱落。
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本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 为主旨的三十八首《感遇》诗中的第二首, 诗中以香兰杜若自喻,托物感怀,寄意深远。 透露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抒 发了芳华易失、时不我待的感慨。
侧 面 烘 托
4、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问 句 作 结
“悠悠”:道路漫长。 “何”:时间遥遥无期。
后会无期,隐隐忧愁
三、思考:这首送别诗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 表达离情别意的?
空 间 景 色 情 感
离堂华筵 (室内) 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 相对无言 怅然无绪
别路山川 (户外)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时光催人 离情缠绵
首联:写别筵将尽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 沉静之中 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遥望将赴之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时 间 顺 序
二、评 点 诗 歌:
1、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意 象 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暗含“夜”字。金樽,形容 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这一联用词 比较华丽,目的在于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 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炼 字 “吐”: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 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 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 话了。
“风神初振”的初唐 诗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隋唐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南北分 裂的局面。南北文化的交融为诗歌 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 机。初唐前期,诗歌创作仍受齐梁诗 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
南朝文风
绮靡艳丽 例一:萧衍《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例二:徐陵《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 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 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析: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 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 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 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 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 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TXT 电子书免费下载
qsz28nts
的,烧水炒菜做饭都很方便。这些都是房东原先就备有的。走之前,我和你们婶子把各个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收拾干净后,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 米面油盐什么的,还搬来一坛子泡菜,都放在厨房里了。喏,那还是三间南房,你们可以在里面存放柴火煤炭和其它杂物。我看到里边的柴火 和煤炭不多了,就又让人备了一些。还有啊,你们看,厨房台阶下那个高出一截儿盖着木板的大台子是一口甜水井。其他的,你们住下以后自 己看吧。好啦,咱们这就把东西都搬进去吧!”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把所有行李包裹都搬进西侧正房的厅房里。李老乡又要打开那个放瓷器 的竹筐,说:“给你们留一些用吧,都挺好看呢!”耿正赶快挡住不让打开竹筐,说:“李叔叔,您这又是何苦呢!我们又不是居家过日子, 要好看的瓷器作啥啊!”李老乡也就不再坚持,爽快地说:“好好好,不留就不留。这样吧,你们先简单收拾一下,洗个澡。我回去告诉你们 婶子一声,让她收拾做饭。过一会儿,我再过来接你们!”耿正和耿英都说:“千万不要来接,我们自己做饭吃就行了!您刚回来,需要好好 歇息呢!”李老乡想一想,说:“那也好,你们就自己简单做点儿饭吃吃,然后休息吧。我和你们婶子明天中午备好饭菜,给你们接风洗尘!” 耿正兄妹仨都笑着点头答应了。送走李老乡后,兄妹三人返回小院儿关上门。耿正打了一桶水上来,耿直从厨房里拿出两个脸盆儿,耿英从便 包里拿出两块儿毛巾。兄妹三个简单洗手擦脸以后,耿正吩咐耿直去厨房里的大灶上生火烧水。除了需要备一些喝的开水外,大家都应该痛痛 快快地洗去这五天来的一路风尘呢。耿直高兴地答应一声,就转身去厨房收拾烧水去了。耿正和耿英也不闲着,他俩先麻利地把那两个打包有 细软的包裹打开,把所有的银子收拾在一起放好后,耿正把自己和弟弟的被褥抱到正屋西侧的卧房,耿英把自己的被褥抱到正屋东侧的卧房, 各自铺展收拾好了。然后,耿英把兄妹三人的衣服规整一番,分别放在东、西两个卧房的衣柜里。爹的那个被褥衣物大包裹,耿英用一大块布 包裹好了,立在自己卧房衣柜的一侧。一会儿,耿直过来了,说:“水烧开了!我已经给咱们每人晾了一碗,又舀出一大水罐。”耿英说: “再把大锅添满了烧着吧,咱们洗澡费水呢!”耿直说:“我已经把桶里的水都添进去了,可那个大锅还不满呢!”耿正说:“我这就去打水, 把厨房里那口大水缸也放满,咱换下来的衣服得洗呢!”耿英想一想说:“这房东真是,这台阶下就有水井,还在厨房里放那口大水缸干吗呀! 哥,你干脆把那口大水缸悠到院儿里吧,咱好用它来晒水洗衣裳,还省了烧热水呢!”耿正说:“是哩,井水洗衣裳太凉,烧热水又麻烦,正 好晒了水再洗!”说着话,耿正先提了水添满
“风神初震”:引用明代高叔嗣的评论诗歌的 语言。 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 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 局,气势壮大。陈子昂以复古求创新,主张诗歌要 有风骨兴寄,抒情应刚健飞动。而以沈佺期、宋 之问为代表的诗人们则确立了诗律的新式。他们 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 创新。 内容上,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 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写景 上注入了浑厚、壮丽。 风格上也较清峻激昂,气势雄放。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寂寞苦闷
陈子昂 1、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 (今属 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 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 2、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 诗风,恢复《诗 经》的“风、雅” 传统,强调比兴寄托, 提倡汉魏风 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 歌》。
2、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意 象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弦乐器演奏时 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炼
字
“绕”:山川萦绕,别路迢遥。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炼 字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延续 到拂晓。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 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初读诗歌,读懂诗意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一.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一联的场景。
二.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字或词,分 析其妙处。(写出了怎样的情境,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春 夜 别 友 人 ( 陈 其 子 一 昂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战国时,燕昭 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理遇贤士郭隗,乐 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 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 古美谈,诗中感慨由此而发。
3、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诗 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白居易评价:“杜甫陈子昂,才名 括天地。”
写作背景
684春,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 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 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 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 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 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 怀抱。
洛阳古道 (遥想) 悠悠古道 悠悠离情 隐隐哀愁
识初唐诗——鉴赏小结
意象 炼字
银烛 吐 对
绮筵 绕 隐
琴瑟 没
问句作结
悠悠(路途漫长) 何 (时间遥遥)
初识送别诗——小结
1、送别习俗:喝酒送别 2、送别诗的感情类型:依依不舍 之情、表现真挚的友情,别后的思 念之情 3、送别诗意象 : 空间意象:离堂、别路、洛阳道; 时间意象:明月、长河;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 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 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素眉勾勒秋千画,笔锋浓转淡;屏神 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出妆;黯然檀香透过 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只字搁一半; 釉色渲染侍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 的一笑,如含苞开放;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
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①感遇:指有感于遭遇。②兰若:兰花 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屈原最赞美的两 种花。芊(qiān)蔚:草木茂盛一片碧绿的 样子。青青:即“菁菁”,繁盛的样子。③幽 独:幽雅清秀,独具风采。空林色:空绝林 中群芳的秀丽色彩。蕤(ruí):花下垂的样 子。冒:覆盖。④迟迟:慢慢。袅袅:烟雾 缭绕或微弱细长的样子。⑤岁华:一年一度 草木荣枯,故曰岁华。摇落:动摇、脱落。
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本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 为主旨的三十八首《感遇》诗中的第二首, 诗中以香兰杜若自喻,托物感怀,寄意深远。 透露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抒 发了芳华易失、时不我待的感慨。
侧 面 烘 托
4、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问 句 作 结
“悠悠”:道路漫长。 “何”:时间遥遥无期。
后会无期,隐隐忧愁
三、思考:这首送别诗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 表达离情别意的?
空 间 景 色 情 感
离堂华筵 (室内) 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 相对无言 怅然无绪
别路山川 (户外)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时光催人 离情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