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已发布并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已发布并实施
作者:吴恂
来源:《大经贸》2007年第11期
有关部门统计,20世纪70年代我國仅发现一种外来有害生物,80年代发现二种,90年代发现八种,而进入本世纪几年时间里就新发现十种外来有害生物。
与之相对应,我国口岸截获植物疫情呈大幅增长趋势。
本刊讯记者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为防止危险性植物有害生物传入我国,由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共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于前不久已发布并实施。
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由原来的84种增至435种。
1992年7月25日农业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同时废止。
有关专家介绍,自然界动植物病虫害种类成千上万种,科学制订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有利于检验检疫机构实施针对性查验,有效防止重要的外来有害生物传入。
过去,我国曾多次制修订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此次新名录通过科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来确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大幅增加,由原来的84种扩大到435种,不再分一、二类,有利于检验检疫工作中更好操作与掌握,符合国际相关标准;二是保护面明显扩大,重点突出,既考虑到粮油、水果等重点作物,又兼顾并增加了花卉、牧草、原木、木质包装、棉麻等作物上有害生物的种类;三是增大有害生物的防范力度,提高进境植物检疫门槛,有利于防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跨境传播。
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研究,世界各国每年因外来有害生物和物种入侵造成4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通过进境货物、运输工具和入境人员携带物、邮寄物等方式传带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越来越大,给我国农林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有关部门统计,20世纪70年代我国仅发现一种外来有害生物,80年代发现二种,90年代发现八种,而进入本世纪几年时间里就新发现十种外来有害生物。
与之相对应,我国口岸截获植物疫情呈大幅增长趋势。
以广东为例,2006年,广东检验检疫局辖区内各口岸从进境植物及其产品中截获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1837种52336批次,其中红火蚁、谷斑皮蠹、地中海实蝇、大豆疫霉病菌、小麦矮腥黑穗病菌、苹果蠹蛾、马铃薯叶甲等高危险检疫性有害生物多达101种2535次。
为适应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贸易发展和国内疫情的不断变化,全面而有效地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自2002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进行修订,并按照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更名为《进境植物检疫性
有害生物名录》。
为确保新修订名录的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及透明度,国家质检总局多次组织检验检疫、农业、林业系统及农林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对该名录进行评议审核,在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委员会上专题审议,并根据透明度原则向WTO通报征求意见,在综合各方意见基础上,最终完成了《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的修订。
据了解,下一步,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加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会同农业部对《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实施动态调整、适时增减。
同时,通过加强宣传,在系统内开展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检测、鉴定培训班,提高检验检疫机构疫情检出率,尽快出台新《名录》中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处理原则及配套措施要求,加大对检出疫情的检疫处理力度,加强植物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等措施,认真做好新《名录》贯彻实施工作。
编辑:卢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