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学反思优化语文课堂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教学反思优化语文课堂探讨
作者:潘森
来源:《成才之路》 2016年第3期
潘森
(黑龙江省大庆市奥林学校,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要:从写出了成功之处,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写明了不足之处,吸取了失败的教训;
写下了创新之处,拓展了思维的火花三方面对如何运用教学反思进行研究,指出教学反思可以
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
关键词:教学反思;优化;语文课堂;拓展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3-0032-01
当前,教学反思作为优化课堂教学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而备受重视。
在各种类型的教学反
思中,我对教学后的反思情有独钟。
教学后反思可以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
教学中的做法,板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记录下来,由此引发思考,促进教学方法的
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收益。
一、写出了成功之处,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我曾经深有感触的一节课,是发生在一年级学生的身上。
当时,由于我在讲某一单元的课
文时采取了同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已经没有了激情,他们对课文的兴趣急转直下,一些学生
出现了溜号、做小动作的表现。
但出于对老师的敬畏,个别自控力较强的孩子还在强撑着。
我
一看,这也不行呀,怎么办?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再讲新课时,我就改变了学习模式。
一上课,板书课题后,我就说:“同学们,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呀?”因为我以前曾经研究
过“质疑——探究”这种教学模式,但我当时教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我一直认为低年级的学生
这种能力不足,就没有在低年级使用过。
面对情绪不高的学生,我当时也只是想试一试。
话音
落下,我一看,有几个比较活跃的学生举手了,其他学生没举手。
虽然他们没举手,但值得欣
慰的是他们也没溜号,不再是懒洋洋的感觉了,一个个的眼睛瞪着我看。
他们觉得很惊奇,老
师讲课和以前不一样了。
可他们没接受过这种模式的教学,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就只好看别人
怎么回答。
当前几个学生一提出自己的疑问,看明白的学生就纷纷举手了。
我把他们的疑问一
一写在课题的下面,然后告诉他们要仔细地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哪个同学解决问题。
学生们的
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拿着书专心致志地读。
接下来,他们就纷纷举手要求解答问题,黑
板上的绝大部分问题得到了解决。
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都是比较表面的,
针对课文重难点内容没有涉及到,没办法,我又回到了老路上,由我把问题牵出来,让他们进
行思考。
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比较成功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后,我就在想,这个方
法挺好的,把学生们课堂上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有的想提出自己的问题考倒别人,有的想把
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弄懂。
不管他们出于哪种想法,至少他们有了读书和思考的动力。
于是,在
后来的教学中,我就开始有意识地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二、写明了不足之处,吸取了失败的教训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回顾,并对其作探究。
这样,在今后的教学上,我们就可以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曾经看过一位名
师《太阳》一课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他让学生自由读完课文后,将所有感知到的关于太阳
的信息都写到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将同一方面的信息进行归类,进而概括出太阳“远、大、
热”的特点。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非常有利于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的思维能力。
我当时惊叹于这篇教学设计的精妙构思,决定用这种方法来讲同一课,结果却失败了,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反复思索后,我终于弄明白了原因,教案是好教案,关键是我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利用一定时间来组织教学,因此造成了时间上的失误。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教训,让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对学生的关注。
三、写下了创新之处,拓展了思维的火花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及时地肯定学生独特的见解,可以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僵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真正体现生本课堂的理念。
这学期我教一年级的语文课,在讲《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有一个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题目是《蚂蚁和蝈蝈》,而不是《蝈蝈和蚂蚁》,课文两种动物都讲了,为什么要把蚂蚁放前面?”当时我第一个反应是:这篇课文重点是要赞扬蚂蚁的勤劳,告诉我们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批评了蝈蝈的懒惰,所以要把蚂蚁放前面。
但很显然,学生们对我的答案只是勉强接受,似乎不太服气。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他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你看《喜羊羊和灰太狼》不就是喜羊羊在前面吗?好的要放前面。
”这名学生一说完,好多学生就都恍然大悟一样。
我情不自禁地说:“你说得真好,就是这样的。
”原来,有些问题是可以用他们的方式去理解的。
四、结束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瞬间产生灵感,若不及时反思,便会消失,常常令人遗憾不已。
教后反思改变了我,让我用手中的笔记下教学中的得与失,一步步使我的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陈先云.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四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6(01).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叶存玲.小学语文教学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4]闫承利.教学最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