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雀梅盆景的养殖方法
雀梅是树桩盆景中的极品,具有刚正不阿的气质,萌发力强,适应性又好,生命力旺盛,四季多变,千姿面态,适合制作成各种样式的盆景,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那么雀梅如何养殖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自古以来雀梅就是制作盆景的重要材料,素有盆景“七贤”之一的美称。
雀梅在我国江浙沿海一带极受广大盆景爱好者喜爱,是主要的盆景树种。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雀梅的优美姿态,了解雀梅的养殖方法吧!
雀梅盆景养殖要点
1、湿度管理
雀梅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70~80%,空气相对湿度过低的话,雀梅下部叶片会黄化、脱落,上部叶片无光泽。
2、温度管理
由于雀梅原产于热带地区,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因此它对冬季温度的要求很严格,当环境温度在10℃以下雀梅便停止生长,在霜冻出现时不能够安全越冬。
3、光照管理
雀梅喜欢半荫环境,在秋、冬、春三季需有充足的阳光,夏季则要遮荫50%以上。
室内养护雀梅,尽量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
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如此交替调换可生长良好。
4、肥水管理
对于盆栽的雀梅植株,除了在上盆时添加有机肥料外,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地肥水管理,如此雀梅才可生长良好。
5、春、夏、秋三季管理
这三个季节是雀梅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1~4天,晴天或
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雀梅盆景的制作与管理
雀梅的移栽多在冬末初春植株萌芽前进行,由于其木质结构紧密、坚硬,树干和老枝生长缓慢,栽种前要根据树桩的形状仔细考虑,然后将多余的枝条剪除,一旦不慎将必要的主枝、侧枝剪去,补救便十分困难了。
栽种时将主根截断,多留侧根、须根。
对于因挖掘时间过长而失水的树桩可在清水中浸泡一下,以补充水分,然后栽于排水良好、不含太多养分的沙土中,树干的中、下部也可用沙土封埋,以免因水分散失过多影响成活。
栽后浇一次透水,北方地区因气候干燥寒冷,要罩上透明的塑料膜保温保湿,以后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经常向枝干喷水,随着温度的升高,可视植株的萌芽情况,打开塑料膜进行通风炼苗。
雀梅树桩易出现假活现象,原因是植株生根前,本身所贮藏的水分和养分会使其萌发新芽,甚至长出新枝,因此在生长季节一旦发现新芽、新叶停止生长,就要遮光,向植株喷水,并将过长的新枝剪短,以免再消耗树桩本身的养分,导致植株死亡。
栽后的第一年不要蟠扎、修剪,也不要施肥,以促使新的根系生成。
第二年春
季如果树桩萌发正常,可将封埋树干的沙土逐渐去掉,并对枝条进行初步的造型。
雀梅盆景的造型应根据树桩的形态,加工成斜干式、直干式、卧干式、悬崖式等不同款式的盆景,树冠既可制成规整的圆片形,也可加工成潇洒扶疏的自然形。
主枝、侧枝用金属丝蟠扎,细枝和圆片则靠修剪来完成。
制作好的盆景可在早春植株萌芽前移入紫砂盆之类的细盆观赏。
雀梅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除夏季高温时要适当遮光,避免烈日曝晒外,其他季节都要给予充足的光照。
生长期应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经常向叶面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使叶色碧绿宜人;每15天左右施一次稀薄的肥水,施肥应在盆土稍干燥的情况进行,施后浇一次透水,以利植株的吸收。
雀梅萌发力较强,应经常修剪整形,及时剪除影响造型的枝条,由于剪枝后会促进侧枝的生长,因此其枝叶越剪越密,树形也更加美。
冬季放在室内光线明亮处,节制浇水,停止施肥,0℃以上盆土不结冰即可;在气候较为温暖的南方也可在室外避风向阳处越冬。
每2至3年换盆一次,盆土宜用含腐殖质丰富、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雀梅盆景简介
雀梅,又叫酸梅。
雀梅属鼠李科,根干白然奇特,树姿苍劲古雅,是中国树桩盆景主要树种之一,为岭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树之一,也是中国入世后出口美国的盆景植物之一。
雀梅树种在我国南方各省满山遍布,是取之不尽的资源。
雀梅为鼠李科雀梅藤属攀援性落叶灌木,树干褐色,表皮斑驳,有的甚至能形成枯朽的洞穴,给人以古朴苍老的感觉;叶片细小,近对生,卵状椭圆形,绿色而有光泽;小花白色,果实成熟后呈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