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审计失败案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审计失败。
(二)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
• 1、审计对象、范围的拓展,致使审计风险增大, 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 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随市场经济的不断拓展,会 计客体方法会日趋复杂,特别是受知识经济及信 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影响,大量的智力密集型企业 ,如“网上公司”、“模拟公司”等虚拟实体的兴起 ,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被审实体的范围,也增加 了相应的审计内容,如人力资源审计、非财务报 表信息审计、企业购并审计、跨国业务审计等新 内容,都以不同程度拓展了审计内容,增加了审 计难度。增加了审计失败的可能性。
蓝田股份的这一解释引出新的疑问,即近18亿多主营业务收入主 要靠现金交易完成。蓝田股份去年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销售收 入达5.29亿元,难道饮料销售是因市场供不应求而未出现应收账 款吗?
造假分析––
5. 融资行为为何与现金流表现不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加大了对银行资金的 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增加幅 度达200%。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相符。 按照公司优秀的现金流表现,自有资金是充足的 ,况且其帐上尚有11.4亿元的未分配利润,又何以 会这样依赖于银行借贷?
按照市场上常见的蓝田野莲汁、野藕汁包装估算, 假设每3罐野莲汁、野藕汁为一公斤(每罐蓝田饮料 为350ML)大概每公斤饮料蓝田股份获得5.85元的销 售额。
造假分析––
7.产品毛利率怎么会如此之高?
• 按上述的计算,每公斤饮料实现利润2.42元。 如果按照33%的所得税,蓝田股份每公斤饮 料实现的2.42元净利润(税后)至少需要 2.42/0.67=3.61元的所得,也就是说蓝田股份 靠每公斤5.85元的销售额至少实现了3.61元的 利润,利润率为61.71%,在竞争激烈的饮料 行业能够实现这种利润吗?
造假分析––
2、“野莲汁、野藕汁”的传说
• 在造假案曝光之前,蓝田公司声称,野莲汁和野藕 汁(只见广告不见产品)一年中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高 达2个亿,而当调查人员亲临蓝田生产野莲汁野藕汁 的基地时,却只见车间铁门紧锁,透过窗户可以隐 约看见,偌大的厂房空无一人,从设备上蒙的灰尘 看,应该有好些日子没开工了,由此可以断定,所 谓“野莲汁和野藕汁”的传说,纯属谣言。
(蓝田股份这几年固定资产的扩张速度比业绩的增长更快 ,1998年、1999年、2000年的固定资产净额增长率分别为 356.65%、274.85%、54.57%。至2000年底,公司的固定资 产达到21.69亿元,占总资产的76.43%。)
造假分析––
7.产品毛利率怎么会如此之高?
2000年年报以及2001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饮料的毛 利率达46%左右(驰名品牌承德露露毛利率不足30%) 。饮料毛利不可思议,按照蓝田股份披露的和蓝田 总公司的结算价格为46.8元/箱(24罐)(其中野莲 汁为46.8元每箱,野藕汁为44.2元每箱)。
• (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当、执业水平偏低 ,导致其造假行为得逞
• (四)、投资者非理性、热衷于炒作股票 ,导致其自欺欺人。
Thanks End
3、审计方法方面的缺陷
从审计方法来看,审计人员过度依赖于被审单位的 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及内部审计结果。内审和内控 制度测试固然是审计的重要环节,但是内控制度 的运行受到单位管理的局限,特别是当被审单位 的内控制度较差,会计信息失真时,内部审计本 身就意味着错误与失败。另一方面,审计在采用 传统的统计抽样方法下,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风 险性,当取证采样存在不同或不均衡,特别是当 样本情况复杂或遇到新的问题时,容易影响到审
对倫會計師事務所的处罚决定
• 藍田造假案判賠540多萬,華倫會計師事務所承擔連帶賠 償責任 。上市公司造假,會計師事務所難逃法律制裁。
•
7月31日,曾引起證券市場軒然大波的湖北藍田股份
有限公司(後改名為“生態農業”)造假案,由武漢市中
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83名原告向11名被告索賠617萬餘
元,法院判決被告生態農業公司賠償原告540多萬元。包
、王焕成分别处以警告,并各罚款5万元。
•
此外,建议蓝田公司董事会依照法定程序撤销瞿兆玉公司董事长职务。
•
蓝田公司和瞿兆玉、赵琰璋、吴惠昌、王焕成应自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
起15日内,将罚款汇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
京城建支行月坛南街分理处,帐号2610044690,由该银行直接上缴国库),并
蓝田的转折点-2001年
• 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600字短文,此 后蓝田资金链开始断裂
• 一系列的问题暴露,下面让我们一条一条 分析蓝田存在的疑问
造假分析—
1、“金鸭子”的童话
• 蓝田所产的鸭子品种为“青壳一号”,只吃小鱼和草 根,一只鸭子一年产蛋高达300多只(比普通鸭子高 出1倍以上),而且价格奇高(有报道称每只鸭蛋的 平均纯利为0.4元),蓝田“一只鸭子一年的利润等 于生产两台彩电”,相当于“金鸭子”。
审计失败的原因
• (一)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 1、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和会计 信息处理过程缺乏充分了解。
• 财务活动是经济活动的货币表现,财务活动中的 舞弊行为无疑是为了掩饰经营活动的虚假性和违 法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一般讲本身不存在 问题,除非技术上的低级错误,但是其反映的内 容是否真实?又是通过怎样的程序出笼?因此, 审计人员如果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会 计信息处理程序,仅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是很 难查清问题的。
造假分析––
10.税交得多少
• 蓝田股份2000年主营收入是18亿元,2001年上半 年是8亿元,也就是说每个月收入是1.5亿元,蓝 田股份增殖税率是13%-17%,营业税率是5%,可 是它一个月只要提4万元的营业税和28万元的增殖 税,这样的纳税额比一家年收入5000万元的企业 还少,而蓝田是18亿元,这税是不是交得太少了, 还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收入?
Hale Waihona Puke 结论:在审查农业企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1、毛利太高、净资产收益率太高。 • 2. 资产经营能力异常 • 3.税负异常 • 4.资本结构不合理 • 5.成本结构不要太异常 • 6.现金流异常 • 8.与同行看齐
审计失败的原因
• 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二)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
造假分析––
11.关联方关系混乱
• 据蓝田股份2000年会计报表附注“(八)关联方关系及交易 ”,蓝田股份的母公司是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 司,注册地址是洪湖市瞿家湾镇。蓝田股份合并会计报 表的子公司有两家:沈阳蓝田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注册 地址是沈阳市)和湖北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注 册地址是洪湖市瞿家弯镇)。2000年沈阳蓝田房屋开发 有限公司亏损。2000年蓝田股份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湖北 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
将付款凭证复印件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稽查局执行监督处。
•
蓝田公司和瞿兆玉、赵琰璋、吴惠昌、王焕成如对本处罚决定不服,可
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
政诉讼。复议和诉讼期间,上述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2、审计人员的过失行为。
• 审计人员未能保持审计工作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 ,未能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未能对被审计 单位的内控制度、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 有效的评估,未能恰当地运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 证据,未能严格执行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等 诸多方面因素造成。这些应该做而未做的后果是 审计报告严重失真。
处罚措施
对蓝田公司的处罚决定
•
蓝田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第十一条的
规定,构成《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股票条例》)第七十
四条第二项所述的行为。
•
根据《股票条例》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对蓝田公司作出以下处罚决定:
•
(一)对公司处以警告并罚款100万元;
•
(二)对招股说明书含有虚假内容负有直接责任的公司董事赵琰璋、吴惠昌
括華倫會計師事務所在內的其他8名被告,被法院判決對
原告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另有2名被告,法院
判決不承擔責任。
•
這是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內地“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
償案”中承擔連帶責任的首例判決。
点评:蓝田失败的原因
• (一)经营管理不善、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其 业绩不佳
• (二)政企严重不分、治理机制失灵,导致公 司发展误入歧途
• 2、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表述不实,增 大了审计风险,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
• 会计报表表述不实主要有两种:错误和舞弊。从 我国证监会的处罚公告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审 计失败都存在上市公司蓄意财务舞弊。我国上市 公司质量大多不高,为了达到上市的要求,以及 上市后为了能够配股、增发新股,财务舞弊成了 达到目的的捷径。另外,政府过多的干预行为, 如证券市场准入审批制、调动政府资源进行“救市 ”等,使得虚假会计信息得以长期存在
造假分析––
8.巨额广告费用支出哪里去了?
• 公司2000年的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的销售收入 达到5亿多元,而其中仅3590万元是通过集团公 司遍布于全国的销售的网点销售,仅占股份公司 销售量的1.9%,2001年中报显示的情况也基本如 此。而野藕汁、野莲汁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 广告费用应该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因 为在股份公司的报表中找不到巨额的广告费用支 出。这里是否存在着虚增股份公司利润的嫌疑?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
背景资料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 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 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 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 了不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 “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中国农业第一股”。
造假分析––
3、“无氧鱼”的故事
• 据估计,蓝田一亩水面的产值要达到2到3万元钱,才能符合 其业绩水平。
• 但是,据瞿家湾镇一位村民介绍:“蓝田根本赚不了这么多 钱!每口塘是17亩水面,养鱼能产出7、8万元,即使加上养 鸭的收入,每亩水面的产出也很难突破1万元。每亩2、3万 元的收入根本是天方夜谭。”
• 每亩3万元,意味着蓝田一亩水面至少要产三、四千公斤鱼 ,就是说不到一米多深的水塘里,每平方米水面下要有50-60 公斤鱼在游动,这么大的密度,不说别的,光是氧气供应就 是大问题,恐怕只有在实验室才能做得到,而蓝田股份的鱼 苗,堪称世界“无氧鱼”系列。
造假分析––
4.应收帐款如此之少?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18.4亿元,而应收帐款仅857.2万元。2001年 中期这一状况也未改变:销售收入8.2亿元,应收帐款3159万元。
造假分析––
9.职工每月收入不合理
• 从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栏 中看出,2000年度该公司职工工资支出为2256万元, 以13000个职工计,人均每月收入仅144.5元,2001年 上半年人均收入为185元。
• 如此低廉的收入水平,对于员工30%以上为大专水平 的蓝田股份职工,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 而言,合于情理吗?
2000年该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7.86亿元,而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为-7.15亿元(绝大部 分是固定资产投入),这两个数字极为相近。
造假分析––
6.存货
由于在鱼塘里,我们无法弄清楚水里存货到底有 多少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的疑问与存货的疑问是一样 的,蓝田股份主要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都在水里 面,谁也搞不清楚水里面有多少宝贝。
(二)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
• 1、审计对象、范围的拓展,致使审计风险增大, 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 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随市场经济的不断拓展,会 计客体方法会日趋复杂,特别是受知识经济及信 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影响,大量的智力密集型企业 ,如“网上公司”、“模拟公司”等虚拟实体的兴起 ,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被审实体的范围,也增加 了相应的审计内容,如人力资源审计、非财务报 表信息审计、企业购并审计、跨国业务审计等新 内容,都以不同程度拓展了审计内容,增加了审 计难度。增加了审计失败的可能性。
蓝田股份的这一解释引出新的疑问,即近18亿多主营业务收入主 要靠现金交易完成。蓝田股份去年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销售收 入达5.29亿元,难道饮料销售是因市场供不应求而未出现应收账 款吗?
造假分析––
5. 融资行为为何与现金流表现不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加大了对银行资金的 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增加幅 度达200%。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相符。 按照公司优秀的现金流表现,自有资金是充足的 ,况且其帐上尚有11.4亿元的未分配利润,又何以 会这样依赖于银行借贷?
按照市场上常见的蓝田野莲汁、野藕汁包装估算, 假设每3罐野莲汁、野藕汁为一公斤(每罐蓝田饮料 为350ML)大概每公斤饮料蓝田股份获得5.85元的销 售额。
造假分析––
7.产品毛利率怎么会如此之高?
• 按上述的计算,每公斤饮料实现利润2.42元。 如果按照33%的所得税,蓝田股份每公斤饮 料实现的2.42元净利润(税后)至少需要 2.42/0.67=3.61元的所得,也就是说蓝田股份 靠每公斤5.85元的销售额至少实现了3.61元的 利润,利润率为61.71%,在竞争激烈的饮料 行业能够实现这种利润吗?
造假分析––
2、“野莲汁、野藕汁”的传说
• 在造假案曝光之前,蓝田公司声称,野莲汁和野藕 汁(只见广告不见产品)一年中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高 达2个亿,而当调查人员亲临蓝田生产野莲汁野藕汁 的基地时,却只见车间铁门紧锁,透过窗户可以隐 约看见,偌大的厂房空无一人,从设备上蒙的灰尘 看,应该有好些日子没开工了,由此可以断定,所 谓“野莲汁和野藕汁”的传说,纯属谣言。
(蓝田股份这几年固定资产的扩张速度比业绩的增长更快 ,1998年、1999年、2000年的固定资产净额增长率分别为 356.65%、274.85%、54.57%。至2000年底,公司的固定资 产达到21.69亿元,占总资产的76.43%。)
造假分析––
7.产品毛利率怎么会如此之高?
2000年年报以及2001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饮料的毛 利率达46%左右(驰名品牌承德露露毛利率不足30%) 。饮料毛利不可思议,按照蓝田股份披露的和蓝田 总公司的结算价格为46.8元/箱(24罐)(其中野莲 汁为46.8元每箱,野藕汁为44.2元每箱)。
• (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当、执业水平偏低 ,导致其造假行为得逞
• (四)、投资者非理性、热衷于炒作股票 ,导致其自欺欺人。
Thanks End
3、审计方法方面的缺陷
从审计方法来看,审计人员过度依赖于被审单位的 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及内部审计结果。内审和内控 制度测试固然是审计的重要环节,但是内控制度 的运行受到单位管理的局限,特别是当被审单位 的内控制度较差,会计信息失真时,内部审计本 身就意味着错误与失败。另一方面,审计在采用 传统的统计抽样方法下,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风 险性,当取证采样存在不同或不均衡,特别是当 样本情况复杂或遇到新的问题时,容易影响到审
对倫會計師事務所的处罚决定
• 藍田造假案判賠540多萬,華倫會計師事務所承擔連帶賠 償責任 。上市公司造假,會計師事務所難逃法律制裁。
•
7月31日,曾引起證券市場軒然大波的湖北藍田股份
有限公司(後改名為“生態農業”)造假案,由武漢市中
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83名原告向11名被告索賠617萬餘
元,法院判決被告生態農業公司賠償原告540多萬元。包
、王焕成分别处以警告,并各罚款5万元。
•
此外,建议蓝田公司董事会依照法定程序撤销瞿兆玉公司董事长职务。
•
蓝田公司和瞿兆玉、赵琰璋、吴惠昌、王焕成应自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
起15日内,将罚款汇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
京城建支行月坛南街分理处,帐号2610044690,由该银行直接上缴国库),并
蓝田的转折点-2001年
• 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600字短文,此 后蓝田资金链开始断裂
• 一系列的问题暴露,下面让我们一条一条 分析蓝田存在的疑问
造假分析—
1、“金鸭子”的童话
• 蓝田所产的鸭子品种为“青壳一号”,只吃小鱼和草 根,一只鸭子一年产蛋高达300多只(比普通鸭子高 出1倍以上),而且价格奇高(有报道称每只鸭蛋的 平均纯利为0.4元),蓝田“一只鸭子一年的利润等 于生产两台彩电”,相当于“金鸭子”。
审计失败的原因
• (一)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 1、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和会计 信息处理过程缺乏充分了解。
• 财务活动是经济活动的货币表现,财务活动中的 舞弊行为无疑是为了掩饰经营活动的虚假性和违 法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一般讲本身不存在 问题,除非技术上的低级错误,但是其反映的内 容是否真实?又是通过怎样的程序出笼?因此, 审计人员如果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会 计信息处理程序,仅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是很 难查清问题的。
造假分析––
10.税交得多少
• 蓝田股份2000年主营收入是18亿元,2001年上半 年是8亿元,也就是说每个月收入是1.5亿元,蓝 田股份增殖税率是13%-17%,营业税率是5%,可 是它一个月只要提4万元的营业税和28万元的增殖 税,这样的纳税额比一家年收入5000万元的企业 还少,而蓝田是18亿元,这税是不是交得太少了, 还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收入?
Hale Waihona Puke 结论:在审查农业企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1、毛利太高、净资产收益率太高。 • 2. 资产经营能力异常 • 3.税负异常 • 4.资本结构不合理 • 5.成本结构不要太异常 • 6.现金流异常 • 8.与同行看齐
审计失败的原因
• 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二)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
造假分析––
11.关联方关系混乱
• 据蓝田股份2000年会计报表附注“(八)关联方关系及交易 ”,蓝田股份的母公司是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 司,注册地址是洪湖市瞿家湾镇。蓝田股份合并会计报 表的子公司有两家:沈阳蓝田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注册 地址是沈阳市)和湖北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注 册地址是洪湖市瞿家弯镇)。2000年沈阳蓝田房屋开发 有限公司亏损。2000年蓝田股份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湖北 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
将付款凭证复印件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稽查局执行监督处。
•
蓝田公司和瞿兆玉、赵琰璋、吴惠昌、王焕成如对本处罚决定不服,可
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
政诉讼。复议和诉讼期间,上述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2、审计人员的过失行为。
• 审计人员未能保持审计工作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 ,未能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未能对被审计 单位的内控制度、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 有效的评估,未能恰当地运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 证据,未能严格执行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等 诸多方面因素造成。这些应该做而未做的后果是 审计报告严重失真。
处罚措施
对蓝田公司的处罚决定
•
蓝田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第十一条的
规定,构成《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股票条例》)第七十
四条第二项所述的行为。
•
根据《股票条例》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对蓝田公司作出以下处罚决定:
•
(一)对公司处以警告并罚款100万元;
•
(二)对招股说明书含有虚假内容负有直接责任的公司董事赵琰璋、吴惠昌
括華倫會計師事務所在內的其他8名被告,被法院判決對
原告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另有2名被告,法院
判決不承擔責任。
•
這是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內地“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
償案”中承擔連帶責任的首例判決。
点评:蓝田失败的原因
• (一)经营管理不善、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其 业绩不佳
• (二)政企严重不分、治理机制失灵,导致公 司发展误入歧途
• 2、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表述不实,增 大了审计风险,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
• 会计报表表述不实主要有两种:错误和舞弊。从 我国证监会的处罚公告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审 计失败都存在上市公司蓄意财务舞弊。我国上市 公司质量大多不高,为了达到上市的要求,以及 上市后为了能够配股、增发新股,财务舞弊成了 达到目的的捷径。另外,政府过多的干预行为, 如证券市场准入审批制、调动政府资源进行“救市 ”等,使得虚假会计信息得以长期存在
造假分析––
8.巨额广告费用支出哪里去了?
• 公司2000年的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的销售收入 达到5亿多元,而其中仅3590万元是通过集团公 司遍布于全国的销售的网点销售,仅占股份公司 销售量的1.9%,2001年中报显示的情况也基本如 此。而野藕汁、野莲汁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 广告费用应该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因 为在股份公司的报表中找不到巨额的广告费用支 出。这里是否存在着虚增股份公司利润的嫌疑?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
背景资料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 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 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 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 了不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 “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中国农业第一股”。
造假分析––
3、“无氧鱼”的故事
• 据估计,蓝田一亩水面的产值要达到2到3万元钱,才能符合 其业绩水平。
• 但是,据瞿家湾镇一位村民介绍:“蓝田根本赚不了这么多 钱!每口塘是17亩水面,养鱼能产出7、8万元,即使加上养 鸭的收入,每亩水面的产出也很难突破1万元。每亩2、3万 元的收入根本是天方夜谭。”
• 每亩3万元,意味着蓝田一亩水面至少要产三、四千公斤鱼 ,就是说不到一米多深的水塘里,每平方米水面下要有50-60 公斤鱼在游动,这么大的密度,不说别的,光是氧气供应就 是大问题,恐怕只有在实验室才能做得到,而蓝田股份的鱼 苗,堪称世界“无氧鱼”系列。
造假分析––
4.应收帐款如此之少?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18.4亿元,而应收帐款仅857.2万元。2001年 中期这一状况也未改变:销售收入8.2亿元,应收帐款3159万元。
造假分析––
9.职工每月收入不合理
• 从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栏 中看出,2000年度该公司职工工资支出为2256万元, 以13000个职工计,人均每月收入仅144.5元,2001年 上半年人均收入为185元。
• 如此低廉的收入水平,对于员工30%以上为大专水平 的蓝田股份职工,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 而言,合于情理吗?
2000年该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7.86亿元,而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为-7.15亿元(绝大部 分是固定资产投入),这两个数字极为相近。
造假分析––
6.存货
由于在鱼塘里,我们无法弄清楚水里存货到底有 多少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的疑问与存货的疑问是一样 的,蓝田股份主要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都在水里 面,谁也搞不清楚水里面有多少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