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思维的效果。

方法:将
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68例急诊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4例。

参照组病人选择常规护理思维进行干预,实验组病人选择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通过预见性护理思维进行干预。

比较实验组和参照
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有效率。

结果:参照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病人的
护理满意度,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病人的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病人的抢
救有效率,差异较大(P<0.05)。

结论:急诊护士将预见性思维应用到急诊抢救的预见性护
理中,可使病人的抢救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能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
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预见性护理;急诊护士
为了分析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思维的效果,本文对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68例急诊科病人开展了常规护理思维以及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68例急诊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4例。

参照组中男性
24例,女性10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为(48.34±7.47)岁。

实验组中男性22例,
女性12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为(48.67±7.05)岁。

全部病人一般病例信息比较无
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1)符合抢救标准者;(2)所有病人及
其家属均遵循自愿原则,经详细了解后均签署相关文件并参与研究,审批通过。

排除标准:(1)重要器官受损严重者;(2)精神意识障碍,交流不畅;(3)哺乳或妊娠期妇女;(4)耐受性低者;(5)退出此项研究者。

1.2方法
1.2.1参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思维进行干预。

病人入院后,应对其实施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并讲解急救措施的目的、流程、以及效果,从而提升病人及其家属对急救措施和自身疾病的认知和了解,同时对其讲解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以此来增加他们对治疗的信心。

同时,还应在病人进行抢救时以及抢救后的阶段,对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对其体征变化进行实时记录。

若发现病人的体征出现异常波动时,应立即上报,然后对其实施相应的解决措施。

另外,还应遵循医嘱给予病人药物治疗,并在病人用药后,对其是否出现药物过敏反应进行严密监测,随时做好停止用药的准备[1]。

1.2.2实验组选择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通过预见性护理思维进行干预。

(1)评估病情。

在病人入院后,配合相关义务人员对病人实施疾病诊断,对于不同类型疾病的病人进行CT、以及X线等方式进行检查,然后按照检查结果来评估病人的病情,并将其疾病程度划分为轻重缓急。

通过24小时陪护的方式对病人实施病程监护护理。

(2)设备护理。

按照病人实际病情以及急诊救治标准,对抢救设备进行管理。

对于不同疾病的病人,应正确应用各类型的抢救设备来对病人进行抢救治疗,并配合医务人员对抢救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同时,还应对相应的仪器进行提前检查,确定仪器能否正常使用。

(3)用药护理。

应结合病人的实际病情、药品的治疗机理、以及相关的医疗知识来实施药物护理。

对于病人不同的表现症状,应对不同药物进行正确的给予使用,从而保证病人的用药合理性。

同时,还应依据国际用药标准对病人的用药方式和用药剂量进行严格的控制[2]。

1.3观察指标(1)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评估: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从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采用百分制,≥85分为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2)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的抢救有效率。

显效:病人脱离生命危险,并且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有效:病人脱离生命危险,但存在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

无效:病人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并且表现症状并没完全消失。

1.4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全部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取t检验方式: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由表1数据可知,参照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

表1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满意基本
满意
不满

满意

实验组
3
4
20
(58.82)
13
(38.24)
1
(2.94)
33
(97.06)
参照组
3
4
16
(47.06)
12
(35.29)
6
(17.65)
28
(82.35)
2-0.94
4
0.06
3
3.98
1
3.98
1
P-0.33
1
0.80
1
0.04
6
0.04
6
2.2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的的抢救有效率由表2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的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病人的抢救有效率,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

表2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的的抢救有效率比较[n(%)]
组别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
效率
实验组
3
4
25
(73.53)
8
(23.53)
1
(2.94)
33
(97.06)
参照组
3
4
16
(47.06)
9
(26.47)
9
(26.47)
25
(73.53)
2- 4.97
6
0.07
8
7.50
3
7.50
3
P-0.02
6
0.77
9
0.00
6
0.00
6
3.讨论
医疗机构部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门就是急诊部门,此部门收治的病人主要是突发性疾病的病人,通常会采用心肺复苏等急救手段来对病人的临床急诊进行缓解,是让病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的关键部门。

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人们对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要求,急诊抢救的临床相关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作为辅助临床急诊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抢救护理,也因此有了极大的完善和优化[3]。

而为了分析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思维的效果,本文对我院接收的68例急诊科病人开展了常规护理思维以及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对比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差异较大(P<0.05),由此可说明和常规护理思维相比,急诊护士将预见性思维应用到急诊抢救的预见性护理中更能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且实验组病人的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病人的抢救有效率,差异较大(P<0.05),由此可说明和常规护理思维相比,急诊护士将预见性思维应用到急诊抢救的预见性护理中更能提升病人的抢救有效率。

综上所述,急诊护士将预见性思维应用到急诊抢救的预见性护理中,可使病人的抢救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能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米志云.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7):116-117.
[2]朱小煜.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研究[J].饮食保
健,2019,6(34):154-156.
[3]赵娜,贺水馨.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J].中国保健营
养,2019,29(35):375-376.
作者简介:周婷(1990.12-),女,云南昆明人,本科学历,护师,研究方向:医院急诊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