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高考精品导与练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对应训练
1.人体内的糖代谢过程中,不可能()
A.生成CO2和H2O
B.合成肌糖元或肝糖元
C.转化成脂肪或乳酸
D.转化成各种氨基酸
答案D
解析在人体内糖不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

2.下面是血糖代谢图解,不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食物中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

流经肝脏,在血糖浓度较高时,在肝脏内合成肝糖元储存,血糖仍有剩余时再转化为脂肪储存,再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

在肌细胞中合成肌糖元,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为各处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但在动物体内葡萄糖不能转变成酒精。

3.瘦肉精是一种β2受体激动剂,猪食用后在代谢过程中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提高了猪肉的瘦肉率。

据此推断脂肪在猪体内代谢过程中()
①可在体内储存②可在体内转化③分解后释放能量④能生成水、CO2和尿素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瘦肉精的作用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从而可推断出猪食用瘦肉精后,瘦肉精促使猪体内脂肪转化为蛋白质,加速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产生CO2和H2O;脂肪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含有氮元素,氧化分解后不会产生尿素。

4.下列物质或结构的形成,不能利用脂质作原料的是()
A.构成细胞膜
B.合成胰液
C.转变成肝糖元
D.合成性激素
答案B
解析胰液中含有消化酶,其成分为蛋白质,所以不能用脂质合成胰液。

5.下列分别属于脱氨基和氨基转换作用的实例是()
①苏氨酸→丁酮酸+NH3 ②谷氨酸→氨基丁酸+CO2
③谷氨酸+丙酮酸→酮戊二酸+丙氨酸④谷氨酸+NH3→谷氨酰氨+H2O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下氨基后形成尿素,其余不含氮部分参与合成代谢或分解代谢。

而氨基转换作用是氨基酸将氨基转移给另一种化合物,形成一种新的氨基酸,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过程。

6.(2008年长春模拟)如下图表示人体内氨基酸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只能获得必需氨基酸,不能获得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只能在体内合成
B.④过程是氨基转换作用,能够增加氨基酸种类,不能增加氨基酸数量,但能形成非必需氨基酸
C.⑤和⑥过程必须经过脱氨基作用才能形成
D.②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③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
解析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非必需氨基酸可以从食物中获得,也可以在人体内合成。

7.(2007年天津理综,2)下列关于动物新陈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正常情况下,肝脏细胞可以将多余的脂肪合成为脂蛋白
B.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肌肉细胞可以将葡萄糖合成为糖元
C.糖类分解时可以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
D.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不含氮部分可以合成为脂肪
答案C
解析动物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密切相关,但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因而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之相对应的中间产物。

8.有关人体代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切营养物质都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②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内环境才能被人体细胞获得
③糖与脂肪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④蛋白质不能都由糖和脂肪转化而来,每天都需要食物来补充
⑤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只有排尿这一条途径
⑥蛋白质、脂肪、糖的体内代谢产物都是水、CO2、尿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答案 B
脂质代谢
【例1】(2008年南通调研)下图为人体内脂质代谢示意图,①~⑧表示代谢途径。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不可能发生的途径是(填序号)。

(2)能通过⑥过程合成类固醇激素的主要内分泌腺是,其合成直接受分泌的激素影响。

(3)⑧过程在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4)过度蓄积脂肪导致肥胖。

肥胖的直接原因是图中代谢途径存在着的量变关系(用数学式表示)。

许多人借助于药物减肥,一种称为二硝基酚的减肥药物,它的作用是使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增加,阻止ATP合成,从而使人的体重减轻。

请你对这种药物的安全性作出评价。

答案(1)③(2)性腺垂体促性腺(3)线粒体
(4)①+②>④+⑥+⑦这种药物由于使人体ATP的合成受阻,会影响人体内正常的能量供应,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对人体不安全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学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文字、图表信息,结合脂质的代谢过程,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同时围绕药物减肥的话题,特别对药物安全性问题作出准确的评价。

三大物质代谢及其转化关系
【例2】(2007年上海高考)下图表示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部分代谢途径,图中A、B、
C、D、E、F、G表示物质,①、②、③、④表示过程。

(1)脂肪消化后的产物,大部分先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

(2)物质E是,物质F是,物质G
是。

(3)在过程①、②、③、④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是,需要消耗氧气的是。

(4)物质B从小肠肠腔中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到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需要经过层细胞膜。

(5)在消化道中,淀粉变为物质B,需经过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和酶的催化分解。

(6)肌糖元的功能是。

(7)人体中氨基酸的主要来源途径有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分解、糖类等物质的转变和。

答案(1)毛细淋巴管(2)乳酸尿素糖类、脂肪
(3)②④②(4)7 (5)胰、肠麦芽糖
(6)作为能量的暂时储备,为肌肉活动提供能量
(7)自身蛋白质的分解
解析分析图可知:A为甘油和脂肪酸,B为葡萄糖,C为氨基酸,D为甘油,E为乳酸,F 为尿素,G为糖类和脂肪;①过程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②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
③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乳酸),④过程为细胞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食物经消化后转变为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绝大部分脂质物质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吸收,其他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等被毛细血管吸收;脂质物质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

其中,甘油有变成丙酮酸,丙酮酸参加上述的呼吸过程。

脂肪酸可以生成乙酰辅酶A,参加呼吸过程。

小肠内葡萄糖首先经过小肠上皮细胞2层膜,然后先后进出2次血管,经过4层膜,最后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合计7层膜。

1.(2008年北京理综,1)下列有关人体糖类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糖类可由某些氨基酸经脱氨基后转化产生
B.糖类在供应过量的情况下可转化成为脂质
C.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
D.肝糖元分解代谢出现障碍可导致低血糖
答案C
解析糖类、脂质和氨基酸的非含氮部分可以相互转化;在饥饿情况下,如果肝糖元不能及时分解可出现低血糖症状;肌糖元能够为肌肉运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在肌细胞内直接分解,不再转化为血糖。

2.(2007年四川理综,1)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机体代谢及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多余的糖可以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多余的氨基酸可以储存
B.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强度受糖类分解代谢强度的制约
C.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直接控制,与血糖浓度无关
D.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的糖元分解为葡萄糖
答案B
解析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氨基酸不能储存;肾上腺素可以提高血糖浓度;肌肉细胞内的糖元不能再直接转变为血糖;三大物质的代谢关系密切,糖类代谢强度高时,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少。

3.(2007年江苏,4)下列关于人体健康与营养物质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是食物种类过于单一
B.脂肪肝的形成与脂肪摄入的多少无关
C.低血糖早期症状可通过及时补充糖含量多的食物来缓解
D.大病初愈者适宜进食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答案B
解析肝脏功能和利用脂肪的能力减退,或脂肪的代谢产物脂肪酸分泌或排泄发生障碍,使肝内脂肪越积越多,便能形成脂肪肝,与脂肪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

4.(2006年广东,9)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性食物含有齐全的必需氨基酸
B.儿童和病愈者的膳食应以蛋白质为主
C.三大营养物质是人体内主要能量来源和储存物质
D.胰岛素缺乏时,可能出现高血脂
答案D
解析植物性食品并不是都含有齐全的必需氨基酸,如玉米中的蛋白质缺少色氨酸、赖氨酸,稻谷中的蛋白质缺少赖氨酸;儿童处于生长时期,需要的蛋白质多,病愈者因为生病过程进食较少,也会造成蛋白质的缺乏,所以二者应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糖类是人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肪是人体内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主要是人体内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胰岛素缺乏时,可能出现高血脂。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二——对照原则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研究发现空腹喝牛奶不能充分利用其营养价值。

蛋白质经过消化形成的氨基酸在人体内可发生脱氨基作用,使氨基酸的数量减少,从而使营养价值降低。

脱氨基形成的含氮部分可转变为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

请设计实验探究空腹喝牛奶时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

探究问题:空腹喝下的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提出假设:。

(2)实验设计:用含15N标记的蛋白质液饲喂动物,检测15N
(3)实验实施
①选材对照:选择生长状态、体形大小等基本一致的小鼠,饥饿12 h使其呈空腹状态,等量分为A、B两组。

②饲喂:A组饲喂含15N标记的蛋白质液,B组。

③检测:。

(4)结果预测与结论
①尿液中15N含量A组比B组多,说明。

②。

③。

答案(1)空腹喝下的牛奶中的蛋白质发生脱氨基作用
(3)②在饲喂的含15N标记的蛋白质液中添加淀粉等糖类
③几小时后检测两组小鼠排出尿液中15N的含量
(4)①蛋白质发生了脱氨基作用,空腹喝牛奶营养有损失
②尿液中15N含量A组等于B组,说明蛋白质发生脱氨基作用属于正常情况,与空腹无关
③尿液中15N含量A组比B组少,不能说明发生的脱氨基作用与空腹有关
解析(1)该实验要求探究空腹喝下的牛奶中的蛋白质的变化情况,由物质转化关系可知,当机体内糖类、脂肪缺乏时,分解蛋白质释放能量,暂缓机体对能量的需要,因此可提出肯定性实验假设:空腹喝下的牛奶中的蛋白质发生脱氨基作用。

(2)蛋白质含有的化学元素是C、H、O、N,标志性元素是N,因此在实验中可以利用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牛奶中蛋白质,检测N的去向,明确蛋白质是否发生了脱氨基作用。

(3)实验选材时应选用生长状况、体形大小一致的实验动物以减少因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造成的实验误差。

实验中单一变量应是实验动物体内供能物质的有无,所以实验中用标记的蛋白质和淀粉等糖类混合饲喂,与只用标记蛋白质饲喂形成对照,应检测实验动物尿液中的放射性。

(4)探究实验结果预测应全面,把所有的可能性全部预测出来并得出相应结论。

变式训练
(2008年黄冈模拟)给绿色植物施加含15N的氮肥,羊吃了绿色植物后,在尿液中检测出15N。

下列有关15N的转移途径,不正确的是()
A. 15N(15NH4+或15NO3-)经主动运输到根细胞内部
B.经同化作用15N转变成葡萄糖、淀粉,最后转化成植物蛋白
C.羊吃进植物蛋白,经代谢后,在细胞内15N参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
D.羊体内部分组织蛋白质可分解产生尿素等,含15N的尿素经肾脏排出
答案B
解析葡萄糖、淀粉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不可能含15N。

1.给动物饲喂含14C的蛋白质饲料,14C将出现在()
①动物细胞呼吸释放的CO2中②动物脂肪③血液中的NaHCO3
④尿素⑤血糖⑥乳酸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②④⑤⑥
D.②④⑥
答案 A
2.某同学在饥饿时,下图中b侧血液比a侧血液增加的成分是()
①葡萄糖②乳酸③尿素④有毒物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饥饿时,一方面肝脏中的肝糖元要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另一方面,蛋白质脱下来
的氨基在肝脏内转变成尿素进入血液。

3.(2009年海淀模拟)用含15N标记的(NH4)2SO4给水稻施肥,经过放射性检测,结果在草食性动物的唾液和尿液中均检测到15N的存在,那么唾液和尿液中最终检测到的15N分别来源于()
A.蛋白质水解、脱氨基作用
B.氨基酸脱水缩合、脱氨基作用
C.氨基酸脱水缩合、氨基转换作用
D.蛋白质水解、氨基转换作用
答案B
解析水稻吸收15NH4+后,可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草食性动物摄食水稻中的蛋白质后,经消化吸收后可用于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唾液中含15N的物质主要是唾液淀粉酶,尿液中含15N的物质为尿素,它们分别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和脱氨基作用生成。

4.(2008年温州联考)据图判断,下表中正确的组合是()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1)是呼吸作用;(2)是氨基转换作用;3)是物4)是脱氨基作用。

5.(2008年合肥模拟)下列物质代谢符合糖尿病患者的是()
A.丙酮酸生成减少,脱氨基作用增强
B.丙酮酸生成减少,脱氨基作用减弱
C.丙酮酸生成增多,脱氨基作用减弱
D.丙酮酸生成增多,脱氨基作用增强
答案 A
6.下列关于营养和健康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肝脏功能差、磷脂合成增多导致脂肪不能从肝脏顺利运出,导致脂肪肝
B.当脂肪代谢发生障碍时,才能由糖类和蛋白质供给能量而导致身体消瘦
C.蛋白质缺乏时会导致婴幼儿大脑发育不全、智力缺陷、身体浮肿
D.当血糖含量低于60 mg/dL时,脑组织会因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
答案 C
7.图中序号表示生理过程,A表示物质。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不能进行④⑧
B.A物质转变成氨基酸时,⑦为氨基转换作用
C.水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经①参与③过程时,A代表C3
D.完成④和⑤过程时,A代表丙酮酸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三大物质的相互转化,问题的关键是要分析A代表哪种物质。

在三大物质代谢中,起相互转化枢纽的是呼吸作用,主要是呼吸作用产生的中间产物——丙酮酸。

若不能确定A的成分,只要明确三大物质的转化是要通过一些中间代谢产物的,也能判断出答案A 是错误的。

8.(2008年南通模拟)下列关于人类营养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脂质、蛋白质在人体内可以相互转化,只要摄入其中任何一种物质提供能量就可以
满足人体的需要
B.米每淘一次就会损失一些维生素、无机盐和脂肪,所以做米饭时米淘洗的次数不宜过多
C.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都要从食物中直接获得
D.青少年时期若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会导致大脑皮层突触数量减少
答案B
解析糖类、脂质、蛋白质这三种供能物质摄入量的比例要适当,只依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供给能量,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多数来自食物;胎儿期和婴儿期时,若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会导致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突触数量减少。

9.下列关于脂质在人和动物体内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肥胖是由于同化作用占优势,体内合成并储存的脂肪过多
B.食入过多的脂肪会大量转化为糖类
C.体内磷脂合成减少,容易形成脂肪肝
D.磷脂主要参与生物膜结构的形成
答案B
解析在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中,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所以食入过多的糖,可引起人肥胖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

10.血糖消耗太多时,经分解可直接补充血糖的物质是
()
①肝糖元②肌糖元③氨基酸④脂肪
A.①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11.氨基酸代谢过程中,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的新氨基酸
()
A.增加了氨基酸的数量
B.减少了氨基酸的数量
C.是必需氨基酸
D.是非必需氨基酸
答案D
解析氨基转换作用是把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相应的中间产物,使此化合物变成氨基酸,而原氨基酸成为其他化合物,因此,在总量上,细胞中的氨基酸并没有增减。

既然这个新的氨基酸不必从外界环境中摄入,而是在体内细胞中进行转换形成的,那就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12.(2009年顺义模拟)某学生在1分钟内连续做仰卧起坐62次,如图所示为在1分钟内,
每10秒所做的次数统计。

下列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因为肝脏贮存的糖元不足,导致供能减少
B.因为供氧不足,细胞内糖类转化为酒精,供能减少
C.因为肌糖元分解供能,使肌肉细胞中CO2过剩
D.因为供氧不足,细胞内糖类转化为乳酸,供能减少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结果可知,随时间延续所做动作次数逐渐减少,说明肌肉收缩能力逐渐减弱,肌肉收缩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有氧呼吸,当氧气不足时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供能减少。

13.下图为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在于能否满足机体的需要。

(2)图中A、B、C的物质名称分别是、和。

(3)在线粒体中进行的途径有(用图中标号表示);能够发生脱氨基作用的途径有(用图中标号表示)。

(4)高糖膳食会导致肥胖,用图中标号表示其中物质转化途径。

答案(1)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2)丙酮酸乳酸含氮物质(3)③④⑤(③④⑤)

(4)①②③和①②
解析(1)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通常以其含有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作为标准,特别是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

2)分A由葡萄糖分解而成且可以转化为丙氨酸,可以确定为丙酮酸;B是在人体内通过⑩由丙酮酸转化成的惟一产物,可以确定为乳酸;C是由氨基酸分解而来,可确定为含氮物质。

(3)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乙酰辅酶A,不但是糖氧化分解产物,它也来自脂肪的甘油、脂肪酸和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的代谢,因此三羧酸循环实际上是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氧化供能的共同通路,据估计人体内2/3的有机物是通过三羧酸循环而被分解的。

从丙酮酸转化成CO2和H2O,整个过程都要在线粒体中完成,因此③④⑤反应的场所是线粒体,另外脂肪分解也可产生乙酰辅酶A,其过程也在线粒体中进行。

(4)
糖转化为脂肪的途径有两条:①②③和①②。

14.(2008年西城检测)使小鼠吸收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氨基酸,随即测定血浆中被标记的氨基
酸量,10天后测定血浆中出现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甲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定时测定了某人空腹时血糖、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据此回答问题:
(1)据图甲可知,氨基酸被利用的途径之一是。

小鼠血浆蛋白总量保持动态平衡,更新50%所用的时间是天。

(2)据图乙可知:
①此人血浆中含量相对稳定,含量逐渐增多。

若此人空腹时血
糖约为140 mg/dL,临床上称为。

此变化趋势反映了体内储藏的
消耗增多,细胞对糖的利用量。

②假如此人的这种状态持续发展,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也会,定时检测尿液中
的含量也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建议此人摄入营养时适当增加。

答案(1)合成蛋白质10
(2)①血糖血浆游离脂肪酸高血糖脂肪减少
②增加尿素蛋白质类食物
解析(1)由图甲可知,小鼠吸收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后,放射性物质(氨基酸)为1,10天后,血浆中放射性氨基酸为1/21/2,说明一半的氨基酸已用于合成蛋白质。

(2)由图乙可知,此人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而游离脂肪酸含量上升,说明此人对脂肪的消耗量增多,对糖的利用量减少。

若持续发展,随体内储藏的脂肪减少,蛋白质的分解加快,尿液中尿素含量增加,因此应注意增加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

15.下图为植物和高等动物(如人体内)新陈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植物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都是重要的“能量转换器”,其中在甲细胞器中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
是,在乙细胞器内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2)人如果一次摄入大量糖类,一段时间后,血糖可通过(填序号)过程合成糖元。

(3)发生在高等动物细胞结构乙中的生理过程是(填序号),在缺氧情况下,物质A可通过6过 C (填名称)。

(4)物质A在肝脏内可以在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进行作用,形成物质 B (填名称)。

答案(1)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和
热能(2)7、9
(3)5 乳酸(4)氨基转换丙氨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