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ASL+MRA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管异常检出率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096/J.cnki.nmgyxzz.2020.52.07.040
3D-ASL+MRA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血管异常检出率的影响*
马国林,马 锐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108)
[摘要]目的 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异常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3~12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D-ASL与MRA检查。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下血管异常检出率;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诊断价值。
结果 3D-ASL联合MRA检查血管异常检出率高于单独MRA、3D-ASL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ASL联合MRA检查在诊断血管异常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独MRA、3D-ASL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ASL联合MRA检查可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异常检出率,在血管异常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磁共振血管成像;血管异常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4-0951(2020)07-0843-0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缺血性脑病病因较为复杂,多认为脑供血血管狭窄、闭塞等是引发该病症的常见原因,患者常出现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灌注状态,从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1,2]。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多采用影像学检查方式,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颅内血管异常情况,为病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可观察血管动脉灌注情况,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等优势,在检查过程中无需注射对比剂;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可用于评估脑血流的灌注情况,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容积灌注扫描技术[3,4]。
本研究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3D-ASL与MRA检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血管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12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3.84±3.92)岁;合并糖尿病32例,高血压37例,高血脂21例。
纳入标准:患者均存在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脑部器质性病情;依从性差,无法完成本次检查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3D-ASL与MRA检查。
MRA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5 TSIGNA CREATOR扫描仪,头颅8通道正交线圈,依据T1 WI、T2 WI、DWI及T2-FLAIR序列进行扫描,扫描范围由颈动脉根部至胼胝体上界,扫描时额叶底部与定位线间成角为180°,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为1.2 mm,层数为180,重叠率为60%,扫描时间为4 min 05 s,重建矩阵为320×255。
3D-ASL检查:设置扫描参数如下:TE为10.7 ms,TR为4 mm,PLD为2 500 ms,层数为72,层厚为4mm,重建矩阵为514×8,扫面时间为5min 10 s,FOV为24 cm×24 cm。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下血管异常检出率;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诊断价值,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a=真阳性、b=假阳性、c=真阴性、d=假阴性。
灵敏度=a/(a+d)、特异度=c/(c+b)、准确度=(a+c)/(a+b+c+d)。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管异常检出率 MRA共检出血管异常患者47例,检出率为52.22%(47/90);3D-ASL共检出血管异常患者58例,检出率为64.44%(58/90);3D-ASL联合MRA共检出血管异常患者71
*[基金项目]2018年宝安区医疗卫生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18JD135)
例,检出率为78.89%(71/90)。
由此可见,3D-ASL联合MRA检查血管异常检出率高于单独MRA、3D-ASL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3,P=0.001)。
2.2 诊断价值 经病理确诊90例患者中,血管异常者48例,3D-ASL联合MRA检查在诊断血管异常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独MRA、3D-ASL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2。
表1 MRA、3D-ASL与联合检查血管
异常的比较(n)
检查方法类型
病理结果
阳性阴性
合计
MRA阳性34 13 47
阴性14 29 433D-ASL阳性40 9 58
阴性8 33 32
3D-ASL联合MRA阳性46 1 71
阴性2 41 19
表2 MRA、3D-ASL与联合检查在血管
异常中的诊断价值(n,%)
检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MRA 70.83(34/48)69.05(29/42)70.00(34+29)/903D-ASL 83.33(40/48)78.57(33/42)81.11(40+33)/903D-ASL联合MRA 95.83(46/48)97.62(41/42)96.67(46+41)/90χ2值10.800 11.914 22.464
P值0.005 0.003 0.000
3 讨 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高发疾病,当患者发病时,颅内血管阻塞或管径狭窄等导致无法构建良好的血液循环状态,易引发病变血管血供区域内脑组织代谢异常,进而导致颅内缺血、缺氧,严重者可造成脑部不可逆改变[5,6]。
因而临床需积极探寻合理的检查方式,以便及早发现、诊断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医生及时评估患者脑组织血流情况,并判断脑动脉狭窄范围及血流灌注的异常时间等,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相关治疗措施的时效性。
既往临床上多采用CT及MRI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但在临床应用中无法获得脑部血流灌注情况。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灌注成像及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成像技术的应用,可获得患者脑部血流灌注信息,但在应用中均需注射对比剂,且CT检查存在放射性,故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
MRA成像的本质在于利用磁场激励脉冲作用促进脑内血流量增加,从而根据相位的改变进行成像。
MRA检查可清晰描述颅内血管结构,同时还可呈现出颅内血流速度及方式,有助于及时评估颅内血管功能。
但MRA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若患者颅内灌注血流速度较慢,或血管呈迂曲状,在检查中易出现血流信号丢失的状况,形成假阳性,影响临床对病情的判断[7]。
3D-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检查中可清晰显示颅内血流灌注情况,其工作原理在于标记动脉血肿水质子成像,故无需使用对比剂便可获得相对脑流量的相关信息。
此外,3D-ASL具有图像质量高、信号定位准确、采集图像快等优势,可及时提供全脑血流的灌注信息[8]。
本研究结显示,3D-ASL联合MRA检查血管异常检出率高于单独MRA、3D-ASL检查,提示3D-ASL联合MRA检查血管异常检出率较高,分析其原因可知两者联合检查能够充分发挥3D-ASL及MRA检查的协同性,弥补单一检查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血管异常检出率。
3D-ASL联合MRA检查在诊断血管异常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独MRA、3D-ASL检查,且3D-ASL检查诊断血管异常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MRA检查,表明联合检查诊断价值较高。
而3D-ASL检查可清晰显示脑白质及脑灰质中的不同血流分布状况,且所获得的图像为彩色图像,清晰度较高,有助于及时发现脑血管病变范围、边界等信息,故其诊断价值高于MRA。
[参考文献]
[1] 徐浩力,何雯雯,蒋蒙蒙,等.慢性脑缺血的多模态CT成像及临床高危因素分析[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9(9):654-660.
[2] 冉青,郭琦.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05-106.
[3] 王化强,刘颖娜.TCD、MRA及与DS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1):47-49,129.
[4] 张丽娜,姜航,骆众星,等.3D-ASL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16(12):1 230-1234.
[5] 石文磊,董艳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探讨(417例回顾性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6,41(5):401-406.
[6] 陈长春,黎西,孙中武,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5):530-532.
[7] 李瑞,崔惠勤,罗雪.3D-ASL、MRA及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5):819-822.
[8] 郭慧敏,杨晓光,王泽峰.3.0T场强磁共振应用MRA血管成像与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
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2):35-36,67.[收稿日期]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