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摘抄赏析《把栏杆拍遍》是梁衡先生的一本散文集,书中对历史人物的解读
独特而深刻,文字充满力量与情感。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
书笔记摘抄以及个人的赏析。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
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
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
赏析:这段话开篇就点明了辛弃疾独特的人生轨迹和历史地位。
以
简洁的语言突出了辛弃疾从武将到文人的转变,这种独特性一下子就
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让人想要深入了解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是以一个沙
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
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
赏析:用“刀和剑刻成”来形容辛弃疾的词,形象地展现出其词作的
刚猛有力。
“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辛弃疾词
作中蕴含的豪迈与激昂,使读者对其作品的风格有了一个鲜明的印象。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赏析:这几句词描绘出了一幅辽阔、清冷的秋日景象。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用形象的比喻将远处的山峦描绘得生动且富有情感。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则深刻地表达了辛弃
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他反复看手中的宝剑,拍遍栏杆,却
无人理解他的心意,这种孤独和无奈令人动容。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
雄泪?”
赏析:时光匆匆流逝,风雨中充满忧愁,连树木都已长大,而自己
的壮志未酬。
最后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则尽显英
雄的落寞与悲哀。
他渴望有红颜知己能为他擦拭眼泪,但这也只是一
种无奈的幻想,更凸显出他内心的苦闷。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赏析:上阕通过描写醉里看剑、梦回连营等场景,展现了军队的雄
壮和豪迈。
下阕急转直下,“可怜白发生”一句,将前面营造的豪情壮
志瞬间打破,凸显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人感慨万分。
梁衡先生在书中对辛弃疾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丰满的
辛弃疾。
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更是一个心怀天下、渴望为
国效力的英雄。
然而,命运却总是捉弄他,使他的抱负无法实现。
但
也正是这些挫折和磨难,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辉煌。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以景寓情,江水之中
饱含着多少流亡者的泪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悲愤。
“西北望长安,可
怜无数山”,遥望故都,却被无数山峦阻隔,抒发了对国家沦陷的沉痛
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尽管有重重阻碍,但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表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
“江晚正愁余,山深
闻鹧鸪”,在黄昏的江边,作者满怀忧愁,又听到鹧鸪的叫声,更增添
了凄凉之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赏析:这句词常被用来形容在经过一番努力和追寻之后,突然发现
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就在不经意间出现。
但结合辛弃疾的生平,这句词
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他一生都在寻找报国的机会,却总是失意。
而在这繁华喧嚣的背后,那个孤独的、坚守自我的身影,正是他自己
的写照。
梁衡先生通过对辛弃疾诗词的深入剖析,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那颗炽
热的爱国之心,以及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同时,也让我们对那
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把栏杆拍遍》中,梁衡先生以其深厚的历史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这些
人物的伟大之处,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无奈和悲哀。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提高文学素养,更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总之,《把栏杆拍遍》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好书,它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相遇,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