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诺特尔式园林语言艺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勒·诺特尔式园林语言艺术分析
关键字:法式古典园林;诺特尔式;现代审美
1 勒·诺特尔式风格概念
勒·诺特尔全名为“安德烈·勒·诺特尔(André Le N tre)”,1613年出生于巴黎,其父亲简·诺特尔(Jean Le N tre)也是杜伊勒宫(Palais de Tuileries,也翻作“杜乐丽宫”,巴黎旧王宫,1871年被焚,今作公园)一位御用园艺师,其祖父也是一位专门给当时的一个皇家花园提供种子的园艺工,因此可谓是园艺世家出身的他从小便在杜伊勒里宫长大,耳濡目染,对园艺有着其独特的见解和喜爱;1643年成为法国路易十三的皇后安妮(Ana María Mauricia)的花坛和植物设计师,后为当时财政大臣富凯(Nicolas Fouquet)设计沃·子爵城堡(chtaeau de Vaux-le-Vicomte)而被路易十四赏识,并成为路易十四的御用园林设计师,并开始了对凡尔赛宫的设计。
诺特尔一生从事园林事业,也为欧洲其他皇室设计过花园,其设计风格成为了当时欧洲园林艺术的一种流行。
勒·诺特尔式园林是指法国十七世纪路易十四(Louis XIV)时期,宫廷御用造园师勒·诺特尔(Le Ntre)的造园设计风格,其形成的标志就是法国凡尔赛宫花园的建成,凡尔赛宫花园的规模之庞大、设计之巧妙以及其恢弘的气势使这种园林风格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典范,也使其设计师勒·诺特尔成为当时欧洲最富盛名的造园家,被赋予“天才造园师”的称号,并在法国家喻户晓,于是人们把这种风格也称之为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格,这种风格代表着法国17世纪古典园林设计风格,并使园林艺术成为路易十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
2 时代背景及形成的因素
路易十四时期是法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主要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初,无论是经济、文化、军事还是政治都达到了一个鼎盛阶段,他比较重视工商业,采取了各种政策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比如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等;他还开办了多所高等教育学院,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艺术上,开办了法兰西建筑学院、法兰西油画、雕塑学院以及皇家舞蹈学院等,培育了一大批文艺巨匠;在军事上他先后发动了4次大规模战争,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使其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在政治上,路易十四将君主专政制度推向了顶峰,在丞相马萨林去世后,路易十四不再立相,自己独揽大权,并为了统一法国人的宗教信仰,迫害新教徒,促使权力集中,他通过种种手段将君王权力聚集于一身,就连在别人眼中看来是为了自己享受而修建的凡尔赛宫其实也是其集中政治权力的策略之一,用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Laibniz)的话来形容:“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王之一”,伏尔泰(Voltaire)也认为路易十四时代是个“最臻于完美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军事发达的时期,法国的园林艺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皇室、贵族们大肆修建城堡、花园等享乐场所,园林设计活动较为活跃,在受当时高度中央集权的政体影响下,诺特尔的设计风格也难免会朝一个严肃、规则、秩序的方向发展,加之受当时的主流哲学思想——理性主义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体现出的并不只是对绝对皇权的理解,还有他对理性思考和精细推理的崇拜。
3 古典主义美学价值分析
由于法式园林早起受意大利园林影响较大,因此在诺特尔式园林中,仍然可见部分意大利园林风格的身影,如修建整齐的图案花坛、盆式喷泉以及以希腊罗马神话为主要题材的雕塑等,但有所不同的是,因法国地形多为平原而非意大利的丘陵,所以诺特尔式园林中对平面布局的探索远要多于立面的思考,而且图案花坛主要以刺绣图案为主(如图1),这种花坛是法国亨利四世时期,造园师克洛德·莫莱(Claude Mollet)所创造,与意大利几何图案造型相比更富有曲线和变化,主要以黄杨为主植,作为花坛围挡的黄杨高度大致在20cm左右,而里面的花纹图案又根据嵌套层次不一样而有变化,最低的黄杨图案仅离土壤10cm不到,较意大利图案花坛低了很多,从而使视野更宽广,也使花园的气势显得更为壮阔,这是诺特尔式花园中的一大
鲜明特色。
喷泉与雕塑也是诺特尔式花园中随处可见的景观元素,并且有其自己的特色,诺特尔式花园中的喷泉通常与雕塑结合并多以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故事为题材,因此经常出现神话中的天神、怪兽等形象,并采用较为复杂、激烈的喷水方式,营造一个梦幻且壮观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神话中,如凡尔赛花园中的“阿波罗出巡”喷泉就是塑造了太阳神阿波罗驾着战车出巡的场景,喷泉的水枪射出来的水花使雕塑变活,仿佛阿波罗真的驾着马车从水中驶出,这种将故事题材雕塑配以喷泉的形式动静结合,使静止的雕塑具有了动势。
诺特尔重视视线的延伸效果,努力在有限的空间里使视线最大化,制造一种无限空间的视觉效果,法国的平原地势条件也是他这一设计思路产生的间接因素,因此,在他的园林空间中往往能找到一个地方的空间给人是一望无际的感觉,而这个一望无际的空间往往就形成了整个园林空间的一个轴线,也是整个园林的一个重心所在,并沿着这一纵深空间进行主要景观的布置,如图2中是诺特尔的第一个成名作沃·子爵府(Chateau de Vaux-le-Vicomte)花园的主景观带,开阔而深远,让人们的视线畅通无阻,而且在这个空间,诺特尔也常常会开凿一条运河(Canal),以水的“平”与“静”来突出这种开阔、宽广的感觉,用水面来营造这种效果具有其独特的美感,宽广的水面与旁边的景观和天空中的云朵形成倒影,一虚一实映射对称,不仅符合古典主义美学,还产生一种梦幻的景物,在布局上运河与这个空间的其它景观形成一个主景区域带,而在这一个主景带的起点往往是一个高于这个区域的台地,这无疑是一个最佳的观景位置,观者在这里心旷神怡,也使园林看上去气势恢弘、视野宽广,如图3为诺特尔1673年为当时的财政大臣高勒拜尔(Jean-Baptiste Colbert)设计的索园(Parc de Sceaux)中的大运河,河两旁的意大利杨倒映在水中形成上下对称、虚实对应的美景,尤其是当天空云彩丰富时与水面形成的倒影,水天一色极具梦幻和气势。
权贵的炫耀需要花园在气势上具有能使人震撼的恢宏,这也是花园主人建造花园的一个较大动机,特别是集专权于一身的路易十四,
但建造如此规模的花园,更大程度上还是追求自我享受,如果一味的追逐气势全是一望无际的开阔景观似乎有些乏味,因此诺特尔在花园中会精心设计一些丛林园,这也是诺特尔园林中的一大特色。
这些一个又一个的丛林园隐藏在花园茂密的丛林中,在园中的主干道和观景台上无法探视到那一个个的小天地,在明处的大尺度空间极大地满足了园主的虚荣心,而这些小丛林园又提供了可以细细“把玩”和慢慢体味的私密空间,同时也增添了游园过程中的趣味性,这使诺特尔的园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园主的多方面需求,因此深受当时法国以致全欧洲贵族的青睐。
4 现代美学价值分析
这是一种奢华的园林语言,它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科学以及文化共同编织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那个时期法国甚至整个欧洲园林艺术的权威代表,由于这种语言对欧洲古典主义美学的营养汲取以及应用,人们也把它叫做“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而在这种被冠以“古典”之名的艺术风格中,却存在与现代美学表达一致的一面。
路易十四时期的高度集权专政体制影响着那一时代法国艺术特别是园林艺术对美的思考,在这种专制政体下,相对严谨的古典主义艺术之风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专用风格,因此在诺特尔的园林中,中轴线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整个园林中占据较大面积,也是园林中一个最主要的空间,在中轴线的平衡下,园林整体布局显得更为稳重、和谐,再配以古典主义的雕塑,将古典主义美学在园林中应用得淋漓尽致。
虽然诺特尔式园林汲取的是古典主义艺术的精华,但在园林整体布局规划和植物绿化的设计上,精简、干练的规划以及植物造型的明朗线条无不散发出一股股缜密思维的气息。
在诺特尔的园林中,布局规划都是以直线来进行,平面上的造型则以几何图形为主,在各方面尺度的把握上也是经过严格推理和考究的,在这种理性的分析方式的驱使下,使园林中的各个元素都显现出一股很明显的人为痕迹,这也是理性思维中对审美的自我看法和观点。
在他们认为经过人的大脑思考、合理分析并进行人工改造过后的事物才是美的,这种人为痕迹正
是他们所想要的美,即人性推理的美,因此花园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是经过人工改造过才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即便有部分森林被保留但也会以栅栏的形式将它们整齐地围挡起来,所以诺特尔式园林给人的最终印象就是修剪整齐的植物、几何图形的平面布局以及简练的直线分割,这种理性主义思潮下孕育出来的美却和时隔三个世纪的今天所流行的现代主义审美也有一些不谋而合之处。
4.1平面布置的构成美
诺特尔式园林在平面布置上均以直线进行空间划分,从他设计的园林平面图中,我们似乎能想象当初他在进行设计时的场景,一张纸、一支笔还有就是各种不同的画线尺具,每一笔都是经过犹如数学公式般的运算推理再用尺具描绘出来的,因此看不到任何徒手绘制出来的东西,如图4中的凡尔赛平面图,这些以直线为园路划分所形成的每个区域都干脆利落,呈几何三角形或不规则多边形状,多个空间的交汇处则以正多边形的形式进行点的布置,交汇点的正多边形形成一个个规则的点,被划分好的一片片不规则多边形区域形成一块块面,加上那些纵横交错的直线道路网则构成了一幅富有现代感的点线面平面构成。
虽然有古典主义的中轴对称,但经过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诺特尔的对称并不是传统古典时期的绝对对称,而是在对称中有变化、对称中求统一,这种统一中存变化恰巧也是现代园林设计中所追求的。
4.2植物造型的形态美
诺特尔将理性思考用于园林植物的造型中,将植物进行修剪、整形,改变植物的自然原貌和生长规律,将自然的不规整的植物都人工格式化,犹如一株株人工打磨后的简洁雕塑,因此这些造型完后的植物也有“绿色雕塑”之称,从现代审美角度来分析,这是以面代替原有的无数的点和线,去除原有的自然生长的繁琐枝叶,将植物每个面整齐化、简洁化,这一人工塑形的过程和现代主义设计中的“以面概点、以面概线”的手法相吻合,也符合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少即是多”的理念,这种“少”的理念也恰好反映的是密斯甚至可以说德国人的严谨和理性。
诺特尔式园林中除了雕塑和构筑物其它元素,在轮廓线上大都以直线的方式进行表达,这种直线的设计语言纯粹、简洁,也是现代设计语言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在诺特尔式园林语言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专制集权下对古典主义艺术的追崇,也不仅仅是理性思考中对法国园林的自我诠释,而且还读到了这种语言中最纯粹的那部分在现代审美意识下的客观体现,这种理性思维的感性显现也证明了现代设计语言的简洁、朴实并非空白和缺少,而是充满了思考和理智。
5 结语
法式古典主义园林作为欧洲传统规则式园林的最后辉煌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据重要一席,诺特尔式园林风格作为法式古典主义的代表也因此十分具有可研究性,作者通过在凡尔赛近一年的研究与观察,得知要清晰了解东西方园林文化的差异。
诺特尔式园林语言的研究不可或缺,这个离我们时代最近的欧洲古典规则式园林风格是深入研究欧洲规则式园林艺术殿堂的第一扇大门。
(收稿:201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