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八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八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选出划线词语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氛围fēn颓丧tuí滋味zī
B . 报酬chou 跳跃yuè呼啸xiào
C . 潦倒liáo青睐lài天籁lài
D . 羞怯què风靡mí面包屑xiè
2. (2分) (2017八上·郴州月考)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羁绊囊荧映雪烦燥根深蒂固
B . 旁鹜无与伦比恣雎歇斯底里
C . 荒谬相形见拙蹂躏遮天敝日
D . 慰藉冥思苦想残损不言而喻
3. (2分)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他游刃有余地驾驭着镜头下的线条、颜色、光影、结构和空间,这使很多其他摄影家望尘莫及。
B . 成功必须经过努力,没有人是一蹴而就的。
C . 我不确定我能否去打保龄球,到时我会见风使舵的。
D . 对于学习上的小问题,他总是不以为意,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4. (2分) (2017七上·深圳期中) 请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劳技课上我遇到了难题,但我想,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做出来。
B . 老师说,这办法又新颖,又方便,深受同学所喜爱。
C . 我们的妈妈最辛苦,他们经常教导我们:好好学好好学,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
D . 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我开始以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5. (2分)根据场合,下列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A . 会议室:请勿吸烟!
B . 商场:您的光临,是对我们的信任!
C . 医院:您走好,欢迎下次再来!
D . 车站:祝您一路顺风!旅行愉快!
6. (2分)(2011·锦州) 给下面的句子找个合适的位置,恰当的一项是()
大树如一门超长巨炮,横空出世。
①那一刻,四周忽然幽暗:②一株褐红色的巨木,挡住去路。
③树干浑圆敦实,直上数米绝无旁枝。
④似一位
森林巨无霸,居高临下,冷傲威严。
⑤它的躯体健壮,厚重的树皮膨胀得似要裂开,鱼鳞块状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刻度。
⑥那是﹣﹣红松!
A . ①句后
B . ②句后
C . ③句后
D . ④句后
7. (2分) (2016八上·简阳期末)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B . 己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
C . 花朝节:即国历二月十二日,旧时传说这一天是百花的生日。
D . 稽首:古时的一种礼节。
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8. (2分) (2016七上·莱芜期中)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国籍是印度,代表作有《飞鸟集》。
B .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节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C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D . 《风筝》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9. (6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王松石
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
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唯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
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
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
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
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
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
文学艺术。
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
”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
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
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
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
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
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
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
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1)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文中第4段为什么说“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
(3)文中第5段“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应如何理解?
(4)文中第6段举诺贝尔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
(5)结合实际,试举一例来谈谈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10.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生命的约定
晌午,安娜坐在医院外面的草坪上晒着太阳,虽然身旁有着一簇一簇鲜艳的小花,但她的脸上却始终是一副忧郁的表情,因为她被诊断患着绝症,而且时日不多了。
母亲总是含着眼泪站在她身旁,为她梳着头发,头发一天天变少了,像秋风中摇曳的枯草。
在回病房的路上,一个男孩走了过来,在他们四目接触的一刹那,一种特有的神采闪在安娜的眼前。
男孩拿起手中的风筝塞到安娜手里说:“你瞧,这是一只小鹰,它是我的朋友,它很勇敢!我叫约克,现在把它送给你,希望你能快乐!”就这样他们聊了起来,原来约克也患有绝症,每天他在医院的草坪上经过时都会看见安娜在静静地发呆,脸上写满忧伤,约克觉得这么美丽的女孩应该有最灿烂的笑容,但是他什么也做不了,因为他的日子也不多了。
今天,他看见安娜坐在草坪的花丛里,觉得应该让她像艳丽的花朵般笑起来,于是他鼓足了勇气和安娜讲话!这天傍晚,他俩已成了仿佛相识多年的老朋友。
两颗已经濒临绝望的心相撞了,闪出了希望的火花。
他俩在一起聊天,一起放风筝,这对少年仿佛拥有了整个天空。
终于有一天,他们都知病情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他们相拥而泣,但还是互相鼓励着,他们约定:好好地过完每一天,为对方祝福,永不言弃!他们一直都会通信给彼此鼓励。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一个下午,安娜手中握着约克的来信,抱着那只小鹰风筝,合上了眼睛,嘴角边带着一抹
淡淡的微笑。
母亲流着泪默默地拿过约克的信,一行行有力的字跃入眼帘:“……当命运捉弄你的时候,不要彷徨,不要害怕。
因为还有我,还有很多爱你的人在你身边,你绝不孤单。
”母亲拿信的手颤抖了,泪水一点点润湿了它。
母亲在安娜的抽屉中发现了一沓写好但尚未寄出的信,最上面一封写的是“妈妈收”。
母亲疑惑地拆开了信,是女儿的字迹,上面写道:“妈妈,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我已经离开您了,但我还有一个心愿没有完成。
我知道也许我无法履行我的诺言了,所以,在我走了之后,请您替我将这些信能多给他一些活下去的信心……女儿。
” 望着女儿这最后的遗言,母亲突然感到一种豪情在涌动,她觉得有责任去见见这个男孩,要他好好活下去。
安娜的母亲拿着女儿的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了约克的家。
她看到桌子正中镶嵌在黑色镜框中的照片是一个很阳光的男孩。
她怔住了,当她转眼向那位开门的妇人望去时,那位母亲早已泪流满面。
她缓缓地拿起桌上一沓信,哽咽地说:“这是我儿子留下的,他一个月前就已经走了,但他说,还有一个与他相同命运的女孩在等着他的信,等着他的鼓舞,所以,这一个月来,是我代他发出那些信……”说到这儿,两位母亲已泣不成声。
她们感到:这个美丽的约定,这一对少年的共同心愿就像一团火一样,将永远点亮着她们的生活!
(1)
题目是“生命的约定”,这是一个怎样的“约定”?
(2)
开头写安娜的“忧郁”和母亲的含泪有什么作用?
(3)
划线的“一种特有的神采闪在安娜的眼前”中的“特有的神采”指的是什么?
(4)
两少年在作了一个“美丽的约定”后,他们有着怎样的共同心愿和做法?
(5)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时文,请说说本文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
三、诗歌阅读 (共1题;共2分)
11. (2分) (2017九上·宝坻月考)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中,诗人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赋予雪景以生命感,是化动为静。
B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C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前句是说八百里急行军之后,将士们非常疲惫辛苦,于是用烤肉犒赏将士们。
D .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四、课内阅读 (共1题;共11分)
12. (11分) (2019九下·温岭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上下一白________
②从武林门而西________
③即棹小舟入湖________
④取道……石径塘而归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 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4)【甲】文“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5)【甲】文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6)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 . 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 . “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 .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五、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
13. (11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宋昭公出亡(1),至于鄙(2),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3)得反国。
(节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1)出亡:失国后逃亡。
(2)鄙:边境。
(3)卒:终于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四境之内四境之内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
③谄谀者众也谄谀
(2)
用现代汉语分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
(甲)文写邹忌以说理的方法委婉进谏;(乙)文则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六、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14. (6分) (2017九上·重庆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会欣赏
①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事:两个妈妈聊天,都希望对方能欣赏自己的孩子,却忘了应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同学取得了进步,期待你的赞许,你却漠然以对……人们总是太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②其实,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
你所付出的只是几句赞誉,几下掌声,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但别人会从你的欣赏中得到快乐、鼓励和信心。
有了欣赏,即使是平凡山水、野花小草,也可悦人目;简单言行、但淡淡情意,也能暖人心。
③欣赏,需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
心正眼才正,才能在纷繁世界中分清真、善、美;心不正则眼不正,即使是在纯美境界,也会看到假、恶、丑。
心善行才善,才能在与人为善中给人快乐,给己快乐。
④欣赏,需要真诚与宽容。
抛弃虚伪,拒绝冷漠,远离邪恶,才能真实地接纳一切真善美。
有人赏物易,赏人难;有人赏远离自己生活之人易,赏身边之人难;有人乐于自我欣赏而不屑于欣赏别人……这些病态的欣赏,皆因心灵的本质失去了固有的洁净明澈。
⑤欣赏,需要一种宏伟的气度,非品格磊落之人不能为。
以花为喻:有不惜掏钱买花却疏于培育以至花儿香消玉殒者,有见花芙而心动继而动手折之者,还有徒羡芙艳外表而心仪于罂粟者……种种变味的欣赏或源于狂热冲动,或源于自私浅薄。
使人获益不多,受累遭害不少。
⑥欣赏,需要智慧。
透过欣赏之物,可以窥见欣赏者的品位及情趣,超脱凡俗的纷扰,以小见大,于细微中窥见生命的真谛,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小草可见大精神。
与常见之美面对,便享有故知重逢的欣慰;与罕见之美面对,则拥有相见恨晚的惊喜。
即使身处荒漠绝域,亦能从孤烟落日这等常景常物中欣赏到难得的孤独苍凉之美。
⑦学会欣赏,欣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丽。
(1)从第④段看,划线的“固有的洁净明澈”含义是什么?要想保持这“固有的洁净明澈”具体应该怎么做?(用文中语句回答)
(2)从全文看,文章开头所举事例有什么作用?
(3)分析③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从全文来看,真正的欣赏者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5)分析并概括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6)第⑥段画线句让你联想到了唐代诗人的哪句诗?
七、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15. (11分) (2017九上·密山期末) 房奴、拼客、养眼、狂顶、神马浮云、给力……这些“网络新词”会不会出现在中、高考的试卷中,到目前为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说,它与中国文化背道而驰,有人说,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体现,你对“网络新词”现象是如何理解的,请说一说。
(包括标点在内不超过50字左右)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6. (5分) (2016七上·桐乡期末) 作文:
材料一:“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材料二:在上学的路上,在回家的路上,在求知的路上,在成长的路上,你或许会遇见某个特别的人、经历一些难忘的事,或许会由此产生一份别样的感触与心情。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让我们一道分享你的经历与感悟吧。
要求:①补全题目,自选文体。
行文既可叙述亲身经历,也可展开想象;②字迹清楚工整,字数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10-4、
10-5、
三、诗歌阅读 (共1题;共2分)
11-1、
四、课内阅读 (共1题;共11分)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五、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
13-1、
13-2、
13-3、
六、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七、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15-1、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6-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