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11月阶段测试
九年级语文
注意:
共8页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每对加点字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分.外/分.数冠.冕/名冠.全球间.不容发/亲密无间.
B.拮据./盘踞.箴.言/三缄.其口富丽堂皇./诚惶.诚恐
C.背.诵/背.包咽.气/细嚼慢咽.随机应.变/供不应.求
D.相传./传.记作.坊/扭捏作.态敬业乐.群/乐.不思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嘶哑晨曦蛀米虫淘神费力行消骨立
B.制裁聘婷集装箱富丽堂皇矫揉造作
C.潮汐摇曳摆牒子断章取义滔滔不绝
D.疆域箴言博物馆眼花缭乱鸠占鹊巢
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树的;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A.热望飘逸流盼摇曳
B.飘逸热望流盼摇曳
C.热望飘逸摇曳流盼
D.热望摇曳飘逸流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各级机关开展工作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

B.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用餐,只要坚持使用公筷公勺,就会建成一种良好风尚,社会也将由此更加文明。

C.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及其实践,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
我们应该传承并不断发展。

D.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走出一条共享、共建、共赢的安全之路。

5.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2分)
美石为玉。

我国发现玉石和使用玉器有上万年的历史。

中国的玉器文明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___,___。

___。

___。

玉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精神理念和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礼制和儒家思想的最高表现形式。

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与自然交互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玉特殊的自然属性,寄托和展现人类思想意识、社会伦理和价值形态的一种文化现象。

虽然玉器作为装饰品、作为神灵表象、作为阶级标志、作为财富象征和作为赏玩弄玉的现象在不同时代都有一定的表现,而且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却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①春秋战国时期,管子、孔子“比德于玉”,玉成为高贵纯洁、友谊、吉祥、平和、美丽的象征
②与政治、经济、社会习俗、宗教礼仪等都有紧密的联系
③伴随着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及整个历史进程
④《周礼》中用玉表示不同等级权力,并用作六器
A.④①③②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每更约两小时。

“更定”就是指晚上8点左右。

B.“左迁”即降职。

古代尊右卑左,故将降职称为“左迁”。

另外“谪、贬”也都表示降职。

C.“风骚”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泛指文章辞藻,也指文人。

D.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7.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是递进复句。

B.“他想了想,接着又低下头,继续写下去。

”是承接复句。

C.“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是递进复句。

D.“在他们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是选择复句。

8.古诗文默写。

(共8分,每空1分)
(1),千里共婵娟。

(2)槲叶落山路,。

(3)《岳阳楼记》中运用比喻和对偶修辞,描绘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4)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一诗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悲愤的诗句是:,。

借用典故表达希望被朝廷重用,功成名就的诗句是:,。

9.《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因为诗人擅长绘画,所以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的特点。

他的诗歌作品中有着丰富的意象,其中“______”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______、、”表现出诗人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共6分,每空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5分)
祈祝兄长再活十年
梁晓声
①我的兄长大我6岁,今年已经68周岁了。

从21岁起,他一大半的岁月是在精神病院里度过的。

他是那么渴望精神病院以外的自由,而只有我是一个退休之人了,他才可能有自由。

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我祈祷他起码再活10年,不病不瘫地再活10年。

②在我头脑中,我与兄长之间的亲情记忆就一件事:大约是我三四岁那一年,我病了一大场,发高烧。

傍晚我躺在床上,对坐在床边心疼地看着我的母亲说想吃蛋糕。

外边下着瓢泼暴雨,母亲说雨一停,就让我哥去为我买两块。

我却哭了起来,闹着说立刻就要吃到。

当年十来岁的哥哥,于是脱了鞋、上衣和裤子,只穿裤衩,戴一顶破草帽,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冒雨去为我买回来。

③母亲被我哭闹得无奈,给了哥哥一角几分钱,于心不忍地看着哥哥冒雨冲出了家门。

外边又是闪电又是惊雷的,母亲表现得很不安,不时起身走到窗前向外望,我觉得似乎过了挺长的钟点哥哥才回来。

他进家门时,一手将破草帽紧拢胸前,一手拽着裤衩的上边。

母亲问他买到没有,他哭了,说第一家铺子没有蛋糕,只有长白糕,第二家铺子也是,跑到了第三家铺子才买到的。

说着,哭着,弯了腰,使草帽与胸口分开。

原来,两块用纸包着的蛋糕在帽兜里。

那时刻他不像什么落汤鸡,而是像一条刚脱离了河水的娃娃鱼。

④母亲说:“你可真死心眼儿,有长白糕就买长白糕嘛,何必多跑两家铺子非买到蛋糕不可呢?”他说:“我弟要吃的是蛋糕,不是长白糕嘛!”还说,母亲给他的钱,买三块蛋糕是不够的,买两块还剩下几分钱,他自作主张,也为我买了两块酥糖······其实对于我,长白糕和蛋糕是一样好吃的东西。

我已几顿没吃饭了,转眼就将蛋糕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而母亲却发现,哥哥的胳膊肘、膝盖摔破皮了,正滴着血。

当母亲替哥哥用盐水擦过了伤口,对我说也给你哥吃一块糖时,我连最后一块糖也嚼在嘴里了······
⑤后来,我成家了接着自己也有了儿子;将父亲接到北京来住,埋头于创作;在北京“送走了”父亲;又将母亲接来北京;攒钱帮助弟弟妹妹改善住房情况·····各种责任纷至沓来,住在精神病院的哥哥对于我,似乎只成了“一笔支出”的符号。

1997年母亲去世前,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

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

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

”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命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

哥哥一见我,高兴得傻小孩似的笑了,他说:“二弟,我好想你。

”算来,我竟20余年没见过哥哥了,而他却一眼就认出了我!我不禁拥抱住他,一时泪如泉涌,心里连说:哥哥,哥哥,实在是对不起!对不起······
⑥半年后,我将哥哥接到了北京。

哥哥在北京先后住过了几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

现在住的这一所医院,据说是北京市各方面条件最好的,每月费用4000元左右。

幸而我还有稿费收入,否则,即或身为教授,只怕也还是难以承担。

前几天,我又去医院看他。

天气晴好,我俩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聊天。

哥哥问我:“你跟我说的那件事,是童话吧?”“什么事?”“就是·····你保证过的,退休了要把我接出去,和我一起生活······”想来,那保证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了,不料哥哥他始终记着。

听他的话,也显然一直在盼着。

⑦哥哥已老得很丑了。

头发几乎掉光了,牙也不剩几颗了,背驼了,走路极慢,比许多同龄人老多了。

而他当年,可是一个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的青年。

我早已能淡定地正
视自己的老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凄惶。

⑧“你忘了吗?”哥哥又问,目光迟滞地望着我。

我赶紧说:“没忘,哥你还要再耐心等上两三年······”“我有耐心。

”他信赖地笑了。

我默默地祈祷他起码再活10年,不病不瘫地再活10年。

其实,我晚年的打算从不曾改变——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

(节选自《兄长》,有改动)10.文章主要写了“我”和哥哥之间的两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2分)
11.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共6分)
(1)那时刻他不像什么落汤鸡,而是像一条刚脱离了河水的娃娃鱼。

(从修辞手法角度)(3分)
(2)我早已能淡定地正视自己的老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凄惶。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3分)
12.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3分)
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

13.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0分)
保护用户隐私需要“规则之锁”
彭飞
①随着信息时代、智能社会的到来,如何有效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隐私权,成为一道紧迫的现实课题。

②不久前,国外某汽车品牌车内摄像头拍摄的一组高清画面引发热议。

网友表示,私家车内部属于私密空间,如果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车内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记录下来,甚至上传云端,会让人没有安全感。

尽管相关品牌已经作出回应,但尚不足以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

③实际上,不少以“智能网联”为卖点的汽车产品都有类似配置,而且还可能配备麦克风、温度检测等一系列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是智能汽车实现人脸识别、疲劳驾驶监测、语音交互等功能的基础,也是产品的竞争力所在。

然而,无论功能如何丰富,都不能以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如何兼顾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与用户隐私保护,是每一个汽车品牌的必答题。

④智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仅仅是移动互联时代隐私保护的一个切面,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案例中,就有一些商家未经用户同意,通过人脸识别收集用户个人详细信息,导致大量隐私泄露。

手机APP过度索取权限、智能家居存在安全漏洞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这充分说明,隐私保护已成为关乎智能化、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⑤保护个人信息,需要给用户隐私加一把更精巧、更严密的“规则之锁”。

这其中,不仅包括具体法律条文的增设、修改,也包括一套针对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法治原则,比如,过去面对企业收集用户信息时,我们基本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但在网络时代,“合法、正当、必要”“最小够用”等原则,应当成为收集和处理用户信息的准则。

不久前,有关部门出台规定,明确了39类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建立信息收集的“正面清单”;今年1月,北京、上海等城市大幅精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调查报告,隐去不必要的病例个人信息,只公布必要内容,类似的制度设计与治理实践受到好评,正是由于遵循了与网络时代隐私保护相适应的法治原则。

⑥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

网络时代的隐私便权,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

许多情况下,产品服务与隐私保护之间并非完全对立,以智能汽车企业为例,如果能够在收集和使用数据的过程中完善程序、升级技术、细化管理,就有机会实现商业利益与用户隐私保护的双赢。

特别是一些平台企业,掌握并管理着海量用户数据,能不能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中加强自律,关乎用户个人隐私保护,也关涉全社会信息安全,未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守护其隐私,将成为一条重要的商业伦理;能否把隐私保护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家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

顺应这种趋势,自觉将隐私保护的关口前移到自身的日常经营中,企业才能走得长远。

⑦智能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便利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无法兼得。

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确立更加明确的规则,不断升级技术、强化监管,就能兴利除弊,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更好增进民生福祉。

14.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2分)
A.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

B.保护个人信息既要法律条文和法治原则的约束,也要企业自律。

C.智能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便利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无法兼得。

D.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确立更加明确的规则,不断升级技术、强化监管。

15.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第⑥段“顺应这种趋势”中“这种趋势”具体指代什么。

(2分) 16.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⑤⑥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
三、古诗文阅读。

(共1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8.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______(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绝:到极点的)
B.余拏.一小舟(拏:租借)
C.有两人铺毡对坐
..(对坐:端正地坐着) D.及.下船(及:等到)
19.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2分)
A.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B.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独自前往湖心亭。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C.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此时此地此景,能够遇见游人,不能不说是奇迹,那两人也都“大喜”,感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9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范仲淹)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欧阳修)
2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薄.暮冥冥日薄.西山义薄.云天势单力薄.
B.浮光跃.金欢呼雀跃.鱼跃.龙门龙腾虎跃.
C.杂然前陈.推陈.出新慷慨陈.词新陈.代谢
D.述以.文者不以.物喜以.身作则拭目以.待
21.翻译下列句子。

(共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分)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分)
22.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意思是说,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请根据两篇选文及下面材料,说说“以百姓心为心”在范仲淹、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3分)
【链接材料】
(苏轼)既至杭,大早,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①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②,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③,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④,复发橐中⑤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注:①【上供米】给朝廷供奉上缴的粮食。

②【赐度僧牒】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

③【粜常平米】出售常平仓的米。

④【哀(póu)羡缗(mín)得二千】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

⑤【发橐(tuó)】拿出自己囊中的东西。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3.颔联中运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4.这首诗虽然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分)
四.作文(50分)
25.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语文与生活相连。

在初中语文课本里,一篇文章、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首诗,甚至一句话,都可能会引起我们的共鸣,使我们记起生活中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或者让我们有所思考和感悟。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读完这处内容,我不禁想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抒写真情和实感。

(2)请根据引发你思考和感悟的那句话的内涵,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

若写记叙文,要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若写简单的议论文,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请在文章第一段中自然表述引起你共鸣的课文内容。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