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合集下载

中国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分析

中国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分析
劣势分析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高端市场开拓等 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品牌影响力。
03 技术创新及研发 能力评估
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展示
特高压输电技术
成功研发并应用1000千伏特高压 交流输电技术和±800千伏特高压 直流输电技术,实现了远距离、 大容量、低损耗的电力传输。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取得重 要突破,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电 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柔性直 流换流阀。
智能电网技术
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 展,包括智能电表、智能变电站 、配电网自动化等方面的技术创 新和应用。
研发投入占比及增长趋势
研发投入占比
近年来,中国电力设备制造行业的研发投入占比逐年提升,已达到行业总收入的3%-5%,部分龙头企业研发投 入占比更高。
推动行业标准化和规 范化
电力设备制造行业需要推动行业标准 化和规范化工作,提高产品的质量和 安全性,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0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电力设备制造行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和引进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 化的人才队伍,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强 有力的人才支撑。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根据电力设备的不同用途和功能,电 力设备制造行业可分为发电设备制造 、输电设备制造、变电设备制造、配 电设备制造和用电设备制造等子行业 。
发展历程回顾
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中国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在建国初期开始起步,主要以仿制国外产品为主,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生产体系。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02 产业链结构与竞 争格局
产业链结构剖析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机械装备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表达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产业和支柱产业,起着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作用。

发电设备产业,包括火电、水电、核电,是我国机械装备工业的重中之重,对随着国民经济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要求不断开展的电力工业至关重要。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开展,到今天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的技术实力,为装备我国电力工业作出了巨大奉献,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同时,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含量更高的高效、先进、大容量、高参数、环保性能好的发电设备方面更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存在诸如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相对不强。

我国参加WTO以后,发电设备企业将面临新的竞争环境。

如何正确分析、估量参加WTO对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带来的开展机遇,国家和企业怎样主动采取措施,尽早防范,趋利避害,引导、促进我国发电设备制造民族工业健康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一、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展,发电设备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建立起实力比拟雄厚的物质、技术根底,根本具备了向我国电力工业提供重大装备的能力,同时还能为军工、船舶、石化、环保等提供重大装备,为我国社会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很大奉献。

发电设备制造业是我国机械行业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从无到有,创立民族工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装备电厂的主要发电设备根本上依靠国外进口,国内仅曾零星仿造过少量小容量发电设备的零部件。

建国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建立生产基地,引进技术,培养人才,逐步建立起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工业体系。

1951年就着手筹建哈尔滨电机厂。

1952年8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正式批准在哈尔滨、上海分别兴建两套发电设备主机生产基地。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展望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展望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展望吕兆璧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是我国机械工业的支柱产业一,是装备我国电力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国民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国五十年来.发电设备制造业在国家重视和支持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火力发电设备已能批量,成套生产单机容量30OM W级和60OMW级的亚临界机组,水力发电设备已能生产各种类型的机组,其中混流式机组与国外合作已开始生产三峡工程当今世界最大机组,单机容量70OMW.至2000年底,我国发电设备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3.1亿kW(其中火电2.3亿kW,水电..75亿kW,其他0.05亿kW).跃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火电总装机容量中国产火电机组占80%左右,水电总装机容量中国产水电机组占90%右.1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现状1.1历史简述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旧中国的发电设备基本上都依靠国外进口,曾少量仿制过小容量的水,火电设备以及部分配套的零部件.据资料记载,40年代曾自制过水电机组单机最大容量为1.SMW,火电机组单机容量为2MW. 1949年全国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为1950MW,其中水电机组360MW,以及为数不多的燃发电机组.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和有关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建立和发展,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专门科研,生产基础,组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力培养人才,经过五十年的努力创建,团结奋斗,现在己建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水平和实力的研究开发制造队伍.从其五十年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十年创建时期,二十年发展时期和二十年上台阶,上水平时期.1.1.1十年创建时期这个时期全国发电设备制造业是从无到有,以仿制为主的创业阶段,1952年前除水电设备有少量小容量自制能力外,火电设备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至1952年开始,在初步形成的一套生产企业,从捷克引进中压6MW-12MW火电设备制造技术,1956年由形成的一套生产厂从原联引进了高压25MW-50MW火电设备制造技术.两地从引进到仿制前后各不到五年的时间,就仿制成第一套中压6MW机组,于,956年正式投运.1960年己形成高压25MW-SOM W机组批量生产能力,并还试制成第一套高压loom w火电机组.与此同时,还研制成12MW双水冷汽轮发电机组.期间相继又建成了一批如汽轮机厂,锅炉厂,汽轮发电机厂,锅炉厂,汽轮电机厂,重型电机厂,锅炉厂,汽轮机厂等一大批制造中小型火电设备的工厂,它们先后生产了25MW及以下的机组.以上的生产实践和取得的成果,奠定了我国火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水力发电设备制造业是在1951年兴建电机厂和1952年在几家私营厂合并建成水轮机厂开始创建起来的.1951年底.电机厂就试制成2台我国第一套800kW立式混流式机组,1959年自行设计,制成第一台新安江水电站柜72.5MW混流式机组,它标志着我国水电设备制造进入生产loom w级大型混流式机组的时代.为适应中小型水电机组的需求,从1954年至1960年期间先后新建了发电设备厂,天津发电设备厂,电机厂,电机厂和水轮机厂等一批中小制造企业,创建了水电设备制造业的基本队伍.期间这些厂共生产了水电设备约1840MW,其中1960 年生产了700MW,基本上满足了国水电建设的需要.1.1.2二十年发展时间这个时期开始走上自行开发,设计和制造的发展道路,从仿制到更广泛借鉴和学习世界上先进国家的新技术来开发研制适合我国的新产品.和两套大型生产基地在国家的支持下,边生产边发展;同时,于60年代开始,在国家计划安排下,在德阳,地区又建设一套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基地,使发电设备的制造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在火电设备方面,如基地先后于1968年,1969年自行开发研制成双水冷发电机配套的50MW和125MW超高压机组:接着于1971年又制造成国第一套300MW亚临界机组.基地于1972年生产出三缸三排气200MW超高压机组在东北电厂投运.基地于1975年也研制成双缸双排气200MW超高压机组.并于孟电厂投运发电.1978年重型电机厂自行开发成单缸l00MW高压机组.汽轮发电机在这时期又有了新的突破,即研制成100MW-300MW的双水冷的汽轮发电机,这是当时世界上能作为产品投运的最大机组,在制造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水电设备方面同样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基地于60年代研制成云峰水电站单机容量l00MW混流式机组,1970年,1972年先后制成丹江口水电站150MW和家峡水电站225MW, 300MW等一批大容量混流式机组.1979年开始和两电机厂分别批量生产出洲坝水电站单机容量125MW,转轮直径10.2m和170MW,转轮直径11.3m的轴流转浆式机组.在此期间还开发研制成高水头356m, 125MW的冲击式机组,以及小容量贯流式机组,潮汐机组,斜流式等多种类型机组.70年代后期,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在行业对大型300MW, 600MW亚临界机组的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可行性研究和前期工作.1.1.3二十年上台阶,上水平时期中央提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全国上下呈现一派大好形势,发电设备行业要加快步伐,上台阶,上水平,以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适应电力工业的快速增长.国家鼓励和推进与国外联系,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采取技贸结合,合资或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来尽快使发电设备行业赶上世界水平.1980年初,经国务院同意由机械工业部和电力工业部共同研究,决定引进美国西屋公司和CE燃烧工程公司大容量300M W . 600M W亚临界机组的全套设计,制造技术,同时从欧,美,日本等国引进与之相配套的辅机和自动控制等设计,制造技术.这次技术引进是建国以来发电设备行业规模最大,围最广,支付外汇最多的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技术引进项目.在政府和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经,哈尔滨两个生产基地广大职工的努力,顺利地按计划完成了300M W和600M W考核机组的试制任务.并于是1987年,1989年分别在石横电厂和平好电厂成功投运,这标志着我国火电设备制造业上了新台阶,达到了新水平.经过在技术和工艺上不断改进,优化和创新,除个别材料及零配件外,使以上两种机型国产化提高到95%以上.主要性能己优于引进机型,如热耗300M W由引进原型机8081kJ/kWh ( 1930kcal/kWh)下降到7921 kJ/kWh(1892kcal/kWh ),600M W由引进原型机8005kJ/kWh(1912kcal/kWh)下降到7910kJ/kWh (1887kcal/kWh).从1991至1996年六年中,300M W机组共生产了92台套,600MW机组生产了6台,己形成了稳定批量生产条件和能力,并基本上达到了世界上同类产品的水平.与此同时.基地自行设计,研制了我国首台采用1M末级叶片及整锻转子双缸双排汽300MW亚临界机组,并于1987年在黄台电厂投运.重型电机厂于1986年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生产亚临界330MW机组,并于1990年和1991 年在江油电厂先后投运.1991年电气集团与日本伊藤忠和日立公司合作生产冲动式600MW亚临界机组,先后制成的两套机组于1997年和1998年在邹县发电厂投入运行.发电设备厂于1988年和1998年与ABB公司签约,引进该公司6M W-1 OOM W 和>100MW-200MW机组系列的空冷发电机的制造技术,先后生产并投运了单机容量16- 60MW空冷发电机24台套,1999年又制成I台loom w和2台135MW空冷发电机.这种产品较好地实现了节约用水,简化冷却系统和运行安全,可靠,方便,受到用户欢迎.汽轮电机厂在国家的支持下,于8年代初与美国GE公司签约,引进燃气轮机的制造技术,建立了新的专业厂房,先后生产单机容量25MW和36MW的燃气轮机,并与英国Brush公司引进SOMW及以下的发电机技术,至90年代初开始与锅炉厂等企业共同完成了几座SOMW级燃气一燕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核电设备在此期间也有较大的发展,从80年代初,山核电站1 X300MW机组开始建设,发电设备制造部门承接了常规岛的大部分设备和核岛的部分设备,通过这项依托工程提高了设计和自制的能力,该核电站于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1995年机组负荷因子达到84%0 90年代完成了制造出口巴基斯坦300MW核电机组的任务.19%年山2X 600MW二期工程破土动工,国发电设备行业又负责提供常规岛的发电设备及核岛部分设备.1997年岭澳核电站2 X 900MW也开始建设,国分包了部分设备制造任务.通过参加这些核电站的设备制造和建设,从整体分析,已具备一定的开发设计水平,制造能力,国产化率已达到60%,这期间辅机和自动化控制装置同步得到发展,辅机的品种,性能质量有了提高,调速控制装置DEH和自动化操作控制DCS系统都己实现国产化,基本上可立足于国自行成套. 水电设备在这期间也有很大的发展,尤其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例如1983-1984年间,和两电机厂分别为白山水电站研制成单机容量300MW和320M W的混流式机组.90年代又先后制成了家峡水电站单机容量400M W和二滩水电站单机容量550MW等当代世界水平的大型混流式机组.与此同时,与法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等著名水电设备制造厂商,结合工程项目采取技贸结合,引进技术或联合投标,合作设计,生产等多种方式,先后制造了105MW转浆式机组,300M W-550M W大型混流式机组,30MW贯流式机组和200MW抽水蓄能机组等.1995年开始,和两厂分头与国外多家西,北欧著名公司组成联合体承接了长江三峡水电站26台套700MW大型混流式机组,目前正在与国外厂商共同设计,制造前2台套,为2003年投运紧地工作着,通过这个工程将使我国水电设备的设计,制造提高到当今世界的新水平.1.2现状与差距经过五十年的努力奋斗和不断实践,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已拥有一百多家具有相当水平和能力的大,中,小型主,辅机制造企业:亦建立了一定规模,水平的科研,开发和测试的队伍和基地.至1999年底,发电设备年生产能力已近2000万kW,其中火电设备1500万kW以上(单机容量200M W有以上机组为1200万kW左右,其余中小型机组300 万kW以上),水电设备400万kW左右.它不仅基本上满足了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求,而且成套出口火电设各最大机组300M W级,水电设备出口已遍及世界五,累计出口中小水电机组近400台套.在火电设备方面,除超临界压力参数外,能自行开发设计和批量生产600MW级及以下各种压力参数的成套发电机组;300MW级及以下的供热或空冷发电机组,其中不少产品的性能和可用率(可靠性)等方面已接近或相当国际上的先进水平.在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方面,除与GE公司签约由外方提供的部套外,己能批量生产23MW, 36MW系列的燃气机及自行成套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并能成套设计和提供总容量为50MW级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在核电设备方面,除核岛部分设备,部件及材料需进口配套外,己能生产300MW级和600MW级的核电机组,国产化率可达到60%.在水电设备方面,我国在混流式,轴流式以及微型整装机组方面均己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其机组容量在混流式机组上,通过三峡工程现已基本掌握设计和制造当今世界上最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并能生产550MW级及以下的机组,200MW级以下的轴流式和抽水蓄能机组,50MW以下的贯流机组以及各种中小型形式和微型整装机组.关于超临界火电机组开发制造能力的分析,从80年代国引进600M W超临界机组以来,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一直关注和创造自身开发和制造能力,尤其几个大型锅炉厂和汽轮机厂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了大量技术准备,设计和开发前期工作,并与电力部门进行了多次技术论证;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积极分包承制外方委托的部分设备,相应对制造装备和厂房等作了添置,改造.应该说,己基本具备设计,制造600M W级超临界机组的能力.为有利于加快实现和设备,系统制造,运行的可靠性,可结合国依托工程与国外有经验,有良好业绩的公司联合设计,合作生产来尽快实现零的突破和国产化. 在清洁煤发电技术方面,多年来,锅炉制造业是首当其冲,从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在自行开发和引进国外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已能小批量制造蒸发量为220Vh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现正在组织行业共同引进和开发配套200MW级,300MW机组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低NOx燃烧技术方面也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研制新的低NOx燃烧装置,其中有的己成产品(即低NO,燃烧器)在大容量锅炉上配套使用,效果尚好.关于开发IGCC和PFBC-CC发电技术及其装置的开发,主要由国家统一组织,制造科研部门参与和配合进行了前期工作. 虽然五十年来发电设各行业发展较快,为电力工业的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1)科研,开发的水平和能力还不高,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在科研,开发项目安排上有重复,力量较分散,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2)产品品种较单一,性能和质量还不稳定:(3)效率低,能耗较大,环保设备配套不全,环保措施不力,污染较严重:(4)主,辅机配套和成套水平以及自动化水平还不高:(5)运行机制和管理水平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新世纪的展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在21世纪来临之际,预测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未来难度较大,现仅能浅述今后10-20年可能发展的前景.2.1世界发电设备行业的现状和趋势电能已成为当今世界能源转化和使用的主要方式,是被人们普遍所接受的现实,亦是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发电设备年生产能力己超过1.5亿千瓦,生产能力与需求矛盾缓解,而且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国际上竞争激烈,近两年来,先后如西门子与西屋,ABB与法国阿尔斯通几个大公司进行跨国合并,重新优化组合.能源的多样化和各国能源拥有开发状况,促进和推动了发电设备产品品种的发展和结构调整.如北欧和南美的一些国家水电发展快,开发利用率高;法国核电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70%以上:欧洲,北美及部分亚洲地区风力发电发展较快.又如这几年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的大量被发现和开采,推动了燃气轮机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装置的大发展,北美以美国为例,其新建的火电容量中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及其联合循环己占40%以上,在欧洲如德国已超过60%,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正迅速发展中.有资料预计到2000年底,全世界火电新增容量中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将占35%左右.从以上世界发电设备发展现状和趋势看,其主要着眼于:提高发电设备的效率和优良的经济性,要能安全,可靠运行:同时要使人类社会可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要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和优化大气环境,努力做到洁净生产的要求.其具体走势是:(1)常规蒸汽轮机发电机组在蒸汽参数经历了低,中,高压,超高压,亚临界和超临界的发展阶段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现正在向超超临界参数发展,单机容量已达到1300MW,供电效率己超过42%,有的提高到45%左右,通过制造和运行的不断实践,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制造和运行己趋于成熟.美国的超临界机组已占全国燃煤机组的70%以上,日本已实现单机容量450M W以上燃煤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机组是当今常规燃煤机组中高效,低耗成熟的机组,现世界各国正在推广使用和进一步开发向提高参数的更先进的机组发展.(2)世界燃料多元化的发展,尤其天然气产量不断增长形势下,世界各大发电设备制造商抓住机遇,大力开发研制大容量高效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如美国GE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ABB以及法国,日本等一些公司相继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开发研制,并在提高进气温度和压气机压比之前提下,提高燃机的效率.现燃机的单机容量最大已超过250M W ,燃气,燕联合循环已超过350MW.效率己实现56%-58%,预计不久的将来可望突破60%.它不仅供电效率高,相对能耗低,投入小产出高,尾气有害物排放小,可减少大气的污染,预计在21世纪的初,中期将会有较大的发展.(3)洁净煤发电技术,这对一些煤储藏量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尤为关注和重视,如美国,欧洲等一些国家,从70年代开始就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燃煤循环化床锅炉(CFB),增压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PFBC-CC)以及外燃式燃煤联合循环(IFCC ),直接烧煤粉(或水煤浆)联合循环(DFPCC)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经实践研究分析,从规模化,商业化发展角来看,各国逐步把重点放在IGCC上,认为它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洁净煤发电技术.美国70年代就建立了示电站,通过运行总结提高,现己有容量250MW等级的IGCC实现了商业化示运行,供电效率达到40%-46%,据预测21世纪初能提高到50%左右,目前,世界上己建成或在建,拟建的IGCC电站己近20座.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CFB)能使煤燃烧过程中有效地控制50,和NO:的排放,一般可控制在N0,<-250m洲耐,脱硫率可达到90%.这是一种经济有效,低污染的洁净煤燃烧技术.90年代逐步向大型化发展,并开始应用于电站中,人BB-CE,法国stein公司和美国FW公司都在研制500t1h蒸发量以上的CFB,最大己达700Uh,可配单机容量250MW 汽轮发电机组.预计到21世纪初可开发出每小时千吨级CFB.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也正在攻克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CC燃气轮机中一些技术难点,向大容量发展,以实现其高效,清洁生产的实用目标.")水电设备现正大力发展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因为世界上电力发展很快,各国的电网容量也越来越大,用电的峰谷变化很大,为了能有效地蓄能,调峰,各国开发,研制抽水蓄能机组就成了热点.这种机组能有效地利用用电峰谷期,即在用电低谷时,充分利用多余电能把下(低位)水库的水打到上(高位)水库:当用电高峰时,则利用上(高位)水库的水头落差来发电输入电网,供用电高峰用.因此,这种机组既作为水泵又作为水轮发电机. (5)世界上独立发电站(IPP)正在兴起.随着气体燃料的大量供应和余热,废气等综合利用以及高效的热,电,冷联产技术的发展,90年代后期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建成一大批独立发电站( IPP ).有以大型企业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带有可利用的热值副产品来自建独立电站;有以城市小区,公共建筑物或住宅群等场所建立热,电,冷三联产的IPP等等.这些独立发电站是按独立"自给自足"的方式运行,但一般均并入电网.它效率高,经济性好,运行管理和操作灵活.预计在21世纪初期或相当一段时期有发展势头. (6)开发某些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发电技术,本世纪一些发达国家在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电技术,燃料电池,地热和潮汐发电技术以及氢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开发,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和利用成果.如风力发电已实现了商业化,在美国加州,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己达到1500MW;在太阳能利用上,经一些专家预测到2010年发电量将会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5%-20%,成为世界基本能源之一.在21世纪,尤其是发达国家将会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发电技术上进行开发和利用.2.2我国发电设备行业发展前景纵观世界对发电设备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发电设备实际状况,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发电设备今后发展总的目标是:向高效率,低能耗,低投入低污染,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电力工业发展的方针是:"开发与节约并重,大力开发水电,继续发展火电,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新能源发电,同步发展电网,促进全国联网".为此,在21世纪前20年左右的时期,发电设备制造业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发展: (1)大力开发水电设备.我国的未开发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在新的世纪里应结合水利建设,加快水电发展.进入21世纪的前10年,在与国外合作设计,制造三峡水电700M W混流式机组基础上,消化,掌握先进技术.自行设计,制造后12台套机组,使我国在大型混流式机组开发设计,制造水平和机组性能上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并在10-20年通过努力能设计,制造大容量300MW级及以上的抽水蓄能机组和低水头,大流量50M W 级及以上的贯流式机组;并结合地理条件和特点,开发研制出其他类型的水电机组:提高配套辅机和自动控制水平,以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使我国的电能结构的水电比例提高到30%-40%.(2)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亚临界燃煤火电机组.鉴于我国煤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发电能源的构成仍将是以燃煤火电为主的格局.为此,要首先把大型亚临界火电机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主,辅机设备和系统.把效率提上去,煤耗再降下来,把质量,可靠,安全性搞上去.为配合国家开发西部的战略目标,发电设备行业应抓住机遇,加快开发研制300M W级以上的空冷火电机组,以满足西部缺水特定的自然环境.(3)加快开发研制超临界燃煤火电设备.为了尽快研制出优良产品,要落实依托工程.采取技贸结合,引进国外技术或与国外业绩好的厂商联合投标,合作设计,生产.在取得第一代产品的设计,制造经验基础上.加快步伐,开发研制超超临界百万级机组,使我国的火电设备在高效,低耗,安全,可靠等指标上,用10-20年时间赶让或接近世界水平. (4)加大力度,抓好常规燃煤火电设备烟气净化处理.这是当今世界人们对"能源与环境"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急待解决大气严重污染的现状.因此,在改进和优化大型亚临界机组和开发研制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同时.必须抓住时机,加大开发力度,研制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在已有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出高效,低成本结合国情的脱硫(SO,)脱硝(NOx)净化装置.为推动,落实这项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发展重大任务,国家还需制订和完善切实可行的环保法规和相关价格或补贴等鼓励调控政策.(5)发展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这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我国今后电力工业发展的需求,亦是发展和落实洁净煤发电技术IGCC和PFBC-CC等的关键核心设备.目前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在这方面的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大.燃气轮机是一种技术密集,复杂,要求高的产品,要开发研制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燃气轮机不仅发电需求大,而且航空,舰船的发展也离不开它.因此,应由国家统一组织立项实施,把几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集中资金,人力和设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引进必要的技术和装置,同心协力把燃气轮机搞上去.用20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奋斗,赶上世界水平,也为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6)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这是进入21世纪的世界热点之一,也是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必须迎战的挑战.我们首先应积极参与到在建设的30OMWI000示电站和CFB的30OMW依托工程中去,主动参加到工程的设备制造,安装和运行,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与电力,化工等有关部门共同来开发,研制国产的IGCC. PFBC-CC洁净煤发电设备. (7)开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发电技术.根据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在进入21 世纪的头10-20年,除风力发电设备在已有自制能力基础上,对已引进技术,合作生产的风电设备.在消化,吸收中不断提高国产化率,并在蓄能,自控,调速等方面提高自行开发研制水平,使单机容量提高到I OOOkW级及以上机组.对地热发电应在原有的制造水平上,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的产品.对太阳能,燃料电池,氢能等新能源,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预计在新世纪初期,行业的科研单位和少数企业集团会参与或进行一些研究开发的前期工作.新世纪的到来,对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既是一个新的机遇,更是一个新的挑战,任重道远.我们要继往开来,奋发图强.参考文献川中国电器工业发展史(综合卷)1989.12。

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和趋势(3篇)

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和趋势(3篇)

第1篇一、引言电力设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电力供应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制造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分析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产值逐年增长。

据统计,2019年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5万亿元,同比增长8.5%。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份额也在不断提高。

2.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核能发电等领域,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

此外,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等方面,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3.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一方面,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国外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4.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产业升级。

如《关于加快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电力设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为电力设备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趋势1. 绿色低碳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低碳已成为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未来,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将加大在风电、光伏、核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投入,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化转型。

2. 智能化智能化是电力设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等功能,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 国际化随着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逐渐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未来,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将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在当今社会,电力作为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石,其稳定供应至关重要。

而发电机及发电机组作为电力供应的重要保障设备,其制造行业的市场现状备受关注。

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行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该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行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对电力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有力地推动了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市场的扩张。

同时,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电力系统的更新换代以及对备用电源需求的增加,也为该行业提供了持续的市场需求。

在产品类型方面,发电机及发电机组的种类繁多。

按照动力来源,可分为柴油发电机组、汽油发电机组、燃气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水力发电机组和太阳能发电机组等。

其中,柴油发电机组因其功率范围广、启动迅速、运行可靠等优点,在工业、商业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风力、水力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机组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提高。

从应用领域来看,发电机及发电机组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在工业领域,工厂、矿山、石油化工等企业为了确保生产的连续性,通常需要配备备用发电机组。

在商业领域,商场、酒店、医院等场所对电力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也会安装应急发电机组。

此外,在通信、金融、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发电机及发电机组更是不可或缺的电力保障设备。

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特殊场合,如野外作业、军事用途等,便携式和移动发电机组也有着重要的市场需求。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态势。

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同时,许多国内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逐步在国内市场中崭露头角,并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1.1951年-1959年:起步阶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初期,发电机的制造和发展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主研制和引进消化相结合,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开始起步。

在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发电设备的技术水平也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然而,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毅力和决心,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在初期,中国主要依赖从苏联等国家引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对这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逐步掌握了发电设备的基本制造技术。

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始自主研制发电设备,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1959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6千伏水轮发电机,这标志着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中国开始大力发展水力发电设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2.1967年-1972年:自主创新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自主创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开始自主创新发电设备的关键技术和部件,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大力发展火电和核电设备。

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中国成功研制出了多种新型的发电设备,如高温高压火电机组、核电机组等。

这些设备的研制成功,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水平,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中国还开始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虽然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为薄弱,但是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掌握了这些领域的关键技术,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3.2007年-至今: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开始全面推进发电设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设备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

中国电机工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电机工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电机工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电机工业指的是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电机作为电力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电力设备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就中国电机工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中国电机工业的现状中国电机工业始于1950年代,随着国家电力化进程的加快,电机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过去几十年,中国电机工业不断壮大,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设备以及高水平的科研人员让中国电机的质量和性能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中国的电机产业规模已经进入全球前三,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电机生产基地的国家之一。

1.发展历程中国电机工业的发展历程相当漫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解决能源和国家重大需求,国家电力工业得到了发展。

从此,中国电机工业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50年代中期:中国电机工业基本上是以模仿苏联模式为主,主要照搬模仿苏联生产的电机设备巩固。

(2)70年代中期:我国电机工业正式进入了以独立自主为主导的阶段。

逐步向高效节能、资料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3)90年代后期:中国的电机工业逐渐向轻量化和高速密集化方向发展,也成为当地乃至全球电机生产和市场的龙头。

(4)21世纪初:中国电机工业逐步进入到从高效、低耗向生态化、人性化转化的阶段。

2.产业分布我国电机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生产基地。

同时,中国电机生产的覆盖领域不断扩大,典型灵活机器自动装配设备,先后形成了生活电器、工业机器人等标准的领先技术。

3.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国电机工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与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方面:我国电机工业与国际上先进水平相比,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

需要在新材料、高精度加工、装配调试、可靠性设计与校核等方面进行加强。

甚至有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还没有突破。

(2)创新方面:我国电机工业需要在创新方面有所提升,推动实现从量大到质优、从生产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的核心技术
出口海外市场, 提升国际竞争
力和影响力
现制发
第 三
状造电 章
业设
的备
行业规模和产能
发电设备产能:全球最大, 年产能超过1亿千瓦
主要产品:火电、水电、核 电、风电、太阳能等
发电设备制造业规模:全球最 大,占全球市场份额约50%
主要企业:哈尔滨电气、东 方电气、上海电气等
主要产品类型和特点
合作发展:发 电设备制造业 可以与其他行 业合作,共同 开拓市场,实
现共赢
行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技术进步:随着 科技的发展,发 电设备制造业将 不断创新,提高 设备的性能和效 率
市场需求:随着 全球能源需求的 增长,发电设备 制造业的市场需 求将持续扩大
政策支持:政府 对清洁能源和可 再生能源的支持, 将为发电设备制 造业带来新的发 展机遇
国际竞争:随着 国际市场竞争的 加剧,发电设备 制造业需要不断 提升自身的竞争 力,以应对国际 市场的挑战。
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清洁能源: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智能电网:发展智能电网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储能技术:发展储能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和稳定性 节能减排:发展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发电设备的能耗和排放

环保要求:需 要满足环保要 求,降低排放
污染
成本控制:需 要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利润

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
政策支持:政府 出台了一系列支 持发电设备制造 业发展的政策, 如税收优惠、补
贴等
市场机遇:随 着全球能源需 求的增长,发 电设备制造业 的市场需求也
在不断增长
技术创新:发 电设备制造业 需要不断创新, 提高设备的性 能和效率,以 应对市场竞争

标题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标题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标题: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1.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国之一。

发电设备制造业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产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2. 发展历史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起步较早,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多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整个行业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演变:2.1 初期发展(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国家电力需求,中国开始从苏联引进发电设备制造技术,并建立了一批发电设备制造企业。

此时期,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能力相对较弱,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也较为有限。

2.2 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了对发电设备制造业的投入和支持。

这一时期,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并逐步从简单的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变。

同时,国内生产的发电设备开始向国际市场输出。

2.3 近代发展(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使得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设备制造业快速崛起。

与此同时,中国的火电和核电设备制造业也在持续发展,国内企业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并拓展了国际市场。

3. 现状分析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3.1 技术水平提升中国在发电设备制造技术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技术进行合作,提高了核电、火电以及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关键技术水平。

一些中国企业已经能够提供高效、低碳的发电设备解决方案,并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3.2 拓展国际市场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已经逐渐走出国门。

国内企业在国际电力项目的投标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地位,部分核电、火电和新能源项目的建设采用了中国制造的设备。

3.3 发展多元化随着国家在可再生能源上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正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现状与问题分析首先,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虽然国内的一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技术积累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了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这使得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难以获得竞争优势。

其次,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面临着成本上升、价格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

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外同行的竞争,还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的挑战。

这对于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另外,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虽然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发电设备的支持力度,但在环保、节能等方面,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一些过时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高耗能、高排放等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综合来看,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众多问题。

为了推动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以提升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在可持续发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之一,发电设备制造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前,中国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以满足国内工业、商业和消费者的用电需求,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面对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近年来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仍存在一定差距。

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发电设备的效率、性能和环保指标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政府鼓励和资助科技创新,加大对发电设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促进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

2023年发电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发电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发电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发电设备行业成为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

在我国,政府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大力支持,国家电网的升级改造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都为发电设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目前,我国发电设备行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值不断攀升。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发电设备行业产值已经在过去的几年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2018年产值已经突破了6000亿元。

二、多元化发展。

发电设备行业除了传统的燃煤火电、水电、核电等领域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也成为了发电设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降低成本,为发电设备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三、进口替代逐步实现。

近年来,国内企业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在高端技术领域中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

这使得国内发电设备行业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

四、智能化先驱。

随着“互联网+”的潮流席卷全球,发电设备行业也开始注重运用新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控制系统,使企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发电设备行业的发展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随着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不断普及,发电设备行业将会进一步迈向高效节能和环保发展。

同时,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双重支持下,国内发电设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也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实用版)目录一、新中国发电机的发展历程二、发电机的技术创新与突破三、发电机的应用与影响四、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正文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电机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一、新中国发电机的发展历程1.1949 年 -1978 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重点发展发电机产业。

这一时期,我国主要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批发电厂。

2.1979 年 -1999 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电机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政策上鼓励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同时加大对国产发电机的研发投入,使国产发电机的性能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3.2000 年至今:进入 21 世纪,我国发电机产业迈入了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二、发电机的技术创新与突破新中国发电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从最初的引进技术,到后来的自主研发,我国在发电机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1.大型发电机的研制: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 300MW、600MW、1000MW 等大型发电机,满足了国家电力发展的需求。

2.新型发电技术的应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型发电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发电机产业的新亮点。

三、发电机的应用与影响发电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工业生产到日常生活,发电机为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

1.电力供应的保障:发电机的发展,为我国电力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一大批发电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

2.改善人民生活:发电机的普及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电灯、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的普及,让人们享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

四、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面对未来,我国发电机产业将继续保持稳健发展。

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业升级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2023年发电设备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发电设备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发电设备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能源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日益高涨,对能源产业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因此,发电设备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越来越多。

一、市场规模及发展状况发电设备是一个庞大的行业,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电子器件等多种设备。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发电设备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我国发电设备市场规模在过去十年中平均年增长率为12%,2019年我国电力设备总资产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8.8%。

预计未来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二、市场竞争情况发电设备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来自于国内外的大型发电设备制造商。

国内市场上主要企业有东方电机、哈尔滨电气、上海电气、华电重工等,这些企业的技术优势、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都比较大。

而国外企业主要有美国通用电气、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这些企业占据了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竞争趋势表现为产品技术的改进越来越迅速,竞争者的认知和培训越来越普及,各个活跃的厂商所在的市场有多个全球巨头均有紧张的竞争关系。

三、市场机遇和挑战市场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力产业的不断壮大,发电设备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与此同时,国内环保政策的不断推进也对市场产生了正面影响,推动了清洁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

市场挑战:与市场机遇相对应的是强大的市场竞争和技术瓶颈的限制。

市场竞争激烈,仅仅依靠价格竞争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技术瓶颈是制约发电设备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不断推进技术研发和创新。

四、发展趋势1. 新能源发电设备市场持续快速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市场开始迎来爆发式增长期,这也为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2. 智能化发电设备市场逐步崛起。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发电设备市场逐渐成熟,并且在市场中具备了竞争优势。

3. 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市场逐步成熟。

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业务发展历程

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业务发展历程

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业务发展历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中国柴油发电机组业务发展历程概述
二、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的需求和特点
三、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主要生产商和品牌
四、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正文
一、中国柴油发电机组业务发展历程概述
柴油发电机组是一种重要的电力设备,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国防、通讯、医疗等领域。

在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业务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经历了从引进技术到自主研发、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发展的过程。

二、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的需求和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呈现出旺盛的需求。

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的特点包括:1.需求量大,市场规模庞大;2.竞争激烈,企业数量众多;3.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4.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明显。

三、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主要生产商和品牌
在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有许多知名的生产商和品牌,如上海东风、无锡万迪、济南驰动、四川晨风等。

这些企业不仅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还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为市场提供了众多优质产品。

此外,还有一些国际品牌如利莱森玛、马拉松、斯坦福等也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为中国市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四、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在市场需求和环保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正朝着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方向前进。

目前,新型柴油发电机组在性能、可靠性、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静音箱发电机组和移动式拖车发电机组。

2023年电力设备制造业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电力设备制造业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电力设备制造业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电力设备制造业是指生产和销售与电力发电、输电、配电、控制、调节等有关的各类设备的企业。

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以及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市场规模及现状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规模庞大,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规模约为3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目前,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主要被少数大型企业占据。

这些企业具备强大的技术力量和研发能力,在高端设备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同时,随着国内外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二、市场发展趋势1. 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应用: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清洁能源在发电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

这对电力设备制造业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和挑战。

2. 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设备制造业也趋向于智能化和自动化。

在新一代电力设备中,智能监控、远程控制和自动化调节等功能成为产品的主要特点。

这将进一步提高电力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3. 电力设备的节能和环保性能: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电力设备的节能和环保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

未来,电力设备制造业将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应用,以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

4.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当前,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部存在着产品同质化、重复建设等问题。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电力设备制造业将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任务。

优势企业将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以拓宽市场份额。

5.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国内市场饱和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2024年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发展现状简介电力设备制造业是指制造、销售和维护各种电力设备的行业,涵盖了发电设备、输电设备、变电设备以及配电设备等。

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建设和改造,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2024年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全球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以X%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其市场规模占全球总量的约X%,持续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市场驱动因素1.能源需求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逐年增加,推动了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2.替代能源发展: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太阳能和风能等替代能源的发展推动了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创新和进步。

3.电力体制改革:各国纷纷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市场化的电力市场需要更多的电力设备来保障供电稳定。

市场竞争格局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ABB、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市场份额。

此外,一些本土厂商也开始崭露头角,提高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加大研发力度。

技术创新电力设备制造业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其中,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正逐渐应用于电力设备制造业,提升了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此外,新材料的使用也为电力设备的制造带来了新的机遇。

发展挑战1.环保要求: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力设备制造业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需要符合更高的排放标准。

2.市场波动: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电力设备制造业市场受到市场波动和经济衰退的影响较大。

3.技术壁垒:电力设备制造业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技术积累,技术壁垒相对较高,对于一些新兴企业而言,进入门槛较高。

未来趋势1.智能电力设备:智能化是电力设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趋势,未来智能电网、智能电力设备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分析报告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分析报告一、概述近年来,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随着国家电力建设的推进,电力设备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产值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

二、行业发展状况1.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电力设备的需求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推进下,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机遇。

预计未来几年,电力设备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2. 技术水平提升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在技术水平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不仅在传统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等领域不断创新,而且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新能源领域也取得了突破。

同时,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工艺在电力设备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产业集中度提高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在近年来呈现出一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趋势。

一方面,大型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增强自身实力,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一些小型企业面临着市场份额缩减的困境,竞争环境日渐激烈。

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 环保要求的提高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电力设备制造业面临着更高的环保压力。

传统的火力发电设备需要加大对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而新能源设备需要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降低对稀缺资源的依赖。

2.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需要面对来自全球的竞争。

一方面,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电力设备制造业也在迅速崛起。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需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 智能化转型的需求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制造业迎来了智能化转型的机遇。

智能电网、智能电力设备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引入,为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2024年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市场分析现状

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市场分析现状概览本文对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广泛应用于能源供应行业,如电力工程、石油、冶金、矿山等。

市场分析的目的是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以及供需状况等,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

市场规模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19年全球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市场规模达到了600亿美元,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

市场动力市场动力是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市场的主要动力包括:1.能源需求的增长: 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导致了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发电机及发电机组作为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新能源发电: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政府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这些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普及,对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行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3.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增长的基础设施投资也为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市场提供了机遇。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劲,促进了市场的快速增长。

市场竞争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多家知名企业。

主要的竞争因素包括产品品质、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以及售后服务等。

同时,价格竞争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方面之一。

部分发展中国家制造商的低成本产品竞争力强劲,给全球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市场前景未来几年,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并呈现以下趋势:1.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高效、环保的产品将有更广阔的市场需求。

2.清洁能源发电: 新能源发电将成为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商需要积极适应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应产品。

3.区域市场的快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亚洲和非洲地区。

中国电力设备行业产业链及运行回顾与前景展望

中国电力设备行业产业链及运行回顾与前景展望

中国电力设备行业产业链及运行回顾与前景展望电力设备(powersystem)主要包括以发电设备和供电设备两大类,发电设备主要是电站锅炉、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等等,供电设备主要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互感器、接触器等等。

电力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发电设备制造和输变电设备制造,它肩负着为电能的生产、传输、变换、分配、使用等多个环节和多个领域提供各种装备的重任。

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电力设备行业上游主要是电力设备钢铁、塑料、电子元器件、橡胶等原材料,下游主要是发电、电网、储能等领域。

国内电力设备产业链情况如下图所示:主要下游发电产业发电量情况:2018年我国发电量71117.73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50738.57亿千瓦时,水电发电量12342.28亿千瓦时。

如下表所示:2009-2018年中国发电量统计数据2019年1-4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610亿元,同比提高11.0%。

其中,水电250亿元,同比增长62.3%;火电110亿元,同比下降32.8%;核电97亿元,同比下降20.2%;风电133亿元,同比增长42.1%,太阳能发电21亿元,同比增长16.8%。

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完成投资占电源完成投资的82.0%,比2018年同期提高11.7个百分点。

2019年1-4月份,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803亿元,同比下降19.1%。

《2020-2026年中国电力设备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策略探讨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电力设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约24190个,行业销售产值66243.4亿元,行业销售收入62675.5亿元,行业总资产68960.7亿元,行业利润达到了3758亿元。

近几年我国电力设备行业运行情况如下图所示:2015年以来,我国电力设备行业面临较为复杂的发展环境,一方面,国内GDP增速呈现持续放缓态势,工业增加值增速开始回落,对电力设备需求形成较大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资料来源:机械工业信息中心出版日期:2002-5-29资料类型:免费资料销售价格:0资料信息:加入WTO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入方式和程度、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中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安全确立的战略问题。

进入WTO以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不仅由中国自己来开发,而且还必须有条件地开放给世界,让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开发。

分析"入世"影响,研究探讨加入WTO对中国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趋利避害,提出对策措施建议,是当前举国上下所关心的问题。

机械装备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体现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起着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作用。

发电设备产业,包括火电、水电、核电,是我国机械装备工业的重中之重,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要求不断发展的电力工业至关重要。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的技术实力,为装备我国电力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同时,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含量更高的高效、先进、大容量、高参数、环保性能好的发电设备方面更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存在诸如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相对不强。

我国加入WTO以后,发电设备企业将面临新的竞争环境。

如何正确分析、估量加入WTO对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和企业怎样主动采取措施,尽早防范,趋利避害,引导、促进我国发电设备制造民族工业健康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一、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发电设备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建立起实力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具备了向我国电力工业提供重大装备的能力,同时还能为军工、船舶、石化、环保等提供重大装备,为我国社会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发电设备制造业是我国机械行业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从无到有,创建民族工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装备电厂的主要发电设备基本上依靠国外进口,国内仅曾零星仿造过少量小容量发电设备的零部件。

建国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建立生产基地,引进技术,培养人才,逐步建立起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工业体系。

1951年就着手筹建哈尔滨电机厂。

1952年8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正式批准在哈尔滨、上海分别兴建两套发电设备主机生产基地。

1958年在四川德阳新建了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后改名为东方电机厂)。

60年代初期,大三线建设拉开帷幕。

1965年决定扩建东方电机厂,产品大纲调整为大电机与水火电并举。

1966年开始兴建东方锅炉厂和东方汽轮机厂。

到70年代,东方基地三大动力与上海、哈尔滨基地一并成为我国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

为了满足我国发电设备需求,于五十年代还在中南地区兴建另一个大型电站锅炉生产基地武汉锅炉厂,和60年代初建成的北京重型电机厂一起成为北京(武汉)大型火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

在"六五"期间,为了进一步加强电站设备的成套供应和服务,发挥整体优势,以上海、哈尔滨、东方三大基地的主机厂为基础,先后组建了上海电气联合公司(现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公司(现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和东方电站成套设备公司(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

至此,我国发电装备制造已拥有3个大型电气集团和北京(武汉)制造基地,还有一批中小型水、火电设备制造企业和电站辅机专业制造厂以及比较完善的科研和测试基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发电设备制造工业体系,保证了我国电力工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国产发电设备升级换代数十年来,我国发电设备经历了多次升级换代,设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

50年代初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创建时期,上海基地引进了原捷克斯洛伐克中压0.6万kW~1.2万kW火电机组制造技术,哈尔滨基地从原苏联引进了中压2.5万kW~5万kW火电机组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基础。

50年代末仿制2.5万kW~10万kW高压发电机组,1960年已形成2.5万kW~5万kW机组批量生产能力,并制造出我国第一台10万kW火电机组。

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是向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发展时期。

这期间还为30万kW及以下机组的研制和60万kW机组的预研做了大量工作。

1969年,上海基地制成了12.5kW万kW中间再热超高压机组,哈尔滨基地制成20万kW超高压机组。

东方基地也于1975年制成第一套超高压20万kW火电机组,同年又进一步向开发双缸双排汽30万kW机组攀登。

上海基地于1971年制成国内第一套亚临界压力30万kW机组。

上海、哈尔滨基地还各自在研究开发亚临界60万kW 汽轮发电机组和2050t/h(60万kW)锅炉,初步完成产品设计,为进一步开发60万kW机组奠定了基础。

这时期我国火电设备制造技术逐步突破50年代原苏联和捷克的技术,更广泛地借鉴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新技术,研究开发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新产品。

1976年至今,是大功率发电机组上等级、上水平时期。

首先是10万kW~30万kW国产机组的完善化,解决"大跃进"和"文革"期间自行设计制造的10万kW以上机组投运后暴露的质量问题、平均可用系数很低等问题。

其次是引进大型火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

1981年引进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和燃烧工程公司全套30万kW、60万kW主机制造技术及购买部分零部件,上海、哈尔滨、四川基地及有关辅机厂和研究所派数百名技术人员去美国西屋公司学习。

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5年多的共同努力,上海和哈尔滨先后制成引进型亚临界30万kW和60万kW火电机组各一套。

通过大规模引进技术,使国产大容量火电机组的技术经济指标和成套能力在较短时间内有了很大提高。

第三是新一代国产10万kW~30万kW大机组诞生。

1978年北京重型电机厂研制成功具有较好调峰性能的我国首台单缸10万kW高压冷凝式汽轮机。

东方研制的首台30万kW亚临界自然循环汽包锅炉,于1985年成功投运。

东方试制的首台新型30万kW亚临界汽轮发电机组也于1987年成功投运。

第四是采取合作生产、合资方式引进技术,发展大容量、高参数发电机组。

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与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株式会社于90年代初合作设计、合作生产亚临界60万kW汽轮发电机组,并已有2套机组成功投入商业运行。

通过合作,东方全面掌握了日立公司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60万kW等级汽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

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也于1995年与美国西屋公司全面合资,生产30万kW~130万kW汽轮发电机组。

东方锅炉厂于1996年与日本巴布科克日立公司、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三方共同投资组建东方日立锅炉有限公司。

北京重型机电厂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合作生产33万kW等级汽轮发电机组。

水电方面,几十年来通过自行研制、国外合作、引进技术,已实现从生产中小水电产品到生产各类大型水电机组的转变,产品得到了升级换代。

国产葛州坝17万kW、龙羊峡32万kW、李家峡40万kW、二滩55万kW等大型机组陆续成功投运,现正在合作制造三峡70万kW机组。

我国已进入水电机组制造世界先进行列。

(三)、三大集团"三足鼎立"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企业处于从生产型转轨为生产经营型,走入市场经济的启动期。

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的形势下,发电设备产业结构组织有了新的发展,相继成立了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和上海电气联合公司,形成了国内发电设备产业的集团优势。

三大公司实行国家计划单列,占整个机电工业计划单列集团公司数的1/3。

三大电站设备制造集团公司1990年发电设备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65.3%,产值占全国的80%。

其中水轮发电机组产量东电、哈电两集团占全国的81%,产值占74%(上电集团当时不生产水电机组)。

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集团的组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形成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三足鼎立"的格局。

目前,哈尔滨、上海和东方三大动力集团的大型发电设备能力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80%以上。

(四)、发挥电力工业"装备部"重要职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正逐步建成了综合实力比较雄厚的设计制造体系,形成了"大中小"、"水火核"并举的良好格局,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趋明显,为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电力工业提供了大量发电设备,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行业中的关键骨干企业堪称国家的宝贝,是名符其实的电力工业装备部。

从生产能力看,随着引进30万kW、60万kW火电机组制造技术,并通过"六五"、"七五",特别是"八五"技术改造,进一步填平补齐,并与国外厂商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办法和关键设备,现已形成大型火电设备1200万kW以上的生产能力,加上中小型火电设备厂,则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500万kW。

水电生产能力实际已达500万kW,大型水电机组生产能力主要分布在东方和哈尔滨,各占50%,中小型机组则分布于十几个厂家。

到三峡机组开始制造时(2001年),仅东电一家生产能力就将达到200万kW。

总之,我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每年能为国家提供2000多万kW的水、火电发设备,基本满足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

从电力工业的增长及我国发电设备产量的增长角度,更能说明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重大贡献。

我国自1882年有电以来,到新中国成立的前67年时间里,发电装机仅有185万kW。

建国后,对作为基础产业的电力工业,国家不断加大投入,促进了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中更加快速发展。

截止到1999年末全国装机已达到2.94亿kW。

我国的装机容量与发电量均已跃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

在电力工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国产发电设备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国发电设备产量1998年为1548万kW,其中火电1163万kW。

发电设备的产量逐年递增,保证了我国电力工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仅以截止1997年底为例,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2.54亿kW,同期我国国产发电设备产量累计为2.4亿kW,扣除出口国产机组,国产发电设备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81%,足以说明我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