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十三中中考学业水平诊断(一模)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第十三中中考学业水平诊断(一模)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金属小球从光滑轨道中的A点处由静止滑下,经过B点,到达最低点C 后,再沿轨道向上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能沿轨道向上运动到E点处
B.小球从A点加速下滑到C点时,重力没有对小球做功
C.小球到达C点时,它的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
D.小球到达D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它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
2.如图所示,汽车装有日间行车灯可以提高行车安全,当汽车启动时,S1闭合,日间行车灯L1立即亮起:再闭合S2车前大灯L2也亮起.符合这一情况的电路图是()
A.B. C.D.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4.为了能自动记录跳绳的次数,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自动计数器,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R1是一种光敏元件,每当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电阻会变大,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信号处理系统能记录AB间每一时刻的电压.若已知电源电压为12V,某一时段AB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端电压为6V时,跳绳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
B.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和R2的阻值相等
C.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是R2的3倍
D.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会变为原来的5倍
5.临近端午,小明将两枚完全相同的咸鸭蛋分别放入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咸鸭蛋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枚咸鸭蛋所受浮力大小相等
B.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小
C.乙烧杯中咸鸭蛋所受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D.乙烧杯中咸鸭蛋排开的液体质量大
6.常泰大桥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大桥建成后将创下三个“世界第一”;世界上首座含一级公路、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的“一桥三用”的过江通道;主桥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两侧的两座拱桥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拱桥,江面上航行的轮船上的船员看到工地现场正远离自己,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自己所在的轮船B.岸边的建筑
C.施工工地行驶的施工车D.工地上的吊车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 S1时,R1两端的电压为U1,电压表 V1和 V2的示数之比为 3∶2;若只闭合开关 S2时,R2 两端的电压为U2,电压表 V1和 V2 的示数之比为 6∶5,则R1与R2 的电阻之比以及电压U1和U2之比分别为()
A.2∶5;4∶5 B.2∶5;5∶6 C.5∶9;5∶6 D.5∶9;8∶9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如图所示,以下器具,在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筷子
B.夹子
C.钳子
D.镊子
10.下列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B.双手互搓发热
C.晒太阳取暖D.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11.如图是一静止在水面上的测量船利用声纳测量海底深度的显示装置,图中两个波形是发出和接收的信号。
已知发射信号持续时间为0.2s,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则该处海水深度为
A.150m B.450m C.600m D.900m
12.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体积一定变大B.比热容一定不变
C.具有的热量一定变大D.具有的内能一定变大
13.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
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监控摄像头的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
B.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像
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14.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对“煮粽子”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粽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内能
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C.“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温升高,水的比热容变大
15.春晚节目中的创意表演《青春跃起来》熔歌舞、蹦床、灌篮等表演于一炉,展现了无奋斗、不青春的精神。
不计空气阻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被蹦床弹起后在空中向上运动,受弹力和重力的作用
B.运动员灌篮后,球向下加速运动,主要是因为球具有惯性
C.运动员抱着篮球在空中运动,不做其他动作时,以人为参照物,球是静止的
D.篮球从接触地面到离地反弹的整个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16.小亮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已知电源电压U=12V,灯泡L标有“6V、3W”字样(不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滑动变阻器R0标有“60Ω1A”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
在实验中,为了确保测量准确,要求电表所测值不小于
其量程的1
3。
要使测量准确并确保电路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总功率的变化范围为2W~7.2W
B.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为5V~9.6V
C.灯泡L正常工作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10ΩD.灯泡L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48W
17.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树荫下的阴影是小孔成的像
B.图乙中,放大镜利用了光的折射成像
C.图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D.图丁中,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是光的折射现象
18.交通法规定,不但司机要系安全带,副驾驶也应该系安全带.假设驾驶员和副驾驶的安全带分别对应开关S1和S2,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且只有当两人都系好安全带时,才会指示灯熄灭,提示音消失.符合上述要求的正确电路图是
A.B.
C.D.
19.如图为一种握力计和它的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握力显示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定值电阻R2起保护电路作用,其电阻为5Ω,弹簧一端的滑片P在电阻R1的最上端时不施加力,移动到最下端时施加的力最大(弹簧的电阻不计).握力计测量范围为0~300N,电路中电流表变化范围0.1~0.6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握力300N时电路中电流为0.6A
B.R1连入电路阻值变化的范围是0~30Ω
C.R2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5W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化范围是0.3W~1.8W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B.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1.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风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光纤通讯是依靠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在通常情况下,铜、碳棒和陶瓷都属:于导体
D.秦山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22.下列生活、生产实例与所包含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矿泉水瓶盖周围凹凸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生活中用水来散热取暖,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小的性质
C.旗杆的顶端所安装的滑轮,可以用来省力
D.司机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23.下列是教材中的几个探究案例,哪一个与另外三个研究方法不同()
A.“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比较小车动能大小的方法
B.“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实验中,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法
C.“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实验中,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方法
D.“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多少的方法
24.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有F=2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使A、B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和B之间摩擦力为0
B.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0
C.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右
25.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
D.宇宙中天体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二、实验题
26.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多档位的电热器模型,电路实物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3。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中点M,且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I1为0.8A;将滑动变
阻器的滑片P置于B端,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3
4
U,电流表的
示数为I2,R2消耗的电功率P2为2.7W。
(1)求电流表的示数I2;
(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A端,闭合开关S1和开关S2时,电压表V2的示数为3U,求此时R1消耗的电功率P1。
27.电源电压为25V且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其上标有“50Ω 2A”的字样,电流表A1的量程为0~0.6A,电流表A2的量程为0~3A,灯泡L标有“5V 1W”的字样.
(1)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大?
(2)闭合S,断开S1、S2,灯泡恰好正常工作,求R1的阻值.
(3)S、S1、S2均闭合,求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时电路功率最大?并求出此种情况下电路1min消耗的电能.
2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C为滑动变阻器R上的滑动触头。
已知电阻R1=3Ω,R2=6Ω,灯上标有“3V 1.5W”的字样,电源电压不变,当C滑到最右端A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A,灯L恰好正常发光。
求:
(1)电源的电压值;
(2)当C滑到最左端B时,电流表的读数;
(3)当滑动变阻器CB段的电阻多大时,变阻器R上消耗的功率为1.92W?
29.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准备了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茶色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
(1)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茶色玻璃板”)。
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如图1所示,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2)小明把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放在M的后面、像的前面,可以发现蜡烛A在镜中的像
_____ (选填字母代号);
A.被挡板全部挡住,看不到像 B.挡板挡不住,还是完整的像
C.被挡板挡住,只成一半的像 D.蜡烛A的像成在了挡板上
(3)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从中间切开,并移至图2乙所示的位置竖直放置,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b处,且成两个像 B.硬币成像在c处
C.硬币成像在a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30.小华学完密度的知识后,想知道所喝饮料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华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饮料的密度过程如下: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_____处,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现象,他需向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接着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该操作情景如图乙所示,请指出其中的错误是哪些:_____、_____,纠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砝码值和游码值如图丙所示;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饮料,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为78.2g;
③将烧杯中的饮料倒入量筒中,测出饮料的体积如图丁所示,为_____cm3;经过计算可知,该饮料的密度ρ液=_____g/cm3;实验过程中,小华发现烧杯内壁沾有少量液体,这会导致测量出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_____。
经过仔细分析,只是改变了操作顺序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将操作顺序调整为_____。
(2)一旁的小刚想,小华是分别测出液体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密度计算公式算出饮料的密度,测量液体的密度,有没有其它思路呢?经过认真思考,小刚设计了如下操作步骤:
①将一铁块用细线栓住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所受重力为G;
②将该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底和侧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③将该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饮料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底和侧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则饮料的密度ρ液=_____(请用字母表示,且水的密度为ρ水)
31.小刚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小刚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9/5/4/2196616970723328/2197357582360576/STEM/388d0c95 36da499a82fa4748ee461c5a.png]
A.用天平测量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C.把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球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D.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使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_____g,塑料球的体积V=_____cm3,计算出塑料球的密度ρ=_____g/cm3.
(2)实验拓展:本实验中若不用天平,只在b、c、d三个步骤中增加一个步骤也可以测出塑料球的密度,请你写出这个操作步骤_____.
根据你补充的步骤,写出计算塑料球密度的表达式_____.(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
)
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D.因为是光滑的轨道,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轨道上运动没有机械能的损耗,则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所以小球能到达的最高点应与A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不能沿轨道向上运动到E点;因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所以小球到达D点时的机械能等于它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故AD错误;
B.小球从A点加速下滑到C点时,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小球向下移动了距离,所以
重力对小球做了功,故B 错误;
C .小球到达C 点(最低点)时,质量不变,此时速度最大,高度最小,所以它的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故C 正确;
故选C .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 1时,两灯泡均不亮,故A 不符合题意;
B .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 1时,两灯泡都亮,再闭合S 2时,L 1不亮,故B 不符合题意;
C .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 1时,近灯光L 2亮,再闭合S 2时,日间行车灯L 1亮,故C 不符合题意;
D .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 1时,日间行车灯L 1亮,再闭合S 2时,近灯光L 2亮,故D 符合题意.
3.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说听见声音就知道是某人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意思是不高大声说话,怕影响到天上人,这里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错误;
C.高速公路两侧的透明玻璃板能阻碍声音的传播,这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错误;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粉碎结石是需要能量的,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正确;所以选择D .
考点:声音的三个特征 声音的应用
4.D
解析:D
【解析】
解(1)当绳子挡住了射向R 1的红外线时,R 1电阻变大,计数器会计数一次,信号处理系统记录的是AB 间每一时刻的电压(A B 间的电压即R 2两端的电压),因为R 1、R 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此时R 2两端的电压较低,所以应该是AB 两端电压为2V 时,跳绳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故A 错误;因为电源电压12V,所以此时R 1两端电压是12V-
2V =10V,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1212
U U R R =,解得R 1=5R 2,故B 错误;由乙图可以看出,当没有挡住射向R 1的激光, U 2'=U AB '=6V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此时两电阻相等,故C 错误;且R 1=5R 1',即绳子挡住了射向R 1的红外线时,R 1的阻值会变为原来的5倍,故D 正确.故选D .
点睛:由电路图知,两电阻串联,AB 间电压为R 2两端电压.由题知,射向R 1的激光被挡时它的电阻变化,由串联电路分压原理,结合图象分析射向R 1的激光被挡和没挡时AB 间
电压以及两电阻的大小关系从而解题.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咸鸭蛋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与其重力的关系,进而得出咸鸭蛋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2)根据咸鸭蛋在甲、乙两杯中的状态判断两种液体与咸鸭蛋的密度关系,进而得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或浮沉条件即可判断排开的液体质量。
【详解】
A .因为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两枚完全相同的咸鸭蛋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小球的重力,故A 正确;
B .由图可知,两枚完全相同的咸鸭蛋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根据浮沉条件可知
ρρ甲液鸭蛋>,=ρρ乙液鸭蛋
所以
ρρ甲液乙液>
故B 错误;
C .由于乙烧杯中咸鸭蛋处于悬浮状态,咸鸭蛋所受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故C 错误;
D .两相同的鸭蛋漂浮或悬浮,排开液体的重力都等于鸭蛋的重力,则鸭蛋排开的液体质量都等于鸭蛋的质量,故D 错误。
故选A 。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
江面上航行的轮船上的船员与工地现自己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江面上航行的轮船上的船员看到工地现场正远离自己,是以自己所在的轮船为参照物。
故选A 。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S 1时,电阻R 0、R 1串联,电压表V 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 2测 R 1两端的电压,已知电压表V 1与V 2的示数之比为3∶2,则有
132
U U =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和串联分压规律可得,R 0、R 1的电阻之比
00111132122
R U U U R U U --==== 只闭合开关S 2时,电阻R 0、R 2 串联,电压表V 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 2测R 2两端的电压, 电压表V 1与V 2的示数之比为6∶5,则有
265
U U =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和串联分压规律可得,R 0、R 2的电阻之比
00222265515
R U U U R U U --==== 联立可解得
0120211
2=15
52
R R R R R R == 12216
54==352
U U U U U U = 故选A 。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故A 错误;
B .“闻其声而知其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 错误;
C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C 正确;
D .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 错误。
故选C 。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省力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小于阻力,由题可知钳子为省力杠杆,筷子、夹子、镊子为费力杠杆。
故选C。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钻木取火、双手互搓发热、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这三个都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晒太阳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
故选C。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声信号从开始发射后经过了0.6s后被船重新接收,声波传播的距离:s
=vt=1500m/s×0.6s=900m,海底的深度:h=1
2
s=
1
2
×900m=450m。
12.D 解析:D 【解析】【分析】【详解】
A.冰熔化成水,其质量不变,由密度公式
m
V
ρ=可知,体积会变小,故A错误;
B.冰熔化成水后,比热容会变大,故B错误;
C.热量是发生在热传递的过程当中,物体本身并不具有,故C错误;
D.冰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故其内能会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监控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D.监控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即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D正确;
C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则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故C 错误。
故选D 。
1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煮粽子时,粽子从水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 错误;
B .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 错误;
C . “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 正确;
D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仅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与温度无关,所以当水温升高后,水的比热容不变,故D 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改变内能的方法、液化现象、分子运动以及比热容的特性,属于综合性题目,但难度不大.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运动员被蹦床弹起后在空中向上运动,离开蹦床后,运动员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不再受到弹力的作用,故A 错误;
B .运动员灌篮后,球向下加速运动,主要是因为球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故B 错误;
C .运动员抱着篮球在空中运动,不做其他动作时,以人为参照物,球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球是静止的,故C 正确;
D .篮球从接触地面到离地反弹的整个过程中,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机械能不再守恒,故D 错误。
故选C 。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电阻与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变阻器接入阻值的两端电压,根据功率变形公式可知小灯泡的阻值为
22
(6V)12Ω3W
U R P === 小灯泡额定电流为
6V 0.5A 12ΩU I R =
== 电表所测值不小于其量程的13
,在未考虑电路安全情况下,则电流表可用量程应为0.2~0.6A ,电压表可用量程为5~15V :
A .由功率公式P=UI 可知,电源电压不变时,电路电流越小则功率越小,当电流为0.2A 时
P min =UI min =12V ⨯0.2A=2.4W
此时变阻器两端电压为
U R =R 1I min =60Ω⨯0.2A=12V
满足电压表的测量与安全要求,故A 错误;
B .电压表测量变阻器接入阻值的两端电压,由串联电阻分压特点,其电阻接入越小则分压越小,当其示数最低值为5V 时,电路电流为
12V-5V 0.75A 12Ω
R U U I R -=== 此时电路电流已超出电流表最大量程,故B 错误;
C .灯泡L 正常工作时,其两端电压为6V ,则由串联电阻分压特点可知变阻器两端电压也为6V ,则接入的变阻器阻值与灯泡阻值相同即12Ω,故C 错误;
D .由功率计算公式
2P UI I R ==
可知,当电路电流最小为0.2A 时灯泡L 消耗功率最小
2min (0.2A)12Ω0.48W P =⨯=
由选项A 中可知此时电压表满足题意要求,故D 正确。
故选D 。
1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图甲中树荫下的阴影,是树的影子,不是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不正确;
B. 图中所示的透镜能起放大作用,因此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正确;
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桥在水面上成的像,属于光的反射,故正确;
D. 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正确。
1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且只有当两人都系好安全带时,才会指示灯熄灭,提示音消失.说明两开关必须串联,且两开关闭合后要将电铃和指示灯短路.故C 正确.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当滑片在电阻R 1的最上端时(即不用力时),R 1连入电路阻值为零,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大,为0.6A ;当滑片在电阻R 1的最下端时(即握力300N 时),R 1连入电路阻值最大,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为0.1A .故A 错误.
B. 当滑片在电阻R 1的最上端时,R 1连入电路阻值为零,电路中只有R 2工作,电流为0.6A ,则电源电压为U =IR 2=0.6A×5Ω=3V .当滑片在电阻R 1的最下端时,R 1连入电路阻值最
大,此时电路中R 1与R 2串联,电流为0.1A ,根据欧姆定律有I =12
U R R +,则R 1=2U R I -=3V 50.1A
-Ω=25Ω.即R 1连入电路阻值变化的范围是0~25Ω.故B 错误. C. 当滑片在电阻R 1的最下端时,R 1连入电路阻值最大,此时R 2两端电压最低,电路中电流最小,为0.1A ,R 2消耗的功率最小.则R 2消耗的最小功率为P =I 2R 2=(0.1A )
2×5Ω=0.05W .故C 错误.
D.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为P 最大=UI 最大=3V×0.6A=1.8W ;最小为P 最小=UI 最小
=3V×0.1A=0.3W ,即总功率变化范围是0.3W ~1.8W .故D 正确.
2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物体的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还有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故A 错误.
B.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所以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不一定不变.故B 错误.
C.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不能说含有热量.故C 错误.
D.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故D 正确.
21.D
解析:D
【解析】
A 、错误,太阳能、风能都是可再生能源,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 、错误,光纤通讯是依靠激光(电磁波的一种)来传递信息的;
C 、错误、在通常情况下,铜、碳棒属于导体,陶瓷属于绝缘体;
D 、正确,秦山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故选D .
22.D
解析: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