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调强放疗+替莫唑胺治疗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1月
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调强放疗+替莫唑胺治疗
的临床效果
郭昭宇,史昱国*,郭丝锦
(杨凌示范区医院,陕西咸阳,712100)
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实施调强放疗+替莫唑胺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科室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
120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分为调强放疗组(n=60,单纯调强放疗)和联合组(n=60,调强放疗+替莫唑胺
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术后1、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联合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调强放疗组(P <0.05)。
联合组患者及其高分级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高于调强放疗组(P <0.05)。
两组低分级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率无明显差异(P >0.05)。
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
结论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实施调强放疗+替莫唑胺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提升病理高分级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脑胶质瘤;调强放疗;替莫唑胺;生存率中图分类号:R739.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18)31-0029-03
Clinical effect of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temozolomide in
patients with glioma after surgery
GUO Zhao-yu,SHI Yu-guo *,GUO Si-jin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Hospital,Xianyang 712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temozolomide in patients with glioma after surgery.Methods A total of 120patients with glioma underwent surgery from January 2014to January 2016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group (n=60,treated with simple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and combined group (n=60,treated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temozolomide)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short-term effects,prognosis and survival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short -term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combin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group (P <0.05).The total survival rates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at postoperative 1and 2years in patients and high-grade pathology patients of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group (P <0.05).The total survival rates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at postoperative 1and 2years of low grad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cidences of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myelosuppres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Conclusio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temozolomide in patients with glioma after surgery has significant efficacy,it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pathology.
KEYWORDS:glioma;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temozolomide;survival rate
DOI :10.19347/ki.2096-1413.201831013作者简介:郭昭宇(1976-),男,汉族,陕西周至人,副主任医师,学士。
研究方向:神经外科相关研究。
*通讯作者:史昱国,E-mail :15312079@.
临床医学
脑胶质瘤是颅脑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临床发病率可达全部颅脑肿瘤的40%~50%,且脑胶质瘤属于颅内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1]。
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脑胶质瘤,但临床报道显示,脑胶质瘤实施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低,如何减少患者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临床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重点[2]。
目前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治疗方式主要为化疗和放疗。
替莫唑胺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化疗中运用较多。
调强放疗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是目前放疗的新型方式。
两种方式对肿瘤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临床对于放疗和化疗的联合运用效果及安全性尚无定论。
为此,本科室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实施了调强放疗+替莫唑胺治疗,并与单纯调强放疗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室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
胶质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分为调强放疗组(n=60)与联合组(n=60),调强放疗组中,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8.7±9.2)岁;手术类型:全切36例,未全切24例;病灶部位:枕叶6例,颞叶15例,顶叶8例,额叶30例,其他1例;病理分级:低级别(Ⅱ级)32例,高级别(Ⅲ~Ⅳ级)28例,其中包括Ⅲ级16例,Ⅳ级12例。
联合组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48.8±9.4)岁;手术类型:全切37例,未全切23例;病灶部位:枕叶7例,颞叶14例,顶叶9例,额叶29例,其他1例;病理分级:低级别(Ⅱ级)31例,高级别(Ⅲ~Ⅳ级)29例,包括Ⅲ级17例,Ⅳ级12例。
调
29--
2018年11月
表1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进展总有效率调强放疗组6013/21.734/56.711/18.32/3.378.3P
―
―
―
―
―
0.036
联合组6021/35.035/58.33/5.01/1.793.3χ2――――― 4.386表2两组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比较(n/%)
组别例数
生存率生存率生存率生存率χ2― 4.860 6.01912.3779.808P
―
0.027
0.014
0.000
0.002
调强放疗组6045/75.037/61.725/41.717/28.3联合组6055/91.750/83.345/75.035/58.3表3两组低分级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生存率生存率生存率生存率χ2―0.0010.318 3.8135 3.671P
―
0.982
0.573
0.05
0.055
调强放疗组3231/96.930/93.820/62.514/43.8联合组3130/96.830/96.827/87.121/67.7强放疗组与联合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内容。
患者术后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实施其治疗方案。
纳入标准:实施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脑胶质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配合随访患者。
排除标准:其他脏器、组织严重病变及损伤的患者;妊娠、哺乳状态的患者;继发性脑胶质瘤患者;放疗、化疗、手术禁忌患者;存在其他头颅疾病的患者;治疗配合度差的患者;精神、意识障碍的患者;失访患者[3]。
1.2方法
调强放疗组术后实施单纯调强放疗,所有患者均在术后
2~4周手术部位切口完全愈合后实施调强放疗,放疗过程中
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采取头部热塑膜辅助对患者进行头颅固定。
术前对患者实施头颅CT 、MRI 检查,通过对头顶至下颌下缘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确定患者病灶,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标记出放疗靶区。
对于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arget volume,GTV )为MRI 检查时T1加权增强图像及水抑制信号T2图像显示的异常信号区;在GTV 基础上向外扩展1~1.5cm 获得临床体积(clinicaltargetvolume,CTV ),将CTV 向外扩展0.5cm 获得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 -ume,PTV ),其中PTV 剂量设为50.4~54Gy/1.8Gy ,1次/d ,共
28~30次。
对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GTV1为T1加权增强显示的残余病灶和术腔图像及水抑制信号T2图像显示的异常信号区,将GTV1向外扩展1.5~2.0cm 获得CTV1,将CTV1向外扩展0.3~0.5cm 获得PTV1;GTV2为T1加权增强显示的残余病灶及术腔图像,将GTV2向外扩展1.0~1.5cm 获得CTV2,将CTV2向外扩展0.3~0.5cm 获得PTV2。
GTVp 为T1加权增强显示的残余病灶图像。
PTV1剂量为54Gy/1.8Gy ,共30次;PTV2剂量为60Gy/2.0Gy ,1次/d ,共30次;PTVp 剂量为64.2~66Gy/2.14~2.2Gy ,1次/d ,共30次。
联合组实施调强放疗+替莫唑胺治疗,调强放疗方案与调强放疗组相同,另在患者调强放疗期间实施同步化疗,给予患者口服替莫唑胺(厂家: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635;规格:50mg ),150mg/m 2,1次/d ,5次/周,化疗28d 为一个周期,治疗一个周期后改为200mg/m 2,1次/d ,共治疗3个月。
在患者治疗期间监测患者临床表现状况,患者出现消化
道症状时,实施饮食调节,并针对患者实际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实施针对性用药;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脑水肿症状时,实施降颅压及抗炎药物治疗;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则实施对症治疗;患者出现血小板下降时,积极预防患者出血,并给予针对性血制品调控血小板水平。
根据WHO 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副反应的表现及分度标准,出现严重不良反应(Ⅲ~Ⅳ)时患者需立即停止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
随访至术后6个月,参照
实体瘤疗效诊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后肿瘤消失,4周内未出现新病灶;部分缓解: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4周内未出现新病灶;无变化:患者治疗
后肿瘤体积缩小≤50%,4周内未出现新病灶;进展: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大或出现新病灶[4]。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状况。
(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发生情况。
将患者按WHO 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分度标准分为Ⅰ~Ⅳ级,以Ⅰ~Ⅱ级表示轻度不良反应,Ⅲ~Ⅳ级表示严重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n/%
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联合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调强放疗组(P <
0.05,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比较
联合组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高
于调强放疗组(P <0.05,表2)。
联合组低分级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率与调强放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表3);联合组高分级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高于调强放疗组(P <0.05,表4)。
30--
2018年11月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调强放疗组6040/66.712/20.0联合组6042/70.015/25.0χ2―0.0390.191P
―
0.844
0.662
表4两组高分级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比较
(n/%)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分
级均为Ⅰ~Ⅱ级,且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表5)。
3讨论
脑胶质瘤主要来源于神经上皮肿瘤,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呈逐渐增高趋势,患者发病无明显症状,患者肿瘤逐渐增大后,病情也逐渐加重,使得患者呈现出颅内压升高、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视力减退、神经功能损伤及相关脑组织压迫体征,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命活动,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
当前临床多采取手术切除病灶治疗脑胶质瘤,且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脑胶质瘤的首选方式,但脑胶质瘤多呈现为浸润性生长状态,患者病灶边界与正常组织边界模糊,无明显界限。
许多患者手术切除过程难度较大,治疗过程中难以完全切除病灶,引起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6]。
因此,临床常在脑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实施其他方案辅助治疗清除残余病灶。
放疗和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疾病较为常用的方式,调强放疗是对辐射区域内剂量强度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的化疗方式,其可针对靶区内相关脏器分布及靶区生理解剖结构对放射素进行强度调节,使得单个辐射区剂量分布不均匀。
通过该方式放疗可有效降低放疗过程对靶区内重要脏器及组织的损伤,在提升病灶辐射剂量的同时,降低重要脏器及组织辐射剂量,从而在保证放疗效果的同时减轻患者放疗毒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7]。
替莫唑胺属于咪唑并四嗪类抗肿瘤药物,该药物可在生理环境下快速转变为3-甲基-(三嗪-1-)咪唑-4-甲酰胺,通过促进DNA 分子鸟嘌呤烷基化过程来抑制肿瘤细胞复制过程,发挥细胞毒性作用[8]。
本研究对调强放疗+替莫唑胺化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调强放疗组(P <0.05),牛瑞芳等[9]
的研究中,观察组(放疗+化疗)近期总有效率为73.3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放疗)的39.50%(P <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实施调强放疗与
化疗联合提升患者近期疗效。
薛峰等[10]对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近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 组(调强放疗+替莫唑胺化疗)患者近期疗效为80.6%,明显高于B 组的46.4%(P <0.05),研究尚未对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未来需进一步探讨。
且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及高分级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高于调强放疗组(P <0.05);联合组低分级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率与调强放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提示调强放疗与化疗联合也可提升患者远期疗效,分析原因可能是脑胶质瘤患者病灶较为特殊,病灶与正常脑组织、视神经、晶状体等较近,放疗过程受限,为预防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常需控制剂量,使得剂量难以达到所需最佳剂量,影响疗效,而实施化疗辅助可弥补放疗的不足,进一步抑制残余病灶,提升治疗效果[11-12]。
且实施调强放疗+替莫唑胺化疗对病理低分级的患者疗效无明显提升效果,对病理高分级患者的效果良好,分析原因可能是病情较轻患者治疗难度较低,对放疗剂量要求较低,而病情较重患者所需放疗剂量更高,实际放疗剂量难以满足需求[13]。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
提示调强放疗+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不影响其治疗安全性。
综上,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实施调强放疗+替莫唑胺治疗可提升患者疗效,且可提升病理高分级患者疗效及生存率,对于低分级患者可仅实施调强放疗,以减轻治疗负担。
参考文献:
[1]汪洋,伍碧武,张义,等.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丘脑胶质瘤[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12(1):5-8.
[2]王家清,于云龙,王慧星,等.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残余病灶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5):55-56.[3]李德凡,蒋淑年,杨帆,等.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52-53.
[4]陈婵娟,王家祺,梁永,等.替莫唑胺联合贝伐单抗同步放疗对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J].肿瘤药学,2015,5(2):126-129.[5]陈忠平.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方向[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2):81-82.
[6]张申起,彭彬,陈治标,等.局灶性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22(9):609-612.[7]罗唯师,罗国轩,朱明华,等.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4):18-20.
[8]刘飞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0):32-34.
[9]牛瑞芳,杨静,窦长武,等.替莫唑胺联合强放疗对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残留病灶的疗效分析[J].肿瘤药学,2017,7(2):200-203.[10]薛峰,杨燕光.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31例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15,29(1):63-65.[11]刘京.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同步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9):79-81.
[12]贾敬好,王静,王巍,等.Ⅲ级和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
胺化疗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7,39(3):337-341.
[13]彭钢,年福甲,刘圣杰,等.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
或司莫司汀化疗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2017,12(3):361-364.组别例数
生存率生存率χ2―7.0499.3529.8057.892P
―
0.008
0.002
0.000
0.005
调强放疗组2814/50.07/25.05/17.93/10.7联合组2925/86.220/69.018/62.114/4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