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优秀教案
《美猴王》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3de25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e.png)
《美猴王》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美猴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美猴王的形象特点。
-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通过写作、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让学生感受美猴王的机智勇敢、神通广大,培养学生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 让学生体会美猴王的反抗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美猴王的形象特点;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感受美猴王的机智勇敢、神通广大;体会美猴王的反抗精神。
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欣赏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播放一段《西游记》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美猴王的形象特点。
- 提问学生对美猴王的了解,引出课文《美猴王》。
-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西游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讲授新课 -朗读课文 -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评价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 理解课文内容 - 让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的意思。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分析美猴王的形象特点 - 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美猴王外貌、语言、动作等的句子,分析美猴王的形象特点。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优秀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优秀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37e64b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a.png)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家庭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美猴王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2.拓展作业:阅读《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了解其他人物形象,下周课堂上进行分享。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激发兴趣
本案例通过播放动画片片段、利用课本插图、实物展示等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猴王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美猴王》的学习中,我将采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首先,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动画片片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美猴王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利用课本插图、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此外,我还将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化身美猴王、唐僧等角色,深入体验课文情节,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以一首朗朗上口的《西游记》主题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随后,我提出一个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吗?他有哪些特点让你们印象深刻?”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语文《美猴王》教案
![六年级语文《美猴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edfc4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9.png)
六年级语文《美猴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美猴王》的内容,感受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2.学会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孙悟空的形象特点,感受其聪明、勇敢、机智的品质。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1.理解孙悟空的心理变化,感受其成长过程。
2.学会运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美猴王》的故事背景。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孙悟空的了解。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孙悟空的形象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孙悟空的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
讨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如聪明、勇敢、机智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孙悟空在故事中的成长过程。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2.深入分析孙悟空的形象让学生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孙悟空的心理变化,感受其成长过程。
3.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写一段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让学生思考孙悟空的故事对他们有什么启示。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2.课堂讨论让学生讨论《美猴王》中的其他人物,如唐僧、猪八戒、沙僧等。
分析这些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以及他们与孙悟空的关系。
3.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美猴王》中的精彩片段。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强调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运用。
4.课堂小结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回顾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2.课堂讨论让学生讨论《美猴王》中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3.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孙悟空的读后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对孙悟空的感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美猴王》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美猴王》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7a4fd584868762caaed564.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美猴王》教案范文导读:本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美猴王》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石猴源自何方?又如何成为猴王的?2.用默读、略读、精读、分角色读等各种学习方法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进而体会美猴王“美”之所在。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进而体会美猴王“美”之所在。
★教学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代文不一样,课前学生要熟读课文,并在文中做预习记录。
2.教师教学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
(2)利用导课时的谈话交流,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依次渗透单元主题思想,为学生走入新课,热爱经典做好情感铺垫。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竞答,导入新课1.依次出示:(1)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哪本书里的人物?作者是谁?(2)《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出自谁写的哪部书?(3)梁山好汉是哪部书里描写的英雄人物?作者是谁?(4)《火焰山》《三打白骨精》是谁写的哪部书里的故事?你还知道这部书里其他的故事吗?2.学生竞答,教师评价鼓励,相机补充,重点简介《西游记》。
3.播放《西游记》序幕部分师:同学们看,这是–——孙悟空(学生齐答),在今天咱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中它叫–——美猴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题目中那一个字是你想重点强调的呢?读再来读课题,读的真精神!5.从美猴王到孙悟空不只是名字的变换,这之间有许多故事呢,谁来说一说?过渡小结:是啊,这孙悟空的美好形象吸引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心,成为我们心目中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斩妖除魔、无所不能的大英雄,试问哪个看了《西游记》的孩子不想变成孙悟空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让我们跟随石猴,跳进水帘洞,当一回美猴王吧。
语文北师版六年级下册 《美猴王》教案 (1)
![语文北师版六年级下册 《美猴王》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46d8e760a417866fb94a8e0e.png)
北师大六下1 乐趣美猴王1.了解古典名著的大概内容。
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分析本文思路,理解本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学习孙悟空敢说敢做、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成功塑造出一个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
【教学难点】把我美猴王的艺术形象,培养文学欣赏力。
【教学素材】1.《猴哥》的mp3。
2.吴承恩简介。
3.《西游记》简介。
4.孙悟空的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1.播放《猴哥》的MP3,让学生说一说主人公是谁?他都有哪些别称?你最喜爱的是哪一个?(课件出示音乐及美猴王的图片)2.孙悟空又被人们成为美猴王,大家知道这一美称的来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词语。
迸裂獐鹿石碣镌着拖男挈女瞑目蹲身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抓耳挠腮力倦神疲注意“迸”(bèng)“碣”(jié)“镌”(juān)(课件出示词语)2.请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三、整体感悟。
1.用小标题的形式表示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石猴的出世。
第二段(第2——5自然段):石猴自荐探泉。
第三段(第6自然段):石猴称王。
(课件出示段意)2.分析人物形象。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石猴与众不同的来历?(给石猴“神”的特性)②石猴出世之后生活是怎样的?这表现了他的什么特征?(给石猴“猴”的特性)(课件出示语句)③石猴探洞的过程中,作者抓住了哪些词语?从中能够体会到什么?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课件出示语句)④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石猴说了什么?这表现了他什么特性?“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美猴王》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06802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6.png)
《美猴王》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游记》中的经典篇章《美猴王》,主要围绕石猴的诞生、闯龙宫、斗妖怪等章节进行详细教学。
通过分析石猴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以及他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部古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和寓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美猴王》的故事情节,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石猴的成长历程,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勇敢、智慧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石猴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
教学重点:分析石猴的形象,理解其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中石猴出世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美猴王》。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思考石猴的性格特点。
3. 精讲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石猴的性格特点,如勇敢、机智、善良等,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4. 例题讲解:以石猴闯龙宫为例,讲解石猴的勇敢和智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石猴在斗妖怪过程中的表现,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石猴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美猴王》2. 内容:石猴诞生:勇敢、机智闯龙宫:勇敢、智慧斗妖怪:勇敢、善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分析石猴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向石猴学习。
勇敢面对困难,不退缩;学会动脑筋,解决问题;待人友善,乐于助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石猴的形象,引导学生学习其勇敢、智慧、善良等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 乐趣 美猴王》优质课教学设计_6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 乐趣 美猴王》优质课教学设计_6](https://img.taocdn.com/s3/m/39a010632b160b4e777fcf2b.png)
《美猴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
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流程】一、回顾导入1、同学们,在浩如烟海的古典名著中,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栩栩如生的人物,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本组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的课文,还记得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注意(PPT齐读导读最后一段要求),本组最后一篇课文是《美猴王》,齐读课题,读出猴王的气势。
2、猴是形声字,像这样的字,你会读吗?(PPT獐猕猿)3、《美猴王》根据《西游记》第一回改编,这个改编不是改写,而是缩写,是原著第一回的缩写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整体感知猴王形象1、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课文有些句子不好读(PPT)(1)指名读句子,理解遂、窍、镌、挠的意思(2)小结:代进句子,意思不变就对了。
2、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快速默读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什么?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
(PPT)3、这石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三、品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1、细读课文,(1)找出语言表达最有特点的句子(2)写上批注,体会语言表达的特点(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2、交流汇报句段一: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读一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2)高声朗读此句,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
指名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美猴王》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美猴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8e3e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b.png)
3.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六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但仍有待加强。教师应通过课堂讨论、创编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作业布置旨在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化对《美猴王》故事的理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家校合作,让学生在家庭氛围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品质。
5.角色扮演:与同学合作,选择故事中的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录制视频或进行现场表演。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6.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学习美猴王故事中的收获,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设定不同难度的朗读任务,使学生在挑战中提高朗读技巧。
-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朗读兴趣。
4.创设创编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课文进行合理创编,如改变故事结局、增加角色等。
-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交流,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提升写作水平。
5.结合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化身美猴王,亲身体验其品质特点,从而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角色互动感受美猴王的勇敢、机智等品质。
美猴王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f0fd8c03d8ce2f01662302.png)
美猴王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地学习。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智慧、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
培养学生不畏艰险,敢说敢干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把握美猴王的艺术形象是教学的重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
①反复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难词,圈点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②预习课后练习。
教师:准备相关教具,以更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1、放歌曲《猴哥》导入课文。
简介作者与作品。
2、讨论分析课文结构。
3、学生复述《美猴王》的故事。
(应包括下列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石猴是怎样来到这个世上?
②、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
4、找出课文中描写美猴王动作、语言的词语或句子。
5、由学生讨论、分析美猴王的形象。
(智慧、灵巧、本领高强等)
6、讨论课文的主题。
7、课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六、作业:①课外阅读《西游记》。
②抄写词语。
八、课堂练习:见各课教案
九、作业安排:见各课教案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ppt课件
十一、自我问答:本单元学生对这几篇目课文学习的兴趣浓厚,所以掌握效果较好。
《美猴王》教学案例
![《美猴王》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9adb51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a.png)
《美猴王》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美猴王》出自古典名著《西游记》,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作品。
学生们对于孙悟空这一形象大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文学价值的把握还需要引导。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猴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美猴王的形象特点。
理解文中精彩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难点领悟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引导学生从古典文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作者情况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分析描写手法、语言特点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西游记》中美猴王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美猴王的印象,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知识讲解介绍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简述《美猴王》在《西游记》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初读文本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讲解生僻字词。
4、情节梳理让学生分组讨论,概括《美猴王》的故事情节。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5、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美猴王的语句。
组织学生讨论美猴王的性格特点,如勇敢、机智、叛逆等。
教师进行点拨和归纳,让学生深入理解美猴王的形象。
6、写作手法探讨分析文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探讨这些描写手法对塑造美猴王形象的作用。
7、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美猴王》所传达的主题,如对自由的追求、反抗精神等。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8、拓展延伸介绍《西游记》中的其他经典情节和人物。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西游记》原著,进一步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9、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美猴王的形象、写作手法、主题等。
《美猴王》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7ca83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7.png)
《美猴王》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1. 让学生了解《美猴王》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情节。
2. 帮助学生理解《美猴王》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 通过学习《美猴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美猴王》的故事情节,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美猴王》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西游记》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美猴王》的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听过或看过的关于猴子的故事,为学习《美猴王》做铺垫。
2. 学习故事情节(1)讲解《美猴王》的故事梗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分段讲解故事情节,让学生逐步掌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3. 学习主要人物性格特点(1)讲解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了解他们各自的优缺点。
(2)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看法。
4. 探讨故事中的道理(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如勇敢、智慧、忠诚等。
(2)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道理。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巩固对《美猴王》的理解。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美猴王》的读后感或者画一幅关于《美猴王》的漫画。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美猴王》的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学们还学会了从故事中提炼道理,培养了自己的道德品质。
《美猴王》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abfc5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3.png)
《美猴王》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美猴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 学生能够分析《美猴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 学生能够欣赏《美猴王》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学生能够感受《美猴王》中所表达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 学生能够理解《美猴王》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价值观。
- 学生能够体会《美猴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分析《美猴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 欣赏《美猴王》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 - 理解《美猴王》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 体会《美猴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 分析《美猴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 欣赏《美猴王》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2.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美猴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 引导学生讨论《美猴王》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 鼓励学生讨论《美猴王》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3. 分析法 - 分析《美猴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 分析《美猴王》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 分析《美猴王》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4. 欣赏法 - 欣赏《美猴王》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 欣赏《美猴王》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 欣赏《美猴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美猴王》教案1教案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案1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f3759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e.png)
《美猴王》教案1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美猴王的机智勇敢、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美猴王的形象特点。
(2)学习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解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西游记》和美猴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易错、难读的字词。
3、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情节发展,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精读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美猴王有哪些性格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3)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塑造美猴王的形象的。
5、拓展延伸(1)让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分享交流。
(2)鼓励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进一步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6、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74d0b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e.png)
5.小组合作,编排一段关于美猴王的故事表演,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要求学生在表演中充分展现美猴王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鼓励孩子在阅读和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学习美猴王勇敢、机智、善良的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只有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4.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初步的了解。然而,对于《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的深入理解还有待提高。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对于故事性的文本具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和基础。但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2.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中美猴王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美猴王这一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美猴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哪些特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文,讲解生字、生词,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2.分析课文中美猴王的故事情节,详细讲解美猴王的勇敢、机智、善良等品质,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此外,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强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喜欢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优秀导学案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优秀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4d34b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1.png)
本章节的情感目标旨在让学生体验和理解以下情感价值:一是正义感,通过学习美猴王勇敢反抗邪恶势力的精神,培养学生维护公平正义的品质;二是集体荣誉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三是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积极承担责任的意识;四是爱国情怀,通过对《美猴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指导性建议。
2.制作一份关于《美猴王》的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以及关键词汇。
3.拓展阅读推荐:《西游记》相关篇章,了解美猴王在其他情节中的表现,撰写读后感。
(二)作业评价标准
为确保评价的公正、客观,特制定以下作业评价标准:
1.评价内容:
-作业完成情况:是否按时完成,字迹是否工整,内容是否完整。
-思考深度:对美猴王形象分析是否深入,观点是否独到。
(三)巩固练习
1.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小组合作
教学活动: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答案。
促进理解与掌握:课堂练习能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小组合作则有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互动讨论
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头脑风暴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关于美猴王形象和故事情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头脑风暴。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优秀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美猴王》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篇章,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核心知识点:首先,理解并掌握故事中涉及的成语、典故,如“石破天惊”、“腾云驾雾”等,并能在实际语境中恰当运用。其次,把握故事情节,了解美猴王的形象特点,如机智、勇敢、正义等,并分析其在故事中的作用。再次,学习并背诵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最后,通过学习《美猴王》,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一定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 乐趣 美猴王》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 乐趣 美猴王》优质课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6a9cf2ff84254b35eefd34c5.png)
2、对子交流不懂的词语。
3、学生思考后个别展示。
句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赏析
积累
佳句
“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
1、默读课文,找出美猴王做了哪些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2、概括石猴的特点,读一读,体会“美”在哪里。
3、将自己喜欢的句段积累在阅读笔记本上。
1、默读课文。
2、勾画精彩句段并批注。
3、集体交流。
2、学生质疑。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
2、齐读课题。
3、质疑。
自读
课文
整体
感知
自读要求1: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不懂的词语,小对子交流理解。
3、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自读要求2:
1、边读边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给课文分段,并用小标题来概括。
4、积累好词佳句。
总结评价
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实行总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
拓展
1、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2、你还想了解哪些名著中的故事,读一读。
学生根据要求课后搜集整理。
我的
反思
陈仓区西堡小学师生活动导案
课题
美猴王
课型
拓展阅读课
课时
1
审核人
教学
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石猴诞生、寻找洞天福地、称王的经过,体会“美猴王”“美”之所在。(重难点)
2、初步了解美猴王的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
导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
导入
1、教师由《西游记》引出话题,学生在交流中揭示课题。
最新北师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优质课教案
![最新北师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4ea6ac02d276a200292eae.png)
第一单元乐趣美猴王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习课文。
2.合作学习: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探究学习: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美猴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教学重点1.感悟文章主题,理解美猴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2.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识的特点。
教学难点1.感悟文章主题,理解美猴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2.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识的特点。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法讲、读、思、议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部书。
2.教师方面:制作课件,刻录《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美猴王“美”的几个部分在多媒体上投影出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孙猴子是我国家喻户晓、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我这样说对不对?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
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
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
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二.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三.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一名同学主持听写,二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点评,师生共同校正错误。
听写词语:镌迸裂麋鹿瞑目石碣天造地设滔滔不竭力倦神疲拖男挈女瞑目蹲身喜不自禁抓耳挠腮第二教学板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0de5ebcc175527062208e5.png)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优秀教学设计1 乐趣·美猴王【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划分结构层次,通过自读、复述,理清故事情节。
2、抓住美猴王的动作和语言,分析、把握美猴王形象。
理解文章详略的处理。
揣摩文章通俗、生动、简洁的语言。
理解作品的思想性。
3、体会美猴王无拘无束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石猴天生自由自在、追求自由自在的个性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西游记》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在书中的地位怎样?《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共一百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第8-12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三部分(第13-100回),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
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
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2、作者写美猴王破仙石而出有何用意?石猴出世,不比众猴,是破仙石而出,虽不是母体所生,却四肢俱全。
起笔就显得它神异出众,也为后面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石猴的山间生活?有什么作用?四、问题探究1、小说创作讲究伏笔与照应,请从文中找出一例。
第三段,发现瀑布后,众猴约定能找到水源而不伤身体的拜他为王,这为下文石猴被拥为王作伏笔。
第四段结尾处,写石猴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与之照应。
2、有人说:“神性(幻想性)、人性(社会性)、物性(自然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西游记》人物塑造的一个突出特点”,请结合课文或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北师大版《美猴王》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3篇
![北师大版《美猴王》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3783961a37f111f1855b8f.png)
北师大版《美猴王》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美猴王》公开课教案1教学创意:借虚拟情境和现代网络知识来引读名著。
教学目标:营建开放而有活力的综合学习的语文课堂。
教学理念语文课应植根于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同学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要点1.抓住动作语言描写来分析石猴形象。
2.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西游记》的有关内容有机结合,以扩展同学视野。
教学过程:课前两分钟视频展示猴王各种形象,目的是激发同学的联想。
温故知新同学根据第一课时学习及课下准备,以小组合作形式,使用各种文艺形式演绎《美猴王》,如评书、快板、歌唱、讲故事等方式,目的是使同学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改编的《美猴王》完成得怎么样了?同学七嘴八舌地表示准备就绪,并跃跃欲试上前扮演。
其中,一组同学扮演评书《美猴王》;一组同学扮演快板《美猴王》;一组同学采用“猴哥”曲调改编《美猴王》成歌。
虽然改编水平不高,但形式多样、局面热烈、内容丰富。
虚拟情境教师使用电脑,以漫画配旁白的形式虚拟一事件:在某偏僻小镇有一名叫王洪志的人,近来自称为美猴王下凡,吹嘘自身神通广大,广招猴子、猴孙,妖言惑众,把当地搞得乌烟瘴气,现紧急动员有识之士分析一下美猴王到底是猴是人还是神?同学一下子兴奋起来,教室沸腾了,同学的讨论超越了平时的小组界限,他们显然被这种形式所吸引,这样的形式、内容激起了他们参与的欲望。
教师:你们讨论结果如何?同学1: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神!同学2: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猴!同学3: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人!同学4: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神猴!同学5:我们小组认为以上观点都不对。
教师:那好吧,你们准备好资料进行争辩。
教师引发学习自由辨论,明确争辩要有理有据。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美猴王》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美猴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0c1b2a27d3240c8447efcc.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美猴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自学理解和积累文中字词。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麋m鹿: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个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
性温顺,吃植物。
瞑mng目:闭着眼。
瞑,闭眼。
遂su:于是。
迸bng裂:裂开并往四处飞溅。
迸,向处溅出或喷射;突然碎裂。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径jng:直接。
镌juān:雕刻。
开辟:开天辟地。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天地日月的灵气。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
2、关于《西游记》《西游记》是吴承恩的前代传说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将无支祁传说跟取经故事结合到一起,并熔进现实生活的内容,创作出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它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途中历尽艰辛,一路降魔伏妖,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唐三藏等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理想化的神话人物形象,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语言生动流利,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超和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六下
1 乐趣
美猴王
1.了解古典名著的大概内容。
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分
析本文思路,理解本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
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孙悟空这一文学形
象,学习孙悟空敢说敢做、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成功塑造出一个集“猴”
“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
【教学难点】
把我美猴王的艺术形象,培养文学欣赏力。
【教学素材】
1.《猴哥》的mp3。
2.吴承恩简介。
3.《西游记》简介。
4.孙悟空的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猴哥》的MP3,让学生说一说主人公是谁?他都有哪些别称?你最喜爱的是哪一个?(课件出示音乐及美猴王的图片)
2.孙悟空又被人们成为美猴王,大家知道这一美称的来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词语。
迸裂獐鹿石碣镌着拖男挈女瞑目蹲身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抓耳挠腮力倦神疲
注意“迸”(bèng)“碣”(jié)“镌”(juān)(课件出示词语)
2.请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整体感悟。
1.用小标题的形式表示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石猴的出世。
第二段(第2——5自然段):石猴自荐探泉。
第三段(第6自然段):石猴称王。
(课件出示段意)
2.分析人物形象。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石猴与众不同的来历?(给石猴“神”的特性)
②石猴出世之后生活是怎样的?这表现了他的什么特征?(给石猴“猴”的
特性)(课件出示语句)
③石猴探洞的过程中,作者抓住了哪些词语?从中能够体会到什么?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课件出示语句)
④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石猴说了什么?这表现了他什么特性?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聪明灵巧)(课件出示语句)
2.教师小结:孙悟空在故事中集神、猴、人性于一体。
石猴的个性特点是:聪明灵巧、身手超群、有胆有识。
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
(课件出示小结问题及内容)
五、拓展延伸。
《美猴王》这篇课文是四大名著《西游记》这部名著中的一个小的片段,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激发你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你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这是一个蕴涵着深厚知识的宝藏,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共同去挖掘、探究。
五、当堂作业,反馈检查。
抄写文中的四字词语,教师进行巡视。
板书:
美猴王
出世——神奇的猴——神性
习性——顽劣的猴——猴性
思想——聪明的猴——人性
【教学反思】
《美猴王》是节选自名著《西游记》。
课文首先交代了美猴王的特殊来历,之后写石猴发现水莲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最后被拥戴为王。
课文情节清晰生动,语言生动形象,学生比较喜欢。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应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身经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从而明白道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