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教案二
篇4: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
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
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导入
1、我国有一个非常的科学家-----袁隆平,大家知道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2、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因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产量要高很多,所以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
二、百分数的应用
1、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
某地在教水稻的种植面积为2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比20增加25%,20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公顷?
2、线段图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年和年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画图
※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师评价
25%=1/4
20公顷
2000年
25%
3、学生自主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办法一:20×25%=5(公顷)
20+5=25(公顷)
办法二:1+25%=125%
20×125%=25(公顷)
三、试一试
1、生活中的折扣
游乐场的套票原来每套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套这样的套票能省多少元?
2、思考:八折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
3、学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办法一:30×80%=24(元)
30-24=6(元)
办法二:30×(1-80%)
=30×20%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6练一练第1题
2、教科书P26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6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从教材提供的情境开始讨论,从介绍“杂交水稻之你”袁隆平的事迹,引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某地2000年与2001年杂交水稻种植的情况介绍,引出“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中通过类比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法自主解答。
重点放在方法交流之中。
引导学生分析,要求购买能省多少元,先求什么。
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解题思路。
【教学反思】
本课重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引导上。
效果较好,而且学生能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数学信息,集思义益,博采众长,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解题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交流。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5: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
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名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6、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7、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5、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训练重点: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17 长城 2课时
18 颐和园 2课时
19 秦兵马俑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篇6: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单元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P56――P70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四、单元教学安排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课时
第一环节平行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4、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6、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重点讨论第3幅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相交的)
总结: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
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况。
7、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这里我们要强调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反例异面直线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关系。
)
8、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平行的位置关系吗?
第二环节垂直
1、师黑板上把毛线拉,表示直一条直线,再拿出另一条毛线拉直,表示另一条直线,并与第一条相交。
想一想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各是什么角?(如第4幅图)
2、如果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直线,使∠1变成直角,那么这其余三个角会变成什么角?
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这里要再次强调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异面垂直的关系)
4、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垂直的位置关系吗?
(三)巩固发散
1、教材P57 做一做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行与垂直(在同一平面内)
平行:a∥b 垂直:a⊥b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