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弓弩(nǔ) 丧葬(sàng) 箭矢(shǐ) 独占鳌头(áo)
B.驽马(nǔ) 数罟(cù) 崔嵬(wéi) 阿谀奉承(yú)
C.骐骥(jì) 舟楫(jí) 跬步(kuǐ) 瓮牖绳枢(wèng)
D.肩舆(yú) 蟠桃(pán) 岩(chán) 锲而不舍(q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沧海一粟 遮天避日 度长大 当仁不让
B.蛇蟮之穴 飞扬跋扈 嗟来之食 天崩地坼
C.厉兵秣马 掉以轻心 鞭笞三百 徇私舞弊
D.再接再励 寥若晨星 一暴十寒 疲弊之卒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资深作家说:“要写出好作品,一定要头顶有天,脚下有地,眼中有人。
”在座的文学爱好者们听后拍手称快。
其实,不仅写作如此,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无不如此。
B. 内贾德跑到拉丁美洲访问,跟委内瑞拉的查韦斯称兄道弟,叫板美国,又到古巴跟卡斯特罗密谈多时,如此纵横捭阖,也算是一道风景。
C. 三度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魔术师刘谦不孚众望,今年表演《幻境》后再度引起魔术热,人们纷纷猜测刘谦魔术后面的秘密或学习小魔术。
D. 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针对中菲黄岩岛领土纠纷,美国防长帕内塔称美国“不会在领土纠纷中选边站”,不仅美国要把这一立场向菲律宾表达清楚,也要向中方表明这一观点。
B.“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虽有九十高龄,但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字之爱对待肝胆外科事业,他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了世人。
C. 从南海到黄岩岛对峙,再到东海钓鱼岛争端,罗援强调:当务之急的举措是升级海巡航吨位,建立海上警队这样才能保障中国海洋权益。
D. 针对中俄否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西方国家常驻联合国代表在解释性发言中对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表示“愤怒”。
二、(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
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5.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遑:闲暇。
B.乃短贾生曰 短:诋毁。
C.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说:高兴。
D.冯敬之属尽害之 害:嫉妒。
6.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文帝之少子/句读之不知
B.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斧斤以时入山林
C.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其皆出于此乎
D.爱而好书/蟹六跪而二螯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贾生征见。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②惑之不解 ③蚓无爪牙之利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⑤不拘于时 ⑥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⑦铸以为金人十二
⑧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⑨何陋之有 ⑩马之千里者
A.①⑤⑧
B.①②⑨
C.③⑤⑩
D.④⑤⑦
8.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和例句中的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文帝前席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非能水也
C.以弱天下之民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9.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都能从侧面表现贾谊“才能非凡”的一项是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召置门下,甚幸爱
③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④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⑤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
⑥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B.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C.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
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D.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
三、(共28分)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4分)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④。
【注】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汶。
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甫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出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2)尾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在《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作用应该是 。
(2)在《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朝灭国的原因是 。
(3)在《蜀道难》中,李白通过描写动物来衬托“蜀道难”的诗句是 , 。
(4)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寡人之于国也》)
(5)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6)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7)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青 山 行
季 宇
⑴初秋的一天,我们乘车来到马鞍山,开始向青山进发。
车窗外,江南的景色一一掠过,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安静的集市,宁静的原野,就连秋日的阳光也暖洋洋的,飘浮着令人向往的闲适。
当涂的秋天是富有诗意的,可就在这一片安宁恬淡之中却充满了令人心动的喧哗。
⑵这都是因为李白啊!
⑶这位“千古一诗人”与这块土地有着不解之缘。
据考证,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此地,埋骨青山。
可以说,当涂的山山水水印满了李白的足迹,也一次次激荡起诗人奔放的情怀和灵感。
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当涂才使我们备感不同寻常,踏上这块土地,就连我们的呼吸也充满了浓郁的诗情。
⑷渐渐地,青山出现在了眼前。
秋天的青山是丰盈的,也是朴素的。
这是一个绿的世界,到处草木盛开,一片葱茏。
据说,以前这里曾经长满了枫树和野菊,每到秋天,漫山红遍,野菊怒放,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一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李白就常来这里,登高望远,饮酒作诗,消磨他在人生的最后岁月。
⑸今天的青山墓园掩映在一片松柏苍翠之中,显得古朴而肃穆。
屹立于墓前的石碑,高五尺有余,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说出自杜甫之手笔。
山风轻拂着,仿佛在轻声诉说;墓园上芳草萋萋,树影婆娑;远处偶有鸟鸣传来,四周一片宁静。
置身在这样的幽静中,极目远眺,李白笔下的山水宛如一幅水彩画缓缓展开──呵,山与水,水与天,紧紧相连,融为一体,迷迷蒙蒙的景色,带着些许梦幻。
在这梦幻之中,历史仿佛向我们走来……
⑹青年李白第一次踏上当涂的土地,只有25岁,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
那时的诗人气宇轩昂,踌躇满志,抱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梦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一路上,他飘飘若仙,豪情万丈,南下江陵,游洞庭,溯湘江,之后抵江夏,继而登庐山,下金陵,并来到了当涂。
那也是一个秋天啊,艳阳高照,或清风明月,诗人沿着长江,泛舟而下,一路上美景如画,诗酒当歌。
⑺天宝六年,这是李白政治上最失意的时期。
长安三年,他屡遭谗毁,饱受打击。
离开长安后,他带着满身伤痕,再次来到了当涂。
⑻此时的李白,内心充满了太多的苦闷!他不理解为什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而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苦难更使他忧心如焚。
天宝六年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夜。
李白很想为国家出力,可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只能寄情于山水与诗酒,并从中得到些许慰藉,以抚慰自己痛苦的心灵。
⑼至德二年,李白一生中最严重的政治打击降临了。
就在这一年,隐居于庐山的李白不幸卷入了永王李事件。
他原本抱着一片救国热忱,没想到却卷入了一场宫廷之争,流放夜郎。
这是李白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
“夜郎万里道,西去令人老”、“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⑽晚年的李白再次滞留于当涂。
此时的他已是贫病交加,穷困潦倒。
在致其族叔李阳冰的信中,当年“散金三十万”、一向豪放潇洒的李白只能徒唤无奈,发出“英雄气短”的哀叹:“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宝应元年,一代大诗人李白在当涂寓所离开了人世。
⑾雨果在巴尔扎克追悼会上曾说过,一个伟大的死会给我们带来宗教上的震撼。
“那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那不是虚无,而是永恒;那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我想李白的死也是如此。
在青山凭吊时,我们的心情一直很沉重。
李白一生以诗名,他的诗登峰造极,不可逾越。
所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有人说,有诗歌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从这一点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
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人生的最高理想。
李白的不幸就在于时运不济,报国无门。
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大悲痛。
在这大悲痛的深处,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对人民的伟大忠诚,是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不朽的伟大精神。
(选自2008年第6期《散文选刊》)
14.为什么说李白与当涂有着“不解之缘”?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然后分条作答。
(6分)
15.第五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16.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这句话的理解。
(4分)
17.本文在运用艺术手法方面特点鲜明,请选取其中的一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
(6分)
五、语言运用(共12分)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是(只填序号)(4分)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李白对古蜀国起源的描绘,引得历朝历代专家、学者不懈地探究考证。
① 凝视三星堆那尊青铜铸像,蚕丛那大大的耳朵,抿着的嘴巴,鼓鼓的突出的眼睛,自信的神情闪烁出几千年前的光焰。
② 刘琳教授他撰写的《华阳国志》注释中认为:瞿上城在今新津县与双流县交界的牧马山蚕丛祠九倒拐一带
③ 据《明一统志》记载,瞿上城在(双流)县东18里,蚕丛氏所都。
④《华阳国志》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
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后有王曰杜宇,教人务农,一号杜主。
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
移自郫邑,或治瞿上。
”
⑤ 是谁开启的天府之国?哪里是古蜀农耕文化之源?
⑥ 这个谜团一直环绕着这片天空。
19.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
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
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困济贫”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 ; ;
20.适当增删词语,将下列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要求以“后世仁人志士”开头。
(4分)
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②《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不朽诗篇。
③“求索”精神源于《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
④“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
六、(60分)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
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或几乐作文。
要求:①写成议论文。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