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家庭教育模式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犹太家庭教育模式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迪作者:王仰志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8年第10期
摘要:犹太民族独到的家庭教育模式,给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思路新的启发。

父母要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尊崇知识和追求智慧的并举之措;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技能——独立性;崇尚创新。

关键词:犹太家教阅读智慧创新
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只有一千六百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0.3%,但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22% 的得奖人都是犹太人,这个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 倍。

在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近一半,高盛、所罗门兄弟等著名金融公司都是犹太人创建的。

美国华尔街的精英中有50%是犹太人。

美国一大批家喻户晓的精英和富豪都是出自犹太家庭。

为何犹太家庭能培养出这么多精英人才?原来,犹太民族对孩子从小就有一套成熟的教育模式。

一、注意培养孩子阅读——书本是甜的
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

这仪式的用意是:书本是甜的。

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

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

传说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常常放有书本,他们相信死者在夜深人静时会走出来看书,象征生命有结束的时刻,求知却永无止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 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

”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

据了解,平均每个以色列人每年要买10 到15 本新书,而他们的阅读量更是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

以色列成为了世界上最爱读书的国家。

犹太人培养孩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对我们启示颇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个人的经验,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他的阅读量会达到平时的3 倍以上。

沉浸在书的海洋,周围的孩子都在认真看书,这些积极的外部因素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所以,家长在周末时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和参加阅读活动,让孩子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

另外,家里更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地方。

爸妈可以给孩子单独买一个书柜,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告诉他这是你的书,让他建立对书的归属感。

当然,书不限于书架,最好能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

以前见过一个极好的做法:有个爸爸为了鼓励女儿读书,为她搭建了一个“专属的阅读空间”,布置的如同童话森林,孩子非常喜欢一个人坐在童话森林里,安静地读书。

(二)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

《朗读手册》引用了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爸爸妈妈。

”阅读
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

童年的秘密我们远远没有发现,童书的价值我们远远没有认识。

童书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
悄悄地藏在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里,借此构建起孩子的价值观。

最初的阅读是亲子共读,
是父母读给孩子听,因为孩子不认字,阅读更多的是从图画入手。

儿童最初是通过图画认识这个世界的。

童书不仅有价值熏陶的作用,还有治愈的作用,孩
子要解决什么问题,都有相应的图书,看了之后比说一万句教训的话都有用。

最重要的是,儿
童时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今后会主动找书读书。

阅读是有胃口的,一开始让孩子吃肯德基、麦当劳,慢慢的,其他东西就不爱吃了,他只
对肯德基、麦当劳感兴趣,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好东西。

读书也是这样,读了一些糟糕的书,对其他的好书就没有鉴赏力了。

(三)阅读不能急功近利,要静待花开
阅读是一辈子的修行,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很多时候它都是一项隐性
技能。

所以,家长千万要抛弃通过短时间阅读迅速达到某种效果的想法,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近
期多读几本书就能马上写好作文了。

事实上,孩子大量阅读的效果可能会在初、高中才能明显
体现出来。

日积月累的阅读培养了孩子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项基本能力的提高将大大促进
孩子的学习和写作。

孩子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能够产生的连接就越多,也许某一天能出
现爆炸式的绽放。

所以,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

二、尊崇知识积淀——知识就是智慧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郎说:“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
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

我的整个童
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

”“大胆质疑,追求事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犹太家教比其他民族教育略胜一筹
的地方。

犹太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
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的是钱或财物,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财物,而是智慧。

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智慧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智慧是无限的, 它包含了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是人类进化的源泉。

”于是,追求智慧和汲取知识成了
犹太人一种立身之本。

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

其中包含了
这样的意义:家长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提供机会给每个孩子,用创意活出自己的人生。

即帮
助孩子去选择正确的路,从而使学习成为甘甜可口、充满惊喜的过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
的使命”。

家长需要发现奥秘,但这个奥秘是在孩子那里,而不是在家长这里。

家长的使命并
不是告诉儿女应当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是“必须在他们的智慧面前谦卑下来”。

三、主张独立获取知识的教育
犹太人认为,学校教育并非万能,许多需要掌握的知识,在学校中学不到。

为了弥补学校
教育的不足,每个人无论其年龄大小都应该有自学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

在一般家庭里,父母认为只要孩子认为他们什么都可以做到,未来的事业就会很成功,但
在犹太家庭中,父母更倾向去让孩子相信,他什么事都可以靠自己做到。

在以色列的咖啡馆里,一个一岁的孩子都可以自己试著吃牛排,那是因为他一旦被父母赋予你可以做到的信任后,就
能很快学习去做这件事情。

犹太人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理念方法启发我们家长:
培养孩子学习钻研的兴趣。

父母需要悉心观察,要千方百计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
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
和能力。

家长要鼓励孩子好奇、好问。

引导孩子多思好问,鼓励孩子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
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辅导孩子利用多种方式去探究,利用工具书、自己潜心思考、
在网上搜索或者去图书馆查询等,让孩子体会到攻克难题后的喜悦。

多用启发的方式来指导孩子,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不要全权为孩子操持,要鼓励孩子自己
进行学习安排,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积极思考,在生活中也可以和孩子经常进行探讨,让孩
子去感悟、领会、理解、掌握。

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孩子享受到成功感。

孩子年龄小,认知能力
有限,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以避免孩子产生挫败感而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和畏惧情绪。

父母绝不要责怪孩子笨拙,呵斥孩子无能。

父母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要教育孩子和同学互帮互学、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只有虚心互学,在和同学
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学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奠定较深厚的功底,而与同学分享学
习方法的过程,也有助于孩子人际交往和人格魅力的培养。

四、重视创新才能——学习为创新
犹太人重视知识,更重视才能。

他们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
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

质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越多,就越会
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孩子也就愈加思考,愈加进步。

因此在犹太人家庭里碰到放
学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
犹太人家庭由此特别注重与孩子的思想交流。

孩子们可以同成人谈话和讨论问题,意在引
导孩子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上去。

犹太人的“问题”做法给我们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一条好思路,
为此我们应尝试培养孩子创新精神:
(一)培养孩子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趣是孩子学习,进行创造活动的内
在动力。

孩子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并在学习上产
生莫大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

因此,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首要的是要有创新的头脑,为孩子创设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和场所,时刻注意对
孩子进行创新兴趣培养,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大胆想象,勇
于创新。

(二)鼓励孩子动手动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呼吁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

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对培养创新意识大有益处。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提问题,能提出
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思考,好提问题说明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以要予以鼓励。

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也不必每问必答,有些问题应启发孩子动脑思考,让他自己寻找答案。

(三)积极引导孩子探究
当有人问爱因斯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创造时,他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
欢刨根问底罢了。

”积极探究是创新意识的先导,所以要保护孩子的探索欲望,积极引导、支
持孩子的探究行为,以孩子的探究行为为起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的创新能力。

(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对于孩子来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它对孩
子一生创造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因此,家长应尽量发掘孩子进行想象。

对于孩子富有想象力
的图画,凭自己想象拼搭的东西、自编的故事等等,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

千万不要用成人
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孩子的创作。

(五)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美丽的大自然给人类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它也是诱发孩子智力开发的外部刺激。

这种环境刺激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与探
索兴趣。

因此,家长应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引导孩子观察花鸟虫鱼,了解动、植物的生长
与变化,欣赏大自然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基础。

我们应汲取犹太民族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结合我们中国家庭教育文化的实际情况,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和培养孩子好奇、好问、独立发展的天性,掌握科学的家
庭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担当起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每一位
家长都要承担这一历史责任,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助力伟大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方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