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主要内容的解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应有;自来水、纯化水、无菌水 1)自来水应符合GB5749 ≤10CFU/mL; 2)“纯化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并应保证细菌总数≤10CFU/100mL;生产纯 化水所使用的滤膜孔径应≤0.2μm,并定期更换。”
3)必要时对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41
纯化水
• 纯化水要求引自GB30689—2014《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卫生要求》
• 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将各管道内充满消毒液,消毒方式和时间 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 更换手套,向各管道至少充气30s,去除管道内的消毒液; • 使用灭菌设备对软式内镜灭菌时,应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
36
内镜处理的安全系数小
37
消毒剂的选择
• 消毒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 应适用于内镜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对内镜腐蚀性较低;
(2004版)用水枪或者注射器
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
6.2.4 漂洗流程
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
(2004版)用50 毫升注射器项各
a)将清洗后的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按钮、阀门移入漂洗槽内。管管道道充内气水,分排,除以 b)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水枪充分冲洗内镜各管道至无清洗剂残留。 免稀释消毒剂。
1、在每一步处理后,均应使用压力气枪将残留液体去除; 2、终末漂洗后应使用乙醇或异丙醇灌注各个管腔,然后用 压力气枪进行彻底干燥,同时强化消毒效果。
16
• 强调标准预防理念
• 应将每位内镜诊疗患者视为一个潜在的传染源,对每位患者使 用后内镜及配件,严格遵循规范的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流程,保 障每条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something WS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主要内容的解读
1
主要内容的解读
一、管理与布局 二、清洗消毒操作要求 三、监测与记录 四、职业防护
2
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已不再是单纯的检查、诊断 工具,已经普遍应用于微创手术治疗。
立即清洗不给生物膜形成留有时间
28
生物膜一旦形成常规消毒方法难以去除
29
管腔内清洗是重点
30
31
• 5.3.11 c)医用清洗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 1)应选择适用于软式内镜的低泡医用清洗剂; • 2)可根据需要选择特殊用途的医用清洗剂,如具有去除生物膜
作用的医用清洗剂。
32
关键点:每清洗1条内镜后清洗液应更换
• 可选用戊二醛、过氧乙酸,也可选用其他灭菌剂;
• 部分灭菌剂使用方法见附录B。
• 消毒剂浓度测试纸: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8
附录B 部分消毒(灭菌)剂使用方法
39
6.终末漂洗
6.2.6 终末漂洗流程如下: a槽);将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以及按钮、阀门移入终末漂洗 b)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水枪,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冲洗内镜各管
便于管理 专职人员相对固定,工作有连续性、持续性; 熟悉内镜结构,清洗消毒效果较好; 集中配置清洗消毒设备、设施,减少投入; 可减少人力、物力;
6
〔主要内容1-1〕
7
(二)不同系统内镜“分开”问题
2004版: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 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
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
23
3.手工清洗
6.2.3清洗流程如下: a)在清洗槽内配制清洗液,将内镜、按钮和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 b)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应重点擦洗插入部和操作部。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 c)刷洗软式内镜的所有管道,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反复刷洗 至没有可见污染物。 d)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将各管道内充满清洗液,浸泡时间应遵循 产品说明书。 e)刷洗按钮和阀门,适合超声清洗的按钮和阀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超声 清洗。 f)每清洗1条内镜后清洗液应更换。 g)将清洗刷清洗干净,高水平消毒后备用。
b)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 c)将内镜的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的容器 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 入吸引管; d)盖好内镜防水盖; e)放入运送容器,送至清洗消毒室。
日本技师协会 —清洗时要吸收200ML的洗涤液,用水清洗没有用含酶洗液洗涤效果好,从污染的潜 血程度来看,吸收200ML水,100%呈现阳性,而换做含酶洗液,呈现阳性的概率就减少为50%。
耐湿、耐热附件的消毒:
1)可选用热力消毒,也可采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2)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3)使用消毒剂消毒后,应采用纯化水或无菌水漂洗干净,干燥备用。
19
床旁预处理—越早越好
20
2.侧漏
21
侧漏的必要性
硬式内镜也有“漏”的问题:有脑室镜破损导致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 造成颅内感染的报道
22
2侧漏
6.2.2 测漏流程 1.取下各类按钮和阀门; 2.连接好测漏装置,并注入压力; 3.将内镜全浸没于水中,使用注射器向各个管道注水,以排出管道内气体; 4.首先向各个方向弯曲内镜先端,观察有无气泡冒出;再观察插入部、操作 部、连接部等部分是否有气泡冒出; 5.如发现渗漏,应及时保修送检; 6.测漏情况应有记录; 7.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测漏方法。
4.1.1有条件的医院宜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负责内镜 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 4.1.2内镜的清洗消毒也可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遵循本标准开展 工作。
5
医院内镜管理现状:分散管理
分散管理的缺陷
集中管理的优势
监管难度大;
缺乏专业性及规范化;
业务量少科室很难按规范要求配备场 地、设备和人手进行规范化处理,清 洗质量难以保证; 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污染机会增加。
可以监测压力和流量,任何一个管腔压力或流量不足都会报警,保证清洗 质量。 • 清洗机有自身消毒功能,并配有采样装置。 • 双开门软镜干燥储镜柜,内装空气过滤装置,有管子将洁净空气送到内镜 的2个管腔,可储存700h,所以不需要每天重新清洗消毒,并可记录进入管 腔空气的压力和流量,保证干燥效果。
46
复用附件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12
(二)内镜清洗消毒应遵循以下流程
13
(三)6.1.4 注意事项
• 内镜使用后应至少每天测漏1次。 • 内镜消毒或灭菌前应进行彻底清洗。 • 清洗剂和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确诊或疑似分枝杆菌感染
患者使用过的内镜及附件,其消毒时间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 消毒后的内镜应采用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采用浸泡灭菌的内
目前被认可的戊二醛、领苯二甲醛、过氧乙 酸的比重分别是3.4、4.6、2.5均比空气重, 因此需要在较低的位置,或清洗装置的盖子 处设置强制排气口。最好负压!
9
内镜诊疗室
• 5.2.4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
瓶里面的水通过送水管道冲洗 消化道黏膜的时候可能接触破 损的黏膜,因此注水瓶应该是
灭菌的(或一次性的)
道至少2min,直至无消毒剂残留;
c)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按钮和阀门; d)采用浸泡灭菌的内镜应在专用终末漂洗槽内使用无菌水进 行终末漂洗; e)取下全管道灌流器。
• 终末漂洗用水必须一次一换,以避免残留消毒剂对病人胃肠粘膜产生危害
40
纯化水 • 5.3.11 清洗消毒室的耗材要求:
6.4.1附件使用后应及时浸泡在清洗液里或使用保湿剂保湿,如为 管腔类附件应向管腔内注入清洗液。 6.4.2附件的内外表面及关节处应仔细刷洗,直至无可见污染物。 6.4.3采用超声清洗的附件,应遵循附件的产品说明书使用医用清 洗剂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流动水漂洗干净,干燥。
47
48
复用附件消毒或灭菌方法的选择
• 5.2.6注水瓶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10
二、清洗消毒操作要求
11
(一) 基本原则
• 所有软式内镜每次使用后均应进行彻底清洗和高水 平消毒或灭菌。
• 软式内镜及重复使用的附件、诊疗用品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分类处理:
——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 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件应进行灭菌;
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干燥的设备应当分 开。
应关系统内镜清洗、 消毒、干燥可同在一室,支 气管镜在清洗过程中产生气 溶胶,污染环境与其他内镜 的问题!!! 3.清洗人员安全的问题!
8
(三)清洗消毒室通风问题
本标准规定:清洗消毒室
• 酶洗液一洗一换; 多酶清洗液在使用过程中会分解内镜中的污物,且不具有 消毒功能,在清洗液中会滋生细菌,如重复使用,有交叉 感染的风险,所以要求内镜清洗要一洗一换。同时多酶清 洗液在反复使用过程自身会发生分解,清洗效果下降,影 响内镜的清洗质量。
酶洗液的温度、浸泡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33
4.漂洗
c)用流动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按钮和阀门。
d)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气枪向各管道充气至少30S,去除管道内的水分。
e)用擦拭布擦干内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
漂洗后应干燥,因清洗后内镜腔存有8-10ml水。积累下来,会严重稀释消毒剂
34
消毒前请勿忘干燥
35
5.消毒(灭菌)方法
• 将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以及按钮、阀门移人消毒槽,并全部 浸没于消毒液中;
24
-
25

立即清洗很重要
26
内镜腔道易形成生物膜
• 内镜结构本身问题: • 内镜管腔系统、屈曲部位及连接交
界处均难清洗,送水/送气管道 • 腔太小(1.0-1.2mm),无法涮洗,
活检口阀瓣无法进行消毒灭菌。
• 内镜腔道、窦道多清洗不干净、干 燥不充分,内镜腔道易形成生物膜
27
生物膜会阻碍消毒剂和灭菌剂介质的穿透 导致灭菌失败
17
(四)手工清洗操作流程
• 1.预处理 • 2.测漏 • 3.手工清洗 • 4.漂洗 • 5.消毒 • 6.终末漂洗 • 7.干燥
18
1.预处理
6.2.1 预处理流程:
a)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 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含有清洗 液的湿巾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 用品应一次性使用;
• 可选用邻苯二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二氧化氯、酸性氧化电位水、复方含氯消 毒;也可选用其他消毒剂
• 部分消毒剂使用方法见附录B;
《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安全与卫 生标准》
• 酸性氧化电位水应符合GB28234的规定:
• 灭菌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 应适用于内镜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对内镜腐蚀性较低;
镜应采用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 • 内镜应储存于清洁、干燥的环境中。 • 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应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
末漂洗、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
14
清洗的重要性
彻底的手工清洗是消毒成功的关键和基础!
15
强调残留液体的去除和干燥
为保证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干燥的良好效果,本规范 强调:
细菌总数≤ 10 CFU/100 mL是对0.2微米过滤器过滤后的终末漂洗水要求。 药典对于0.22微米过滤器的液体视同为无菌的。 (北京调研:酶洗后培养有细菌
消毒后未培养出细菌 终末漂水后又培养到细菌)
42
内镜清洗消毒机操作流程
1、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前应先对内镜进行预处理、测漏、 清洗和漂洗。
2、清洗和漂洗可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 3、内镜清洗消毒机的使用应用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 官,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属 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用品宜低水平消毒或清 洁。
(2004版):第十二条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 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 下原则:三、凡进入人 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 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 镜、气管镜、支气管镜、 胃镜、肠镜、乙状结肠 镜、直肠镜等,应当按 照《消毒技术规范》的 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放入自动洗消机之前的内镜一定要经手工初洗和酶洗,效果更好!
43
44
强调:使用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不能省去手工清洗
引:刘运喜《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重点问题解读课件
45
先进的洗消设备是未来发展趋势
• 欧洲采用软式内镜预清洗机对软式内镜进行预处理,有记录。 • 国外清洗消毒机有7个接口,均有独立水泵,保证连接软式内镜的每个孔道,
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因结构复杂难以清洗消毒彻底 的隐患,经内镜传播和引起的交叉感染的案例国内外均有报道。
不遵循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程,是导致病原体传播的主要原因 如何保证内镜诊疗安全,已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给 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也带来巨大的挑战!
3
一、管理与布局
4
(一) 集中清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