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法在润滑油添加剂测定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光谱法在润滑油添加剂测定中的应用红外光谱法在润滑油添加剂测定中的应用分两块。
1.红外光谱技术在添加剂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润滑油中的添加剂是保证其使用性能的基础,为了改善润滑油的性能,需要加入各种添加剂,包括清净剂、分散剂,抗氧抗腐剂等等,因此对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析非常重要而有意义。
近年来,利用红外光谱法分析润滑油添加剂,在国内外均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光谱分析可以通过选定合适的特征峰,依据特征峰吸收强度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在对合成脂肪胺、对苯二甲酸盐添加剂的红外光谱研究中,通过选取红外特征吸收峰的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红外特征吸收频率的归属,对添加剂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在对添加剂十二烷醇、硬脂酸的红外光谱测定中,十二烷醇选取1056cm-1为特征峰,硬脂酸选用1713cm-1处为特征峰,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分析结果。
在对润滑油中ZDDP和E644(丁二酰亚胺)的定量测定研究中,应用红外光谱法,分别选取667cm-1和1706cm-1作为ZDDP和E644的定量吸收峰,采用基线法计算吸光度,测定了ZDDP和E644的含量,为油品的经济配方研究、台架评定及理化指标等综合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开展分散型OCP中的丁二酰亚胺含量的研究工作中,红外光谱法与元素分析仪法、电量法和克氏定氮法测定的丁二酰亚胺中的氮含量有较好的关联,由此可以通过酰亚胺基团的多少表明分散剂有效
组分的相对含量。
2.红外光谱技术在添加剂结构鉴定中的应用,红外光谱作为功能团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有效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添加剂结构的鉴定。
在红外光谱图中,各类化合物的功能基团都有其特征的红外吸收带,因此可作为表征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对钙镁钠复合金属型清净剂的基本性能与应用研究中,应用红外光谱对两种产品的谱图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了该产品中含有部分氢氧化物,从碳酸盐粒子的特征吸收峰推断该胶体结构中含有无定型碳酸盐。
在对磺酸盐清净剂的应用研究中,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磺酸盐清净剂的组成和结构,并以碳酸根官能团的红外光谱特征峰为依据,建立了磺酸盐清净剂碱值的预测模型,并与现行评定方法相关联,预测准确度较高。
该方法的建立可对原料添加剂进行质量考察,为监控生产和市场打假提供有效手段。
在对镁盐润滑油清净剂合成机理的初步研究中,应用红外光谱对制备过程中的中间产品进行分析,依据特征吸收峰推断官能团的存在与否,初步判断了产品中组分的情况。
在对新型无灰分散剂的结构分析研究中,通过对预处理后得到的干剂的红外光谱分析,将得到的谱图与标准谱图对照,确定了该干剂的类型,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信息。
在对N-取代聚全氟甲苯酰胺抗氧抗腐添加剂的结构表征中,应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明其目标产物已被合成。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润滑油抗磨添加剂的研究中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的硬脂酸修饰的TiO2。
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抗磨添加
剂,在制备过程中利用红外光谱对表面修饰的TiO2和硬脂酸进行特征峰确认,结合AFM确认了表面有机层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