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一周内容概述
《敬畏自然》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

人与自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若论智慧,简直是一滴水之于大海,而且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论生命,人类是宇宙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到底该怎样面对自然呢?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反映滥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罗布泊,一个曾经美丽的地方,可不到30年的时间就消失了。

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情进行了实地考查和调查研究,向世人报告了罗布泊消失的原因,同时也向社会发出了呼吁,在我们目前大搞西部开发的同时,必须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环境的建设。

二、重点知识介绍
(一)、《敬畏自然》(作者:严春友)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是一篇议论性的科学散文。

本文的论点正如文章标题所示的那样:人类必须“敬畏自然”。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人类为何应当敬畏自然。

作者先从“反面”入手,告诫人类不应当轻视自然;随后阐述了我们应当敬畏自然的种种理由。

全文立驳结合,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结构严谨、语言精致,不愧为一篇佳作。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敬畏并不是臣服,敬畏更是一种小辈对长辈、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尊重。

人类需要尊重自然,惟有尊重自然,我们才会得到自然的尊重。

本文的重点难点是:
1、准确掌握各种修辞手法;
2、掌握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3、仔细阅读全文,体会作者所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的良苦用心。

(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作者:吴刚)
如果你去过西北,一定会被满目的荒凉所震撼。

客观地说,造成这种状况,有自然因素,但真正毁灭性的原因是人,例如罗布泊。

人类的智慧是我们的骄傲,人类的短视
同样触目惊心。

为了生存,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开发自然,但这一切并不能成为人类疯狂攫取自然的借口。

生态的崩溃源于这种疯狂,罗布泊的毁灭也源于这种疯狂。

本文的重点、难点是:
1、掌握各种说明方法;
2、掌握报告文学的特点;
3、学习作者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重点难点归纳
(一)、《敬畏自然》(作者:严春友)
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敬畏”,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

敬重自然,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一切存在的意义,承认人类自身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畏惧自然,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课文所说的“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都是拟人化的说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成为相对的两个概念,这样,二者具有可比性,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3、“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作者用拟人手法,说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

诸如山崩之前是寂然无声的,山体在不断破坏,石头里有“生命的呐喊”,却暂无声息,那就是一种“沉默的声音”。

4、文章第5段议论充分,行文上很有特色,你认为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提示:把人类的智慧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那么是怎样表现出大自然智慧的伟大?要用心去揣摩其写作的角度、表现的手法。


这一段把人类的智慧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指出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行文上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

文段里用了很多具体的例子议论自然的智慧,苍蝇蚊子,鲜花绿草都是大自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而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最伟大的作品。

第二是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

三是视野开阔。

用自然的眼光看,用历史的眼光看,用长远的眼光看,用宏观的眼光看,使人不得不承认,人类在自然面前没有理由过分自傲。

(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作者:吴刚)
1、本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个题目给你哪些信息?
这个题目首先指明了文章写作的对象,即罗布泊,而且告诉我们,罗布泊曾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失了,我们自然要问: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怎样消失的?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教训是什么?
2、文章先描绘了罗布泊的现状,接着描绘了罗布泊的过去,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里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

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3、文章里有很多直接抒情的句子和段落,试举例说明其表达作用。

直接抒情的句子,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这一个直接抒情的段落,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4、“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挖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这段话里“盲目”是什么意思?连用四个“盲目”有何作用?
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运用排比手法,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5、文章第13段在文中起着至着重要的作用。

你认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段开头用一组排比句,生动、形象地指出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

这里连用四个“盲目”,气势强烈,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紧接着又用一组具体、确凿的数据表明四个“盲目”最直接的后果,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让读者明白罗布泊消失原因,同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