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必看丨高中生物课本背记浓缩版!(必修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考生必看丨高中生物课本背记浓缩版!(必修三)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重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初等的多细胞植物,它们的体细胞只要经过内环境,才干与外界环境停止物质交流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浸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经过调理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动摇形状。
内环境动摇是机体停止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理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理机制。
第二章植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理
6.(多细胞)植物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入迷经和效应器五局部组成。
7.兴奋:指植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抚慰后,由相对运动形状变为清楚生动形状的进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激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理人和初等植物生理活动的初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理: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停止调理。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自身任务的效果,反过去又作为信息调理该系统的任务,这种调理方式叫作反应调理。
分为正反应调理和负反应调理。
14.激素调理的特点:微量和高效;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理: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理因子,如CO2等),经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停止调理。
激素调理是体液调理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植物和一些多细胞高等植物只要体液调理。
17.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经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理,但神经调理仍处于主导位置。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统的功用:防卫、监控和肃清。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理
20.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抚慰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散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散布多,生长的快。
2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发生,能从发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清楚影响的微量无机物。
22.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状学上端运输到形状学下端,而不能反过去运输。
2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普通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4.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在基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顺序性表达的结果。
25.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取得无子果实。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26.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空间内的集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7.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8.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停止采集、调查的方法。
29.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状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30.〝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
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3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32.丰厚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3.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3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5.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进程。
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动摇性
36.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致全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3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8.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搅扰的才干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活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渠道停止的。
39.生态系统的能量活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流失的进程。
其特点是单向活动和逐级递减。
40.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活动进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失掉的能量越少,而经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41.消费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2.研讨生态系统的能量活动,可以协助人们迷信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失掉最有效的应用。
还可以协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活动关系,使能量继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局部。
4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重复应用的特点。
44.生态系统的功用:能量活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45.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46.生命活动的正常停止,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可以调理生物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摇。
47.负反应调理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理才干的基础。
48.抵抗力动摇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搅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用坚持原状的才干。
49.恢复力动摇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搅扰要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才干。
50.抵抗力动摇性大,那么恢复力动摇性就小,反之亦是。
普通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理才干就越强,抵抗力动摇性就越高。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维护
51.全球性生态环境效果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充足、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陆地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5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5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生态功用)、直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