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十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 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 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 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 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 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运动是无 特 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联 系
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 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割裂二 者的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和诡 辩论的错误。③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 考点二 哲学的运动概念 • 考点突破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反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

2承.认客、观喜实欢在不喜与欢客、观存在的关系
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
知道不知道,它都不
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
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
质形态,也可以指具
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

体的思想。对于任何
性。它是对世界万事

人来说,客观存在的
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
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
的抽象和概括,相对
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
自然和谐相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
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 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 会。 • (2)从存在的基础看,构成社会物质生 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 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 社会的物质性。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 考点三 物质运动的规律 • 考点突破

1.规律的概念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特别提示 ①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 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
别的关系。②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动的物质, 有在运动中
强调
离开运 动谈物
运动是物 质的固有
才能保持自 己的存在,
物质 离不
质,会
属性和存 世界上不存
开运
导致形 而上学
在方式
在脱离运动 动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2)在与静止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区 别


运动就是 宇宙间一 切事物、 现象的变 化和过程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全面认识相对静止

(1)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
的运动。

(2)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3)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
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 高考点拨 高考对于哲学上运动概念的 考查往往结合生活中具体的运动现象进行,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十四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纲概览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 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 普遍性。
几种正确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
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高考提能
• 1.关于物质的思考

(1)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具有
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者是否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
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
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3)方法论
返回目录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世界的本质这一主 线,重点考查物质概念、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客 观性和普遍性等知识点。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措施 类为主。选择题往往以名人名言、诗词典故、漫画等为载 体,立足于对信息的解读,考查对物质、运动、静止、规 律的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启示类、措施类主观 题考查为主。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命题探究
• ► 命题角度1 世界是物质的

例1 [2011·江苏卷] 荀子说:“天不为
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
广。”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性以外,还有其自身 的个别属性;②具体
别 生不灭、永恒存
的物质形态是有生有
在的; ③物质 是一个共性问题,
灭的;③具体的物质
是看不见、摸不
形态是个性问题,看
着的
得见、摸得着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3)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
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
及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特征,而哲学
一位同学说 “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
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
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 “事物”是( )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普遍与特殊的
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解析] A “物质”和“事物”即物质 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二者是抽象与具体、普 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客观与客体、整体与 部分的关系。答案为A。
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 特别提示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注意二者的区别。 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 一特性,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固有的 属性。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绝对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
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
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
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
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基础整合】
人的意识
客观实在
自然界
人类社会
变化和过程
固有属性
承担者
无条件
永恒
有条件
暂时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固有
本质
客观性 客观世界
违背规律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同步检验】 1.判断正误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 (2)规律是可以创造和消灭的。( ×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 (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
外,还有精神、意识
于意识来说,它是第
现象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高考点拨 ①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要求人们正 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考点往往联系 哲学的其他考点,如“规律是客观的,要按 规律办事”,“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要坚 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普遍的、 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发展具有普遍性,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价值观具有导向作 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②考查物返质回目录
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2)相对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
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②二是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马克思主义
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
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
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特别提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
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具体物
质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3)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
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
及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特征,而哲学
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具体物
质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解析] B 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 的绝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④当选。海 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即其性质保持不变, 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运 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当选。答案为B。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 命题角度2 运动与静止

例4 [2012·江苏卷] 英国诗人雪莱在
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 )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连线找出各自对应的选项 离开运动谈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 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论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和诡辩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 考点突破

1.物质的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
止的统一。

②反对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
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
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原理
• 理高解考提能 强调
误区

1.全面揭任示何哲具学体运的动概念
• 物(质1是)在运与物质物的质形关态系只中把握侧运重动的概念
• [解析] 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维与 存在的关系。题干的引文内容强调的是自然 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体现的是唯物主 义的观点。据此判断,A、B表述不符合题意, C表述体现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排除。答 案为D。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 命题角度2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例2 [2010·海南卷] 在哲学讨论课上,
• 命题探究 • ► 命题角度1 物质与运动

例3 [2011·浙江卷] 每天都会有新的盐
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
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
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 持稳定。这表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
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返回目录
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这一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哲
学区别于一切唯心主义。②“为人的意识所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物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2抽①)哲象物学的质是所中具概的体括物物和质概念①与具具体体的的物质物形质态形除态
的关系质形态的共同特
了具备物质的唯一特
区 征;②物质是不返回目录第33课 探究 Nhomakorabea界的本质
• 4.世界物质性原理
•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 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 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 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特别提示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
《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
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
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
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
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解析] B 抓住题干中的“今天,花儿 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像闪光一样短 促”等有效信息,可以看出与“人一次也不 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类似,都否认了相对静 止,故选B。A、C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体 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都不符合 题意。答案为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