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教学设计 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等四首)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一:知人论世悟词心
1.找出四首词中的典故,结合课前搜集的四位词人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运用以下的句式说说词人为何而愁。
句式:×××,了解了词的写作背景和词作中化用的典故,我读懂了你的愁:
2.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三个典故。
3.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写作背景。
4.示例:苏轼,了解了词的写作背景和词作中化用的典故,我读懂了你的愁:你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被排挤受打压,只能“老夫聊发少年狂”,苦苦等待冯唐的到来。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四首词作。
2.以本课中的一首词为例,简析运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3.本课的三首词作都出现了“白发”这一意象,请结合整首词作分析其不同含义。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学习活动二:比较意象探词风
1.找出词作中反复出的“酒”“白发”“泪”的意象。
2.从词作中反复出现的“酒”“白发”“泪”的意象比较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3小结:四位词人的不同创作风格。
学习活动三:语言形式探词风
1.从音韵形式、写作构思两个角度比较四首词的风格特点。
2.小结:四位词人的不同创作风格。
辨析四首词作中的典故,知人论世体悟词人之心。
教学难点:
比较相同流派的不同词人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词四首》。上一堂课,我们了解了“词”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我们读出了四位词人豪情中的差异。范仲淹戍边的悲忧,苏轼出猎的轻狂,辛弃疾征战沙场的豪壮,秋瑾巾帼不让须眉的刚烈。但这些差异中其实有着一种共通的情感,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愁。本堂课,我们聚焦四位词人的“愁”,一探究竟。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词四首》(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四首词作。
2.辨析四首词作中的典故,知人论世体悟词人之心。
3.比较相同流派的不同词人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三、课堂小结
本单元的主题是“选择与坚守”,范仲淹、苏轼、辛弃疾、秋瑾都在词作中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关注,倾注了最深沉的家国情怀。因为这份选择和坚守,四位词人做了时代洪流里的中流砥柱,成为我们民族的脊梁!
学习了四首词作后,我们小结一下阅读鉴赏词作的一般方法。第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初步了解词派。第二,利用想象再现场景画面。第三,将词中的“景”和词人的“情”建立联系,品味词情。第四,知人论世,读懂典故,体悟词心。第五,锤炼语言,比较形式探究词风。希望同学们通过四首词的学习掌握阅读鉴赏词作的一般方法,更好地领略词作的魅力,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汲取精神营养。
学习活动一:知人论世悟词心
1.找出四首词中的典故,结合课前搜集的四位词人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运用以下的句式说说词人为何而愁。
句式:×××,了解了词的写作背景和词作中化用的典故,我读懂了你的愁:
2.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三个典故。
3.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写作背景。
4.示例:苏轼,了解了词的写作背景和词作中化用的典故,我读懂了你的愁:你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被排挤受打压,只能“老夫聊发少年狂”,苦苦等待冯唐的到来。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四首词作。
2.以本课中的一首词为例,简析运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3.本课的三首词作都出现了“白发”这一意象,请结合整首词作分析其不同含义。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学习活动二:比较意象探词风
1.找出词作中反复出的“酒”“白发”“泪”的意象。
2.从词作中反复出现的“酒”“白发”“泪”的意象比较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3小结:四位词人的不同创作风格。
学习活动三:语言形式探词风
1.从音韵形式、写作构思两个角度比较四首词的风格特点。
2.小结:四位词人的不同创作风格。
辨析四首词作中的典故,知人论世体悟词人之心。
教学难点:
比较相同流派的不同词人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词四首》。上一堂课,我们了解了“词”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我们读出了四位词人豪情中的差异。范仲淹戍边的悲忧,苏轼出猎的轻狂,辛弃疾征战沙场的豪壮,秋瑾巾帼不让须眉的刚烈。但这些差异中其实有着一种共通的情感,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愁。本堂课,我们聚焦四位词人的“愁”,一探究竟。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词四首》(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四首词作。
2.辨析四首词作中的典故,知人论世体悟词人之心。
3.比较相同流派的不同词人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三、课堂小结
本单元的主题是“选择与坚守”,范仲淹、苏轼、辛弃疾、秋瑾都在词作中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关注,倾注了最深沉的家国情怀。因为这份选择和坚守,四位词人做了时代洪流里的中流砥柱,成为我们民族的脊梁!
学习了四首词作后,我们小结一下阅读鉴赏词作的一般方法。第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初步了解词派。第二,利用想象再现场景画面。第三,将词中的“景”和词人的“情”建立联系,品味词情。第四,知人论世,读懂典故,体悟词心。第五,锤炼语言,比较形式探究词风。希望同学们通过四首词的学习掌握阅读鉴赏词作的一般方法,更好地领略词作的魅力,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汲取精神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