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情境下PBL模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情境下PBL模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樊钦周
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29期
樊钦周
鹿邑县高级中学校,河南周口477200
摘要:PBL是以基于问题而实施的一种教学,其对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确保教学效果与质量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在网络情境下,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需要综合教学内容及特点,需依据学生实情综合考虑。
关键词:网络情境;PBL;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pbl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研究,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352019011)。
作者简介:樊钦周(1984.12-),男,汉族,河南周口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
随着教育科技的全面深入运用,网络情境下PBL模式的运用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1]。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学科,PBL于其教学应用在无太多实际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需综合考虑。
但首先,应对PBL的作用有一个科学、全面的了解。
1PBL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作用辨析
从国内外研究及实践来看,PBL是在现代社会较为流行的教育模式,其充分汲取了建构主义的理论菁华,基于学生问题开展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重教轻学”产生的弊端。
把其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可使课堂生动、有趣,大幅缓解当前“教”“学”相互分离产生的弊端;而且,它尤其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及实践操作能力[2]。
它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此外,为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主、客观均要求教师不断地开展持续学习,结果实现了“教”“学”互促的良好状况。
基于这些作用,更有必要创新探究科学策略,推动PBL在网络情境下于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网络情境下信息技术教育PBL应用策略
在现代网络情境下PBL用于信息技术可采取以下策略:
2.1综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
从现在通用的教材来看,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较为系统,且中小学不同阶段的内容均具有一定的承递性。
具体到高中,主要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基础”等[3]。
而且,无论哪一方面的内容,均具有综合性、人文性、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等特点。
基于这些内容与特点,在网络情境下,PBL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分别制定务实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认知目标方面,应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针对基础知识制定目标,以引导其积极主动地把信息技术用于生活与学习。
能力目标应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其学会简单的操作方法,以便信息收集、简单文字处理及表格制作等;情感目标则在于引导学生发展形成自己的信息道德素养。
PBL模式下的任何问题均应基于所述内容特点及这些教学目标设置。
2.2依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均是教学的客体。
在网络情境下,PBL模式的运用应基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首先,相关教学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从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结构现状进行设计。
其次,不但要从学生的整体情绪和意志出发,而且要考虑到其差异化的特点。
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在满足整体学习需要的基础上,针对个别学生制定差异化的策略引导其通过网络在自主或与他人合作的情况下“补差”或“培优”。
2.3充分运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与条件
我国教育不平衡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支持下以及地方政府重视下,此问题有所缓解。
但因为种种原因,该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
现实表明,即使在同一地区,因为投入或学校自身程度存有差异,不同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条件存有较大差异。
虽然网络应用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使其突破了时空限制,但也不应不切合实际,制定出一些好高骛远的教学设计。
2.4以生为本采取差异化和层次化教学
在网络情境下,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单纯地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并不足够。
相反,真正地实现“以生为本”开展相关教学还需要采取差异化、层次化教学。
只有这样,网络中的有效资源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用。
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均是不断发展成长的个体,不但其与他人存有差别,而且不同时期的同一个体也会存有差别。
另一方面,在网络情境下,教学资源、方式、方法及手段面临着较多未知因素,也因此会对学生带来多元化的冲击,这将进一步导致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存在。
在此情况下,PBL模式的应用更需考虑这种客观存在,采取差异化、层次化教学。
3结语
自提出起,PBL便得到学界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而从其实践应用来看,也的确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学科需要探究科学、合理的教学之道。
在网络情境下,PBL于其的运用需要在摸索中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苗玉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
下,2016,(1):112.
[2]潘凌云.PB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36+139.
[3]于颖,于兴华.学科核心素养统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结构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9(8):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