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韦应物诗歌的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韦应物诗歌的语言艺术
论韦应物诗歌的语言艺术
韦应物是中唐著名诗人,后人对他推崇备至。

王世贞在《艺苑厄言》中称赞“韦左司平淡和雅,为元和之冠”,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慨叹“发秾纤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敬崇景仰之情无不溢于言表。

由此可见,韦应物诗歌的独特性,以及韦应物诗歌在诗歌史上的成就。

因此,韦应物在唐代诗歌史乃至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古今中外伟大的语言艺术家们,对文字的运用十分重视。

我国古代许多诗人,为写好一首诗,反复推敲,锤字炼句,使有限的字在他们笔下,花样翻新,变化无穷,创作出瑰丽多姿的艺术作品。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就是那种为了表现出美的意境而选择恰当的字眼,苦苦推敲琢磨的生动写照。

韦诗“众体皆备”,在学古的基础上学会变通,所以他的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古朴与清丽并存。

古朴在诗歌语言上表现为简洁朴实,不加雕琢。

在韦应物的各种诗体中,以古体诗最为世人所推重。

韦应物的古体诗占其作品总数的百分之六十;近体诗亦有古诗的风调;从艺术质量上看,韦应物古诗胜于律诗,大部分优秀作品集中在古诗,特别是五言古诗上,并且具有盛唐气象。

而古体诗的语言大多朴实自然,少修饰,如话家常。

如《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宴,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这首诗在韦集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历代评论家都注重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觉得这首诗的重点在“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但这首诗除了有思想性之外,它的语言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此诗的语言简洁朴实,没有任何雕琢之处。

一场春雨,树木花草都充满生机。

一声春雷,“惊蛰”季节从此开始。

简短的两句交待出春耕到了。

接下来写了春耕时农民的忙碌,“丁壮俱在野“。

农民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
精神在诗歌中得以隐约的体现。

这些劳苦对农民来说算不上什么,一场春雨就让他们非常开心,“膏泽且为喜”。

但这种幸福只是短暂的,因为粮仓里己经没有了粮食,摇役也没完没了······一切都浓缩在这朴实无华的言语之中。

清丽也是韦应物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

清丽主要指清新、秀丽,诗人很好地把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语言风格统一起来。

在韦集中存在着大量的清新淡雅,自然特秀之语,如蕙如霭。

如“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散”,其中的“青苔”、“新林”这些词语让人感觉特别清新,有一种明亮感;“野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其中“清”、“绿”无不透露出一种清新感;“果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雨过天晴,处处呈现出一派新兴的景象……清新之语比比皆是。

在自己的创作中,韦应物也有意识地追求秀丽。

“韦公亦能作秀语”,如他以“艳”来形容雪,“清诗舞艳雪,孤抱莹玄冰”、“艳雪凌空散,舞罗起徘徊”、“如伴流风萦艳雪,更逐落花飘御园”。

这样本来朴素无华的事物,经他有意识地冠以清丽、秀美的形容词,便也带上了清丽的色彩。

我们所说的平淡古朴,这平淡是指“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平淡,而不是平庸浅易,平得无力,淡得没味。

恰恰相反,他是以极质朴的语言,表现出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而清丽主要是一种清新、秀丽的语言。

由此可见,韦应物不愧是一位大家,他能把各种语言形式应用的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