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安徽黄山市屯溪一中 胡征善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可能是为了学生便于掌握知识,往往将一些问题简单化,有时甚至绝对化,因此而失却了知识的灵活多变,缺失了教学的生动趣味。

这里就几个典型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与同仁们商讨,不妥之处,敬请教正。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定要先在烧杯中溶解吗? 欲说明此问题,首先要明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烧杯溶解的目的,对于固体溶质或浓溶液,在溶解或稀释时,由于溶液的温度有显著的变化,需要恢复至室温才能注入容量瓶中,因此需要先在烧杯中溶解,但用烧杯溶解必定增加了配制步骤,且也会造成配制误差。

事实上,在用稀溶液来配制更稀的溶液时,溶液几乎没有温度变化,就不必先在烧杯中溶解了,而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

二、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熔)液中的离子会定向移动吗?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P 72在阐述原电池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移动时叙述:“在原电池的内部,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正负离子的定向运动而形成内电路。

”这里的“定向运动”值得商榷。

在电解池中,电解质溶(熔)液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熔)液中正负离子除非是在电极的“近程”有吸引外,溶(熔)液中主要是靠离子的浓差扩散而导致的。

例如:
甲烷燃料电池
(—) CH 4(Pt) | 电解质溶(熔)液 | (Pt)O 2(+)
(1)若电解质溶液是酸溶液
(—) CH 4—8e —
+
(+) 2O 2 +8e —电池反应:CH (2 4 2 32应)
(1)若电解质熔液是多孔的固体O 2—传导电荷
(—) CH 4—8e —2— ===CO 2↑ + 2H 2O
(+) 2O 2 +8e —2—
电池反应:CH 4 + 2O 2 === CO 22O (甲烷的燃烧)
(2)若电解质熔液是高温熔融的CO 32—传导电荷,正极通入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
(—) CH 4—8e —2— 2↑ + 2H 2O
(+) 2O 2 +8e — 232—
电池反应:CH 4 + 2O 2 === CO 2↑ + 2H 2O (甲烷的燃烧)
三、电解过程中,电能一定转化为化学能吗?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P80有这样的叙述:“……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说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诚然,“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但电解池(槽)不一定都是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例如电镀池电能只是转化为热能等,并没有转化为化学能,同样道理,电解精炼主要也没有转化为化学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