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上课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一:中国重工业基础差
印度 4公斤 10.9千瓦时
材料三: 随着工业建设和城市工矿区 的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 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 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 力的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 要。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 原因二: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建设 发展需要
1、背景:建国初期国民经济面临严峻形势
(1)帝国主义的长期侵略
(2)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3)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2、恢复经济的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性质的国营经济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3)接受帝国主义在华资产 (4)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 (5)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反五反运动)
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 八大路线正确,符合国情,成为建设
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
大跃进时代的口号
“在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天等于20年” “踏翻地球顶破天。”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 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二)社会主义改造(53-56)
1、过渡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53-57) 社义社会 半殖半封社会
1840
1949 1956 特点:社会主义建设 农业 和改造同时并举 2、内容: 一化三改造 手工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
3、实质:发展生产力 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材料一: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 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 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 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材料二: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 中国 美国 钢产量 2.37公斤 538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5.(2009· 江苏历史· 10)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
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 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6.(2008· 上海历史A组· 14)下图是一份地方 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
思考:你认为这样炼出的钢质 量会如何?这样炼钢你认为有 什么影响?
农 业 领 域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大跃进运动的原因分析: “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 年,不跃进行吗!”——毛泽东
毛泽东在一九五八年宣布的“三年基本超过 英国,十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 材料显示开展大跃进运动是在何种心态 下进行的?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49-56)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49—52)
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 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 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 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 下大乱。
月宫装上电话机,嫦娥悄声问织女:“听说人间大跃进,
你可有心下凡去?”织女含笑把话提:“我和牛郎早商议,我
进纱厂当女工,他去学开拖拉机。” 河水急,江水慢,还得我们说了算,叫水走,水就走,叫水 站,水就站,叫它高来不敢低,叫它发电就发电。
工 业 领 域
“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时出现 在山西省故县“小土群”的一角
材料五: 苏联在实行工业化的同时,实行了农业集体化。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了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尽 力开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1929年秋,出现在群众性的农业集 体化运动。至1932年底,6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到 1937年,有93%的农户和99%以上的播种面积实行了集体化。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三 年 经 济 困 难 ( - ) 61 59
大饥荒中的真人真事
即使在整日处于饥饿状态下仍然不能 说真话。管教干部问:“你吃饱了 吗?”回答如果是“没吃饱”,肯定 要受批判、斗争,被认定是“继续反 党反社会主义!”我的回答是“吃饱 了,还想吃。”变个法子“实话实说” 可逃过一劫。
F g 乌鲁木齐 h
材料二: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 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 很大破坏,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 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思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经济
造成怎样的影响?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①缺乏实践经验 ②理论认识不成熟 还有什么原因? ③对国情认识不足
1958年8月上旬,在河北视察时,毛泽东来到 徐水县,当听到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汇报说, 全县秋季收粮可达11亿斤时,毛泽东很高兴地 问道:你们全县31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 多粮食? 应该考虑到生产了这么多粮食怎么办 的问题。他同时提出搞人民公社的问题,向共 产主义过渡。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空山吃坐
放 开 肚 皮 吃 饱 饭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 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 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材料四: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依据K.马克思F.恩格 斯关于不能用力剥夺小农,必须通过示范和提供社会帮助把个 体农民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的生产和占有的思想, 制订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通过合作社吸收农民参加社会主 义建设的计划。1918年1月通过的《土地社会主义化》法令,提 出在农业中发展集体经济的任务。1923年1月,列宁发表了《论 合作制》一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合作社的性质,具体地规定 了改造小农经济的途径。
小结: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
论十大关系 启示一: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正确: 中共八大 发,正确分析国内 1956 主要矛盾。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启示二: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
什么是人民公社的特点? 1958年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 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 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一切财 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 行绝对平均主义和部分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 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这些实际上都是 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 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并严重挫伤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 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 0分)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1949年中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 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83%左右, 现代工业中几乎没有重工业,灾民 达4000万人,城市失业工人达400 万人。物资奇缺,物价飞涨,人民 生活痛苦不堪。
原因三:苏联模式的影响
材料六: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 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毛泽东
“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就是苏联走过的 道路,这在我们是一点疑问也没有 的。” ---刘少奇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各项重要建设的 经验将成为新中国的榜样。” ---《人民日报》
互助组
农业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小组
——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
材料一、二反映什么问题?
过急、过快、单一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 变化情况是:( )
B
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 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三 大 改 造
私 有 制
手工业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国 加工订货 家 资 资本主义 经销代销 本 工商业 主 公私合营 义
和平 赎买
公 有 制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初 步 建 立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特 点 区 域 : 产 业 : 东 重 北 工 业 和 交 通 运 输 业
4、意义:1956年底,中国历史上最深远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5、存在问题 材料一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 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有盲目求多求快, 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 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二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 人邓子恢谈话,主张1956年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 础上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 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 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 不清的清规戒律。
2.(2012· 上海单科卷· 28)档案资料显示,上
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
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
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
A.三大改造
C.文化大革命
B.中苏关系
D.“三面红旗”
3.(2011· 全国文综大纲卷· 17)图5所示为
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
兰新铁路 包头
大庆油田 大庆 包头钢铁公司 北京 大港油田 天津
东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兰州 包兰铁路 胜利油田 上海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武汉 武汉钢铁公司 贵阳 柳州
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 建设成就
黔桂铁路
必修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材料一:从1957年到1960年,重工业增长2.3倍, 而农业下降22.8%。……工业内部各部门,钢铁工业 生产挤占大量的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使其他 部门无法正常生产。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
(一)、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1956、9
1、背景 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苏共20大后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 《论十大关系》奠定基础(1956、4)
主要 矛盾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2、内容
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 的农业国
① 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深刻 1、原因: ② 人们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
2、后果
①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②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资源浪费 ③ 生态环境恶化 ④ 群众生产积极性挫伤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八字方针”1960
1、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作用: 国民经济逐步恢复1965
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4.(2010· 天津文综· 9)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 年度变化示意图。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1.(2012· 全国课标卷·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 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 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 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 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 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