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名词解释
君子,指的是道德高尚、智能优异的人。
他们不仅要具有正直的人格和高雅的志趣,还应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即是说,人应该有才有德,以一个有修养的人为标准。
《论语》中记载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比外在的言谈举止更重要,如果一个人言行举止能做到文质彬彬、内外和谐统一,那么这个人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有德有才的君子了。
但是,文质彬彬并不是说只有外表看起来温文尔雅的人才是君子,而是指一个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仅要言行端庄、举止文明、仪态得体,还要有内在的品德和才华,并且这些内在的美德和才华也能给人以美感。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简单的八个字却包含了十分丰富的道理,它既强调了才与德的关系,又强调了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塑造人才的作用,同时也包含了“文”与“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反映了我国古代儒家文化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非常全面地概括了一个人在知识和修养方面的要求。
其实,这句话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提出来了,可见孔子早已经认识到了内在美德和外在美的重要性,也注意到了“文”与“质”的协调,他的这种主张也符合当今时代对于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事实上,孔子的这句话也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中庸。
孔子所说的“文”,在这里主要是指文采,如词藻、文采等。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文”被定义为一种“美”的形式,它侧重于形式方面,讲究的是内容,所谓“文
质彬彬”,“质”是指内容,“文”是指形式,二者紧密结合才构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
正如孟子所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殀有三:仁之端也;义之端也;礼之端也。
知、仁、义、礼,一而已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使自己的内心达到极致境界的人,就可以体察到天命本性,体察到了天命本性,也就可以达到对天命本性的领悟和把握了。
正如孟子所说,有几个方面是人的天赋道德所在,他们分别是仁爱的根源、义气的根源和礼节的根源。
正因为人有着这样的天赋道德,才使他能够有着比动物更高级的精神追求,也才使得中国人有着“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