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物赋形——苏轼散文的创作原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的“ ” 客 观对 象 , 物 指 包括 自然 事 物与 社会 生 活 内 容,
“ 指作品中所反 映的事物 的情貌和形态 。 形”
规律来描写 , 自然会千姿百态 , 丰富多彩 , 动活泼。后来苏 生 轼又从观赏唐末画家孙位 的作品中得到启示 : 唐广明 中, “ 处 士孙 位始 出新 意 , 画奔湍 巨浪 , 山石曲折 , 与 随物赋形 , 尽水 之变 , 号称神逸 。 ( 画水 记》 认为 穷形 尽相就 是美。值得 ”《 ) 注意的是 , 苏轼把“ 随物赋形” 出新意 ” 同“ 直接联 系起 来 , 是
“ 万物皆有常形 , 唯水不然 , 物以为形 而 已” 《 氏易传 》 因 (苏 卷三) 。正是讲其 自然之性 , 因为水在 道家的 眼中是近 乎道 的。《 毗陵易传》 7云 :阴 阳一交而生物 , 卷 “ 其始为水 。水者
有无之际也 , 始离 于无 而入 于有 矣。老 子识 之 , 极其 言 日: ‘ 上善若水 ’ 日 : 水几 于道 ’ 又 ‘ 。圣 人之 德 , 虽可 以名言 , 而 不 囿于一物 , 若水之无声形 , 此善 之上者 , 于道矣 ……” 几 故 苏轼把 自己的文章 比作水之随物赋形 , 为这是合乎义理之 认
— —
《 经・ 诗 静女》 静女其妹 , : 俟我 于城隅。爱而不见 , 首 搔
踟蹰 【 。
从语境方面看 , 爱” 解为“ 把“ 理 隐蔽 ” 是否符 合这 位 义
句中的“ 字 , 爱” 教材 将其 解释 为“ 爱” 相 。这似乎 不符
合上下文。如果是“ 相爱而不能见面” 的话 , 么我们眼 中浮 那
【参 考 文 献 】
[] 1 郭锡 良, 古代汉语 [ . 等. M] 商务印书馆 ,0 5 20 . [] 2 白兆麟 . 简明训诂学 [ . M] 浙江教育出版社 ,9 4 18 .
之舞荇带也。离离乎其远而相属 , 缩缩乎其近 而不 隘也。其 工至于如此 , 乃今 知之。 ( 文与可 飞 白赞》 多么五 彩 而余 ”《 )
道、 自然 之 美 的 。 苏 轼 的这 种 合 自然 之 美 的 意 识 也 正 是 对 庄
丰富 、 气象万千的 ; 艺术家只要能够做到“ 随物赋形 ” 即按照 , 大 自然和社 会生活 事物 的发展 变化规律 , 把它 们的形 态 、 色 彩、 声音 、 气韵 真实 、 准确 、 生动地再现 出来 , 品就会产生 出 作 姿态各异 、 毫不雷 同 的风格。所 以艺术 家要 突破陈规 旧 习, 不拘成法 , 能 “ 要 出新 意于 法度 之 中, 寄妙 理于 豪 放之 外” ( 书吴道子 画后》 , 《 ) 才能做到“ 文理 自然 , 姿态横生 ” 。他 还
意揣 。唯其不 自为形 , 因物 以赋形 , 故千变 万化而 有必 而 是
[ 作者简介] 张大联 , , 女 湖南益 阳人 , 城市学院 中文系副教授 , 湖南 硕士 , 研究方 向: 中国古代文学。
一
6 一
锈 之锯 事
“ 、 我” 之” “ 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
( ) 童 面之 , 王 翳 日 : 此 项 王也 。 8 马 指 “ ”
可见 , 窈 窕淑 女 , 瑟 友 之” 代词 “ ” 前 的 名 词 “ 琴 , 之 之 “ ” 友 字在这句 中也 活用为 动词 , 示“ 表 亲近 ” 的意思。这 是
一
种名词活用现象 , 而不应 释作形容 词表 状语 , 亲 爱地 ” 表“
义 。按 同样的原理 , 我们 也可 以得知 : 乐之 ” 乐 ” 也应 “ 的“ ,
不见” 。可 见 , 慎 、 璞所 见 的古 本均 不 写作 “ 许 郭 爱”, 写成
《 记 ・ 羽本纪》 史 项
() 9 士兵之。
(0 友 其 士之 仁 者 。 1) (1从 左右, 1) 皆肘 之 。
—— 《 左传 ・ 定公十年》
——《 论语 ・ 灵公 》 卫 —— 《 传 ・ 左 成公 二 年 》
苏轼继承发展了庄子的美学思想 , 在早年 的《 滟灏堆赋 》
与意的关 系时, 他用捕 鱼工具筌和鱼 、 捉免工 具蹄和兔作 比, 提出得鱼忘筌、 得兔 忘蹄 、 得意忘言 的主张 卿 , 把这一哲理 思维运用 到审美中, 即产生了略形取神 的 ( 下转第 6 8页)
里写到 :天下之至信者 , “ 唯水而已 , 江河之大与海深兮 , 以 可
此情趣无 尽 , 令人 久读不 厌 , 如前后 《 赤壁 赋》 《 、 石钟 山记>
等即是。
若虚看到 了这一点 , 因此他 说 : ( “ 东坡 ) 论妙 于形似之外 , 而
— —
唐朝 辉 /郭锡 良著《 古代 汉语》中《 经》 诗 注释 商榷
会, 那究竟是什么意思 呢?细细考证 , 我们 可以释然 。 “ 爱而不见” 此句 颇多异 文。《 , 说文 ・ 部》 馒 ” 下 人 “ 字 引《 诗经》 “ 而不见 ” 《 作 馁 , 方言》 郭璞 注引 《 诗经》 “ 而 作 薹
说 : 画 以人 物 为神 , 、 、 、 为 妙 , 室 、 用 为 巧 , 水 “ 花 竹 禽 鱼 宫 器 山
为胜 , 山水 以清雄奇 富变态无 穷为难 。 ( 跋 蒲传正燕公 而 ”《
子“ 原天地之美” 看法 的心领神 会。庄子 要求人们 通过对 自
然的观察去了解美 , 寻求美 , 而不要人 为地在 自我精 神世界 中去寻找美。庄 子 在 《 北游 》 知 中指 出: 天 地 有 大美 而不 “ 言, 四时有 明法而不议 ,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 , 天地 原
语文 学刊
20 0 9年 第 1 2期
随 物 赋
苏 轼 散 文 的创 作 原 则
。张 大联
( 南城 市学 院 中文系 , 南 益 阳 4 34 ) 湖 湖 109 [ 摘 要 ] 苏轼散文中所表现 出来的“ 自然天成” 的审美取向促使作者遵循“ 随物赋形” 的创作原则。“ 随
么这样的一位女 主人公就是一个没有主见 、 顺从 的“ 乖乖女 ”
们的眼前 , 让我们 回味无穷。
的形象。因为这 是我 们几千 年来 的传 统文化 赋予我们 的定 向思维。然而, 此句中描写 的这位美丽的女子却早 早地等在
城角边。而且从下文“ 贻我彤管 ” 可以看出 , 这位女子手里还 拿着准备送给情人 的礼物 。一个 “ ” 一个“ 生动 地刻 俟 、 贻” 画了一个活泼 、 朗、 开 率真的美丽女孩。试想 一下 , 这样一个 开朗的女孩怎么会做 出“ 爱而不相见 ” 相 的举动 呢?当然不 ( 上接 第 6页) 理论。而苏轼对形神问题的阐述更 具思 辨性 , 既反对重形 他
物赋形” 就是要 艺术家尊重表现对 象的特征 和规律 , 准确 而又 自然地表现 出对 象的形态和特征 。它以艺术形 象的
刻 画 应合 乎 自然 为 最 高标 准 , 因而 随 物 赋 形 必 然要 求 创 作 以传 神 为主 而形 神 兼 备 。
[ 关键 词 ] 苏轼散文; 创作原则; 随物赋形 中图分类号 : 0 . I 62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2—8 1 (09 1 00 O 17 60 20 )2— 06一 1
巧 、 清 雄 奇 富 、 态无 穷 的 风格 特 色 。 或 变 苏轼“ 随物 赋 形 ” 的创 作 主 张是 以 艺 术 形 象 的 刻 画 应 合
乎 自然为最高标准。因此 , 随物赋形必然要求创作 以传 袢为 主而形神兼备。在中国美学史上 , 形神关系 是一个古 老的命
题 。从 先 秦 的 形 神 之 辩 , 魏 晋 间 的 人 物 品 评 , 到 画 论 中 到 再
“ 者实为借 字。陈奂 《 疏》: 爱” 传 今诗 作 “ ” , 爱 者 古文 假借
字 ,爱而 ” , “ 者 隐蔽不 见 之谓 。“ ” “ ” “ 爱 通 馒 或 蔓” 说 。《 文》 馁 ” 仿佛 也 。“ ” 隐 也。“ 中“ , 菱 , 馒” “ 或 菱” 有 隐蔽 都 义 。故爱与“ ” “ 馒 、 夔” 皆通。爱 , 母 , 部。“ ” “ ” 影 物 馒 、菱 , 影母 , 物部。影母双声 , 物部叠韵 , 属于双声叠韵通假 。 “ 通“ 或“ ” 在其他文献中也出现过 。 爱” 馒” 蔓 , (2 故天不爱其道 , 1) 地不爱其 宝, 不爱其情 。《 人 经义述
的传神之说 , 乎是 一 以贯 之的崇 尚“ 几 传神 ” 。其 实略形 摄
神 、 言 取 意 的哲 学 渊源 , 要 来 自道 家 。《 舍 主 庄子 ・ 道 》 : 天 云
“ 世之所贵道者 书 也 , 书不 过语 , 有贵 也。语之 所 贵者 意 语
也 , 有 所 随 。 意 之 所 随 者 , 可 以 言传 也 。 _ 在 谈 到 言 意 不 ”l
然之理 。 首次提出 了“ ” 因物以赋形 ” 。他认 为大 自然与社会 生活尽管气象万千 、 无比丰富, 但却有它们 的“ 必然之理 ” 意 ,
即事 物 之 理 是 本 身 固有 的 , 以如 果 我 们 按 其 各 自的 面 目 和 所
苏轼在“ 文理 自然” 审美取 向下 , 出 了“ 的 提 随物 赋形 ” 的创作原则。所谓 “ 随物赋形 ” 就是要 艺术家尊重 表现对 象 的特征和规律 , 准确 而又 自然地表 现出对象 的形态 和特征 。
缤纷的艺术境界 , 它真 实 、 自然 、 毫无 雕琢。而东坡 文章也因
不重神 , 也反对遗形取 神 , 主张 以神 为主而形 神兼备 , 《 其 论
书》 “ 日: 书必有神、 、 、 血 , 气 骨 肉、 五者阚一 , 不为成书也。 其 ” 中神 、 、 气 骨是指 书法 的神 , 血则 是形 , 肉、 形与 神 的互 相联 结、 互相渗透 , 能使作 品在对立 统一 中获得整体 美感 。王 方
地之 美, 析万物 之理 ” 1 。这就 要求 人们 深刻 、 确地 去 J 蝴 准 观察 、 挖掘“ 天地之美” 把握万物的规律 , , 按照美的本来 面 目 去展 现美 。其父 苏洵也 曾 以水 论文 , 为“ 认 风水 相遭 ” 成 必
“ 下 之 至文 ” 2 这 对 苏 轼 及 其 创 作 的 影 响 非 同小 可 。 天 _ ,
现 的 场 景 是 : 母 把 女 儿 关 在 家 里 , 止 她 与 情 人 见 面 。那 父 阻
女孩活泼 、 朗、 开 率真的形象 , 而使得上下文一致?试 想一 从 下当时的场景 , 我们就 可以肯定地 回答 “ 当然 符合 ” 而且 它 ,
极富于诗情画意地把女 孩活泼 、 朗、 皮的形态 活现在 我 开 俏
由形 容 词 活 用 为使 动 词 , 示 “ … …快 乐 ” 意思 。 表 使 的
三、 释义不 够注意联 系语境
闻》 十五 : 卷 不爱谓不隐藏也 。
—— 《 礼记 ・ 礼运》 《 诗经 ・ 蒸民 》
(3 爱 莫助 之 。毛 传 曰 : , 1) 爱 隐也 。 字或 作 “ 。 菱”
之 美 而 达 万 物之 理 , 故 至人 无 为 , 圣 不 作 , 于 天 地 之 渭 是 大 观 也 。 庄 子认 为 , 为 美 蕴藏 在 自然 中 , 们 就 应 该 “ 天 ”l 因 人 判
山水》 随着表 现对 象 的不 同, 品 自然 呈现 或神 、 妙 、 ) 作 或 或
因 为作 为 艺 术 家表 现 对 象 的 大 自然 和 社 会 生 活 现 象 是 无 比
他在《自评文》 中评价 自己的散文创作 时说 : 吾文 如万 “
斛 泉 源 , 择 地 皆可 出 , 平 地 滔 滔 汩 汩 , 一 日千 里 无 难 。 不 在 虽
及其 与山石 曲折 , 随物赋形 , 而不 可知也 。所可知 者 , 常行于 所当行 , 常止 于不 可不止 , 是而 已矣。 如 ”以水 喻文 , 因为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