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优秀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课文属于童话故事,拟人化的手法来表现一粒种子的一生的付出和努力不懈。

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引作用。

因为本课为自读课文,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中更偏重于启发和自悟。

学情分析
三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指导学习朗读中去理解感悟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识字仍然也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和理解词语的意思很重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了解认识一些词语理解一些词语,更符合这个年段的特点。

课堂中问题的教学。

对于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思考题、讨论题,注重方法的提示和自学的引导。

力求做到理解内容和品词品句、学习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难点】
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准备
PPT 小练习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对了,《那一定会很好》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

接下来老师想让大家来填个空,如果让你来填,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你会怎么填?
(要是每天都放假,那一定是很好。

如果每天都能放松,那一定是很好)
看样子,每个同学都有很多想说的,那现在小声地和同桌说一说吧。

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梦醒,老师希望你们有一天能梦想成真,课文中有一粒种子也有自己的梦想,接下来这篇课文就是要了解种子一生的历程。

二、初读,正音
打开语文书,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把课文读通顺。

1.自由读课文
2.小老师带读
邓老师想请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些生字
(教师评价:声音很响亮很自信)
理解吱吱嘎嘎(学生解释东西转动中很卡,不顺畅)陈旧呢(学生解释已经腐烂了,老旧)
三、默读课文,理解课文
接下来,老师要提出新问题,课文中出现了几次“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学习方法提示:先默读,然后用横线画出句子。


把握主要内容
大家都找出来了,那么种子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呢?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四、深度理解课文
同学们带着老师给的新问题,积极思考,寻找答案。

种子的愿望是什么?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心里是怎样想的,这个过程它经历了什么?)
(种子想变成大树)
指导学朗读。

体会过得紧紧的(结合生活说一说)邓老师想起了刺猬,当他们害怕的时候,把自己裹得紧紧的。

在愿望实现的过程中,它经历了什么,它是一下长成大树的吗?不是的,它是有时间的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读得很好,而且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接下来还有几次,老师希望同学们根据研学案来讨论学习。

五研学问题讨论(结合之前的学习方法)
教师提醒:同学们要注意讨论的时间。

看看哪个组的效率是最高的?
问题一: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小组交流讨论。

(学习方法提示: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汇报展示。


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
我们讨论的部分是变成的历程
为什么想变成呢?因为它,所以它觉得
那一定会很好。

的愿望实现了,我从它的中,感觉到它的心情。

小组回报
从大树到手推车
(老师肯定同学利用课文里的文字来准确表达)
从手推车到椅子
(它的梦想是想帮助别人)
从椅子到地板
……
每个过程都是在帮助别人,每个愿望实现,它都觉得很高兴,让我们觉得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助人为乐,敢于奉献的人
问题二:默读课文,比较《去年的树》和《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情节差不多题材人和树树和鸟
不同点:人物不一样一篇伤感一篇快乐对话为主恶心里过程为主
(眼睛累了,我们先坐直,看着大屏幕,老师送一个小礼)
六、研学拓展诗歌欣赏
作业设计
阅读链接《小鸟和森林》
假如我是大树,我想变成......
板书设计
9 那一定会更好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附件
小学语文第五册《那一定会很好》
班级:组名:姓名:
【研学导航】
流火,女,生于1983年,湖南衡阳人。

曾当过若干年小学教师,现在是自由撰稿人。

坚信心灵的力量,认为童话是对世界善意的幻想和记录。

2003年开始在网络上写童话,此后相继在各儿童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数十万字。

(一).研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二).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三).研学课时:第1课时
【研学过程】
(一)、研学铺垫: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读准字音
2.把握主要内容等
(二)、研学问题
2、激励评价
◆研学问题1:默读课文,把含有“会很好”这个词语的句子画下来。

(学习方法提示:先默读,然后用横线画出句子。


学习要求: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展示学习
◆研学问题2: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小组交流讨论。

(学习方法提示: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汇报展示。


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
我们讨论的部分是变成的历程
为什么想变成呢?因为它,所以它觉得
那一定会很好。

的愿望实现了,我从它的中,感觉到它的心情。

◆研学问题3:默读课文,比较《去年的树》和《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三)、研学拓展
诗歌欣赏
【总结评价】
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还想知道。

2、激励评价
倾听回应合作展示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总评
9*那一定会很好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了一粒种子成为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出现了4次,突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弥漫的淡淡哀伤相比,本文的情感基调平和、乐观,充满希望。

学生之前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对童话有很浓厚的兴趣。

本文篇幅较短,而且配有精美的插图,学生运用前一课的学习方法,应该很快就能感受到这篇课文中的童话形象,领悟到童话寓意。

以对比教学导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文前的提示,找出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讨论一粒种子变成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从而感悟童话形象。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过程与方法】
1.以默读为主,通晓课文内容,感悟童话中的形象。

2.圈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种子蓬勃向上、勇于前行、甘于奉献、追寻梦想的品质。

重点
会认8个生字。

难点
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感悟童话形象。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预习课文。

1课时
一、解题交流,初识“很好”
1.教师板书“会很好”,什么叫“会很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体验说一说。

2.教师补充题目“一定会很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一定会很好”说一句话。

3.过渡:文中是怎样描写“一定会很好的”?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齐读)
二、默读课文,认识生字
1.默读课文,圈出下列生字。

缩努茎锯斧推吱拆
2.同桌互认生字。

3.全班交流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把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

教师纠正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交流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

(1)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3)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4)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4.说一说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四、品读“那一定会很好”,交流体会
师:刚才我们找出了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1.品读第1个句子。

教师朗读,学生想象种子此时的状态。

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读出种子的难受和对向上生长的渴望。

2.品读剩余的几个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是谁说的?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种子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1)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这句话是树说的。

种子钻出地面,努力地生长成了一棵大树。

此时的树渴望像人和动物那样在山路上走来走去。

)
(2)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这句话是手推车说的。

由种子长成的大树被农夫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此时手推车变老了,它希望能休息一会儿。

)
(3)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这句话是椅子说的。

手推车被拆了,拆下来的旧木料被做成了把椅子。

椅子希望自己能躺下。

)
3.师:同学们,一粒种子变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4.学生讨论交流。

5.教师小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梦想,有行动,这不就是我们该有的生活状态吗?
五、总结全文
教师小结:一粒种子是那么渺小,它努力使自己变成一棵大树,它为了服务别人,牺牲
自己。

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像大树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方便,带来欢乐。

最后,老师把一段名言送给大家。

(出示课件)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
愉快。

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

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这个童话讲给家人听一听,再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教学本课时,我紧紧抓住“那一定会很好”这个短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种子的生命历程,感受种子的变化,想象种子的心理活动,进而感悟每次“那一定会很好”的不同含义。

课堂中我将本篇课文与前一篇课文《去年的树》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交流同样一件事物,却有不同的故事结局、不同的寓意。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3.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难点】
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9 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9* 那一定会很好
语文要素
阅读:
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目标
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

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感受它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里提出的问题。

2.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卡》。

教学过程
一、借助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屏幕出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引导学生默读“阅读提示”,梳理问题,明确学习任务。

二、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大意
1.自由朗读。

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

下列生字词语会读吗?
第一组——缩成一团 努力生长 舒展身子 拆椅子
第二组——呼呼 哗哗哗 吱吱嘎嘎
第三组——手推车 旧木料 细细的茎
(提醒读准平舌音“缩”,后鼻音“茎”,翘舌音“吱、拆”;启发学生借助动作演示理解词语“缩成一团、舒展身子”;联系生活说说“哗哗哗、呼呼、吱吱嘎嘎”这样的声音。

)
3.了解课文大意。

(1)
默读课文,思考: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经过了一段怎
样的历程?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学习卡”来梳理课文大意。

学习卡1:一粒种子→()→()→()→()阳台上的木地板。

学习卡2:
(2)借助“学习卡”,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自己讲述“历程”——同桌互相讲“历程”——汇报学习成果
4.梳理小结。

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了一棵大树,被农夫砍倒后又被农夫做成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农夫的儿子长大了又把椅子做成了阳台上的木地板的故事。

三、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丰富想象
1.提出问题。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充满了想象力,语言生动有趣,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特别有趣呢?
2.默读批注。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写上批注。

3.互动交流。

预设1: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

“这真难受。

”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预设2: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

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台下。

(1)聚焦词语。

哪些词语写得很好?为什么?(把“种子”当成人来写,写它的动作、想法,感觉特别生动有趣)
(2)想象“难受”劲。

种子被泥土“紧紧包裹”身体“缩成一团”是怎样一种感受?
(3)想象“努力生长”。

种子又会怎么“努力生长”呢?
(4)想象“站”的美好。

当它经过自己的努力站在阳光下时,会发生哪些美好的事呢?
当它站起来时,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梳理小结。

丰富的想象,是这个童话故事的特点,我们继续交流,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农夫把树砍倒了。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想象很丰富的地方,尊重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梳理小结,作者在编写童话时,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能够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四、抓住“反复”这个特点,展开丰富想象
1.发现表达特点。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引导学生发现“那一定会很好”一共出现了四次,故事情节有反复的特点)
2.想象并续编故事。

每一次它在心里许下愿望时,心里都会想“那一定会很好”。

同学们,如果让你继续往下编故事,你会怎么编呢?
屏幕出示:
木地板一躺就是很多年,身体都发霉了。

木地板想:“________,那一定会很好。


木地板一边想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享交流故事。

(1)同桌互相交流创编的故事。

(2)师生交流,再次感受童话具有丰富想象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无论是种子钻出泥土,成长为一棵大树,还是大树被砍倒后被人们做成手推车,做成椅子,铺成木地板,“很好”二字一直贯穿其中。

要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这种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快乐的心态很重要。

因此,教学中抓住含有“舒服”的词语的句子反复读、感悟、体会,效果还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