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图成 航空报国,矢志不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图成航空报国,矢志不渝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13期
虽然因为年龄原因,王图成已慢慢淡出科研一线,然而心之所系,从未改变
文本刊记者华南
80年前,他是一个清瘦的16岁少年,在抗日战争的硝烟炮火中,从安徽合肥家乡一路向
内地逃难,沿途不断目睹日军飞机轰炸后的惨象,由此立下“航空报国”的誓言。

65年前,他已过而立之年,伴着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希冀来到株洲,成为331厂一名冶金师,为研制我国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而努力探索。

35年前,他作为高级工程师,为中国引进、改进航空发动机四处奔走,呕心沥血。

他是王图成,原331厂副总工程师兼总冶金师。

在位于株洲331厂普通家属楼的家中,9 6岁的王图成至今目光关切仍是国家航空工业发展,“中国必须有自己强大的空中力量。

”抚今
追昔,语至情深处,依然慷慨激越、热泪盈眶,令听者动容。

扎根株洲,投身发动机研发王图成是安徽合肥人,1937年从武汉大学冶金专业毕业。

“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我被派往属于同盟国的英国,在英格兰中部一个航空发动机厂学习技术。


厂里,我跟当地工人干同样的活。

同去的10多个人,都在那里包教包会。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就在日本人宣布投降后几天,我回到了祖国。

在英国学习了两年零七个月。

到英国学习,
确实收获比较大。

世界上喷气式发动机是他们搞出来的,我在那里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学习表
面处理,他们的设备比不上我们的工厂,但是技术水平比较高。

后来我就学习了一整套理化测试。

后9个月我在工厂里搞故障分析。


解放后,王图成被派往株洲331厂。

“当时工厂设备老化,要用手工拉风车,还有手工式
的打铁。

即便是这样的条件,也要干。

制作飞机零件,必须一点瑕疵都没有。

首先是选择优质
材料,当时是几家特种钢厂生产出来的,必须一个个进行全套检查,之后再进行铸造。

还要进
行热处理、表面处理,使零件不会生锈,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最开始,前苏联的帮助很重要。

到1957年至1958年,331厂终于可以独立进行生产。


然有前苏联提供的图纸,但如何设计,怎样培养设计人才,前苏联没有提供方案。

“直到后来,才由吴大观等专家设计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但到现在我国整个航空工业发动机的短板
仍旧是设计。

只要有图纸有样机我们都能生产出来,我们自行设计的发动机还是不稳定。


从1963年开始,王图成担任厂里的总冶金师,后来兼任副总工程师。

因为前苏联专家撤离,在一段时间内,厂里的生产很困难。

毛主席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到西方想办法搞点技术。

发动机还是要搞研发,去英国买了一家即将倒闭的发动机厂,他们设备要卖,因此中方就花了
很大价钱,大约100万英镑把厂子买了下来。

当时王图成作为专家组成员也去了英国,在那里
用9个月时间了解了他们的设备设施,但是一些关键环节还是不行。

“那次通过英国政府,我
们购回了6架民用‘子爵’号飞机。

1965年,由于生产仪器的设备要到国外去买,但是美国对
我们禁运,苏联也不卖,我先是到了荷兰,后来是意大利,但那里的设备达不到要求,只好转
向西德。

终于买了用于飞机、航天、航海用的定位陀螺,一分钟10万转,上面的齿轮非常精密,否则不能准确定位方向。

最后我们在西德进口了一套设备。


1966年,国家要派几个人到英国参加一个国际航空会议——英国航空学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还有国际航空协会第四届年会,中国当时不是会员国,但是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努力下,
可以作为观察员国参加。

“文革”期间,国家科委派人,王图成作为组长到英国参加了这个会,看了航空博览会。

心之所系,此生不改
1978年,在百废待兴中,王图成又一次投入到新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中。

“发动机关键有
三个部件,涡轮部级、燃烧部级、压气机。

涡轮发动机在冶金部配合下制造出来,焊接质量却
不过关。

冶金部提出到国外引进,起初大家想要引进一种美国直升机,那是在哈尔滨122厂,
美国最早的民用直升机,飞机在美国生产,发动机则是加拿大制造,我们派两批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去美国,一个小组到加拿大,我们从荷兰到加拿大考察,考察完了之后坐飞机归国,
到北京跟美国谈判。


在王图成的记忆中,跟美国的谈判很艰苦,其他条件都谈差不多了,最后就是关于发动机,谈起来问题很多,一组人认为美国的更好,而王图成他们这一小组,则觉得当时法国生产的更
先进。

几经争论,1980年专家组赴法国考察,“法国的发动机比美国卖给我们的先进多了,看
完后,我们觉得法国的好,跟我们的型号匹配,而且报价都比美国低得多,每一项都低。

后来
经过激烈的辩论,还是选用了法国的产品,这就是后来直-9飞机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改进后作为武装直升机的发动机,现在的许多技术,包括仍在生产的涡轴式发
动机,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97年香港回归时用的就是这种武装直升机。

虽然因为年龄原因,王图成已慢慢淡出科研一线,然而心之所系,从未改变。

少年时身处
抗战时期,他亲身经历的一幕幕惨剧,让他一生只愿做航空。

“我对搞航空有非常大的兴趣。

我上中学时,学校组织我们到淮南煤矿参观,我到那里一看,这么大的煤矿非常了不起,我将
来要到煤矿工作。

后来一到抗战,日本人派飞机轰炸,我是合肥人,我的家和学校都被炸了。

学校遭轰炸解散后,我从家里出来往后方逃。

刚出合肥就遇到飞机扫射,我就躲在了城墙上,
看到飞机炸火车站,炸得好惨。

这让我终身难忘。

高中三年级时,一路从大别山走到武汉,从
武汉高中毕业,当时正好武汉保卫战,日本飞机也是每天来炸,一次走在公路上遇到空袭警报
和紧急警报,我在警察的指挥下就地卧倒,躲在公路边的水沟里,眼看着飞机越来越近,一个
炸弹丢在路面上,幸亏当时有树叶和土盖在上面,我当时还想,这回完了,结果飞机走了之后,我站起来,发现自己没有事。


国难当头,王图成立志航空报国。

此后80年,从未改变:“我当时就想,中国没有航空工业不行。

正巧毕业后,我找工作找到航空工厂,就这么一路干下来了。

中国被炸得太惨了,中
国必须有自己强大的空中力量,否则,太惨了。

从此我立誓:此生再也不想搞别的!”
责任编辑李菡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