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有效作业的提升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有效作业的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0-07-17T14:15:27.477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作者:谢武辉
[导读]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高中生数学有效性,就要通过有效性作业来辅助实现。

通过有效作业的设置、解答,不仅可以加深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为拓展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数学理念打下基础。

本文对有效作业的具体体现进行分析,并且阐述了三点有效作业提升策略。

谢武辉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四中学 525200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高中生数学有效性,就要通过有效性作业来辅助实现。

通过有效作业的设置、解答,不仅可以加深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为拓展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数学理念打下基础。

本文对有效作业的具体体现进行分析,并且阐述了三点有效作业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作业;提升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30-01
一、高中数学有效作业的具体体现
(一)有价值
在设置作业时,如果作业对高中生学习有帮助、对知识掌握有作用,那么这样的作业就是有价值的作业;如果作业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那么这样的作业就是有价值的作业。

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进行综合设计,作业内容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业难易程度可以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作业的数量可以恰到好处,那么这就是有价值且有作用的作业。

(二)有效果
在有价值的作业基础上,才能体现出作业的有效果。

在具体的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作业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充分运用作业来提升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效率。

首先,从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技能方面来看,通过有质量的作业布置,可以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找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就是短期效果。

然后,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和效率,来判断作业的长期效果,要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侧重数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探讨活动,通过作业的有效完成,使高中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提升,践行作业效果。

(三)有效率
在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注重提升作业的效率,通过作业效率的提升,使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数学思维得到锻练、数学素养提升。

在作业布置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让学生投入较少的精力、较短的时间,来完成作业,提高作业的效率。

因此,如何进行作业的时间规划,成为了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水平来合理规划和利用作业时间,促使高中生的作业时间、作业过程、作业水平得到全面优化。

二、高中数学有效作业的提升策略
(一)激发学习意向,调动学习动力
在进行高中生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注重激发高中生的学习意向,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促使高中生可以简单、高效的完成数学作业,提升数学综合水平。

意向就是意图,教师准备把握和激发高中生的学习意图,找到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建立作业意识,使其作业意识清晰、明确,带有目标性和方向性。

在高中生具备了学习意向后,就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动力,只有高中生从主观上产生学习动力,才会使其可以投入到作业中去,在主观意愿的驱使下完成作业,探究数学的奥秘、找到解题思路和解题办法,提升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完成数学作业时,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使数学水平得到提升,数学能力得到锻炼。

(二)引导体验学习内容,培养学习信心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授数学基础知识、让高中生明确学习内容、以及如何理解这些知识、怎样运用这些知识。

高中生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的时候,要注重应用方法和技巧的学习。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作业的形式,巩固和夯实基础知识的学习。

要从作业中,将学的过程变成用的过程,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且通过有效作业来反映出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具体情况。

在作业的帮助下,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教师教授的知识,熟悉所学习的内容,并且找到学习的方法和运用的技巧,高中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亲自体验,有效进行解题、练习、思考等等反复的过程,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在体验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创设学习体验、布置有效作业来促进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上册的“集合与函数概念”这一知识点时,在课堂知识点讲述结束后,教师跟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设置有效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1小于13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等等这些作业,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集合的定义,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解题。

(三)关注完成作业过程,准确反馈学习信息
在进行有效作业布置时,教师既要关注作业完成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

通过了解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才能更准确的将有效作业的完成目标告诉给学生,同时也能清晰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信息,更好的践行有效作业的价值。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高中生由于学习情况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所投入完成作业的时间和精力都有所不同,会出现同样的作业结果,却有不同作业过程的情况发生,不同的作业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补充,教师要抓住这一定特征,有效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互动,鼓励学生进行有效作业的沟通、交流,通过交流心得体会,取长补短,帮助高中生节省探究学习时间、有效总结作业经验、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观察和总结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并且将找到问题和优点准确地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及时改变解题思维、调整解题步骤,从而更好的完成作业,落实作业的有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布置高中生的数学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充分发生有效作业的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通过有效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数学作业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卫勤.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二倍角的三角函数(第二课时)教学简录与思考[J].数学之友.2018(06)
[2]谭瑞军.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以高中解析几何的教学困境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18(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