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学课件:疲劳与安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体力为主的劳动,事故危险性小。立位 工作比坐位工作更安全,因为坐位技术 性作业者更易因困倦而入睡,因为在极 度疲劳和困倦时,往往无法自我控制。
二、疲劳心理作用
疲劳常造,视力听力减退等。
三、反应和动作迟钝引起的事故
疲劳感越强,人 的反应速度越慢, 手脚动作越迟缓。
《安全人机工程》
主要内容
• 睡眠休息不足、困倦引起事故 • 疲劳心理作用 • 反应和动作迟钝引起的事故 • 重体力劳动的省能心 • 疲劳与机械化程度 • 环境因素加倍疲劳效应
一、睡眠休息不足、困倦引起事故
• 这类事故多见于夜班或长时间作业未得 休息的情况,多为技术性作业事故。如 图所示一名司机在自己酿成的交通事故 现场旁酣睡。
• 半机械化作业事故率最高,其中包含许多人机学问题。
• 半机械化作业时,人必须围绕机械进行辅助作业,由于人比机械力量小, 动作慢,所以往往用力较大造成疲劳,再加上人机界面上存在问题就会导 致事故发生。例如:鞍山市(包括鞍钢)1984~1987年4年间的死亡事故 中,70%属于半机械化作业。具体事故多在人机配合上,作业人员奋力强 作,力所不及情况下发生事故。
六、环境因素加倍疲劳效应
环境因素有加倍疲劳效应。 例如,各工业部门在高温季节(七八 月份)事故发生率较高;室外作业则 在寒冷季节事故率增大。 右图为某大钢铁企业30年来事故率随 气温和月份变化的统计图。
《安全人机工程》
• 一方面是因为疲劳,没有 正确选择休息地点。
• 另一方面是因为疲劳后感 官敏感度下降,不能及时 觉察塌落预兆。
四、重体力劳动的省能心
重体力劳动常给作业人员造成一种特殊 的心理状态—省能心理,反映在作业动 作上,常因简化而违反操作规程。
五、疲劳与机械化程度
历史地分析事故发生率,可以发现: • 手工劳动时期事故率低,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作业事故率也较低。
二、疲劳心理作用
疲劳常造,视力听力减退等。
三、反应和动作迟钝引起的事故
疲劳感越强,人 的反应速度越慢, 手脚动作越迟缓。
《安全人机工程》
主要内容
• 睡眠休息不足、困倦引起事故 • 疲劳心理作用 • 反应和动作迟钝引起的事故 • 重体力劳动的省能心 • 疲劳与机械化程度 • 环境因素加倍疲劳效应
一、睡眠休息不足、困倦引起事故
• 这类事故多见于夜班或长时间作业未得 休息的情况,多为技术性作业事故。如 图所示一名司机在自己酿成的交通事故 现场旁酣睡。
• 半机械化作业事故率最高,其中包含许多人机学问题。
• 半机械化作业时,人必须围绕机械进行辅助作业,由于人比机械力量小, 动作慢,所以往往用力较大造成疲劳,再加上人机界面上存在问题就会导 致事故发生。例如:鞍山市(包括鞍钢)1984~1987年4年间的死亡事故 中,70%属于半机械化作业。具体事故多在人机配合上,作业人员奋力强 作,力所不及情况下发生事故。
六、环境因素加倍疲劳效应
环境因素有加倍疲劳效应。 例如,各工业部门在高温季节(七八 月份)事故发生率较高;室外作业则 在寒冷季节事故率增大。 右图为某大钢铁企业30年来事故率随 气温和月份变化的统计图。
《安全人机工程》
• 一方面是因为疲劳,没有 正确选择休息地点。
• 另一方面是因为疲劳后感 官敏感度下降,不能及时 觉察塌落预兆。
四、重体力劳动的省能心
重体力劳动常给作业人员造成一种特殊 的心理状态—省能心理,反映在作业动 作上,常因简化而违反操作规程。
五、疲劳与机械化程度
历史地分析事故发生率,可以发现: • 手工劳动时期事故率低,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作业事故率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