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500年来大地震统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500年来大地震统计
云南500年来大地震统计
彩云之南,地震频繁
长治久安,防患未然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繁、地震灾害重大的国家,而云南省由于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及欧亚地震带的结合部位,又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无论是历史上或是近、现代,都是发生破坏性地震较多、地震灾害特别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云南省面积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
总人口4596万(2010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
下辖8个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由于元朝之前,云南长期属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所以
各种县志方志记载资料非常少,元朝多次经过云南向缅甸用兵,加上蒙古政权在云南在的统治时间仅仅上百年,所以相关的地震资料也严重缺乏。
明朝开国之后,大量内陆人口迁移到云南省,各县的县志等资料逐步完善,因此,本文只罗列了500年以来,云南发生的有记载的著名的地震。
云南地震活动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强度大,频率高,同一地域密集小震集中分布;
二,强震大多沿活动性断裂分布,总体表现为北强南弱;
三,大部分属浅源地震,即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
其中大部分在10~30公里之间。
云南主要有三大地震带,分别是“滇东地震带”、“金沙江—元
江地震带”、“怒江—澜沧江地震带”,500年来云南发生有记载的7级以上的地震21次,6级至7级的地震数百次。
其中8级以上的地震1次。
云南的地震带基本跟云南的地形重合,从高黎贡山开始,经过横断山、怒山、云岭,先后发育三江并流,这是云南的第一阶梯。
然后在云南中部,地形严重扭曲,板块挤压折叠出现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一系列断裂构造的湖泊地形,也存在大量人口集中的平坝地形,这是云南第二阶梯。
最后自大理开始,哀牢山、无量山、邦马山等从东到西呈扇形分布,类似一个张开的鸡爪子,鸡爪子东面南面就成立云南第三阶梯。
以下资料是本人编辑过的,原文请有疑惑的人自己核实,谢谢大家!
滇东地震带,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上,分布在云南东部地区,呈南北走向。
根据估算为7级以上
(明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己丑)云南宜良(24.9°N,103.1°E)M≥7(震中烈度≥Ⅸ)“冬地震,有声如雷,从西南方起,自子时至亥时连震二十余次。
衙门、城铺、寺庙、民房摇倒几尽,打死压伤男女无数。
嗣后或一日一震,旬日一震、半月一震、一月一震,经四年方
止。
”(康熙《宜良县志》卷2)“弘治十二年冬,宜良县地震,自西南来如雷,民居尽圮。
压死以万计,旬月常震,越四年始宁。
”(隆庆六年修万历四年刊本《云南通志》卷17)
2、1588年8月9日云南建水曲溪地震
根据估算为7级以上
(明万历十六年闰六月十八日)云南建水曲溪(24.0°N,102.8°E)M≥7(震中烈度≥Ⅸ)“闰六月十八日,临安通海、曲江同日地震,有声如雷,山木摧裂,河水噎流,通海倾城垣,仆公署、民居,压者甚众,曲江尤甚。
”(天启五年抄本《滇志》卷31)
3、1733年8月2日云南东川紫牛坡地震
根据估算为7.5级
(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云南东川紫牛坡(26.3°N,103.1°E)M73/4(震中烈度Ⅹ)“小江一区,居治之西隅,南通碧谷坝,西南通汤丹厂,尤称甚焉。
山谷纷扬,土石翻飞,崖岸崩堕,陵阜分错,而沿山道途,多阻绝不通。
最可悯者,禾苗沃若,畦塍纵横破裂,渐就枯槁耳。
阿旺小营土阜居人数家,地震推其房址于前一里许,房舍瓜蔬果木竹篱,无纤毫参差。
宛如未动。
木树郎两岸山颓断流,沙石汇阻三日,水溢溃决田亩,冲蚀禾稼,而沟洫寸裂,无复旧形。
而碧谷、阿旺、小江皆倚山为居,山崩石裂,故致毙者四十余人,视他处独惨。
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宽者四五尺,田苗陷于内,狭者尺许,测之以长竿,竟莫知深浅,相延几二百里,至寻甸之柳树河止,田中裂纹,直横不一,断续不绝,汤丹厂,入山采矿之曹硐,深入数里。
一有动摇,碛叠沙挤难保其不死亡也。
厂数百硐,硐千百砂丁,一硐有七十三尖。
尖者各商取矿之路经由,每尖至少不下十四、五人,即一硐中,而幸出者盖少矣。
”(清雍正《东川府志》卷2)
根据估算7.0级
(清嘉庆四年七月二十七日)云南石屏(23.8°N,102.4°E)M7(震中烈度Ⅸ)“七月二十七日子时初刻地震起,至子正止,又自丑刻至寅刻,连震数次,申刻又大震一次。
所有城垣、庙宇、官署、民房、监狱、仓廒,多有塌倒,人口亦多伤毙。
”(云南总督富纲奏摺嘉庆四年八月初五日)
(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云南嵩明杨林一带(25.0°N,103.0°E)M8(震中烈度≥Ⅹ)“已刻,昆明等十余县同时地大震,坍塌瓦草房八万三四千间,压毙男妇六千七百余口。
午未二时又震,至夜又震数次。
八月、九月或三四日或五六日又震十余次。
富民等数十州县提举同时亦震,间有损伤房屋人口,……嵩明房屋倾圮,人民压毙,地面裂而复合,黑泉涌出,杨林尤甚。
宜良损伤房屋人口。
”(《云南通志》卷22 民国三十八年刊本)
(清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云南石屏(23.7°N,102.5°E)M7(震中烈度Ⅸ+)“冬十一月初二日,石屏地大震,声如雷鸣,自远而2近。
城垣崩颓,房屋倾圮过半,压死老幼男妇二千余人。
”
(光绪《云南通志》卷4)
7.0级
民国2年(1913)12月21日23时37分38秒,在云南省峨山县
(北纬24.2°、东经102.5°)发生7级地震。
使峨山、通海、玉溪、江川、
新平、个旧、建水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遭到严重损失。
7.7级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北纬24.0度,东经102.7度)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
此次地震,震中烈度为10度强,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
为中国1949年以来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
震前,豕突犬吠,雀啼鱼惊,墙缝喷水,骡马伤人。
当时全国地震工作会议正紧锣密鼓筹备,强震猝然而至。
地震发生时,极震区内,村寨房屋尽毁,地面或裂或陷。
中国总理周恩来于除夕之夜召见青年地震预报工作者,号召“地震预报问题你们要好好攻关”。
另有7级以下6级以上地震数十次,不列出。
(二)
怒江—澜沧江地震带
特大地震统计
(6次)
怒江澜沧江地震带位于云南西部,是我国著名的强地质应力地区。
可以说还是该地区的地壳每年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高黎贡山、怒山南北分布,中间形成了长达上千公里、深数千米的大峡谷,如澜沧江峡谷、怒江峡谷等。
这种高山峡谷地形,就证明了该地区密集分布着大量的巨型断裂带。
沿着断裂带分布的就是著名的怒江澜沧江地震带。
下图蓝色圈圈中的就是该地震带主要区域。
地震带的西侧是缅甸,实际上很多缅甸北部的地震也都是源于此地震带。
7.0级
耿马、孟定等地许多房屋倒塌。
震区低洼各处多出现地面震裂,并见流泉涌出,有的还喷出火烟。
崇山峻岭多处岩石崩塌,断木绝路,阻塞河道。
富登北3公里处山崩,巨石滚落,压死2人。
富登至帕亚沿山坡出现宽约半米、长约20公里的裂缝,缝中有硫磺气体。
在弄棒地裂喷沙冒水。
因当地房屋多用篾芭结构而成,且地
震发生于白天,人们下地于活,所以仅死伤数十人。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发生7.0级地震(也记录为“澜沧地震”)。
行政隶属关系和管辖范围变更是该地震名称多样的原因——公元1940年,澜沧县废区、改划为13乡2镇,式微的土目、土司被纳入乡镇保甲制以内;今孟连县境属澜沧县。
公元1949年12月,澜沧区专员公署撤销,澜沧县、上允县、东朗县、孟连县合并为澜沧县;今孟连县境先属澜沧专员公署、后属澜沧县。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发生7.0级地震。
1940年代,云南与日军交战,战事惨烈,自1950年云南全境解放,中间很多资料记录不全或者散失。
7.3级和7.4级
龙陵连续发生两次地震,第一次发生在20时23分18秒,震级为7.3级,第二次发生在22时0分23秒,震级7.4级。
这次地震属于震群型地震。
余震活动额度高,强度大。
每次地震各出现了两个极震区。
自5月29日至年底共记录到3级以上地震2477次,其中,4.7、5.9级19次,6.2级、7.3级及7.4级各一次。
这次地震使云南省保山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狻族自治州的9个县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人员死亡98人,重伤451人,轻伤1991人,房屋倒塌和损坏42万间。
受灾面积约1883平方公里。
地震引起的滑坡也造成较严重损失。
滑坡毁坏农房180幢,稻田、牧场、森林茶园近3900公顷,破坏渠道1126条,摧毁一座装机容量为240千瓦的水电站和三座20千瓦以下的水电站。
破坏道路185公里,塌方量达78万立方米。
龙陵地震经历了中期和短临预报的过程,并在震前采取了相应的防震措施。
浅层崩塌性滑坡是此次地震的典型现象。
7.6级和7.2级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北纬22.9度,东经100.1度)、耿马(北纬23度23分,东经99度36分)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
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
宏观震中位于缅甸境内,由于条件所限,震区考察仅限于我国境内。
7.3级地震国内最大烈度为Ⅷ度,造成11人死亡,136人受伤,经济损失约20550万人民币。
7.3级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最大前震分别为5.5、6.2级,最大余震为5.1级,前震偏大余震偏小,比较特殊。
5.5、6.2级地震序列参数与7.3级后的余震序列参数有些差异,但用此判定它们是前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沧源台P波初动清晰地显示5.5、6.2级地震是前震,7.3级是最大地震。
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Ⅰ走向323°,主压应力方位为33°,推测孟连西7.3级地震是在近南北的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右旋走滑错动的结果。
节面Ⅰ为主破裂面,发震构造为北北西向的勐包-栋达线性影像带。
云南省地震局成功地对孟连西7.3级地震作了长、中、短、临预报,使灾害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为此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地震局的表彰。
金沙江—元江地震带
特大地震统计
(4次)
该地震带是云南省内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个地震带,从云南最北部一直延伸到最南部,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北段没入青藏高原,南部继续向东南延伸至印度支那半岛。
断裂带活动强度随着海拔递减而递减。
历史上,金沙江曾经从南江北流向东南亚。
随着几次大地震和后来延续几万年的地址变化,金沙江在玉龙雪山附近曲折向北,在绵绵山的逼迫下再次向南,最后在白草岭的拱卫下继续折向北方,流入四川。
根据估算7.5级
(明正德十年五月壬辰)云南永胜西北(36.7°N,100.7°E)M73/4(震中烈度Ⅹ)“云南地震,逾月不止,或日至二、三十震,黑气如雾,地裂水涌,坏城垣、官廨、民居,不可胜计。
死者数千人,伤者倍之。
”(《正德实录》卷125)
根据估算7.0级
(清顺治九年六月初八)云南弥渡南(25.5°N,100.6°E)M7(震中烈度Ⅸ+)“蒙化地大震,地中若万马奔驰,尘雾障天。
夜复大雨,雷电交作,民舍尽塌,压死三千余人。
地裂涌出黑水,鳅鳝结聚,不知何来。
震时河水俱乾,年余乃止。
”(清康熙《云南通志》卷28)
7.0级
当天22时42分17秒,云南大理发生大地震,合计死亡人数5807人,还有42人为火烧死,伤9303人,受灾53031户,倒房110162间,倒墙124816堵,牲畜死亡17075头。
地震将崇圣寺三塔中大塔铜顶震落,宏圣寺一塔震损,洱海西岸的浩然阁荡然无存,下关黑龙桥断为两截。
大理城中五华楼、四牌坊、锦衣坊、题名坊皆倾圮,城堞四面摧毁无遗,城垣坍塌多处,城楼则东北倾圮无遗,西南亦残毁不堪。
凤仪四城楼皆震倒,城墙周围,倒平者四分之三。
地震时“如万鼓齐鸣,自北而南,未几墙崩屋覆,泥瓦乱飞,灰尘迷空,星斗莫辨,满城皆然。
”“同时火起,浮烟连云,烈焰烛天。
最奇者地愈震而火愈烈,地之表面。
发生一种极燃烧之碳氢化合物助之,强震时如火上浇油,微震时如洒松香末于火炬上,最难扑火。
”“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涨然。
当震势强烈时,地面往来撞动,凡未倒屋柱,左右扭转,甚至器物可自地
面掀高尺余,人民惊恐万分,多失感觉,如疾如聋……”此次大理地震是大理有记载以来伤亡最大的一次地震。
7.0级
1996年2月3日19时14分,丽江地区发生7.0级地震,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
主震发生后又发生余震2529次,最大的一次为6级。
地震波及范围相当大。
丽江、鹤庆、中甸、剑川、洱源等地建筑物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丽江县城及附近地区约20%的房屋倒塌。
受灾乡镇51个,受灾人口达107.5万,重灾民有30多万。
人员伤亡人数为17221人,其中309人丧生,3925人重伤,房屋倒塌35万多间,损坏60.9万多间,粮食损失3000多万公斤。
电力、交通、通讯以及水利等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冲江河电站严重受损,停止供电。
滇藏公路214线上的鲁南金沙江大桥桥面开裂,整体结构下沉。
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亿人民币。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州纳西县的民族风貌和人文景观也受到地震的危害,死亡人数达290人,占死亡总数的90%,重伤3736人,占重伤总数的95%。
地震时正在举世闻名的虎跳峡大峡谷的中外游客也感受到地震。
根据国务院部署,当地各级政府迅速开展了救灾工作。
国际红十字会、日本、香港、台湾等提供了紧急援助。
到2月l1日,云南省共收到的国内外捐赠款人民币1.14亿元、港元1.02亿元、美元70万元、日元1.003亿元、马克500万元。
十几架次的外国专机和香港九龙航班等运送了近百吨的各种救灾物资。
(五)
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
强烈地震统计
(1次)
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该地震带是跨省的地震带,云南算是这个源自四川地震带的尾巴。
包括四川马边地区和云南昭通地区。
它北起名山,中经峨眉山、峨边、马边、雷波,南入云南大关、昭通,这条地震带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主要分布在四川境内,利店—玛瑙断裂纵贯其间。
地震活动频度较高,多为震群性地震。
(如下图图七)昭通地区共有三条断裂带,西边是洒鱼河断裂,北边是马边-盐津断裂带,中部为鲁甸-昭通断裂带;此次地震的震中处于昭通—鲁甸断裂带,震区200公里范围内历史上曾发生过44次5级以上地震。
7.1级
凌晨3时25分,在昭通地区大关,永善两县交界处的团结,木杆乡一带(北纬28.1度东经103.9度)发生7.1级地震,震中烈度达九
度。
地震使永善、大关、盐津、奚江以及四川、雷波等县30多个乡镇的房屋建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由于大量山体崩滑阻塞江河,毁坏房屋良田,压死人畜。
此次地震共死亡1423人,伤2000余人,倒塌房屋达28000余间,交通阻塞20余天,破坏水利500余顷,耕地4万亩。
是云南省较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六)
后记:
次生灾害
因为云南处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的结合点,北部有应力巨大青藏高原和非常硬核的四川盆地,东部有地质疏松的云贵高原。
所以云南的地质结构非常破碎,极易因为地震诱发次生灾害,云南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山崩、岩崩等各种地质灾害都在全国居于前列,加上云南人口密度远远大于西藏,所以这些次生灾害的危害远远大于其他省份。
东川区的泥石流发育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现共有泥石流沟113条,尤其是蒋家沟泥石流,有大小冲击沟178条,爆发频繁、规模巨大、类型齐全,冲击扇面保存完整,不仅在我国罕见,在世界也属其为冠。
由于泥石流的冲击,河床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已抬升一百多米高。
人抵沟底,犹如江石中的一粒沙。
类似东川这样的泥石流地区,云南有多处发育,因此,今后不仅要在地震灾害上做足准备工作,更需要在后续的地质灾害方面做足工作。
彩云之南,风景绝佳,可在这美丽的背后是严重的地质灾害,美
丽背后暗藏危险,平静背后暗藏危机。
人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是他没来过云南——不许谈丙察察之路,仅仅高黎贡山中的一个大柱山隧道,就需要倾全国技术尖兵,奋力挖掘十三年之久。
武当山人,半夜给你们讲鬼故事的人
大亚湾人,给你想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