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技巧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技巧范文
古诗词鉴赏技巧
高考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一)、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幽静和谐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辛弃疾的慷慨悲壮苏轼的豪放旷达孟浩然的闲静淡远
(二)、不同题材的诗歌的艺术风格
1.咏史诗: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A.临古地——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马嵬、华清宫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思路: * 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①借古讽今——劝谕 * 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
②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
人非。
感慨岁月瞬息变幻,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忧患意识。
③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
示例1: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示例2: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示例3:
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示例4:
2、边塞诗和战争诗
诗文思路:塞外景物、戍边战士的情怀
(1)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
)
(2)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
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3)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
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4)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5)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
(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
)(6)揭露 * 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战争诗常如此)
(7)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 * 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战争诗常如此)
示例1: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示例2: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示例3:
塞下曲(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示例4: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示例5: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只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高高秋月照长城。
3、思乡怀人诗
表现愁肠百结,思乡怀人的主题。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思路:写物象——触“物”生情——抒情。
①注意所写物象:如:黄昏、落日、枯藤、老树、昏鸦、倦鸟、流水、孤雁、鸿雁、秋雁、万里船、孤舟、浮云、杨柳、明月、残风、笛声、歌吹、鸡声、茅店、寒灯、孤影、夜雨、孤灯、风烟、家书、书札、梦、乡关、等。
②还有写节日之乡思。
如佳节、重阳、寒食。
把乡思之情推到极点之后,又往前推进,超过极点——虽有悖常规,却合情理。
示例1:
旅次朔方(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示例2:
听角思归(顾况)
故园黄叶满青苔,
梦后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
示例3: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4、赠别诗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示例1: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示例2: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5、闺怨诗
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示例1:
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示例2: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6、咏物抒怀诗
常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有的委婉地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有的借以抒发愁情幽愤,有的寄予政治仕途感慨或个人操守情怀,有的讽喻某人或某社会现象。
示例1:
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示例2: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示例3: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7、即事抒怀诗
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示例1:
江村即事(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示例2: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8、哲理诗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这类诗有两种情况:
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
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示例1: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示例2:
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示例3:
琴诗(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9、田园诗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洁品质。
示例: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二﹑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
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示例: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如果不看题目,就可能使人错误的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山中的美景,或劝人留下来欣赏山中美景。
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才能明白这首诗的写作用意。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籍(时任水部郎中)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看了题目才会知道朱庆余是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张把朱比作相貌既美,歌声又动听的采菱姑娘,赞许他才华出众,暗示他不必为考试担心。
三、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写了草径、荒园、鸟宿树、僧敲门、分野色、动云根等,
描绘了一幅优美静谧的李凝幽居图。
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得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自然是喜爱了。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我今天暂且离开,以后还会再来,决不负我们共同约定的归隐的日期),这最后的两句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
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析出来的。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煞人。
“汴水东流无限春”,这情景多么美好!但河边“隋家宫阙已成尘”,两相对比,巧妙衬托,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煞人!”愁就像扬花一样漫天遍地,怎会不伤人呢?这后两句作者借劝阻行人抒发了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回想一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1)“孤舟”联接着雨、叶、雁、鸟、鱼、月、桥等意象,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2)通过“孤舟”听秋雨、雁声,看飘叶、鸟归、鱼跳、霜月,表达诗人飘泊、孤寂、思乡的感情。
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
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五、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一样,要有论点,有论据,重点明确,顺序合理,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1、评价主旨类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3、修辞方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使??人格化,新颖别致,栩栩如生,引人联想,生动活泼。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触发联想,营造气氛。
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抒情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设问: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反复:议论说理,强调强化;抒情写景,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感染力强。
4、表达技巧:
铺陈其事浓墨重彩托物起兴对比比较映衬比较虚拟写实象征暗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化用典故以古讽今怀古伤今以动写静以乐写哀直抒胸臆
白描勾勒议论点染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小中见大欲扬先抑
巧设悬念前后照应联想想象含而不露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叠字叠词
5、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6、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与内容主旨无可挑剔。
简洁洗炼:语言简练利落,直率天真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质朴清新淡雅
词藻华丽:浓墨重彩,惯用修辞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苍凉雄浑。
7、行文技巧类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
表现手法训练
一.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乐情、乐景衬哀情、哀景哀情、哀景显乐情
训练1: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训练2:
小重山(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表达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3: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如何体现乐景写哀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4: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
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幺?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三、托物言志(象征)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如:
“牡丹”象征富丽;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
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
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
训练1: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3: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
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
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四、衬托或烘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
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训练1: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2:
《谢亭送别》唐代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结合本诗,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3: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4: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
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对比
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训练1: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
“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2: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
湘水。
湘
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3: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4: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衬托烘托与对比对照的区别
A、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
比较。
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
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
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
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
六、动静结合
这就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
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鸟鸣山更幽”“鸣”为声)。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密切关联。
训练1:
秋蕊香张耒(lěi)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上阕寓情于景,请从“动”与“静”的角度分析景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2:
雨后池上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虚实相生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