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一单元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告者过.
也 过:犯错误 B .饭.
疏食饮水 饭:动词,吃(饭) C .子路问成人..
成人:成年人 D .见义不为,无勇..也 无勇:没有勇气,怯懦
解析:选C 。

成人:完美无缺的人。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富而.可求也任重而.
道远 B.⎩⎪⎨⎪⎧以.告者过也文之以.
礼乐 C.⎩⎪⎨⎪⎧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非其.
鬼而祭之,谄也 D.⎩⎪⎨⎪⎧曲肱而枕之.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解析:选D 。

D 项,代词,它。

A 项,通“如”,如果;连词,并且。

B 项,介词,把;介词,用。

C 项,代词,他;代词,自己的。

3.下列与其他三项句式不.
同的一项是( ) A .见义不为,无勇也
B .文之以礼乐
C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D .异乎三子者之撰
解析:选A 。

A 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
同的一项是( ) A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 .颠沛..
必于是 C .今之成人..
者何必然 D .久要不忘平生..
之言 解析:选C 。

C 项,成人:古义为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指成年人。

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5~7题。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信:真实、不虚
B.夫子时.然后言时:按时
C.岂其然.乎然:正确
D.人不厌.其言厌:满足
解析:选A。

B项,时,“在适当的时候”;C项,然,“这样”;D项,厌,“讨厌,厌恶”。

6.下列各项关于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了“义然后取”的思想。

B.凡事要守道,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因此,孔子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要能坚守道义,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C.孔子对公叔文子的态度是肯定的。

D.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这种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解析:选B。

B项中孔子并不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是要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坚守道义。

7.选文中“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对这番言论如何理解?
答:
答案:孔子听说卫国的公叔文子好像是“不言、不笑、不取”的人,于是便问公明贾。

公明贾认为别人的话言过其实了,他于是详细解说了公叔文子的言行。

从公明贾的话中,我们看到公叔文子确实不错,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不该笑的时候不笑,最关键的是他见利思义,不该取的时候不取,该取的时候就理所当然地取为己有。

所以,公叔文子能够这样,使孔子不大敢相信。

但是文句中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是值得我们品味的。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

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

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

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于饮食饷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

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

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

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

”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
B.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
C.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
D.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
解析:选D。

可据句中形容词、动词的意义断句。

副词“乃”意为“于是,就”,可引出下句。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在古代为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二石米即二十斗米。

读音作dàn。

B.古汉语中“坐”为一词多义,其中有“犯罪”的义项。

本文中的“坐事伏法”可以理解为“因事犯罪被处死”。

C.“钱”,古代重量单位,十分等于一钱,十钱等于一两。

也指“铜钱”。

本文中指后者。

D.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某”可作自称之词,也可指一定的不明说的人或事物。

“某郎”可以理解为“我这个男人”。

解析:选D。

“某郎”应理解为“你(某人)的丈夫”。

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孔子的两句话,说明了应该节俭但不能吝啬的道理。

B.作者主张人民生活应该自给自足,又认为北方能做到省俭节用,江南一带则较奢侈,
多数比不上北方。

C.南阳有个人,他的女婿很喜欢喝酒,所以家里常常贫困。

而他本人死后,几个儿子为争夺家产,发生了哥哥杀死弟弟的事情。

D.文中运用例证法,举裴子野、邺下领军和南阳人的例子,有力地论述了为人应该做到施舍但不奢侈,节俭但不吝啬的道理。

解析:选C。

“他的女婿很喜欢喝酒,所以家里常常贫困”是南阳人的个人看法。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译文:
(2)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译文:
解析:应以直译为主,翻译时要注意对“孙”“固”“本”“食”“以”“衣”等关键词语及判断句式的逐一落实。

答案:(1)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


(2)老百姓生活最根本的事情,是要播收庄稼来吃饭,种植桑麻来穿衣。

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

”又说:“如果有周公那样的才那样的美,但只要他既骄傲且吝啬,余下的也就不值得称道了。

”这样说来是可以俭省而不可以吝啬了。

俭省,说的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说的是对困难危急也不周济。

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讲节俭就成为吝啬;如果能够讲施舍而不奢侈,俭省而不吝啬,那就很好了。

老百姓生活最根本的事情,是要播收庄稼来吃饭,种植桑麻来穿衣。

所贮藏的蔬菜果品,是果园场圃所出产的;所食用的鸡猪,是鸡窝猪圈所蓄养的。

还有那房屋器具,柴草蜡烛,没有不是靠耕种养殖的东西来制造的。

那种能保守家业的,关上门而生活必需品都够用,只是家里没有盐井而已。

如今北方的风俗,都能做到省俭节用,温饱就满足了;江南一带奢侈,多数比不上北方。

世上的一些名士,只求宽厚仁爱;以致待客馈送的饮食,被僮仆减损,允诺资助的东西,被妻子克扣,轻侮宾客,刻薄乡邻:这也是治家的大祸害。

裴子野只要有饥寒不能自救的远近亲戚和旧属,都收养下来;家里一向清贫,有时遇上水旱灾,用二石米做成稀粥,勉强让大家都吃上;自己也亲自和大家一起吃,从没有厌倦。

京城邺下有个大将军,贪欲积聚得实在厉害,家僮已有了八百人,还发誓凑满一千;早晚每人的饭菜,以十五文钱为标准,遇到客人来,也不增加一些。

后来犯事处死,登记没收他的家产,麻鞋有一屋子,旧衣藏有几个库,其余的财宝,更多得说不完。

南阳有个人,深藏广
蓄,性极吝啬,冬至后女婿来看他,他只准备了一铜瓯的酒,还有几块獐子肉;女婿嫌太简单,一下子就吃尽喝光了。

这个人很吃惊,只好勉强应付添上一点,这样添过两次;回头责怪女儿说:“你的丈夫太爱喝酒,才弄得你总是贫穷。

”等到他死后,几个儿子争夺遗产,因而发生了兄杀弟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