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含答案)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
甚至存在涉嫌侵权和虚假的信息,这
无论如何,一个已达到垄断级别的搜索引擎,已经不是哪个企业的“私家花园”,而首先
,那么搜索引擎只会沦为牟利的私器。
曾经的
当贴吧的公共空间标上“可售卖”的价码,当寻医问诊的页面布上广告陷阱,
“狩猎场”。
这些悲剧一再警醒我们,谁掌握了信息入口,谁就要相应地担起责任,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共识。
不可否认,对每一个搜索引擎而言,排名总有先后,结果总有页码。
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思维加以布局。
“按照优质内容排序”的承诺践行了吗?平台
?事实证明,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无异
、饮鸩止渴,不仅失去用户,而且触犯众怒。
,( )。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
平台的公共性与资本的逐利性,似乎存在天然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正是对企业最大的考验之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耸人听闻参差不齐历历在目竭泽而渔
B.骇人听闻良莠不齐历历在目釜底抽薪
C.骇人听闻参差不齐记忆犹新釜底抽薪
D.耸人听闻良莠不齐记忆犹新竭泽而渔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思维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方式加以考量。
B.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标准加以考量。
C.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方式加以布局。
D.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考量、用怎样的逻辑加以布局。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公益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
B.盈利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
C.公共性和盈利性是第一属性
D.公共性和公益性是第一属性
4.下面这则文稿是毕节市供电局电网改造通告,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通告
冬季来临,为消除部分电网存在的安全隐患,我局将对辖区电网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敝工程将于11月12日23时至11月13日1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洪山路、洪南路、招商花园以及碧阳国际的正常供电,请做好停电准备。
如有疑问,欢迎提出。
本局客服电话:0857-95598。
对电网改造给贵用户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毕节市供电局
者协会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
请把下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赠乐天
刘禹锡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
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
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
(注)少微星:本指中国古代星官名,诗中喻指处士、隐士。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为一首酬赠诗,标题中的“乐天”即白居易,与作者交情深厚,二人均屈遭贬谪,命运多舛。
B.首联写作者和白居易久别重逢,潸然泪下,想一同重游旧地,却发现旧地已不复存在,不禁感慨万千。
C.颔联用比喻手法,“冬青”树因冬月青翠而得名,诗中以“树似冬青”来喻“人之晚达”,生动贴切。
D.颈联“痛饮连宵醉”写二人重逢,连宵痛饮,一醉方休,“狂吟”二字写出了醉酒后的狂放之态。
7.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氓》开篇“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在北京人艺2019级表演学员培训班结业仪式上曾对年轻演员说:“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德艺双馨,永远是德在第一位,希望你们在成为一个好演员之前先成为一个好人。
”学艺先修德,做戏先做人。
成为一个“好人”,既是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我们说,文艺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记录和再现,包括演员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也是时代风尚的引领者。
“文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文艺创作者要书写时代、塑造人心,首先要完成对自己的塑造。
特别是当下,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影视艺术发展日益繁荣,演员群体的构成多元化,作品的关注度和演员的曝光率也在增加。
演员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精神思想。
他们的一举一动常常牵动观众的目光,他们的道德水准也影响观众,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
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今天的观众很容易记住一些活跃在热搜上的名字、亮相于广告上的面孔,却很难说出一些偶像明星的代表作。
有悖于艺术生产规律的不良现象不断透支观众的信任,接连有艺人因为违法失德付出人生的代价,这一切让人痛惜,也是严重警告:虚假的光环有多大,偿付的代价就有多大,演艺工作者要尊重“演员”这个职业。
好演员需要好作品来验证。
崇德是前提,尚艺是关键。
老演员奚美娟与上戏学生分享影响自己的“演员十诫”时提到:“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好演技需要在创作中不断精进。
崇德尚艺,意味着理性看待得与失,过得了“名利关”。
演员是一份职业。
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身处台前,离鲜花和掌声太近,容易陶醉;离聚光灯和热搜太近,容易迷茫。
如何不在赞誉和名利中迷失自己,需要有内心的定力,看得清得与失、眼前与未来,尤其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
一个人撑不起一部戏。
对于现代影视工业,完成一部作品,编导演摄录美服化道以及后期制作,任何一环都不可缺失。
演员作用不可替代,但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大。
30多岁时,李雪健凭借电影《焦裕禄》斩获“金鸡”“百花”双奖,他的获奖感言至今广为流传:“苦和累都让大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这就是一个演员对自己的清醒认知,也是对名与利的清醒认知。
演员是心灵的工程师,塑造的是人心和世道。
演员应该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高尚的艺术品盾为追求。
理解了演员在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崇德尚艺就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是每个演员都要研习一生的必修课。
风吹不倒根深的大树。
演员内心的定力来自对艺术对观众的敬畏,来自对时代对自我的认知。
一个演员,真正的艺术生命力在作品中,在观众的口碑里。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2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艺术工作者,要德艺双馨,要永远把德放在第一位。
这既是对年轻演员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他们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
B.文艺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记录和再现,文艺创作者首先要完成对自己的塑造,才可能完成书写时代、塑造人心的使命。
C.演员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精神思想,是时代风尚的引领者,他们在引起观众注目的同时,必然也会对观众道德观念产生影响。
D.观众很容易记住一些活跃在热搜上的名字、亮相于广告上的面孔,却很难说出他们的代表作,这是那些偶像明星道德水准低下造成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悖艺术生产规律的现象和艺人违法失德事件频频出现,是本文提倡崇德尚艺的重要原因。
B.文章第五段论述演员应该怎样崇德尚艺,是前文“是什么”“为什么”的进一步深化,论证更加全面。
C.文章引用蓝天野、奚美娟等老艺术家的话语,论证了“尚艺”在演员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
D.文章将“崇德”与“尚艺”并称,但对“崇德”着墨更多,意在引导读者关注思考当前演艺界存在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演员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要有内心的定力,认清自己的位置,远离鲜花和掌声,远离聚光灯和热搜。
B.—个好的演员,既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又要热爱心中的艺术,追求高尚的艺术品质,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好作品。
C.崇德尚艺,演员要过得了“名利关”,要明白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演员的作用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大,其作用并非不可替代。
D.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要求演员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
做到了这一点,崇德尚艺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
五、文言文阅读
C、天监十二年/改造太极殿/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后为晋安王纲云麾谘议参军久/之为新安大守
D、天监十二年/改造太极殿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后为晋安王纲云麾谘议参军久/之为新安大守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古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B、迁,古代指官员职务的变动。
古代授予官职、解除官职都有相应的词,如指解除官职的词有“夺”“罢”“黜”等;授予官职的词有“除”“拜”“授”“赏”等。
C、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古代规定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居丧服饰、居丧时间和行为限制。
如父母去世要服丧一年。
D、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
因位于皇宫东部,可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
亦指太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规八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服丧期间,齐太尉徐孝嗣每次看到他哀伤流泪,很是感动,于是称他为“孝童”。
B、湘东王萧绎任丹阳尹时,他和朝廷官员宴饮集会,委托王规行酒令。
王规以“从东晋以来,就没这种做法”从容应对。
C、朱异曾经因为喝醉了酒而称王规为“卿”,王规果断地指责了朱异的失礼行为。
D、朝廷征召王规任左户尚书。
吴郡百姓到京城请求让王规留任吴郡,朝廷没有答应,只答应了在吴郡为王规立碑的请求。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将为乱阶。
(3分)
(2)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武帝嘉焉,即日授侍中。
(3分)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基础训练】
1.A(3分)
【解析】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人听闻: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前者强调夸大或捏造事实,而后者强调真的发生的严重的事情。
语境说的是“百度已死”,这个新闻肯定是有些夸大,故选“耸人听闻”。
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前者搭配对象是物,能力、水平等,而后者对象是人。
语境的搭配对象,也就是主语,明确是“内容”,故选“参差不齐”。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晰,如刚发生过的一样。
历历在目,强调过去的事情一一清楚的列在眼前,后面往往可以列举具体事实。
语境中说的是曾经的教训,仍清楚地列在眼前,后面紧接着列举事。
故选用“历历在目”。
竭泽而渔: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语境说的是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是目光短浅的做法,只顾着眼前利益了。
因此选用“竭泽而渔”。
故选A项。
2.B(3分)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逻辑顺序,应先布局后考量,因此排除C、D两项。
二是搭配,以什么逻辑布局,以什么标准考量。
因此排除A项。
故选B项。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
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
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
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3.D (3分)
【解析】根据语境看,强调的是公共性和公益性,而不是盈利性。
因此排除BC两项。
另外,作为一个互联纲平台首先是公共性,其次才是公益性。
因此排除A项,故选B项。
4.【答案】(1)“宣布”改为:“通告”(2)“敝工程”改为:“本工程”(3)“提出”改为:“垂询”(4)“贵用户”改为:“您”(5)“不安”改为:“歉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
题干已经指出文稿有五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要求“指出并改正”。
通读文稿,可知文稿是一则通告。
通告是使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告不同公告。
通告主要用于有关单位开展业务工作需要。
所以在用语方面也要特别注意。
(1)中“宣布”太正式,应改为“通告”。
(2)“敝工程”改为:“本工程”,“敝”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工程(3)“提出”侧重于举出,这里应改为“垂询”,“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侧重于问,含敬意。
(4)“贵”是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用在“用户”前不恰当。
(5)“不安”是客套话,表达歉意和感激,发通告的单位是电力公司,没有必要表达感激之情,“不安”侧重于非常正式而严肃的场合,这里应改为“歉意”。
“歉意”,抱歉的心意。
5.【答案】吸烟易引发肺癌、肺气肿、心脏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
在得知吸烟的这些危害后,被调查者中有将近六成的人表示不会吸烟,但仍然有超过四成的人表示会吸烟。
【解析】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本题属于图文转换中的图示题,是课标卷的常考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审清题干,勾画出要点;然后解读图示,确定起点顺序,理清图表中有哪些内容,可分为几部分,然后逐一用文字表述出来,表达时要注意准确连贯,内容全面完整,思路清晰。
此题图表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是否吸烟”的调查,一部分是对吸烟危害的展示。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吸烟的危害有肺癌、肺气肿、心脏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而对是否吸烟的回答中,有59%的人选择了“否”,41%的人选择了“是”。
考生只需把这些信息表述清楚即可。
6.B
7.①无奈与伤感之情。
昔日至交好友均已不在,屡遭坎坷的作者和友人久别相逢,悲从中来,充满了人生无常、宦海沉浮的无奈与伤感。
②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
以“树在冬犹青”来喻“人尚能晚达”,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非同凡人。
③老友重逢的欣喜。
久别重逢,作者与友人“连宵痛饮”,一醉方休。
④对功名的厌弃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求。
尾联直接表达了自己愿意抛官弃职,同老友一同归隐的愿望,也充满了对好友最真挚的慰藉。
8.【答案】(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综合训练】
1.D 【解析】“这是那些偶像明星道德水准低下造成的”错误。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第三段中有明确的内容,应该是“当下,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作品的关注度和演员的曝光率也在增加”。
2.C 【解析】“论证了‘尚艺’在演员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错误。
应是“论证了‘尚德’在演员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
3.B 【解析】A.“远离鲜花和掌声,远离聚光灯和热搜”错误,无中生有。
原文第五段中“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身处台前,离鲜花和掌声太近,容易陶醉;离聚光灯和热搜太近,容易迷茫。
如何不在赞誉和名利中迷失自己,需要有内心的定力,看得清得与失、眼前与未来,尤其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表明,作者并没有要求演员远离鲜花和掌声,远离聚光灯和热搜,而是要他们注意自己地位的特殊性,时刻保持清醒。
C.“其作用并非不可替代”错误。
从文中第五段“演员作用不可替代”可知,演员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D.“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要求演员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错误。
第六段原文为“演员应该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高尚的艺术品盾为追求。
理解了演员在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崇德尚艺就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从中可知,“演员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演员在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
4、【答案】B
【解析】文言断句的前提是要能正确翻译句子。
本句的译文为:天监十二年,朝廷改建太极殿完工,王规进献《新殿赋》,文辞非常精巧。
后来,王规任晋安王萧纲云手下的谘议参军,过了一段时间,又任新安太守。
另外,句子的主语前面一般要断开,所以应为“规献《新殿赋》”。
“久之”中的“之”表停顿,所以应为“久之”。
5、【答案】C
【解析】C项,“如父母去世要服丧一年”错,古代父母去世或最亲近的人去世,要服丧三年。
6、【答案】A
【解析】A项,“服丧期间,齐太尉徐孝嗣每次看到他哀伤流泪”错,原文为“齐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流涕”,即“每次见到他都为他流泪”。
所以“哀伤流泪”的是齐太尉,而不是王规。
解答本题要注意原文陈述的对象。
7、【答案】(1)我们军队深入敌寇境内,孤立无援,这事将成为导致祸乱的起因。
(计分点:为、乱、阶。
)
(2)王规拿起笔一会儿就把诗写好,呈奏给皇上,文字又很美,梁武帝很赞赏他,当天就授任王规为侍中。
(计分点:援、嘉、语意)
【解析】文言翻译要结合上下文,一定要注重语境,将文句翻得准确、通顺,所谓“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同时要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因为这是重要的计分点。
本题的重要计分点为:(1)寇境:敌军境内。
为:成为。
乱:祸乱。
阶:原因。
(2)赐以所服貂蝉:状语后置,“以所服貂蝉赐”。
服:穿。
悦:对……感到高兴。
举:行为。
参考译文:
王规,字威明,八岁时母亲去世,为自己的生母服丧,服丧期间表现出他至孝的天性。
齐太尉徐孝嗣每次见到他都要为他哀伤流泪,称他为“孝童”。
王规的叔父王睐也深深器重王规,王陈常说:“这孩子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
”王规十二岁时,已经能够大致了解《五经》大义。
长大成人之后,王规广泛涉猎群书,知识渊博,有口才。
他被本州召为主簿。
王规初出仕任秘书郎,积功升为太子洗马。
天监十二年,朝廷改建太极殿完工,王规进献《新殿赋》,文辞非常精巧。
后来,王规任晋安王萧纲云手下的谘议参军,过了一段时间,又任新安太守。
王规因父亲去世离职守丧,服丧期满,他承袭南昌县侯的封爵。
王规被授任中书黄门侍郎,皇上命王规与陈郡殷芸、琅邪王锡、范阳张缅等人一同侍奉东宫太子,他们都受到昭明太子的礼遇。
湘东王萧绎当时任丹阳尹,他和朝廷官员宴饮集会,委托王规行酒令。
王规不慌不忙地说:“从东晋以来,就没这种做法”当时特进萧琛、金紫光禄大夫傅昭在座,他们都认为王规的话很有见识。
朱异曾经借着酒意称王规为卿,王规指责了朱异失礼的行为。
普通初年,陈庆之率军向北进攻,攻陷洛阳,百官都向皇上道贺。
王规退朝之后说:“这事应当哀痛,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道家有句话说:并不是做一件事情很难,而是把事情做
成功很难。
以前桓温曾占领洛阳,但又失去它。
宋武帝最终也没有完成收复北方的事业。
我们军队深入敌寇境内,孤立无援,这事将成为导致祸乱的起因。
”不久,攻占洛阳的军队就全军覆没。
普通六年,梁武帝在文德殿为广州刺史元景隆饯行,下诏命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
王规拿起笔一会儿就把诗写好,呈奏给皇上,文字又很美,梁武帝很赞赏他,当天就授任王规为侍中。
王规后来任晋安王长史。
晋安王立为太子,王规仍然担任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侍奉东宫太子。
太子把自己所穿的貂蝉赐给他,并专门颁布令书,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很高兴。
不久,王规任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郡,前任守宰都尽心尽意地阿附芮珍宗。
这个时候,芮珍宗请假回家,王规待他很薄。
芮珍宗回到京城,就秘密启奏王规不处理郡中事务。
不久,朝廷征召王规任左户尚书。
吴郡百姓一千余人到京城请求让王规留任,多次进呈表章,朝廷都不答应。
他们又请求在郡中为王规树碑,朝廷答应了。
王规经常因为自己门第高贵显赫,常常想退职。
王规后来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他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肯接受任命,于是在钟山宋熙寺修建房子住下来。
王规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光禄大夫,谥号为文。
皇太子亲自出宫哭吊,皇太子写给湘东王萧绎的令说:“王威明风韵超群,气度光耀特出,好比难见踪迹的千里马,绝无旁枝高百尺的良材大木,他实在是个杰出的人才啊!现在他突然结束了那如白驹过隙般的一生,永归九泉之下的漫漫长夜,就像金刀掩去了光芒,长河断绝了水流。
去年的冬天,已为刘子的去世而哀痛,今年的冬初又在哀悼王规。
朋友纷纷逝去的伤痛,实在不是句空话。
啊”王规收集各家《后汉书》的不同说法,写成《续汉书》二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