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二世和地中海世界》读后感1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菲利普二世和地中海世界》读后感■文 | 丁丁同学
我手写我心,最近闲时拜读了宋老师强烈推荐的布罗代尔大作《菲利普二世和地中海世界》,决定简单的写一些关于读这本书的方方面面,读书的过程、所得所获,或许过段时间再去想也就没有此时的心境啦,旨在分享一些自己的心路历程,希望大家随意看看,给点意见,谢谢各位!
《菲利普二世和地中海世界》这两本厚厚的书,其实早在我看鸿观“行走北非古国摩洛哥”那集后就已经买了。
刚买回来时,干劲超大的!实实在在的做了一个很宏大的计划,诸如每天要看多少,每天晚上排出多少时间来看书等等(想想当时还是很天真,哈哈)。
好家伙,一上手就发现此书很烫手(借用宋老师口头禅)。
本人理工女一枚,本来就很少涉猎历史方面的书籍,对历史的记忆还停留在《明朝那些事儿》这类娱乐历史读物基础上。
第一天,还记得是周六上午,开始啃书,一打开书就看到地理相关的知识,譬如“地中海各半岛是七巧板的部件”等,已经有点心里开始纳闷,然后再往后看,关于描述山的部分,各种地理相关名词就来了,先是什么比利牛斯山、啥诺鲁兹隘口,然后再是库尔德人在哪儿怎么怎么滴,完全已经云里雾里啦,这天就此歇息。
第二天,又草草的翻了几页,发现确实不是我的草,小妹儿才疏学浅还是不适宜读这些宏大的书籍,然后默默的就被我雪藏在书架里很久很久。
直到今年4月份,又回顾了一些鸿观的内容,并在宋老师的鼓励下(衷心感谢宋老师),重新拿出来拜读此大作。
4月10日,端午之后开始,重新开始了拜读之旅,这次还是没有
看目录和序言(目录和序言可帮助了解作者的想法,写作背景等,不要小看哦)。
我自己是又看了一遍北非那集鸿观,模模糊糊了解作者写作的层次。
正式开始看书,第一天把山那一小节看完了(由几个子小节组成),全程都是边看地图(哪儿是阿特拉斯山,哪儿是法国中央高原,利穆赞在哪儿)边查、边了解历史的民族(亚美尼亚人、柏柏尔人、库尔德人等,但都是仅限于知道怎么来的,对其他的都不太了解)。
之后的日子,看书全过程是看到要崩溃了,休息一下,然后再次来过。
真的是一边硬撑着一边按照字面意思看完了第一本,看完之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1、书上很多关于中世纪的欧洲历史,对于我这种小白,其实压力蛮大,一边要百度蛮族入侵的历史,一边又要查找地图,而且有些古代地名与现在地名有出入,还得在百度上慢慢找。
(如果熟悉此段的大神,就很简单了)
2、作为理工女的我,对地理相关知识,像地质(农业相关的土质)气候等也不是很清楚,又在百度上各种找视频学习,大概+懵懂的了解了下(离吃透太远啦……)。
3、拜读此书第一本的后半本,是关于社会经济的相关内容,各种货币,地租模式、年金,也是需要提前看鸿观或自己了解的,否则确实要看完此书还是费力哒。
4、最后一点,最让我抓狂的是……看了第一遍,我自我感觉还是百度了很多,把该查的地名、历史、相关知识都查找了。
但天不随人愿,正如宋老师所说“遗忘是读书最大的敌人”,当我第一遍铺完之后,又过了一周再来翻看,很多都又不晓得了(此处省略翻天白眼)。
所以一定一定一定要做笔记,否则像我这种脑容量有限的完全是白读书!!!
(做笔记根据自己习惯来,重要内容强调三遍!!!)
此时的我准备闲时拜读第二遍,上述分享的内容仅此自己看书的一些心路历程(辛路历程),还有自己的一些拙见,希望给有需要的朋友一些帮助,请勿过于相信,反而受挫。
读书心路只在您中心!
借此机会献上我很多的爱和祝福,愿咱们在学习、读书的道路上且行且珍。
丁丁同学
二〇一九年写于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