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孝感市仙女湖公园规划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感市仙女湖公园规划设计
摘要:湿地公园应该保持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且趋向于自然景观状态,它的建设也应该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催化剂”。
本规划方案是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环川路与仙女湖路交汇的一个大型湿地的规划设计。
通过分析城市与自然间的连接点,以“城市绿肺·心灵港湾”为主题,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构造和人的精神需求,构造一个生态的城市心灵港湾,以园林城市的建设为背景,为园林城市的建设添上靓丽的一笔。
关键词:湿地;城市公园;生态公园;综合性公园
The Renewal design of Xiannvhu Park in Xiaogan City Abstract: Wetland Park should maintain the natural ecosystem of the area and tend to be in the natural landscape state. Its construction should also be a "catalyst"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piritual life.The planning program is located in Xiaogan City, Hubei Province Xiaonan District Huanchuan Road and Xiannv Lake Road intersection o f a large wetland planning and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ity and nature, the theme of "urban green lung and soul harbor" is the empha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ecosystem and the spiritual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construct an ecological city harbor,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 city as the backgroun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arden to add a beautiful one.
Keywords:wetland; city park; ecological park; comprehensive park
目录
文献综述 (1)
1 前言 (3)
2 基址分析 (3)
2.1区位分析 (3)
2.2周边环境用地分析 (4)
2.3功能结构分析 (4)
2.4交通分析 (5)
2.5态势分析(swot) (5)
3 概念设计 (6)
3.1设计依据 (6)
3.2设计原则 (6)
3.3设计目的 (7)
3.4设计概念及演变 (7)
4 总体规划 (8)
4.1功能分区 (9)
4.2道路交通规划 (10)
4.3动静规划 (11)
4.4植物规划 (11)
5景观节点设计 (13)
5.1儿童乐园 (14)
5.2体育场 (14)
5.3休憩小站 (14)
5.4环湖游道 (15)
5.5综合性广场 (16)
6 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文献综述
城市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一个城市是十分重要的资源。
通过对于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能够形成具有保护、休闲、普及科学知识及文化等功能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条件下,不仅保护湿地原有的生态,而且能够满足科学教育和人们游览休闲等活动开展的需求。
基于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领域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对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规划设计者们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也是不可错过的机遇。
现代社会趋向于城市化,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希冀于城市生态的改造和一种更宜居的城市生活。
1国内城市公园研究现状
中国的城市公园发展于西方之后,最早出现是在鸦片战争以后,而中国最早的城市公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天津的维多利亚公园,上海公共花园等[1]。
1979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公园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公园建设得到了各方面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希望营造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同时与外国城市公园建设者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促使中国的城市公园建设吸收了很多先进的理念。
但我国城市公园建设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无法逃避的问题。
不少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给人千城一景的感觉,功能结构不具实用性,一些虽然经过刻意处理,但不免陷入图案式的平面安排与雕塑式的体量机械式表现中,新的外貌掩盖了所处地域的特色,主要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而忘却了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的是什么,较少有使用者的生活与行为能够参与其中进而给予建议,因此得不到使用者的认同,当然也就达不到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2]。
意图不被公众理解,设计者做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往往只是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而并没有正真了解使用者的实际感受,没有让他们参与到设计中来,为设计的时效性提供宝贵的依据。
使用者往往不知道或根本不理解规划设计师对场地内如景点、建筑、小品的规划设计想法,难免产生与设计意图完全相反的使用行为[3]。
覃杏菊在《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研究》中强调积极的游憩对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尤为重要,人们应重视游憩的品质和城市公园的环境品质[4]。
承钧《城市公园设计中文脉的体现》一文中呼吁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城市公园设计的现代性有机融合,才能创造出城市公园的新文化[5]。
创造真正满足市民需要的公园环境,已成为时
代对设计师的要求。
对于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的还有官文娟的《现代开放式城市公园设计探究》[7]、刘媛的《人性化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研究》[8]、刘晓嫣《城市公园改造设计方法研究》[9]等。
2国外城市公园研究现状
纽约中央公园的巨大成功,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美的城市公园运动,美国成为城市公园的温床[10]。
人们认识只是依靠单个公园去改善城市整个的大环境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人们开始重视城市公园系统和更广阔的区域性公园系统建设。
例如,波士顿历经奥姆斯特德和埃利奥特两位大师的规划,形成了合理的空间形态和宜人的城市环境[11]。
欧洲和加拿大受到美国城市公园建设的影响,也先后投入到城市公园建设的热潮中,城市公园建设的运动扩展到了世界的范围[12]。
二战后,城市公园的发展面临前所唯有的机遇,城市公园建设不仅重视老城区,而且还将地域扩展到新城和郊区,通过自然公园、森林公园和线性绿色空间等各种城市绿地的建设规划,形成统筹城乡的公园格局[13]。
例如,英国在城乡规划内容中始终将保护农业地区和自然环境资源特色地区作为基本出发点,这种宏观的视野为伦敦创造了合理、宜人的城市环境[14]。
目前国外的城市公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突出自然,以人为本,灵活可变的空间。
杜伊斯堡景观公园通过设计师对残留工业废墟进行环境再塑造,使公园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融入了城市环境,为城市注入了活力。
拉维莱特公园通过解构手法传递传统文化。
对艺术、各种文化的包容,营造出的宽松的氛围和使得国外许多城市公园环境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处的格局[15]。
综上所述国外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者们在城市公园领域有了一定的突破,在思维方面打破局限性,注重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园规划,谋求更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1前言
优质的城市公园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更多的需求,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城市公园的建设,无论是生态与人文方面都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现代园林城市的能够给予人生态、人文的感受,这是在园林规划建设中不断需要前进的。
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积极地改善了城市的小气候,也是人们心灵归宿的港湾。
优美的自然风光融入城市之中,通过丰富的功能区,营造一个城市的“绿肺”,释放氧气,一个心灵的港湾,驻足冥思。
将仙女湖公园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民俗风情体验于一体的城市生态公园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点。
自然的风光融入城市生活,城市与自然进行一次亲切的对话。
2基址分析
2.1区位分析
湖北九省通衢,交通发达,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在文化上有其独特的魅力,在地域和自然资源占有先天的优势。
在中部发展的趋势下,贯彻五大新理念,有着不可错失的契机。
孝感市仙女湖公园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地池长江之北,汉水以东,雨量充沛,气候温暖且湿润,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孝感市力争打造园林城市,开展了孝感主城区六大生态公园的重要建设项目:仙女湖公园、槐荫公园、邓家河生态湿地公园、董永公园、后湖公园、澴川公园。
作为六大生态公园之一,在武汉建设城市圈的条件下,能够资源共享,占据突出的地理先机,如图1。
图1区位分析图(来源:作者自绘)
2.2周边环境用地分析
孝感市仙女湖公园地处孝感市东城区,是孝感市高速发展的区域。
城际铁路的规划带动了城市各方面快速的发展,地处东城区孝感市仙女湖公园周边包含公共绿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军事用地、公共事业用地等不同形式的用地类型。
例如孝感市孝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城际铁路槐荫站也与之毗邻。
在周边以居住区为主要用地类型的条件下,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孝感市仙女湖公园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图2。
图2周边环境用地分析图(来源:作者自绘)
2.3功能结构分析
孝感市仙女湖公园能够提供周边居民散步、游览、垂钓等基本日常休闲活动,地理自然资源有其独特的方面,但生态系统属于原生态的状态,功能过于单一,需要建筑小品和市政服务设施,功能分区混乱,没有各功能区的过渡,空间上的过渡只能依靠植物生长情况来区分,缺少明确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针对于孝感市孝南区第二实验小学情况,考虑其应改具有的功能,植物栽植没有系统的依据功能区而分类。
2.4交通分析
孝感市仙女湖外部交通便捷,基址位于澴川路以西,新华路以东,仙女湖以南,毗邻城际铁路槐荫站。
城际铁路线跨湖而过,外部车流通道良好。
城区3.10.19路公共交通在此有停靠站点,具有良好的可达性。
主要出入口位于北面的广场处,与鼎观世界瑶瑶相对。
次要出入口遍布在公园四周,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如图3。
图3交通分析图(来源:作者自绘)
2.6态势分析
态势分析对于规划设计具有指导依据,综合孝感市仙女湖现有的基址现状,结合着环境和城市发展趋势来分析,从swot四个方面分析。
优势(s):基址的区域位置优越,地处城市发展新区,周边潜在居住人群较多,城际铁路贯穿而过,有助于旅客记住新的地标。
劣势(w):基址内的水系复杂,植被单一,现有的水系不能满足内在的需求。
机遇(o):孝感市在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和绿色低碳生活的生态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五大新理念的过程中,整体的城市规划有着不错的设计理念与展望,作为孝感市主城区六大生态公园之一的仙女湖公园,迎来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挑战(t):我国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领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理论还不成熟。
3设计概念及演化
3.1设计依据
本案设计依据有:《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公《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孝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园设计规范》、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
3.2设计原则
3.2.1生态性原则
依势而建,适地适树,尽量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将景观自然地融入城市中,为后期的养护减少不必要的资源。
以自然景观为主,创造一个城市居民舒适的生活环境。
3.2.2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各类功能分应该突出它们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从人体工程学、心理学以及大众行为艺术等方面思考各类小品如何设置,将园林要素运用合理。
各功能分区的过渡要自然。
3.2.4文化特色原则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进行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科普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应适当地考虑将城市的文化、历史体现在城市公园规划建设中,让游人在其中能感受到这做城市的历史文化气息。
3.2.5以人为本原则
能够使人驻足流连忘返,放松身心才是城市公园建设的重要目的。
城市公园在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特殊性,水域的安全措施,市政服务设施的齐全及合理性,对于特殊人群的无障碍设施。
基于在各方面的详细综合考虑,设计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小品的尺度要达到人最舒适的状态,不同区域植物的色彩、种类搭配对应不同的人群。
即审美、色彩、体量与尺度更好的符合人性化的原则。
3.3设计目的
(1)打造大型生态公园,创建“城市绿肺”,为城市居民提供可供赏景,可休憩的平台与区域。
(2)都市生活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
(3)给周边城市居民营造休闲、游憩的自然平台,通过规划设计多样化的景观,体现地域特色与人文关怀。
(4)建设符合时代特质的城市公园,展现孝感市园林城市的风貌。
3.4设计概念及演变
城市的建设日渐加速,城市绿地越来越少,城市居民需要的的生活不再只是口腹之欲,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归宿,是在快节奏生活的巨大压力下,寻求最本质,最简单的心灵上的一片休憩的净土,由基址整个大致外部形状,整个仙女湖
似人体的肺,亦是整个城市的生态之肺。
综合各方面因素,思考建设一个怎样的公园,应该建设一个与自然生态对话的具有人文特色的公园,运用可持续发展,结合公众参与活动和自然文化沉淀,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城市居民的提供心灵休憩的小站,如图4,
图4概念演变图(来源:作者自绘)
4总体规划
整合基址现有水体,依托水体进行整体布局,建立协调同一景观轴线。
根据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构思,突出城市与自然的对话,将自然景观的美感体现在规划设计之中,利用主要园路将景观点串连起来,自然的曲线连接各个功能区,展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折感受,亦是以城市建设的规则性与之形成对比,凸显自然之美。
公园的整体景观轴线上设置多样的小品,给游人的观赏和休闲活动更多的新奇感。
在公园园内构建有琴韵广场、平湖秋月、荷塘月色、公园服务中心、树之岛、碧草连天、水月观景台、恰园、竹林风影、香草花田、体育场、健身广场、游船码头、环湖游道、自然林带、儿童乐园、戏曲广场、阳光草坪、疏影林、畔水广场等节点,给游人更为全面的休闲体验,如图5。
图5总平面图(来源:作者自绘)
4.1功能分区
合理的空间功能分区,充分体现自然之妙。
满足游人的各种游憩需求,规划将整个基址划分为:体育活动区、观赏游览区、老年活动区、综合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六大部分,其中包含诸多小区。
公园主园路将功能区串联,自然过渡,如图6。
图6功能分区图(来源:作者自绘)
4.1.1体育运动区
矫健的身影,洒落的汗水,充分展现生命的活力,充足的运动场底,满足人群的体育运动需求。
在球场上结识好友,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锻炼身体,保持一颗年轻健康的心。
4.1.2观赏游览区
幽香飘来,大片的薰衣草映入眼帘,仿佛置身于花海一般,周边种植各色花卉点缀,丰富的自然气息,让人久久沉浸其中,暂时忘却日常的琐事,为这一刻心灵训导一片净土而沉醉。
大片青草绿地,阳光洒落,约三五好友在此游玩,或畅谈,或静心冥思,或眺望美景。
对于喜欢安静的游人,驻足闲坐,看一本书。
闲适的休闲方式是心灵最好的港湾。
漫步青石小路上,如同行走在森林之中,仿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森林近距离的接触,来一场任与自然的对话,鸟叫声婉转期间,刹那间,仿佛回到儿童时代,体会到那最初的美好。
4.1.3老年活动区
大量的硬质铺装,齐备的服务设施,提供老年人进行健身、唱戏、下棋等休闲活动场所,距离公园服务中心较近。
4.1.4综合活动区
综合活动区内的大面积硬质铺装,提供游人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的场地,例如集会,表演,跳舞等,能够包含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是最为全面的休闲场地。
热衷于垂钓的游人,可以在此寻一种心情,一种心境,寻与水源,与风相戏,体会一种没有压力的恬静。
起身,抛线,鱼漂击开平静的水面,投上一份饵料,等待中寄托一份希望,安静让人倾听一切大自然的声音,享受生活的惬意。
4.1.5安静休息区
蜿蜒的林间小路,富有文化特色图案铺装,穿插在自然的景观中,引导游人走到幽静的场地。
植物的清香安抚躁动不安的心境,此刻不再行走,寻一处靠椅坐下,或驻足,任思绪放飞,享受此刻的美好与宁静。
4.1.6儿童游乐区
色彩鲜艳的儿童游乐设施,是儿童嬉戏玩乐的天地,欢声雀跃,尽显纯真烂
漫,也是家长陪伴孩子,与孩子交流的优质场所。
儿童用天真无邪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一颗制热的童心去感受生命中的温暖,用一脸童真的笑容去感染别的游人。
4.2道路交通规划
依据交通规划原则,以人为本,组织景点,分割功能区,工程分期实施。
结合几个主要的公园出入口和活动区设置停车场,如图8。
图7道路交通规划图(来源:作者自绘)
4.3动静规划
通过对植物、水系、地形、道路等元素组合空间,营造出多样化的景观氛围,强化不同区域游人的参与活动、审美特征,形成了动态活动与静态观赏既结合又想独立的多重景观空间。
以动为主景区:强调人的活动,通过不同景点的有机串联,激发游人参与意识,营造人与植物、水系互动场景。
以静为主景区:强调人对植物的静态观赏、审美特征,通过对于景观的生态感受、感知,来寻求心理上的思考空间,到达人融景中的效果。
动静结合景区:作为动静的转换过度空间,该区域为游人提供更多的交往、交流场所,人的运动、休闲、休憩的心理转换特色。
如图9。
图8道路交通规划图(来源:作者自绘)
4.4植物规划
植物的造景选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适地适树,从而进行配置,也应该考虑到其合理性,不同的功能区应考虑不同人群进行植物配置。
4.4.1总体原则
(1)季节适宜性:根据不同时节植物的表现力度,将色彩的完善与丰富做到更好。
熟悉植物开花与生长习性,适合季节种植环境。
(2)生态净水性:有限的空间内需要突出植物的功能性,优化着水资源的纯度,二次提高质量,形成可供亲水的改良水源。
(3)层次多样性:植物种类的充沛,景观中良好展示树木自身的姿态,错落搭配围合,摒弃单一的植物纯化变,逐步形成特色观赏区域。
4.4.2植物配置
依据实际生态环境植物生态特性和场地现有的条件,展现自然、和谐和原生态化的特色。
意境的体现,从文化象征的感染力出发,将植物配置的理念运用到实际,造景的唯美让方案的设想得到延伸。
文化的体现,通过植物的内在含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从行道树到孤赏树的种植,依托理念和功能区的特点,整体把握构思进行配置。
行道树配置法桐、重阳木、栾树、无患子、珊瑚朴、臭椿、银杏、三角枫、枫香、水杉、独干女贞、黄鑫夜合等。
植物形态、色彩、季相变化是进行搭配的依据,乡土乔木配置香樟、桂花、池杉、垂柳、杜英、广玉兰、雪松、湿地松、国槐、红枫、紫荆、紫薇、枫杨等;耐水湿植物有:千屈菜、荷花、
芦竹、香蒲、再力花、马蹄金、美人蕉、凤眼莲、鸢尾、细叶沙草等;灌木配置种类具有多种色彩:小叶栀子、金森女贞、金边黄杨是黄色,八角金盘、龟甲冬青、南天竺、刚竹、含笑是绿色,红叶石楠、红花继木、山茶、杜鹃、丰花月季是红色;地被植物有:葱兰、车轴草、狗牙根等。
驳岸景观空间:优秀的植物配置使植被景观带形成自我循环的生态状态。
公共活动及体育运动区:采用分支较高的乔木作为主要的树种,郁闭度控制在人们能进行运动的空间内。
植被游览空间:移步换景,换景变树,突出每个植物单体和组合体的美感。
利用共生的原则组织植被局域造景,同时需要保持树形与种类合理。
地域性质是植物生长的潜在要素,土壤的限制、水文条件和光照等自然元素的集合,这是考虑植物种植的首要条件。
大量的本地植物选择,在经济基础上减少了花费、短时间内形成设计的景观效果。
5节点景观设计
5.1儿童乐园
色彩艳丽的大型组合滑梯,能够把握住儿童的游乐兴趣,还设置有跷跷板、秋千、摇马、转盘、凉亭等游乐设施,完善的游乐设施能够满足儿童需求,如图9。
图9儿童乐园效果图(来源:作者自绘)
5.2体育场
宽阔的篮球场地,四周以嵌草砖妆点,形成开阔的开敞空间,运用主干鲜明的棕榈和树下花灌木进行植物配置,是视野更加开阔敞亮,具有艺术特质的休息坐凳以供运动完的人群休息。
远景优美的天际线体现各个功能区之间协调的联系和处处有景可赏的特质,如图10。
图10体育场效果图(来源:作者自绘)
5.3休憩小站
较为封闭的空间,通过大量植物的配置进行了围合,达到一种幽静的氛围,能够提供给游人安静的休憩的场所,小型的水池,切合心如止水的意境,配置能使人安神的丁香,紫罗兰等植物,构造心灵休憩的小站,如图11。
图11休憩小站效果图(来源:作者自绘)
5.4环湖游道
硬质的铺装道路,齐全的休憩设施,整个场地充满了城市气息。
这是城市与自然的对话。
湛蓝的天空心旷神怡,云卷云舒分外美丽,散布在环湖游道上,体验自然的魅力,图12。
图12环湖游道效果图(来源:作者自绘)
5.5综合活动广场
行至分路口,视野陡然开阔,空间上的转换使游览过程中增添趣味性,广场中心设置有文化特设的景墙,在进行科普的同时提供较为宽阔的场地进行各种游憩活动,功能区和空间上的过渡自然,切合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如图13。
图13综合性广场效果图(来源:作者自绘)
6结语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们更加倾向于生态城市,对于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有着急切的需求,城市公园的形象是城市生态效益的直接体现,反映了城市生态建设的成果,同时也展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创造城市生态公园给游人带来便利的休闲游乐场所。
人们对于城市公园的要求,增加着不少的生态性、景观实用性与文化特征,设计者本着以人为本、取景自然并师法自然的出发点,结合实际场地原貌,融合生态、文化、游憩等多方面功能特征进行规划设计。
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逐渐被规划者们热捧,本规划设计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城市生态公园的目的和作用,从地域性、人文性、生态性的原则入手,为孝感市营造一个净化城市环境,提供城市居民心灵港湾的生态公园。
城市公园的规划发展迎来契机,追求城市可持续发展,追求宜居城市。
要把文化和功能密切融入设计本身,使得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得到进步,创造出一个能够适应时代步伐,适合人们居住的和谐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