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后习题详解(材料整理与研究)【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材料整理与研究
1.材料整理的意义是什么?
答: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只有通过对收集到的大量事实资料和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和整理,才能把原始材料中潜在的有用信息挖掘出来,使事实与数据成为证据确凿、富有意义的东西。
具体而言,材料整理在教育科研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整理能使研究人员在研究全过程中牢牢抓住科研的主导方向
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研究人员要时刻把握科研的主导方向,根据研究的方向来把握资料的科学性、有用性,及时发现缺少的资料,并立即给予补充;去除多余的、虚假的材料,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整理,从而为下一步研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整理材料能提高材料的可靠度。
在研究中,研究者还需要对材料的可靠度进行评价,以保证在利用材料之前,确保这份材料的正确性和可靠度。
例如当评价一份调查问卷的结果是否具有高的可靠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检查该问卷:首先,要看问卷中的各项分类是否合乎逻辑,清楚明白;其次,要看题目难度是否合适;再次,问卷的内容还应恰当而充分;第四,问卷的管理程序与评分程序要尽量标准化。
在评价材料的可靠度时,如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材料一时不能辨别真伪,可以把两种材料并列并加以说明,切忌用个人主观臆断加以肯定。
要严格区分反映人们主观意见的材料和反映事实的材料。
(3)整理材料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比较法形成最有典型性的材料。
通过对原始材料的整理,将给我们科研工作提供有用的信息。
2.试论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
答: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两种主要方法,但不是对立的两种方法,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性研究的含义
定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变化原因、变化过程的研究。
在定性研究中,其主要方法是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科学抽象等逻辑方法。
(2)定量研究的含义
定量研究是指研究者借助于数学手段,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事物数量特征的过程,其主要手段是进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模糊数学法等。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
第一,经常进行定量研究可以及早发现质的变化,从而作出定性结论,而且还可以对定性研究的结果起到修正作用,甚至可以推翻原有的定性结论,而作出新的定性结论。
第二,定量研究离不开统计数字,但如何运用统计数字却大有文章。
一般认为,统计数字是最可靠、最有说服力的。
但实际上,由于技术或政治的原因,统计数字有时并不可靠,因为它经过了人们的加工制作,而人们为了不同的目的,在制作时可能将其夸大或缩小,以制造有利于自己的假象。
在教育研究中,研究工作者需要用到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识别真伪,才能去伪存真。
第三,在教育实验中,定性实验是鉴别某种因素是否存在以及某些因素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实验。
定量实验则是用来测定某个研究对象的性质、组成、各因素间的数量关系的实验。
定量实验是以定性实验为基础的,只有确定了某些因素的性质以及各个因素是否具有相互联系的特点,才能进一步安排定量实验。
(4)在教育研究中,应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
第一,教育活动属于人类实践的领域,它既包含着客观事实,又包含有人文价值和意义。
同时,由于教育现象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人们要力求做到客观、精确的进行研究就需要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
第二,定性研究是在对定量研究的反思与批判中成长起来的。
运用定性研究方法,虽然有利于对教育现象作比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但它对研究者的要求过高,研究者容易存在主观性,而在教育研究领域中恰当选择定量方法可以使二者互为补充的、互相支持。
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而定量研究又为进一步的定性研究创造条件。
在教育研究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使教育研究方法从对立走向统一与多元,进一步丰富教育研究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