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学期生物学试卷与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年广东省佛山市生物学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
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C.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D.生物膜在结构上都是完全相同的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A. 生物膜主要由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脂质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则决定了膜的功能特性。

因此,A选项正确。

B. 蛋白质在生物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作为载体、通道、酶或受体等,从而赋予生物膜特定的功能。

因此,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选项正确。

C.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它们在水中会自发地排列成双层结构,即磷脂双分子层。

这个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为膜上的其他成分提供了附着位点。

因此,C选项正确。

D. 虽然所有生物膜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但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数量和分布都是不同的。

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异性。

因此,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错误的选项是D。

2、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且其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
B.能进行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C.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能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D.核孔是核膜上的通道,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涉及细胞壁、细胞周期、溶酶体和核孔等知识点。

A选项:植物细胞确实普遍具有细胞壁,但并非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

例如,真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就不是纤维素和果胶,而是几丁质等。

因此,A选项错误。

B选项: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

但并非所有能进行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体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和生殖细胞。

而像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则不再进行分裂,因此没有细胞周期。

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它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
伤的细胞器以及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但需要注意的是,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并不是由溶酶体自身合成的,而是由核糖体合成的,然后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最终进入溶酶体。

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核孔是核膜上的特殊通道,它允许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mRNA等在核质之间进行频繁的交换。

同时,核孔也是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通道。

因此,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

3、下列关于生物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细胞都含有细胞核
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核
C、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壁
D、细胞膜是所有生物细胞都有的结构,但不是所有生物细胞都有细胞核
答案:C
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B选项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除了有无细胞核,还包括细胞器等结构的不同;C选项正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D选项错误,虽然细胞膜是所有生物细胞都有的结构,但并非所有生物细胞都有细胞核,例如原核细胞。

4、关于酶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C、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D、酶在催化过程中会被消耗
答案:D
解析:A选项正确,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通常是蛋白质或RNA;B选项正确,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无机催化剂高;C选项正确,酶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D选项错误,酶在催化过程中不会被消耗,它们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可以重复使用。

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基因工程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C.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不需要知道目的基因的全部序列
D.通过人工方法获得的目的基因都可以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答案:C
解析:
A选项:在基因工程中,抗菌素抗性基因常被用作标记基因,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而不是作为目的基因本身。

因此,A选项错误。

B选项:基因工程具有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的能力,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基因或改造现有基因来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方法,它只需要知道目的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就可以设计引物进行扩增。

因此,C选项正确。

D选项:虽然通过人工方法可以获得目的基因,并将其导入受体细胞,但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的遗传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受体细胞的遗传背景、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拷贝数等。

因此,并不是所有通过人工方法获得的目的基因都可以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

因此,D选项错误。

6、某遗传病是编码细胞膜上某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该突变基因相应的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使通道蛋白结构异常。

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的病因是由于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B.翻译时,核糖体在该mRNA上移动的距离比正常时缩短
C.该病例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该病例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C
解析:
A选项:根据题目描述,该遗传病是由于编码细胞膜上某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
突变导致的,这直接导致了遗传信息的改变。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由于突变导致合成的肽链缩短,说明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该mRNA上移动的距离比正常时要短,因为核糖体移动的距离与合成的肽链长度成正比。

因此,B 选项正确。

C选项:该病例中,基因直接控制的是离子通道蛋白的结构,而不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该病例明确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这里是离子通道蛋白)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因此,D选项正确。

7、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的遗传物质?
A、DNA
B、RNA
C、蛋白质
D、脂肪
答案:D
解析: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和RNA,它们携带了生物的遗传信息。

蛋白质虽然也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但它本身不是遗传物质。

脂肪则是生物体内的能量储存物质,不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因此,正确答案是D。

8、下列哪项是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A、蛋白质
B、核酸
C、糖类
D、脂肪
答案:A
解析: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蛋白质在细胞膜中起到了多种功能,如通道蛋白、受体蛋白等;脂质则主要构成细胞膜的脂双层结构。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糖类和脂肪虽然在细胞中也有重要作用,但不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因此,正确答案是A。

9、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划分的
B.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遗传特征进行划分的
C.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生理功能进行划分的
D.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划分的
答案:B
解析:生物分类主要依据生物的遗传特征进行划分。

通过比较生物的DNA、RNA序列、蛋白质序列等遗传信息,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态习性也是生物分类的参考因素,但遗传特征是最主要的依据。

因此,选项B 正确。

10、以下哪项不属于生物的八大类群之一:
A. 原核生物
B. 真核生物
C. 植物界
D. 动物界
答案:C
解析:生物的八大类群主要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界、
动物界、原生生物和原生动物。

植物界和动物界是生物分类中的两大类,而选项C中的“植物界”正是其中之一,因此不属于不属于生物的八大类群的选项是C。

11、题干:以下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分子排列在外侧,蛋白质分子排列在内侧。

B.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磷脂分子仅作为填充物分布在蛋白质之间。

C.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分子排列在内侧,蛋白质分子排列在外侧。

D.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没有蛋白质。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排列在内侧,亲水端排列在外侧,形成保护细胞的屏障。

蛋白质分子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膜,有的部分嵌入,有的则附着在表面,具有多种功能。

因此,选项C正确。

12、题干:以下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同时进行。

B.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但光反应和暗反应分别在不同的细胞器中进行。

C.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和暗反应同时进行。

D.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和暗反应分别在不同的细胞器中进行。

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生物化学过程,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ATP。

暗反应则发生
在叶绿体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质。

因此,选项C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以下哪些生物属于真核生物?
A、衣藻
B、细菌
C、蓝藻
D、蘑菇
答案:AD
解析:真核生物是指细胞内有真核膜包裹的细胞核的生物。

衣藻和蘑菇都是真核生物,因为它们的细胞内有真核膜。

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内没有真核膜。

因此,正确答案是A、D。

2、以下哪些现象属于生物的遗传现象?
A、豌豆花的颜色由母本决定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遗传基因突变
D、植物的生长
答案:AC
解析:遗传现象是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特征。

豌豆花的颜色由母本决定和遗传基因突变都属于遗传现象,因为它们涉及到基因的传递和变异。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生长虽然与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但它们不属于遗传现象。


此,正确答案是A、C。

3、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B、生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
C、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在细胞内进行
D、生物体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
答案:A、C
解析:选项A正确,因为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选项C也正确,因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选项B错误,因为虽然生物体由分子组成,但大多数生物体都有细胞结构。

选项D错误,因为生物体的大小不仅仅由细胞的数量决定,还与细胞的体积有关。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群落组成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循环的,可以反复利用
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受外界因素影响
答案:A、C、D
解析:选项A正确,因为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所有生物的集合)和非生物群落(环境因素)。

选项C正确,因为生态系统中,物质如碳、氮、水等通过生物体循环利用,可以反复被生物吸收和利用。

选项D正确,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其稳定性是相对的,受外界因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选项B错误,因为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虽然总体上是单向的,但在某些环节能量可以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不能完全说能量流动不可逆转。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第一题
题目:请根据以下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小明同学在进行一项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时,记录了以下数据:
实验组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光合速率(mg/h)
A低25℃高18
B中25℃高25
C高25℃高30
D高30℃高28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3.若要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也随之增加。

在实验数据中,光照强度从低到高,光合速率逐渐增加,说明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关系。

2.温度对光合速率也有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增加。

然而,温度过高时,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

在实验数据中,温度从25℃到30℃,光合速率先增加后减少,说明光合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呈抛物线型。

3.为了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2)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提高CO2浓度,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4)合理施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

第二题
题目: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生物变异现象?请选出正确答案并简要说明理由。

A. 植物开花的颜色从红色变为粉色
B. 兄弟姐妹之间的身高差异
C. 一棵树上的不同枝桠生长速度相同
D. 一颗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
答案:A
解析:
A选项中,植物开花的颜色从红色变为粉色,这是由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B选项中,兄弟姐妹之间的身高差异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C选项中,一棵树上的不同枝桠生长速度相同,这可能是由于生长条件相同或遗传因素相同导致的,不属于变异现象。

D选项中,一颗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这是种子生长的正常过程,不属于变异现象。

综上所述,A选项正确。

第三题
题目:以下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B.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发生变形
C.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润滑等功能
D. 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可以看作是“半透膜”
答案:D
解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看作是“半透膜”,但并非所有磷脂双分子层都可以称为“半透膜”。

其他选项描述正确,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发生变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润滑等功能。

因此,选项D描述错误。

第四题
题目:以下哪种植物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科?
A. 桦树(Betula platyphylla)
B. 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C.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D.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答案:C.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解析:
本题目考查学生对植物分类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要求的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科的植物。

以下是各个选项的分类情况:
A. 桦树(Betula platyphylla)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桦木科。

B. 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属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棕榈科。

C.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科。

D.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属于裸子植物门、松科。

根据以上分类信息,选项C桂花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为C。

第五题
题目: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中,实验组A在37℃下反应60分钟后,产物浓度达到最高值;对照组B在0℃下反应60分钟后,产物浓度几乎没有增加。

材料二:在“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中,实验组C在光照条件下反应30分钟后,产物浓度达到最高值;对照组D在黑暗条件下反应30分钟后,产物浓度几乎没有增加。

问题:
1.实验组A和对照组B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什么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
2.实验组C和对照组D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什么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答案:
1.实验组A和对照组B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实验组C和对照组D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温度对酶活性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酶活性,而低温则抑制酶活性。

b.光照对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光照条件下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黑暗条件
下光合作用几乎不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