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职业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职业幸福感
作者:余芸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01期
职业幸福感从何而来?职业幸福感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要自己调整心态,自我体味的。
那么教师职业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专家学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幸福进行不同的诠释。
有人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
”也有人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从这些专家对教师幸福的论述和分析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有一共同的特点,都强调教师主体的精神和生存状态,强调教师的主观感受和感性幸福。
另外,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获得途径来看,教育客体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运用教育智慧,获取教育对象及社会的积极评价,感受到职业在的尊严与欢乐,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持续的快乐体验。
这种职业幸福既包括着教师对职业自省状态的肯定,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也包括着学生对教师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教师不要放过任何一次体验幸福的机会,教师只有感受到职业幸福,教师的生命才会得到升华。
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的基础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学生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的重要的指标,而至于学生良知的养育、人格的熏陶、责任感的培养等软性指标,则很难进入对教师教育的评价系统,这往往会给教师的心灵造成沉重的伤害,产生许多心理焦虑和挫折感,失去职业幸福感。
因此,重建教师职业幸福感积极策略是教师个体内在精神的自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持积极的处世心态和责无旁待的教育使命感。
一方面,教师要保持积极心态。
具体办法有:积极暗示法。
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写一些积极的语言贴在自己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积极沟通法。
要善于与领导、同事和学生及其学生家长沟通;乐事清单法。
把快乐的事情都记下来,经常过目;抬头走路法,这样有助于培养自信和积极的心态;笑口常开法。
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
另一方面,教师对本职工作你要有责任感,对教育的事业要有使命感。
所谓责任感就是个人的良心。
教师是份良心活。
要作到做了好事没人看见没人表扬你自己就觉得高兴;做了坏事没人批评没人看见你自己就觉得不舒服。
教师同时还要有使命感,所谓使命感就是站得高看得远。
教育是超前性的,教师必须想到你今天的学生在未来能否用他的双手撑起中国头顶上这片蓝天。
第二.保持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和高效的工作效率以及适度的人生目标。
教师要学会科学安排自己的工作与休闲活动,平时加强体育锻炼。
克服不良爱好,养成良好习惯。
自我重视健
康,定期检查身体。
学会时间管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如果违背教师的生活和身心规律,主观臆断性地安排大量的管理培训,就会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
我们的教师,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生活追求;他们需要亲情,希望享受家庭的温馨;他们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不用各种片面的评价指标来挤占教师假期里休息的时间,不在假期里任意支配教师,是衡量教育管理者是否明智的一条重要标准。
第三.掌握灵活艺术的为人和教育技巧。
经常微笑,会给自己带来好人缘。
经常赞美,一种有效的力量。
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宽容他人,也就是宽容自己。
教育家爱默森说过一句话: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
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
严格的要求不仅仅就是训斥,不是说指的就是训斥,因为严格所以我就板着面孔,严格,一样可以温柔地去表达,可以用尊重民主平等信任的方式来表达,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
第四.教师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学会思考,经常思考。
教师最大的成功与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把能培养出值得我崇拜的学生当成我们教师最大的成功与快乐。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自知之明,最重要的是评价自我,别人怎么评价都不是最主要的。
一切身外之物都是形式的,最重要的是你怎么评价自己。
如果你不能够正确评价自我的话,你就会被周围的一切所干扰,难以守住你心灵的这块净土。
教师最大的追求,不能不提物质,但不能无休止地谈物质,人生,最无止境的追求就是精神生活。
幸福的人,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幸福的人不一定是拥有多少财富,知名度有多高,事业有多成功,但一定是快乐的人,一定是善于自我调节,善于完善自我的人。